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产业》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67819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与产业》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经济与产业》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经济与产业》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经济与产业》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经济与产业》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与产业》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与产业》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经济与产业,经济与产业,一、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二、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三、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四、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与产业发展五、城市规划中经济与产业的分析方法,一、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一)经济视角的城市1、城市的经济特征:(1)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2)城市以农业剩余为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3)城市是专业化分工网络的市场交易中心。经济分工不仅存在于城市内部,也发生在城乡之间及城市之间。,2、城市的空间范围:行政意义上有“建制市”和“建制镇”的概念,但在经济学角度看,行政界限只是基于历史资源,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但城市经济

2、辐射能力会随着自身产业波动而发生动态调整,经济区比较难界定。,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通过生产活动在工业区域或城市内彼此接近,集中使用运输、通讯等基础结构和服务设施,节省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费与能源消耗,有利于资金周转、商品流通、劳动力培养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升级与竞争,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的效果。,集聚经济,城市维系和增长的动力,(二)城市和经济1、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衡量:1)GDP(国内生产总值);2)城市平均工资或人均收入的增长;3)城市总就业人数的增长和福利水平的提高。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发生地“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

3、活动认识城市运行背后的经济动力,认识市场机制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将有利于理解城市的运行规律,进而把我经济发展对城市空间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城市政策。4、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市场运行的基本机制是竞争,但由于垄断行为的存在,竞争会失效,需要城市规划的公共干预提供公共物品。城市中各类经济活动均有赖于空间资源,各部门的微观经济行为不会自发导致空间资源配置的整体优化,唯有基于集体选择和安排的城市规划才能导向空间资源配置的结构性优化。,二、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一)产业分类1、统计上的分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从要素角度的分类:劳动密集型产

4、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3、城市产业功能的分类: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及服务产业等。,(二)基础产业与非基础产业衡量标准:能否为全社会提供公用的产品和服务。基础产业:为区外的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可以带来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增长。非基础产业:为本地的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通过基础产业输出产品和服务,城市从外部不断地获得收入,才有可能产生城市自身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其中的一部分将由城市的自身来提供,于是就促进了非基础产业。因此,基础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1、区位商分析 城市或区域中任一产业就业份额相对于该产业在国家平均就业份额的比例LQs=(Eir/Er)/(Ein/En)2、最小需求法最小

5、需求法将城市或区域的就业结构与类似规模的其他区域相比,而不是与全国的就业结构相比。,(三)就业规模预测1、就业乘数效应城市总就业等于基础部门的就业加上非基础部门的就业T=B+N T是城市总就业 B是基础部门的就业;N是非基础部门的就业。2、总就业规模的变化预测总就业规模的变化量=出口部门的变化量 就业乘数,基础产业的发展具有乘数效应,(四)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1、关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1)配第克拉克定律;2)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3)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和经济成长阶段论;4)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5)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2、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联系

6、,产业结构适时调整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而经济总量的高增长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演进。1)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整个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2)工业的内部结构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演进。3)重工业化的过程中,逐渐由以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中心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再进一步向以高、精、尖工业为中心演进。4)在向区域外输出产业的过程中,逐渐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演进。5)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产业,再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演进。,、工业化阶段的判断:综合考察世界各国和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做如下判断:工业化初期:一产的比重大于10%;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

7、:一产的比重小于10%,且二产比重高于三产比重;工业化成熟时期:一产的比重小于5%,二产比重与三产比重大致相当;后工业化时期:第一产业的比重进一步下降,三产比重超过二产并达到70%以上。,1、比较优势原则:绝对优势和相对比较优势。绝对优势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比其它国家或地区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即拥有绝对的优势;比较优势是指虽然在两种商品上的生产效率都比其它国家或地区要低,但在一种产品生产率上的差距没有另一种大,即为在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也就是说,有绝对优势时,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时,不一定就有绝对优势。,(五)主导产业的选择,2、产业关联效应;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间存在着横向及纵向的

8、复杂联系,一个地区或城市所选择的主导产业不仅自身要有较强的增长潜力,还应有较大的“前、后向”关联和影响,通过这种关联推动和诱导其它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并拉动市场需求,进而产生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前向”关联指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他的产出部门在这些方面的变化,如电子行业零部件生产部门对整个生产部门具有前向连锁效应;“后向”关联效应指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他的后向关联部门在这些方面的变化,如汽车生产部门对零部件生产部门及钢材、橡胶等加工业及其上游基础工业部门的后向连锁效应。,3、产业周期与发展波动任何产业都会经历从产生到衰落的发展周期,理论而言,每种

9、产品都会经历一个从创新到标准化的循环过程,其投入要素及区位特征等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六)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1、增长极模式;2、点轴开发模式;3、梯度模式与反梯度模式;4、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模式,三、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一)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1、规模经济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是“规模报酬递增”的产物,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2、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主要来源于可用于多种输出的共用要素的充分利用,由于共用要素具备不可分割性,把多种输出集中在一个

10、企业生产就更为节约;3、集聚经济集聚经济包含了多种经济类型,主要可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地方化经济、城镇化经济。,4、自我强化机制 由于存在集聚经济,从而产生了空间经济实际运行中的自我强化效应,即随着集群规模增大,集群优势越来越强,这种优势越强,吸引的企业越多,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也会增强,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也会增加。,(二)外部性与纠正1、外部性的概念由于私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会有不一致,其差额就是外部成本(收益)。外部性是非价格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既可以是正效应,也可以是负效应。当一个人没有因为他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收益而得到补偿时,就产生了正外部效应;当一个人并没有因为他的行为给其他人

11、带来损害而支付额外的成本时,就产生了负外部效应。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经济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可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2、外部性的内部化外部性问题的产生,与公共领域的产权未能界定有关,由于产权不明确,外部效应很难通过市场交易来解决,因此为了克服外部性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需要有公共干预,政府可采取征税或给予补贴的方式来使外部性内在化,以趋于让所有人都为自己的行动承担全部社会成本或是获取全部社会收益,进而使当事人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三)城市土地使用的竞标地租理论1、城市土地使用中的“资本”和“土地”

12、的替代土地价格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以递减的速率下降;作为微观主体的家庭和商业活动占据的土地面积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趋向扩大。,2、阿隆索的企业竞租模型 当企业远离城市中心时,土地价格越来低,企业会偏好用土地投入来替代费土地要素投入,即随着距离增加会占用更大的土地面积,而减少资本等要素投入。,3、择居竞租模型在城市中,由于家庭从事的职业不同,收入也不同,在不同的交通状况及家庭的行为和偏好下,可以得出不同的家庭竞租模型。1)公共交通比较发达,但小汽车交通却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远距离出行时间花费较多,或者需要采用不太舒适的公共交通。,2)私人交通比较发达,公共交通却由于人口密度较低难以

13、有效配置,或需要多次乘换,在这种情况下,高收入家庭的工资足以承担远距离通勤的成本,而低收入家庭则工资较低,限制了远距离通勤。,3、在第二种情况的基础上,增加考虑环境质量因素,(四)城市规模1、城市规模与本地产品大一些的城市会有种类丰富的消费品,在大城市,消费者可以购买到任何在小城市出售的产品,也可以购买到在小城市买不到的产品。2、产业的数量规模大的城市产业数量会更多样,这样的城市能够抗御特定产业的波动,当一种生产活动受到了不利的影响时,工人们还有机会转移到其他的生产部门。同时,如果不同的产业共同布局在同一个城市,它们就能享受到大量的中间产品和更多的公共服务,这些产业因此而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14、,3、产业的类型一个城市的规模取决于城市的功能,对于不同产业门类的城市,其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带动相关产业的能力不同,这也就决定了不同类型城市的最优规模是不相同的,例如一个金融中心城市的最优规模就大于以纺织为主导产业的制造业城市。4、外部不经济的制约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大会导致城市交通的不经济,即高昂的交通成本构成了一个城市在相当长时期内规模扩张的上限。反过来,较低的交通成本会推动城市规模的扩展和引发人口导入。,四、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与产业发展,(一)经济空间组织的模式转型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融入全球市场中,全球化对城市产生了很多深远的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导致了全球城市的出现。全球

15、化过程中,跨国公司在生产领域和市场领域的运作日益以全球尺度来整合,致使产品在多个区位由多个不同地方的零部件制造厂所生产。,1、产业集群现象绝大多数的行业活动在空间上都趋向于产业集聚,产业集群是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的一种创新协作网络。,(二)生产组织的产业集群趋向,2、典型的产业集群有关研究发现,存在着四种典型的产业集群:即马歇尔式产业区、轮轴式产业区、卫星平台式产业区和国家力量依赖性产业区。,现实的产业区可能是这几种类型的混合形式,或现在是其中一种,经过一段时间会转变为另一种,在不同地区,主导的产业区类型也不一样。,五

16、、城市规划中经济与产业的分析方法,1、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测量对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准确判断是制定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国际上普遍认为地区经济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是客观的。著名地理学家塔费(E.F.Taffe)认为经济联系强度同他们的人口成正比,同他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经济基础分析经济基础分析理论依据是将城市经济分为两部分:基本经济活动是一个地区生产的产品输出到区域外,或向参观者、旅游者和学生提供产品和服务;非基本经济活动是为当地消费提供产品和服务。该理论认为,基本经济部分依靠输出产品和服务换取资金创造就业岗位,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基本经济的扩张可以带来非基本经

17、济活动的增长,基本经济活动的萎缩带来相反的效果,会引起整个地方经济的衰退。,3、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将区域经济看做一个不同经济成分相互联系组成的网络,从区域内部和外部研究购买或销售产品与服务,经济成分可以划分为10-500个甚至更多的部门,具体的划分数量和标准在不同区域而有不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详细展示了一个研究区域的各个经济部门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并解释了地方经济中一些特定经济部门的相对重要性。,4、趋势外推法这种方法是确定发展趋势并将其外推至未来。趋势外推法可直接应用于总人口或就业水平分析,总量中各部分总数的分析等。外推法常常是通过数学公式来表达的,通常可用四种数学模式来描述历史上的人口和经济增长:线性模型;几何模型;修正指数模型;多项式模型。,趋势外推法用简单易行的方法,依据过去数据预测未来的人口数量和就业岗位以及其他人口和经济指标。分析中有如下两点假定:1)曲线越吻合历史数据,模型越反映了内在要素的影响;2)同样的作用力将持续到未来。对趋势模型需要进行判断和必要修正,包括允许时间、人口和就业数据与曲线有一些偏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