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概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64494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2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筹划概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税收筹划概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税收筹划概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税收筹划概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税收筹划概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收筹划概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筹划概论》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纳税筹划,教材:企业纳税筹划策略与案例解读 解宏 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章 税收筹划概论,在解读税收原理的基础上,阐述税收策略在企业运营中安排问题,建立企业税收策略的思考框架。,1.1 税收策略与企业价值,税收筹划事实上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战略组成部分。投资策略、融资手段、分配手段的运用始终与税收相联系。政府:税收是国家依靠政治权利按照一定的标准取得剩余产品的一种方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纳税人:税收不仅仅是剩余产品的减少,还是现金流出,会直接减少当期的现金净流入量。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降低税收负担更重要。,现代财务学理论认为,企业的目标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实现这一目标

2、实际上必然选择公司税收负担最小化。从公司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的角度看,最大化税后收益又要求必须考虑到契约各方的当前与未来的税收状况。因此,税收筹划应该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下,对税收政策的合法运用,它将贯穿于企业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运营决策、分配决策甚至清算等环节。,投资决策:投资回报率水平主要考察的财务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和净现金流量水平。税收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这些财务指标,尤其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对公司的估值和价值最大化产生影响。融资决策:企业的融资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税收负担的高低。如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之间、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之间,都存在不同的税收处理方式。这些税收上的差异也会对企业的

3、税收负担产生影响。,运营决策:集中管理和分权管理不同方式而言,就有可能存在不同的税收模式,如果采取集中纳税则有可能降低公司的整体税收负担。而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也会对盈利水平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如折旧政策、存货计价方法等。分配决策:税收水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东层次,即个人所得税负与企业所得税的高低。如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股利税收负担存在差异,股票回购和股利之间税收上的巨大差异等。,tax,税收筹划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考虑:首先,税收筹划是企业中长期决策的组成部分 其次,这种战略筹划必须是在法律框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是一种合法的行为;见案例1.2 第三,非税成本可能更重要,即必须考虑所有的商业成本,

4、而不仅仅是税收因素,税收筹划必须纳入企业经营战略的总体进行综合衡量;见案例1.1简要地说,税收筹划是在法律框架基础之上通过对税收事项的合理安排达到有效降低税收负担的一种经济行为。,1.2税收筹划的前提,税收筹划不仅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内在需要,税收环境也为税收筹划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就一个国家而言,税收政策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同地区、行业的税收待遇会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就国际税收而言,国家之间的税收差异更大,税收制度、税收负担的巨大差异都成为企业跨国经营必须考虑的因素。另外,从全球税收负担差异考察,存在一些低税赋的国家和地区如“避税地”。,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的发展

5、也为制定税收策略提供了管理制度上的保证。跨国公司对众多子公司的管理,正逐渐从分权管理模式转向集中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对跨国公司的财务决策进行全球化布局,也能够有效地制定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税收决策,从而实现全球的税收负担最小化。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15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依次为:香港(188.63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73.88亿)、新加坡(21.33亿)、日本(18.33亿)、韩国(15.56亿)、美国(14.27亿)、开曼群岛(13.58亿)、萨摩亚(12.40亿)、台湾省(8.00亿)和毛里求斯(7.75亿),1.3税收策略的实质,1、必须对税法的精神内涵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6、。2、就企业而言,税收筹划方案必须建立在企业发展战略基础之上,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3、对中短期税收筹划而言,企业重构业务模式或者转变收入实现方式是一个有效的途径。4、任何违背税收精神或者内涵的税收企图都有可能形成税收风险。,本章结论,税收筹划作为税收策略的主要表现形式,首要的考虑应该是税收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否则将会给纳税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税收策略也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税收筹划的展开,不仅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使之成为企业不断壮大的推动器,还要充分考虑到国家的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的未来走向,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最适的税收策略。,案例:1.1:“微软”分红之迷,“微软”于1986年6

7、月上市至2003年从未发放过红利。如果1986年时把1万美元投入“微软”,到今天该投资则变成了223万美元。“微软”的成功无论从创业、投资运作还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讲,都是一则经典故事。那么既然“微软”的业务增长机会一直都这么好,各种投资项目又管理得如此成功,为何今天才决定把部分盈利发回给股东?当然,按最近“微软”每股24美元的价格计算,8美分的红利仅代表0.33%的股息,实属微不足道。但“微软”即将发出去的8.64亿美元的红利(按107亿总股本计算)本来可以用于再投资,目前它打算把这些钱发给股东的事实说明:该公司认为股东自己去使用、安排这些钱比“微软”去做要带来更多的价值,否则就无法解释

8、“微软”分红的原因。,解释之一是,美国总统布什近期推出一项刺激美国经济的方案,提出要免除股票红利的个人所得税。实际上,该方案若真获通过,不仅每个公司应该将100%的利润以红利形式发给股东们,而且这些公司应尽最大可能增发新股,然后将新募集到的资金也以红利的形式发给股东。按目前美国的纳税政策,股价资本利得税是20%:股价每涨100美元,你要交给联邦政府20美元;而红利的个人所得税率最高约为40%:每100美元红利要交给联邦政府40美元。因此,如果红利所得税率降到零,则没有公司愿意让其股价上涨太多。相反,一旦其股价涨一些,为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公司就应该通过增发新股使其股价降低,并将增发新股融来的资

9、金以红利的形式发给股东,让股东以此来避税。,第二个因素是股市对股票回购消息的反映程度:股民们是欢迎股票回购消息,还是更欢迎红利消息呢?比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高科技股泡沫的岁月里股民们看重的是股价上涨,而不是现金分红。因此,当一家公司公布股息分红消息时,股市更多将其看成是“利坏”消息,而如果一家公司公布的是股票回购消息,那么其股价会超比例上涨。随着高科技泡沫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不断膨胀,投资者的非理性预期也越升越高,股市偏好的变化自然迫使更多的美国公司选择放弃现金分红,更多地依靠股票回购,同时也帮助把泡沫培植得越来越大。,1982年,美国证监会签发了“10b-18安全港规则”(saf

10、eharborrule),该规则保证:如果上市公司只是进行正常的股票回购运作,就不会遭到证监会以“操纵股价”的罪名起诉。有了新的法规保护,美国公司随后逐步转向股票回购,放弃现金分红。这种转变或许促成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股市泡沫的膨涨,因为股票回购会产生日益上涨的股价线图,吸引更多的老百姓以个人身份加入股民大军。相比之下,现金分红反而更易把股价往低处拉,因此不利于泡沫效应。,目前最恰当的选择。自1986年上市以来,“微软”作为计算机软件行业巨头,主业收入连年高速增长,1986年增长率为40.66%,1987年为75.12%,1999年为36.34%。自那以后主业收入增长率逐年下降。从“微软”

11、每股盈利增长率中看,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期间利润增长率均在20%至70%之间。但到了前年,其每股盈利却下降了18.8%,去年只增长2.17%,今年预计增长1%。当然,因整个IT业的影响,近3年的情况或许算是例外。从更长期间看,过去5年微软的平均利润增长率为17%,但华尔街分析师对“微软”未来5年的利润增长预期则平均只有13%。,“微软”的增长速度日趋正常的同时,它手头掌握的现金却越积越多。2000年6月时其现金储备约为203亿美元,2001年6月为285亿,到去年底其手头现金高达434亿美元。“微软”拿着这么多现金怎么办呢?投资,收购雅虎,未成购。既然扩张性投资不那么成功,那么这些巨额现金

12、的第二种花费方式是用来回购“微软”股票。在过去一年中,该公司共回购约40亿美元价值的股票,为近一年利润的一半。在上述两种方法都无法为股东创造足够价值的情况下,惟一负责任的选择是将这些累积的现金分红,至少是部分分红,让股东们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机会。按照已公布的每股8美分,今年微软共发8.64亿红利,案例评述:,“微软”在决定分红的过程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选择的时机非常好。一方面企业的成长性趋缓,另一方面选择了布什总统的减税方案公布之后。从其发展的历史看,如果采取分红股利政策,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税收。而在减税方案出台之后进行分红,则避免了大量的税收。所以这是一个非常

13、优秀的税收筹划方案。这个税收筹划方案最值得称道的是其对国家税收政策的走势判断上,实际上微软快速成长的时期恰恰和美国减税政策相伴,如果对美国税收政策走势的基本判断是不断降低税收负担,那么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角度看,抓住历史机遇,不分红从而节省大量税收支出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案例1.2成都恩威集团公司涉税案,恩威集团公司是1986年以8户家庭集资13万元开始发展的。1990年公司在发展中感到,企业要有更大的飞跃,应该利用外资,以享受国家在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1990年8月26日,“恩威集团”终于与香港世亨洋行达成合资协议,成立了第一个合资公司中外合资恩威世亨制药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不到两个月,由于

14、外方抽走注册资金,导致中外双方产生经济纠纷。94年8月1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出了“终止恩威世亨公司合同。1998年8月26日,成都市外经贸委根据这一裁决作出决定:终止该合资公司合同及章程,合资双方尽快进行清算。,1993年4月,“恩威集团”又与香港居民许强签约,准备成立第二个合资公司-中外合资成都恩威制药有限公司,上报成都市外经委没有被批准。成都市外经委的理由是:在第一个合资公司撤销之前,不能成立第二个合资公司。于是,“恩威集团”采取了变通手段,于1993年10月领到了营业执照,开始经营。1995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收到一封反映恩威集团有偷逃巨额税款等问题的举报信。国家税务总局立即

15、将举报信转到四川省国税局,要求四川省国税局进行查处。,核查小组首先查明,“恩威世亨公司”实际合资期只有两个月,但从1990年11月到检查处理期间,“恩威世亨公司”享受了国家对合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恩威世亨公司”依法应当补缴已免征、减征的企业所得税税款。根据举报人反映:第二个合资公司-恩威公司利用假合资骗取国家的税收优惠待遇。核查小组在调查中发现,成都双流会计师事务所对中外合资成都恩威制药有限公司实收资本的验资报告是虚假的,因为合资公司的外方直至1993年11月24日验证基准日止,未将应缴资本汇入国内合资公司账上,即资金未到位。进一步了解证实:外方的资本金是在1995年5月26日才汇入的。,

16、处理结果,“恩威集团”下属的两个合资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一个公司;实际经营期不满10年,另一个公司外方资金推迟一年半才到位。两个合资公司享受了不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818153万元,税务机关全额追缴入库。对“恩威公司”偷税部分,税务机关除追缴其所偷税款、加收滞纳金49269万元外,并处以所偷税款l倍的罚款。对企业在税务机关第二次核查期间继续作假账,再次隐匿收入,偷税12672万元部分处以3倍的罚款。对恩威集团以前年度欠缴的1163.06万元税款,税务机关予以追缴,追缴应扣未扣的个人所得税23.12万元,追缴印花税882万元,并对追缴的印花税处以3倍的罚款。以上对恩威集团的补税、加收滞纳金,罚款共

17、计1086亿元。,案例评述:,恩威集团这个涉税案例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合资企业。实际上,自从我国制定了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之后,不仅外资,内资也一样对税收优惠相当重视。因为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格局中,处于相同行业的企业仅仅因为资本属性的不同就可以享受到不同的税收待遇,虽然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但是却是不公平的税收待遇。所以很多内资企业纷纷借道外资,更有甚者先将资金输出境外然后再以外资的名义进行投资(过渡投资),从而可以享受到对外资的税收优惠。对于恩威公司而言,先后成立的两家合资企业,按规定是可以享受外资生产企业“二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这应该是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税收策略。但是却由于计划的不详

18、尽,最终造成了惨重的代价。主要问题出在哪里呢?,按照规定,对外资生产企业适用的“二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条件,即生产经营期必须在十年以上。如果实际生产经营期不足十年,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从恩威公司的情况看,经营期不足十年是税收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恩威集团涉税数额如此巨大,但并没有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是因为:纳税人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才构成涉嫌偷税罪,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恩威集团涉税额虽然高达1.086亿元,但偷税数额只有39507万元,占应纳税额的比例不到10。因此,税务机关只进行了税务行政处理,没有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19、,阅读与思考,减税正当时 2008年07月24日 08:38:5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为什么两税合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降低税率后,税收仍然高速增长呢?主要原因是征管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国过去在设计税收机制时,考虑到实际征收率不高的因素,实行“宽打窄收”即名义税负高和实际税负低的征税机制。扣除了各种税收优惠后,如果将当前我国税法所确定的各种税收全部征收上来,那么各种税收总收入应该占到GDP的50%左右!因此,随着我国税收实际征收能力的提升,税收收入大幅度增长本身就凸显了减税的紧迫性。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上半年税收数据显示,个人所得税完成2135亿元,同比增长27.3%,在今年3月1日个税起征点从

20、每月1600元调至2000元之后,个税依然快速增长,说明目前的个税起征点依然过低。为了把多一些的财富留到居民手中,增强民众的消费实力,促进内需的拉动,提高个税起征点,不仅显得必要,而且显得迫切。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出建议“应将个税起征点调到5000元。”他认为,只有这样才会使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而国家财政收入并不会少多少。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也表示:“个税起征点还有上调空间。”这意味着,个税起征点有可能再次调整。但如此频繁地调整税率,是否会影响到个税的严肃性?笔者认为,与其这样“修修补补”,不如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万元左右,不仅可以藏富于民,也可以使个税起征点保持至少几年的

21、时间不用变动。,企业所得税的增长同样过快,应该修正。虽然,2007年企业利润大幅度上涨,是带动今年上半年企业所得税增收近2000亿元的根本原因,但是,中国企业税收高于欧美许多国家,甚至也高于东南亚国家,却是不争的事实。从去年开始实行的紧缩政策,给企业尤其是生产类企业的资金链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少数国企还能通过银行贷款弥补资金缺口,但大部分企业尤其中小企业与此无缘。降低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有利于缓和我国企业尤其生产类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有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从整个宏观经济来看,面对经济下滑的风险,要继续实行紧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就应该采取宽财政的措施,而降低企业

22、税负正是“宽财政”的主要内容。而且,减税有利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践部门都认同,作为我国第一税种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应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而增值税改革的一个原则就是减税。诚如某经济学家所言,严格说来,减税其实没有时机问题,在任何时候减税都是有利于民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江南时报 中国现在应该大规模减税 目前情形下,不能再对经济数据做照本宣科地解读。GDP增长率多一个百分点还是少一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名义房价究竟是在上升还是在下跌,这些纸面上的经济数据,在特定的经济时期并不一定反映真实经济的运行状况,更不能在这些数据上定标杆,下指标,把它们当

23、成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如果单看国民账户报表,中国经济似乎风平浪静,有些表面数字如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高速增加的外汇储备,还可以被解读成大喜讯。但只要深层次观察实体经济,结果就未必如此。我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无论对内对外,都处于一个非常时期,宏观政策不能再陷于“控制通货膨胀”、“调控房价”、“增加就业“等指标。防止实体经济衰退导致国民收入锐减,防止金融体系失序导致国民财富蒸发,这两个防止才是重中之重。有必要果断地采取非常政策,以度过经济风险期,延长中国经济繁荣周期。具体来说,在对外政策上,我主张立即停止人民币升值,恢复联系汇率(可在一次性升值之后)。而在国内政策上,我认为目前最有效、最应当采取的

24、政策,就是大规模减税。大规模减税的好处是十分明显的:(1)厉行减税将极大减轻企业负担,从而在收紧货币政策、预防通货膨胀的框架下,避免经济因过紧的流动性而导致衰退;(2)企业减税将刺激资金回流实业领域,从而“自然”地消除资产价格上的泡沫,同时又不会像现行某些硬性“打压”泡沫的政策那样导致硬着陆;(3)减税对股市来说也是最好的“救市”策略,它从中长期看显然对股市是极大的实质利好,同时在短期还会刺激部分资金流出股市,不会像其他的“托市”政策那样导致新一轮恶炒;(4)减税如果辅以某些激励企业提高职工工资的政策,还将普遍提高民众收入,减轻贫富分化;(5)减税是将财富还于国民的最直接途径,也将显著减低财富

25、过度集中于政府手中造成的系统风险;(6)从中长期看,减税是增加企业支出、扩大内需的高效手段,能有效延长中国经济的繁荣周期,这最终将使国家财力得到可持续的、而不是竭泽而渔式的增长。,“精官简政”要跳出“黄宗羲定律”上周,全国个铁路局撤销了其下属分局,全国个铁路分局不复存在,铁路系统全部实行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管理体制。舆论评论说,铁路系统的这次管理体制改革,称得上是机构精简的一次大提速。这让我联想到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关于机构改革和精简机构的讨论就非常激烈,多名政协委员呼吁实行“精官简政”。中国可能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作过统计:目前我国官民比已达到,

26、比西汉时高出倍,比清末高出倍。而越是落后的地区,官员的比例占得越高。据某报的一份调查,年,陕西的官民比例为;河北为;河南为;山西为;宁夏为;青海为。更有甚者,陕西省黄龙县是个农民养个官员。然而,如此庞大的官僚机构,行政效能却很低下。这些重复而又交叉设置的机构,吞噬着巨额财政资金,加重着群众负担,另一方面,庞大的官员队伍,助长着干部间的攀比心态、官僚意识,损耗着政府办事效率。,多年来,我国进行了多次精兵简政和机构精简工作,但每一次改革几乎都以精简、再膨胀而告终。有数字显示,年,我国在编干部为万人,年扩大到多万人。权威人士估计,我国如今吃“财政饭”的总人数已高达万人。机构改革、压缩冗员,恐怕不是一

27、个简单的撤并机构就可使问题迎刃而解的,需要综合治理,需要全盘考虑行政管理机构的总体布局,需要优化组织结构与强化内部管控,减少管理层次,精简职能部门,缩短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单一形式的改革,难免不出现反弹。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余姚人黄宗羲发现,历史上每次税赋变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会涨得比变革前更高。这个“积重难返之害”的精辟总结被称为“黄宗羲定律”。有学者研究,政治改革的历史也惊人地印证了“黄宗羲定律”,每次机构精简之后,在一定时间内,人数非但没有减少,反更显膨胀。在本次两会上,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了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和政风建设的问题,提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大力加强政风建设。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完善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严格控制编制,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本届政府的决心很大,铁道部的重大改革可以视为这一决心的具体体现,但同时我们也应多管齐下,防止反弹,避免前功尽弃,切不可重蹈“黄宗羲定律”的怪圈。能否跳出“黄宗羲定律”,实际上是对我们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思考题:1、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和你所掌握的资料,请判断中国目前税收负担的高低以及未来走向;2、根据你的判断,如果你是企业财务总监该如何规划企业的长期税收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