《社会团体工作》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63143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团体工作》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社会团体工作》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社会团体工作》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社会团体工作》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社会团体工作》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团体工作》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团体工作》PPT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社会团体工作,第一节 社会团体工作概述第二节 社会团体工作原理及技术,【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理解社会团体工作的意义、历史,掌握社会团体工作的理论模式及社会团体工作实施的原则与技巧。【重点、难点】社会团体工作实施的原则与技巧【学时安排】4学时,【重点、难点】重点:社会团体工作的理论模式。难点:社会团体工作原则与技巧。【学时安排】4学时,社会团体工作(Social Group Work或Social Work with Group),一般简称为团体工作(Group Work),它是现代民主思想的产物,其理论运用和发展,都是以民主为基础的。社会团体工作是与个案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并列的三大

2、传统社会工作方法之一。,个案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团体工作,第一节 社会团体工作概述,一、社会团体工作的涵义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在196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中认为:“团体工作是一种在面对面的小团体内以及通过此团体为个人提供服务的方法,以使在参与团体活动的成员中促成预期的变迁。”,社会团体工作是以团体为工作对象,帮助团体成员更好的个人发展与社会调适,加强团体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团体功能充分发挥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团体工作的缘起与发展过程 缘起于人类早期的活动,如古希腊时代的各种运动、竞技活动以及中国的迎神赛会等,孕育了人类最早的社团。社会团体工作方法的产生与运用和工业化过程中

3、的社会问题紧紧相连。1844年,英国伦敦,威廉乔治,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青年会。1873年,在伦敦成立了以发动居民自助的方式,来解决移民适应生活问题的第一个睦邻会社“汤恩比馆”。,古希腊陶器上的运动员,旧俗把神像抬出庙来游行,并举行祭会,以求消灾赐福。,二、社会团体工作的功能,首先,治疗的功能。团体治疗的目的是增进成员的适应能力,以及高度自我功能的实现。从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中,平衡个人对问题的焦虑和感受;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可以鼓励和增强个人处理生活有关难题的勇气和信心;在团体成员的相互交流中,可以发现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整个团体的相互学习经验,可以促进个人的社会生活功能,改善

4、人际关系,充实个人生活,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其次,社会教育的功能。通过团体工作协助社会上一些团体,提供友谊关系,并意识到各团体在不同文化的创造性活动中,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工作;协助人们改变利己或自私的观念,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动机和社会行为,增进共同的生活利益;能使人们提高艺术、文学等的修养、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挥人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并获得对社会公益贡献的机会;协助人们在其团体的生活关系中,友好、合作地工作和生活,以发挥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功能,进而促进社会化、现代化的进程。,第三,提供社会资源的功能。通过团体工作提供团体成员帮助他人和被帮助的机会。成员通过与他人的互动的过程,提供自己的资源

5、,表达个人对其他人负责的态度。许多成员会参加团体,是因为对于要改变个人所处的情境有着无力感和无助感。团体工作使成员能综合利用团体提供的资源在个人、人际关系等层面采取行动,因而改善个人所处的情境。,一般有六个基本特性:(1)团体存在于一人以上;(2)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3)成员对团体持有认同感;(4)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5)团体中有进行社会控制的方式;(6)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氛围。,三、团队工作的模式,1、社会目标模式(1)来源社会目标模式源于睦邻组织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是科伊尔。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和杜威的教育理论。该模式的主要依据是:如

6、果一个小组成员能够在一位社会工作者的影响下找出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且培养一种自我主动的行动去推动小组的历程,则小组成员便能自我发展,找出技巧去参与一些有意义和负责任的社会行动。,(2)目标: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启发社会良知、社会责任及促进社会转变。(3)基本观点:每个人都能够以某种形式积极参加主流的社会行动,而且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个体组成的小组都有影响社会变迁的潜在的能力。(4)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培养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提高小组成员参与社会的技巧和能力。,假如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服务于城郊接合部的一个城中村,这里主要居住的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附近工厂以制造业为主,工作强度大,还经常加

7、班,许多务工者根本就没有时间关心子女的成长,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不再继续读高中,而是流落社会,平日无所事事,经常在社区聚众滋生事端,如破坏公物、欺负敲诈中学生、打架斗殴等。请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一份青少年社区服务方案。,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剧,城市中外来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城郊接合部的城中村也犹如雨后春笋般地产生。其中不少家庭,父母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与成长;文化程度低导致其以粗暴的教养方式对待子女。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流落社会了。他们往往平时无所事事,在社区中游荡,寻衅滋事,成了社区乃至社会团结稳定的定时炸

8、弹。,性格比较散漫,组织性、纪律性差,可能存在攻击性行为和暴力倾向;由于父母忙于为生计奔波,使得子女缺乏必要的管教和帮助;,由于家庭条件受限,移民子女无法继续学业,又无一定技能以竞聘工作,导致其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对未来缺乏希望;在缺乏家庭和学校的管教后,朋辈群体成为其唯一的精神依靠和寄托,一些不良群体的影响导致其在社区中横生事端。,方案实施策略:,开展移民子女小组活动,为他们提供朋辈支持和愤怒控制的技巧。在移民社区中开展愤怒控制小组,在朋辈互助的条件下,帮助其了解偏差行为的后果以及学习愤怒控制的技巧。,充分利用街道、居委会资源,展开技能培训班,为移我子女提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的场所。

9、社会工作者可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定期为移民子女提供课业辅导,使其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此外,移民子女无所事事并非完全因为他们没有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是缺乏一技之长。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街道和居委会的资源,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班,帮助移民子女习得一技之长,并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手艺谋生,主动就业。,在社区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移民子女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提升自我效能。移民子女由于受到社会歧视和一些不公正待遇,往往存在自卑、漠然、自我价值感低等特点。社会工作者可针对这些个性特征,将他们组织起来,一起就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或者在社区中开展活动。,方案执行:首先,社会工作者在方案执行中需要和参与者

10、做好沟通与协调,鼓励他们按时积极地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其次,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与各方面做好交涉;再次,在为参与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注意监督执行进度,出现危机及时处理;最后,鼓励参与者在社区中将所学进行推广,惠及更多的社区居民。,方案评估: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及其结束后,社会工作者都要对方案执行情况、参与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最重要的是社区活动的成效评估和过程评估。,马列研读社,团体活动游戏介绍,1、游戏名称:同心园地,游戏目的:协助成员了解自己的烦恼及解决方法。集思广益,彼此思考来解决问题。分享或交换宝贵的经验。所需资源:一张大海报(画上烦恼区分图)

11、,每人4张小纸条,笔,团体大小为812人,活动介绍:1.确定问题:每位成员4张小纸条,写上自己目前生活中的烦恼及麻烦2.选出记录员一名3.成员不记名的将纸条投入团体中央,4.领导者收集烦恼和成员讨论类别,在烦恼图上属于哪个区。5、领导者选出成员共同之烦恼,用脑力激荡法找出解决策略完成问题解答。6.团体分享本活动后,讨论今后如何面对烦恼。,这个活动关键在于规则的熟练,才能让活动刺激有趣,所以不要太快玩进阶的规则,甚至不要把规则作得太复杂,越简单可能会越有趣!启示:该游戏有助于新加入的志愿者相互熟悉,减少陌生与尴尬,使其很快能感受到轻松和温馨的氛围。可以在迎接新志愿者时应用,在各部门内进行,虽简单

12、但可以很快的地活跃起气氛来。,注意事项:什么是脑力激荡法:为美国人奥斯朋发明,特点是问题的产生时,经由大家集体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人的意见都被尊重,并一一记下,最后成员自己拟定评监标准留下。,2、名字接龙游戏,游戏方法:小组成员围成一圈,任意提名一位学员自我介绍单位、姓名,第二名学员轮流介绍,但是要说:我是*后面的*,第三名学员说:我是*后面的*的后面的*,依次下去,最后介绍的一名学员要将前面所有学员的名字、单位复述一遍。启示:该游戏可以活跃气氛,打破僵局,加速学员之间的了解,尽快让志愿者们熟悉起来,知道彼此之间的名字,应用到新志愿者相互认识很不错。,3、热身游戏:大风吹,一、游戏目的

13、:1、消除学员的紧张情绪。2、活跃课堂气氛,调整学员所座的位置。3、加强学员对导师指令的注意力。二、时间:5分钟,三、场地:室内或室外。四、器材:无 五、游戏操作 1、所有学员围成圆圈坐下。2、导师说:“大风吹”,学员一齐问“吹走什么”,此时导师会说出某一种特征,如穿红色上衣、戴眼镜等。3、凡是被“吹”到的学员必须马上离座另找座位。,六、技巧变化:当学员离座后可找工作人员搬走其中一张椅子或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使最慢的学员找不到位置就坐,以增加学员的积极性。七、注意事项:1、导师所说的特征必须是学员中比较明显突出的,方便学员进行判断。2、每一个特征需要有两名或以上学员具备。,4、破冰游戏破冰游戏

14、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使大型的团体更加融洽,鼓励害羞的人更多地参与,活跃团队会议的气氛,使完全陌生的人群建立起凝聚力。1、逢七拍手人数:8-15人,就是以小队人数为原则。道具:无场地:能让大家围圆坐下即可,长条形的餐桌也可。,游戏规则:1.从某一人开始顺时针报数,当报到七或七的倍数时,此人以拍手代替说话,也就是拍手一下不能喊出数字,下一个人继续念下一个号码。2.待大家熟悉规则后,就增加拍手的频率,除了七和七的倍数,只要有七的数字就要拍手,例如:17。甚至数字加起来是七的倍数也要拍手,例如:34,变化:这个游戏变化很多:1.到七的那个人不喊数字,而旁边两个人要拍手一下。2.到七的那个人不喊数

15、字,他对面的人要拍手一下,并且喊下一个数字,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让大家报数,只报一半就从头。例如:八个人报到四号后再从一开始报,这样每个人对面就有一个人跟自己的号码相同,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对面的人是谁。,2、治疗模式(康复模式或临床模式)(1)理论基础:行为修正理论、社会化理论和学习理论(2)关注的对象:个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治,(3)基本假设:如果一个社会工作者能用他的专业知识去影响小组的历程及小组的动力,使小组成员改变他们的一些具体行为,那么参与小组的经验可以协助他们消除他们不适应社会的问题。(4)目标:通过小组经验这个治疗媒介,治疗或预防个人心理、社会文化的适应问题;,例如:北京、上海等

16、地的胖墩夏令营分析:胖墩们聚在一起,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通过有规律的生活起居,学习和锻炼和一系列的参观讲座。使他们知道了胖对健康、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知道了如何科学减肥;同时,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安排促成小组目标的实现,减肥是个需要强大意志力的事情,单个减肥,很容易受到他人的诱惑,而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则可以相互鼓励和相互影响。,3、互动模式(1)理论基础:系统理论和功能分析理论(2)关注对象:子系统(小组成员)与整体系统(小组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3)目标:通过小组情境和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发展个人能力,从而有助于解决个人问题。,案例分析,某小区相邻两幢楼里几位老太太有一项不成文的“规

17、定”:每周六下午为“结伴活动日”,没有特殊情况大家都要参加。如:去小区健身苑锻炼,到曹杨公园散步,去社区文化中心听评弹,逛新开张的乐购超市可谓健身娱乐兼有,活动丰富多彩。,眼下,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老人大多告别了原来石库门、棚户区等生活环境,独门独户居住的越来越多。老人如何在享受独立的生活空间的同时,避免由此带来的与外界交往匮乏引起的精神寂寞,已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新问题。,老人“结伴活动日”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好形式,它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定期交流,相聚的老姐妹、老伙伴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情谊,免除孤单、冷落、无助之感,因为老人的苦闷、烦恼和愿望,老人之间最易沟通、最能共鸣;参加各种兴趣活动

18、,又能健身益智、增添情趣,充实老人晚年生活。,团体工作理论认为,经历团体是团体的一种类型,经历团体由那些希望体验置身于集体中的感觉的人组成,其目标是多方面的。本文中的“结伴活动”是经历团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1.“结伴活动”可以改变老人们的生活凤格;2.“结伴活动”可以使老人们更好地认识自身和他人;3.“结伴活动”可以使老人们改善人际沟通;4.“结伴活动”可以使老人们生活充实。总之,“结伴活动”在一种相互交流、共同体验和分享的氛围中进行,有效地促进了老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一个小组工作案例的分析,南京儿童福利院在香港杨震社会服务处的帮助下,于1999年底成

19、立了希望家庭资源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其工作对象是弱能儿童(弱智、弱听和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其工作方法和香港康复社会工作方法较接近。,残疾问题是全球性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模式,通常有三种:(1)医疗模式即通过医疗手段或辅助医疗方法及器具等,解决残疾人的困难。(2)个人模式即将康复重点放在改善或恢复个人的心理状况,使个人适应残疾带来的影响,并从心理方面接受残疾的现实和限制。(3)社会模式即残疾问题的焦点由临床治疗或个人调适,转移到客观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工作重点在于改善残疾人的周围环境。,希望家庭资源中心。中心的工作宗旨是向残疾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康复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提供康复

20、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尽可能帮助残障儿童恢复个人生活能力,扩展其社会生活的参与能力,最大限度地帮助残疾儿童家长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合理运用社会资源来减缓他们因孩子残障所带来的各种压力,最终使残疾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上充分发挥潜力。,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已有残疾儿童及家长会员八十几位,其孩子的残疾类别包括: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弱智)、肢体残疾以及其他一些综合性残疾。年龄从12岁的婴幼儿到十几岁的儿童不等。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心通过开办康复知识讲座、残疾儿童托儿所、家长小组工作、家长互助委员会等手段,提供各种深受残疾儿童家长欢迎的支持和服务。,小组工作的背景,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是

21、十分需要家长协助与配合的,否则,即使有最优秀的专业人员与最先进的康复设施,其康复的进程也有可能减慢。在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工作的过程中,中心工作人员发现残疾儿童家长从发现孩子是弱能,到接受孩子、珍爱孩子,学习护理孩子,为孩子进行康复治疗,其间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艰辛的路程。,(1)如何接受孩子弱能的事实;(2)被弱能孩子康复占去了私人时间,没有精力从事其他工作;(3)康复弱儿需要花费高额的医疗费用;(4)因弱儿问题引起的家长情绪不良以及家庭关系中出现的冲突;(5)社会对残疾儿童是否接受;(6)残疾儿童的前途问题等等。,“同路人”家长小组工作的方法及内容,1小组工作目标中心决定开办一个“同路人”家长

22、小组工作。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它通过一个群体环境,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以及一些有助于处理各种困扰的经验和知识,从而满足小组组员的需要。“同路人”家长小组被定位于一个支持小组,其工作目标如下:,(1)助家长正确全面地认识弱儿、接受弱儿;(2)介绍教育和训练弱儿的技巧;(3)加强家长的支持系统,使家长之间建立友谊,互相支持;(4)帮助家长充分挖掘身资源,合理运用社会资源。,2小组工作的筹备过程(1)中心社工强化培训。(2)确定工作对象。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家长的意愿、动机及期望,并对中心会员的情况进行个案分析,初步确定了小组的目标对象,邀请六位母亲参加小组,她们的家庭中都有一位十岁以下发

23、育迟缓的弱儿,且都是独生子女。,(3)建立专业工作关系。由于小组成员经常来中心参加讲座、培训、康乐等活动,与中心社工接触密切。小组工作的组长是组员最喜爱的社工之一,为人热情开朗。为了对六位家长的状况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组长特地拜访了六个家庭,走访了入学儿童的学校、幼儿园。组长与组员之间建立了信任、真诚与亲密的关系。,3小组结构与内容小组活动分为八节,每次活动基本上可分为热身运动、主题讨论、分享心情等,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第二阶段就个人有关情况开始表达和探索家长开始讲述有关弱儿及其抚养的情况,但内容一般以过去为主,很少分享当前内容,内容绝不涉及小组其他家长。,第三阶段表达在小组中的感受家长开

24、始表达对其他人的感受和态度,正面为主,负面较少且不具攻击性,笑容出现频率增多,大家逐渐产生了信任。,第四阶段出现治疗的能力组员开始常使用自己的方法来为他人提供建议第五阶段个人的自我接纳组员已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开始坦城表达,对自己有了更大的接纳和认同,第六阶段打破伪装家长已抛弃一切伪装,开始享受小组的真挚第七阶段 接受和提供回应家长开始坦城为别人提供回馈,也接受他人的帮助,第八阶段小组外帮助的延续在小组外,家长们开始彼此互相交流与支持第九阶段产生真正的真挚情谊家长之间产生了真挚的友谊,人际互动良性循环第十阶段在小组中作出行为改变家长不断改变,开始走上自我实现之路。,“同路人”小组工作成效评估,1

25、家长的成长与改变(1)家长在无压力状态下,敞开心扉,真正直接面对内心深处积压已久的心境,并与组员做深层次分享。这对家长而言是一个倾诉、释放的过程。同时,在互动过程中建立起同质的支持系统,为生活增添了兴趣。,(2)家长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听讲座、讨论学到的教育、训练孩子的技巧,他们有机会分享经验和建议,从而找到正面模仿对象,更有助于提高他们“自助”的信心及能力。,(3)大家在一种坦城、彼此支持的状况下了解到与自己境遇相同的人有共同的想法,并作彼此祝福,使家长积极面对生活,笑对每一天,摆脱许久以来自怨自艾的痛苦无助状况。小组结束后,组员之间加强了联系,他们的友谊在小组外得到了发展,如他们自己举行康乐活

26、动等,这样有助于他们舒展身心,提高生活质量。,2资源的不断扩展中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家长则是有待发掘的资源。他们在知识、信息及心理情绪等方面有许多共享,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有助于各自资源的共享。例如,一位家长在其他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工作。有的家长没时间带孩子,其他家长主动提出帮忙等。,3对中心的积极影响在小组中受益的家长将信息传递给外界,从而扩大了中心的知名度,吸引了其他一些弱儿家长的参与,为他们带来了希望,也使社会都来共同关心弱能儿童。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心社工不断探索工作方法,以便为弱儿及家长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社会福利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4弱儿的变化残疾儿童的活动空间通常是十分封闭的。因其残障而与社会相对隔绝,因其隔绝,又会造成其生理及心理的更大的问题,直接影响其治疗和康复。参加“同路人”小组的家长自身在精神上有了很大改变之后,不再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一个残疾的孩子,并能坦然面对现实。家长以一种比较正常的心态对待身患残疾的孩子,以正确的方法配合医生的治疗,这对弱儿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