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犯罪心》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69897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0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体犯罪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群体犯罪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群体犯罪心》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群体犯罪心》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群体犯罪心》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体犯罪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体犯罪心》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群体犯罪心理,第一节 群体犯罪心理概述,一、群体犯罪,(一)群体的概念群体是指两个及其以上个体在社会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凝聚力的共同体,又称社会群体或社会团体。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两个及其以上的个体组合而成;二是其成员由于需要进行共同的活动而结合在一起,并且在共同活动过程中彼此进行社会交往和心理交流;三是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或接触形式,并由此产生一定的行为规范;四是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根据群体的构成原则和方式,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根据群体的存在时间长短可分为临时群体和固定群体;根据群体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等等。

2、,(二)群体犯罪的概念,群体犯罪是指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通过相互交往,在犯罪目的一致或暂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的犯罪行为。群体犯罪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群体犯罪主体的整体性。二是群体犯罪行为人犯罪目的的一致性。三是群体犯罪行为人之间的互动性。四是群体犯罪的标志是联合实施犯罪行为。,(三)群体犯罪的类型,由群体行为导致的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有多种表现。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群体犯罪分为不同的类型:以实施犯罪种类多少为标准,可分为单一类型的群体犯罪和多种类型的群体犯罪;以成员间心理接触程度为标准,可分为事先有通谋的群体犯罪、事先无通谋的群体犯罪和无通谋但有共同违法行为的群体犯罪(如聚众犯罪)等

3、;以犯罪恶性程度为标准,可分为危害国家安全性质的群体犯罪、重大恶性案件的群体犯罪和一般刑事案件的群体犯罪等;以群体的组成形态为标准,可分为以一定契合的结构形态为特征的共同犯罪、以有严密组织的结构形态为特征的有组织犯罪、以组织松散的结构形态为特征的团伙犯罪以及以自发产生的非正式结构形态为特征的聚众犯罪等(本章主要以此类标准进行各种类型的群体犯罪心理分析)。,二、群体犯罪心理,(一)群体犯罪心理的概念群体犯罪心理是指群体各成员之间的犯罪意向、动机和目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适合于犯罪的群体气氛或共同的心理倾向。它是个体犯罪心理的集中反映。群体犯罪心理来源于个人的犯罪心理,却又超越个人的犯罪心理,

4、它是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共同的犯罪目的是群体犯罪心理的核心。,(二)群体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1内在心理因素(1)需要与习惯。(2)交往与互动。(3)模仿与暗示。(4)互动与代偿。,2外部环境因素,(1)社会结构不稳定的影响。(2)不良榜样的作用。(3)社会压力的负效应影响。(4)社会发展出现的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三)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一般来说,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1犯意表达2犯意交流3犯意沟通4犯罪决策,(四)群体犯罪心理的一般特点,1相同与相似性具体表现在:一是相互之间某种欲求与目的基本相同;二是相互之间视为同类,具有认同感;三是相互之间情感相近,心理相容等。2

5、相异与互补性3群体效应与互动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整体效应。二是感染效应。三是犯罪心理的助长和责任扩散效应。四是权威与服从效应。,第二节 一般共同犯罪心理,一、共同犯罪(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的故意犯罪行为,简称共犯,是群体犯罪的基本形式。它是相对于单个犯罪而言的,是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来说,共同犯罪要比单个人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其作案规模大,手段狡猾,行动周密,反侦察的能力强,造成的危害结果也大。为了强调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犯罪故意,我国刑法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这一规定是对前述共同犯罪概念的重要补充。,(二)共同犯罪的类型,以共同犯罪故

6、意形成的时间为标准,可分为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等;以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任意形成为标准,可分为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以共同犯罪行为人之间有无分工为标准,可以分为简单的共同犯罪和复杂的共同犯罪;以共同犯罪行为人之间的紧密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含有组织犯罪、团伙犯罪等),等等。,二、一般共同犯罪的心理特征,(一)共同意向性共同意向性是共同犯罪心理的前提和基础。(二)目的统一性目的统一性是在共同犯罪中存在着共同的犯罪目的。这是维系共同犯罪的内在动力。(三)心理趋同性在共同犯罪中,共同的犯罪意向、共同的犯罪目的和动机的产生是心理趋同的结果。(四

7、)心理相容性,三、一般共同犯罪中不同角色的心理,(一)主犯的犯罪心理1决意的主导性2犯罪实施的权威性3犯罪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性,(二)从犯的犯罪心理,1积极自愿心态2盲从服从心理3常有罪责感4情感极不稳定,有组织犯罪心理,一、有组织犯罪概述,(一)有组织犯罪的概念,有组织犯罪是指多人故意实施的有一定组织形态的共同犯罪,又称集团犯罪。它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日趋严重的犯罪现象。有组织犯罪突出的特征在于犯罪的有组织性,具体表现为:一是成员人数多(三人以上),且有明确分工。主要犯罪成员固定或者基本固定,有明显的首领和骨干;二是犯罪组织的严密性和计划性。犯罪集团以一定的严密组织形式存在,经常有计

8、划地实施犯罪活动;三是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四是犯罪手段具有暴力性、多样性和疯狂性。,(二)有组织犯罪的类型,一般来说,根据犯罪组织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层次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将有组织犯罪分为“一般性的犯罪集团”、“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和“黑社会组织”等,犯罪活动的有组织性是其共同特点。具体地说,我国目前存在的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类型有:走私与贩毒犯罪组织;称霸一方的流氓黑恶势力组织;贩卖人口的犯罪组织;开设赌场、强迫妇女卖淫的犯罪组织;制造、贩卖淫秽书刊、视听制品和非法出版物的犯罪组织;盗窃、窝赃、销赃的犯罪组织等。,二、有组织犯罪产生的原因,(一)政治原因(二)社会原因(三)经济原因(四)社会

9、心理原因,三、有组织犯罪群体的心理特征,(一)极强的感染和互动心理(二)对组织的归属心理(三)强烈的责任扩散心理(四)对首领的权威和组织规范的服从心理,第四节 团伙犯罪心理,一、团伙犯罪概述,一、团伙犯罪概述,(一)团伙犯罪的概念团伙犯罪是指多人共同实施的,以纠合型松散结构为特征的一种犯罪组织形式,又称帮伙犯罪。它是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一种主要类型,也是群体犯罪的一种特定形式。团伙犯罪有其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参加成员为三人以上,且一般以青少年为主。青少年往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经历或体验,容易交往和产生共鸣;二是具有纠合性。团伙犯罪的成员因年龄相近,兴趣爱好相似,具有比较一致的不良需求,在目的

10、还不明确的情况下,相互吸引,自发地聚合在一起。特别是团伙形成的初始阶段具有明显的纠合性特征;三是具有松散性。团伙的形成具有自发性,并无严密的组织机构,形式松散,成员也不固定。团伙内也无明显或固定的从属关系,只是存在一种松散的相,(二)团伙犯罪产生的原因,1社会原因2文化原因3心理原因,二、团伙犯罪的心理特征,(一)团伙意识的凝聚效应(二)情绪情感的感染效应(三)首领权威的统制效应(四)暗示、模仿的诱发效应,第五节 集群犯罪心理,一、集群犯罪概述,(一)集群犯罪的概念,集群犯罪是指人们在激烈的互动中自发产生的,无明确目的的,由众多人的狂热行为导致一种犯罪形式,又称聚众犯罪、群集犯罪和集群行为犯罪

11、等。它是群体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集群犯罪有其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数众多。二是偶然性。三是松散性。,(二)集群犯罪的类型,集群犯罪的种类较多,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按照行为人犯罪动机和目的不同,我国发生的集群犯罪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公共场所的暴力事件公共场所的暴力事件,主要包括公共娱乐场所的暴力事件和街头暴力事件等。(1)公共娱乐场所的暴力事件。(2)街头暴力事件。2聚众哄抢财物的事件3政治动乱或骚乱事件,(三)集群犯罪的人员构成,1核心人员2积极分子3同情附和人员4围观人员,(四)集群犯罪发生的原因,1社会矛盾的积聚和社会心理的躁动2法制观念淡薄3

12、情绪发泄和自我表现的心理4对各种媒介传播的消极因素的模仿5发生集群事件的主客观条件的具备,二、集群犯罪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一)集群犯罪群体的心理特征,1从众心理2个性的丧失3个人判断力的缺乏4极强的易暗示性5无责任性,(二)集群犯罪的行为特征,1.行为的自发性2情绪的狂热性3时间的短暂性,三、集群犯罪发生的过程,集群犯罪从发生、发展到高潮,大体上经历如下几个阶段:(一)高度刺激和暗示阶段(二)情绪感染和模仿阶段(三)情绪爆发和失控阶段(四)行为越轨或犯罪阶段,四、集群犯罪的预防及处置对策,(一)调查了解,及时引导(二)发现苗头,劝阻疏导(三)控制事态,分化瓦解(四)强行驱散,制止暴力(五)依法

13、处理,平息事件,一、过失犯罪的概念,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构成犯罪的行为。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状态是过失,其主要形式可以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两种。(一)疏忽大意过失疏忽大意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其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状态。疏忽大意过失具有两个特征:一是行为人本来应当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行为人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二)过于自信过失过于自信过失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结果虽有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过于自信过失也具有两个特征:一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