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概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69220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传播概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网络传播概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网络传播概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网络传播概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网络传播概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传播概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传播概论》PPT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传播概论,叶 荣 臻,在20世纪后1/4期间,一场以信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改变了我们思考、生产、消费、贸易、管理、沟通、生活、死亡、战争,甚至做爱的方式。一个动态的全球经济已经在地球各处建构起来,将全世界有价值的人及活动联结在一起一个真实虚拟的文化,围绕着相互影响、日益加强的视听宇宙被构建起来,渗透到每一处精神表征和沟通传播中,以电子超文本整合文化的丰富性。曼纽尔卡斯特千年终结,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即将结束的时候,追踪技术发展,重新审视网络传播,本课我们将所讨论的网络传播界定为:人类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进行的数字化信息传播。网络传播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是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

2、络,它提供的是双向互动的多媒体信息的交流、传播和共享的平台。学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入认识互联网络传播的发展、特点、功能、主要形态、受众和效果,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家庭和个人的影响,包括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对社会的信息交流方式和其他活动方式的影响,对其他媒体的影响,社会对网络传播的管理控制,以及网络传播在中国的发展问题。,课程计划:第一周 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 第 十 周 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1)第二周 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 第十一周 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2)第三周 网络新闻编辑(1)第十二周 网络中专业新闻传播(1)第四周 网络新闻编辑(2)第十三周 网络中专业新闻传播(2)第

3、五周 网络互动组织 第十四周 网络传播的受众第六周 网络公关与广告(1)第十五周 网络传播的效果第七周 网络公关与广告(2)第十六周 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1)第八周 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1)第十七周 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2)第九周 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2)第十八周 复习考试,第一章 网络传播的基础技术第一节 网络基本知识 第二节 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第三节 互联网的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简单地说就是将各自独立的计算机处理节点通过线路连接成为计算机系统。节点之间可以通信,可以交流信息。网络将分散在各地的信息系统联结起来,做到跨越时空的资源(包括人、计算机、信息)共享。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组成

4、计算机信息网络由包括通信设施、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数据资料和人这些个体组成。,第一节 网络基本知识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1)网络通信系统:(2)网络操作系统:(3)网络应用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基本功能 资源共享功能、通信功能、协同功能网络服务 文件服务、打印服务、电子邮件服务、信息发布服务 网络通信服务、Internet服务、网络管理服务计算机网络在通信交流中的特征:开放性 数字化 交互性,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广域网和局域网 2.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公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这一模型解决了不同计算机系统和不

5、同网络之间的兼容和相互连接问题,目前已被公认为计算机网络互联的基本结构模型。局域网的拓扑结构:1、总线型拓扑结构(bus topology)2、星型拓扑结构(star topology)3、环形拓扑结构(ring topology),三、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交换,与人的日常交流是相似的,如果要进行有效的交流,就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即交流什么、如何交流、何时交流等四、网络互联技术 网络互联的目的是使一个网络的用户能访问其他网络的资源,使不同网络上的用户能够互相交换信息。,第二节 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本脉络所谓互联网:就是将各自独立的电脑处理节点(node)通过线路(电话或光纤)连接而成的信

6、息技术系统,它是一个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由分布于全球的成千上万个相互协作的电脑信息网络组成的技术集合体或信息技术系统。一、互联网的诞生 互联网的雏形ARPAnet(阿帕网)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它是美国国防部的高级计划研究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的一个实验性网络“阿帕网之父”拉里罗伯茨(Larry Roberts)提出“分组交换”技术的设想。,1994年4月,中国正式联入互联网。第一阶段,单一的电子邮件连接阶段(1986年1993年)第二阶段,基于TCP/IP协议的全功能连接阶段(1994年至今)1995年5月17日

7、,邮电部宣布向国内社会各界开放互联网业务。中国四大互联网络中国科学技术网络(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互联网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使用不同操作系统的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联成网,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1、电子邮件;2、网络聊天;3、网上论坛;4、信息浏览;5、文件传输;6、远程登录服务;7、BT下载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包括:(1)中继器(2)网桥(3)路由器(4)网关,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两次飞跃 1974年,文顿瑟夫和鲍勃坎提出了TCP协议和IP协议。在TCP/IP 9协议提出10年之后的1983年,T

8、CP/IP协议才被指定为互联网的标准协议,为所有的网络采纳,这意味着互联网世界有了统一的“语言”。TCP/IP协议成为互联网的标准协议,是互联网技术史上的第一次飞跃。1994年底,互联网连接了15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199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取消对互联网商业应用的限制。互联网的技术特征1995年 10月24日,国际“联合网络委员会”(FNC)通过了一项决议,对“互联网”下了定义。第一,规模全球性;第二,网址唯一性;第三,规则统一性;第四,功能服务性。,三、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一)新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 1.IPV6 2.网格计算 3.P2P技术 4.语义网(

9、二)Web 2.0 另一方面,对于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变革,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了Web2.0这 一概念。关于Web2.0,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三)三维技术 以三维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的结合,也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四、媒介融合的趋势 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它既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走向,也是其他媒体发展的共同趋向。,第三节 互联网的应用技术一、逐渐淘汰的应用技术 1.Telnet(远程登录系统)2.Gopher(信息检索)二、目前主要的应用技术 1.电子邮件(E-mail)2.Usenet(网络新闻)3.WWW(万维网)4.FTP(文件传

10、送)5.BBS(电子公告板系统)6.聊天服务 7.搜索引擎,三、正在兴起的网络应用技术 1.BT下载:BT是一种互联网上新兴的具有广大开发者群体的开放式P2P传输协议,全名叫BitTorrent,中文全称:比特流,最初的创造者是Bram Cohen。2.博客:Blog:指网络日志,是一种个人传播自己思想,带有知识集合链接的出版方式。3.播客:Podcast,它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是一种自助广播,是全新的广播形式。Podcasting录制的是网络广播或类似的网络声讯节目,网友可将网上的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iPod、MP3播放器或其它便携式数码声讯播放器中随身收听。4.维客:维客是一种在网络上开

11、放,可供多人协同创作的超文本系统,由沃德坎宁安于1995年所创。维客的原名为wiki(也译为维基)。5.RSS:简易信息聚合,也叫聚合内容,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6.社会化书签:Social Bookmark,可以将网站随时加入自己的网络书签中;用多个关键词标示和整理书签,并与人共享。7.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8.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

12、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9.微信: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网络聊天软件。10、Tags(分类分众标签)11、IM(即时通信),五年就是互联网的一个纪元,Web3.0已经悄然拉开序幕;Web3.0其核心理念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更以个体为中心,实现网络应用聚合“个人门户”,博客营销等二、突出媒体融合特征三、模糊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关于Web3.0的构思及实践还包括建立全球的语义网、网民的劳动将以有偿的形式体现、网络财富(积分、虚拟货币、电子商务)将被普遍认同等,所有的预言和尝试都为我们搭建

13、了一个全新体验的世界。,我们由现实世界走进虚拟世界,又从虚拟回归现实,并把虚拟世界规则带到了现实世界;网络传播从平面化聚众到垂直式分众,再到个体化的精确整合,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印证了尼葛洛庞帝的那句话:互动世界、娱乐世界、资讯世界终将合二为一。网络使我们感受到了个体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拓展了我们心灵的空间,增加了自我实现的途径,更多了份守望相助的关怀,它让我们的梦想照进了现实。,本章学习与思考:1.你平时上网还使用过哪些协议?它们对应着哪些服务?2.WWW与互联网的关系是什么?WWW技术对于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3.网络带宽的不断提高将对新闻传播产生什么影响?4.你如何看待无线技术对互联网

14、发展的影响?5.你还接触过哪些P2P技术应用?它们与WWW应用的区别是什么?6.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将对新闻传播产生哪些影响?7.媒介融合将对传媒业产生什么影响?8.你使用过哪些新的互联网应用技术?请预测它们的前景及影响。,本章实验:网络传播技术基础(4学时)1实验目的:掌握互联网基础知识,初步应用通信协议等知识解释现实中网络应用的实例。掌握Internet基本知识,了解Internet应用,初步应用其中知识描述网站,网页,主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实验预习要点计算机常见的硬件、软件名称及功能,及网络、网站、网页的基本了解。对Internet基础知识有所了解。3实验设备及相关软件:计算机,互联网。4

15、实验基本理论互联网基础知识包含基本特征、主要功能、发展阶段、拓扑结构、通信协议、体系结构、网络分类、网络互连设备8个方面。Internet基本知识(发展状况、主要特点、地址形式、域名系统),Internet应用(中国网络发展状况、ISP、网络资源与服务、Web与WWW、Windows网络功能、网络安全)。5实验内容应用互联网基础知识中关于网络拓扑的知识,实例分析网络的拓扑结构。通过网络了解Internet应用状况(中国网络发展状况、ISP、网络资源与服务、Web与WWW、Windows网络功能、网络安全),申请Email,对本机IP地址进行设置。,6实验常见问题与操作技巧解答(1)如何搜索各类

16、网站?答:可以到大型商业网站的分类中进行查找,例到新浪、搜狐等网站。(2)如何学习某一主题网络知识?答:可以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专题,如baidu、Google等搜索引擎网站搜索相关网络知识。(3)动态IP地址是怎么回事?答:动态IP地址指的是在IP地址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IP地址优化管理方法,基本原理是在某个没有固定IP地址的计算机登陆网络中,ISP临时性的随机或通过某种算法暂时分配闲置的某一个IP地址给该计算机用户使其可以登陆网络,在退出网络应用后,该IP地址又被分配给其他上网的用户,因此对于任何没有固定IP地址的网络用户每次应用网络时候的IP地变化的,称之为动态IP地址。(4)如何在虚

17、拟DOS状态下进行本机IP地址等察看?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开始”“运行”“cmd”“ipconfig/all”。,7实验报告参考实验内容的相关步骤完成。8实验习题(1)进行本机IP地址配置。(2)试描述寝室网类别,拓扑结构。(3)简述WWW与Web的联系与区别。(4)申请Email,并发送Email。9实验注意事项IP地址的配置中各个功能面板的位置和作用等。,本章案例分析:案例1-1 谁是未来新闻的报道者?维基技术的本质及对新闻报道的影响维基是一种多元协作的网络写作工具。维基网络平台由众多网民共同创造与维护。在维基平台上,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观察与分析参与同一主题下的信息创造,围

18、绕共同的主题贡献多元智慧,对这一主题相关的信息进行无限的扩展。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一个基于维基技术的多语言的网络百科全书的全球协作计划,这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网络百科全书。“它的目标及宗旨是为全人类提供自由的百科全书用他们选择的语言所书写,全世界知识的总和”案例分析(一)维基应用得以普及的前提维基的全部技术处理理念建立在三个前提性的信念之上。1人的本性是创造不是破坏;2协作是嘴有效地创造模式;3共享的目标体验是扩大协作规模,延续协作进程的能力。总结;来自人类生命本能和人类人文精神的力量成为推动维基技术应用的基础保证。,(二)维基信息生产模式的特点1共识主题 2自由创造 3无线协作

19、(三)维基对新闻与信息生产的影响总的发展趋势,维基技术会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于新闻信息的传播,从而改变新闻传播的传统模式。维基新闻的传播方式可以推动以下目标的实现;1新闻价值的公众确认;2新闻信息的全程提供;3新闻分析的多元展开维基新闻传播模式的应用,推动了媒体民主化的趋势,公民新闻传播终于实践层面上成为可能。维基新闻传播形态下,媒体的智能转化方向1议题设置 2组织协作 3工具管理 4安全维护,(四)维基应用的可能风险维基技术的运行代价;1海量信息所导致的重点淹没2多元价值取向对系统稳定的冲击。3极端行为所导致的安全威胁在对网络信息传播的发展进程中随之而来的一切负面效应,只能寄希望于两种力量的制约

20、。1、技术力量的制约加速研发能够趋利避害的信息控制技术,其中包括安全维护技术,价值识别技术,垃圾过滤技术,内容分类技术,信息搜索技术,以制约有害信息,提升互联网信息使用的效率和效益。2、人类自身力量制约人类文明道德升华和人类理性精神的完善,以纯洁互联网使用的动机,增强互联网信息环境建造的公共责任。,案例讨论:1、你能否找到维基应用于新闻传播的其他例子?4、维基传播与博客传播的差异?但Wiki与Blog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属于个人所有;Wiki则属于社群所有,每一个Wiki空间都属于社群上的所有人共有。(2)在风格上,Blog体现的是个性,个性化是Blog的重要特征;Wiki强调的是协作性,是针对某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3)内容层面上,Blog上的知识是个人的积累,是个人知识的展现,人们共享的是个人的知识,Wiki的知识是社群智慧的结晶,是社群的劳动成果,人们所共享的是社群的创造性劳动。(4)在读者层面上,Blog上的读者可能是内容的浏览者,某一主题的参与者和评价者,是起反馈者的作用;Wiki上的读者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成为著作者。(5)在存储层面上,Blog是静态存储,上面的内容如果博客者不小心删除,很难恢复;Wiki是动态存储,不担心删除,因为里面有记录,可以随时找到原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