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块》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72851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8.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膜后肿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腹膜后肿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腹膜后肿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腹膜后肿块》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腹膜后肿块》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膜后肿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膜后肿块》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腹膜后肿块,第一节 概述,【机理】腹膜后间隙上起膈肌,下至盆隔,两侧达腰方肌外缘。后面为腰大肌,腰方肌,前面为壁层腹膜,前面临右肝裸区、十二指肠、升降结肠以及直肠的腹膜后部分,范围较大。是一个容纳腹膜后脏器和疏松组织的潜在腔隙,其前为腹腔、阻力很小,所以出血和感染很易大面积扩散,肿瘤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以至体积较大时始被发现。,第一节 概述,腹部解剖温习,上腹部脏器,水平切面,上腹部CT扫描图像,腹腔干水平,左侧腹后壁,左侧面观,注:自前面观察腹后壁结构。胰体(2)被向上翻转以暴露脾静脉(21)。肾上腺(23)看似被从肾的上端剥离下来,腹后壁和盆壁(一),所有腹膜和脏器(除膀胱2,输尿管40和输

2、精管6外)被切除,以显示血管和神经。,腹后壁和盆壁(二),所有腹膜和脏器(除膀胱2,输尿管40和输精管6外)被切除,以显示血管和神经。,左半盆腔和股上部肌肉(前面观),【超声检查】,(一)扫查方法宜空腹状态进行,必要时饮水观察。结肠积气较多时可清洁灌肠,盆腔腹膜后病变应充盈膀脱。仰卧位经腹检查 病人取仰卧位,必要时取左右侧卧,探头在肋缘至腹股沟间自上而下,自左而右,进行连续性扫查,如发现病灶后,在病灶区进行多方位扫查,观察肿块形态,内部回声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俯卧位探测 腹膜后肿瘤常固定于腹后壁,俯卧位经背部检查时可避开胃肠气体干扰,有利于病变显示。胸膝卧位法经腹探测 多于仰卧位检查发现病灶后

3、,进一步鉴别肿块是否位于腹膜后间隙时采用。,【超声检查】,(二)基本断面与正常声像图腹膜后间隙位于腹腔深部,超声不能直接显示这一潜在间隙,只能根据腹膜后脏器和血管的邻接关系进行推断定位。经腹主动脉纵断图 该断面腹主动脉所在的部位相当于肾周围间隙。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十二指肠横部和胰体占据肾旁前间隙。经胰腺长轴横断图 在该断面中胰腺及其深部血管占据的区域相当于腹膜后肾旁前间隙。以此断面为基础,分别上、下滑动探头扫查,可获得:经腹腔动脉的上腹横断图,显示腹腔动脉从腹主动脉前壁分出,长 12cm,然后向左分支为脾动脉,向右分支为肝总动脉,呈“海鸥”状。经左肾静脉的横断面,显示左肾静脉呈细带状,穿

4、过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 间向右汇入下腔静脉。3.经肾门的横断图 显示肾脏、输尿管、肾血管、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位于肾周围间隙。4.经髂腰肌和骼血管的下腹斜断图 主要显示两侧倍窝部,髂腰肌呈宽带状弱回声,为腹膜后间隙后壁,腰大肌腹侧与后腹膜紧贴。实际操作中可以上述断面为基础,对腹壁、盆腔壁和脊柱旁组织作多断面连续扫查,从而获得完整的腹膜后间隙的立体概念。,【超声检查】,(二)超声诊断评价超声显像是腹部肿块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它的临床意义在于:明确定位诊断,实时超声通过各断面的连续扫查,能提供肿块的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情况,同时可显示肿块与周围组织器官及大血管的关系,以明确肿瘤的位置。通过肿块与

5、周围器官的关系及组织器官被挤压情况,判断其侵及范围。对肿瘤良、恶性的定性诊断:超声对大多数腹膜后肿瘤不能提供特异性的组织学诊断,但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瘤内血管情况,结合肿瘤的形态,对肿瘤的良、恶性可作出倾向性的提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为鉴别诊断提供病理学依据。超声诊断腹膜后肿块的局限性主要有:腹膜间隙部位深在,前方有胃肠气体干扰,后方为脊柱、髂骨和肥厚肌肉的阻挡,尤其肥胖者常难满意显示。腹膜后肿瘤组织学种类繁多,其声像图表现大多缺乏特异性,除典型者外,对其良恶性鉴别应结合细胞学或活检作出诊断。对于病变体积较大定位困难者应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他检查】,1.X 线平片对腹膜后肿物的

6、定位价值不大,但对腹膜后服肿大多均有阳性发现,表现为 异常的腰大肌阴影,脊柱侧弯,肾轮廓消失或软组织阴影等。腹膜后间隙结核,可见脊柱生理 弧度改变,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或消失,以及寒性服肿阴影。2.胃肠 X 线锁餐、领灌肠及泌尿系造影等可通过观察肿块对胃肠及输尿管的推移压迫情 况,判断肿块位置,但缺乏特异性。腹膜后充气造影可显示肿块的位置和范围,但有一定危险 性,临床己少采用。3.动脉血管造影可根据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走行、分布和形态改变,以及肿瘤的血供来 源,鉴别肿块位于腹腔内或腹膜后,具较明确的定位价值,并可推断肿瘤的良、恶性质。缺点为 创伤性检查,有一定并发症,对直径小于 2.O cm 的

7、肿瘤显示不够清楚。4.Cr 扫描能较客观地显示肿块位置、大小及毗邻关系,还可借助增强扫描进一步了解病 变内部及周围情况,具很高的定位诊断价值。但与超声声像图一样,不能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 型。,【诊断思路】,第二节 腹膜后间隙感染,一、腹膜后间隙脓肿,【病理与临床表现】,腹膜后间隙的化脓感染多为附近脏器炎症蔓延或损伤穿孔所致,以结肠和肾多见。如结肠的腹膜后部分病理性或损伤性穿孔;肾外伤尿外渗,肾表面脓肿直接侵入周围组织;直肠感染发生的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可以沿腹膜后间隙向上蔓延,以及盲肠后腹膜外阑尾炎穿孔等。髂窝脓肿的感染途径为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炎症,经血行感染和会阴部、肛部,患侧下肢感染经淋巴

8、回流到达髂窝。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的表现外,全身有畏寒、发热、头痛、身痛、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严重感染表现。相当于脓肿部位肿胀、疼痛、背部叩击痛等。并可出现腰大肌剌激征,患侧镜关节屈曲内旋。髂窝脓肿病例,炎症剌激髂腰肌使髋关节屈曲孪缩不能伸直,严重者大腿和腹壁可呈45角。,【超声影像学表现】,1.腹膜后间隙呈囊性特征的包块,为圆形或椭圆形。2.肿块壁厚,边缘不规则,内部呈无回声,可有多数点状或小片状回声。后壁和后方组织回声增高。3.如有腹内邻近脏器的炎症病灶并存时,则有相应的声像图改变。4.腹膜后脓肿较大时向上延伸及向下蔓延,致使肾脏移位或压迫输尿管引起尿路梗阻(图11-1)。,图11-1:腹膜后间

9、隙脓肿,经背部扫查示输尿管受压扩张,肾周脓肿声像图,肾周脓肿X线影像,卧位腹平片 右肾周围有大量气体包绕,以下方为主,边缘清楚(白箭,示气肿局限在肾周间隙),肾周脓肿CT影像,【鉴别诊断】,(一)阑尾脓肿阑尾脓肿为右下腹化服性包块,与髂窝脓肿的鉴别点为:阑尾版肿包块位置较高且偏向内侧,脓肿与肠管关系密切,常能看到肿大的阑尾,无髋关节屈曲状态。(二)囊性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多见于婴幼儿,为紧贴腹膜后壁,边缘光整的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结合病史与脓肿较易区别。(三)尿液囊肿尿液囊肿声像图表现为典型的囊液性占位性病变的特点,发生于肾孟,或输尿管等损伤后,结合临床和相应的图像改变可以鉴别。(四)寒性脓肿

10、腹膜后间隙脓肿与寒性脓肿声像图表现类似,主要依靠临床资料和X线摄片加以鉴别。,第二节 腹膜后间隙感染,二、腹膜后间隙结核,【病理与临床表现】,腹膜后结核性脓肿由脊柱结核引起,整个脊柱以腰椎的患病率最高,其次为胸椎。其中90%为椎体结核,椎弓结核占1%,椎体结核分中心型和边缘型两种,以边缘形多见。椎体病灶所产生的脓液先汇集在椎体一侧的骨膜下,形成局限的椎旁脓肿。脓液继续增加可剥离邻近椎体的骨膜,形成广泛的椎旁脓肿。或突破椎体骨膜进入腹膜后间隙形成寒性脓肿。其内容物主要为液化物质和干酪样坏死,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较轻。脓液可沿腰肌鞘下降至髂窝,并侵犯后方的骶髂关节,也可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分叉部下方的

11、三角区进入骶前形成脓肿。临床表现 一般发病缓慢,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40 岁以上比较少见。病人常有低热、脉快、消瘦、盗汗、乏力等全身反应,受累部位的脊柱畸形及活动受限。,【超声影像学表现】,1.椎旁脉肿多呈局限性梭形肿块,边界清楚,内呈细弱回声,透声性好。2.脓肿进入腹膜后间隙,可见肾脏旁后间隙出现囊性肿块沿腰大肌分布,可向同侧髂窝部延伸,甚至可达腹股沟部(图 11-2)。3.脓肿内部充满细小回声,可有强回声钙化斑点伴声影。后壁及后方组织回声增高。,图11-2:肾旁后间隙寒性脓肿,沿腰大肌分布并延伸至左髂窝,内部有钙化斑点,【鉴别诊断】,临床对有脊柱结核病史和体征的患者,胸腰椎X线照片多可明确

12、诊断。对症状不典型或以腹块就诊者,超声显示腹膜后间隙版肿敏感,应进一步引导穿刺抽液检查,并结合X线摄片检查予以鉴别。,第三节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概述,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不包括腹膜后正常器官如肾、肾上腺和胰腺等的肿瘤。,【病理与临床表现】,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来源于多种组织,多见于男性,发病率虽然不高,但有70%80%为恶性。其病理组织学分类见表 11-2。临床表现 除腹膜后间隙小的异位嗜络细胞瘤外,初起一般多无症状,随肿瘤的生长发展可出现症状:占位症状 一些良性肿瘤和许多恶性肿瘤生长巨大,多有季胁部钝痛感及腹胀等症状。压迫症状 当肿瘤压迫或累及胃肠道、尿道、脊神经及下腔静脉

13、时,可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全身症状 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一样,患者多有消瘦、发热等一般症状。有分泌功能的肿瘤,如肾上腺以外腹膜后间隙的嗜络细胞瘤,因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出现阵发性高血压症状。另一种为巨大的纤维组织瘤,可分泌膜岛素类物质,引起低血糖症状。,表 11-2: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分类,【超声影像学表现(一)】,(一)一般超声特点部位 肿瘤部位较深,后缘紧贴腹后壁,小的肿瘤经腹探测受胃肠气体干扰不易显示,需加压扫查以获得较好的图像。大的肿瘤向前压迫腹腔器官,甚至抵近前腹壁。形态大小 体积通常较大,呈巨块型;形态多不规则,也可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内部回声 囊性病变壁薄光滑,前后

14、径小,内为无回声。实质性肿瘤常为低回声,其强度明显低于周围组织,有的甚至接近无回声,亦可见到呈中等回声者。当肿瘤出血、坏死时,内部回声分布不均或呈混合性回声。据临床统计分析,混合性回声的图像中以液性为主者多为良性肿瘤,以实质性回声为主者恶性肿瘤居多。活动度 肿瘤位置较固定,不易推动,受呼吸影响的移动性极小,体位改变时肿瘤位置无变化。所以常以胸膝卧位从腹部探测,据此与腹腔内肿物区别(巨大者除外)。,【超声影像学表现(二)】,(二)间接声像图征象1.肝肾分离和脾肾分离征 位于肝、脾后方的腹膜后肿瘤生长过程中可使肾脏向足侧或腹侧移位,造成肝与右肾或脾与左肾分离征象。在分离的肝肾或脾肾之间出现占位团块

15、,肿块较大时可见到肝肾或脾肾受挤压而形态改变的征象(彩图11-3)。2.脏器远离脊柱征 肾、输尿管、腹部大血管,胰腺和十二指肠水平段等腹膜后脏器正常时靠近脊柱,当上述脏器与脊柱间有肿瘤存在或淋巴结肿大时,可呈现脏器远离脊柱的征象(图11-4)。3.肠管越峰征 在前腹壁肿物投影部位扫查时,向腹腔凸出的腹膜后肿瘤好似山峰,无移动性。嘱患者作深吸气并有节律地鼓起腹部时,腹腔内脏器,在肿瘤前可呈翻越山峰样移动。这种“越峰”征象是腹膜后与腹膜腔肿物的可靠鉴别方法。4.继发性血管征 肿瘤或肿大淋巴结对腹膜后大血管及其分支产生推挤,使其走行发生改变。如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增大。腹

16、腔动脉后方淋巴结肿大时,引起脾动脉和肝固有动脉弯曲变形,经腹腔动脉上腹横断图显示,单支血管抬高时呈“单翼抬高征”(图11-5),两支血管均抬高则呈“双翼抬高征”。主动脉或腔静脉被后方肿大的淋巴结抬高与脊柱分离时纵断面上呈“拱桥征”;被其周围相互融合的淋巴结包绕时,似厚鞘包绕血管而呈“厚鞘征”或“护罩征”。,彩图11-3:腹膜后囊性畸胎瘤,返回,图11-4 腹膜后肿瘤,主动脉被推挤移位,胰腺远离脊柱,返回,图11-5,肝总动脉被肿大的腹膜后淋巴结向前推挤,呈“单翼抬高征”,【超声影像学表现(三)】,(三)CDFI表现1.显示肿块周围血管受压、移位而改变走行,血流紊乱,瘤体周围可见绕行血流。血管受

17、压变窄时,血流加速;血管受侵犯管腔闭塞时,邻近部位无血流显示。2.一般认为,肿瘤内部血流丰富,呈动脉频谱,阻力指数高(RI0.65)可作为恶性肿瘤的特征。转移性癌和良性肿瘤血流少,囊肿内部元血流分布。,【鉴别诊断】,(一)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一)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囊状淋巴管瘤 来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迷走的淋巴组织,好发于婴幼儿。表现为单房或多房性囊性肿块,多呈椭圆形,包膜完整、光滑,境界清楚,内为无回声,少数可见细小光点沉积,后壁及后方回声增高(图11-6)。畸胎瘤囊性畸胎瘤 来源于胚胎残留组织,多见于腹膜后间隙上部,两侧肾上腺区,脊柱附近和骶尾部,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多呈单房性,少数

18、可为多房。壁厚完整,内壁粗糙不平,可有结节状或团块状回声突向腔内。内部呈无回声或低回声,后半部回声稠密,以及无回声区内有明显增强的光点、光斑、光团,并伴有声衰减或声影等。畸胎瘤的一般声像图表现参见彩图 11-3。恶性畸胎瘤 由3个胚层中的一种或多种分化不良的胚胎组织所构成,可与其他生殖细胞肿瘤,如精原细胞瘤、绒毛膜上皮癌合并存在。形态多不规则,边缘不整齐,内部囊实性相间,回声粗大紊乱或以实性为主,其间散在小元回声区,后壁回声有时可稍有增强。,图11-6腹膜后囊状淋巴管瘤,a.囊性肿块位于门静脉后下方,酷似肝囊肿 b.追踪扫查显示囊肿来源于腹膜后组织,返回,(一)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恶性

19、淋巴瘤 来源于原始网状细胞及由其演化而来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的肿瘤性增生。通常根据其中占优势的细胞成分进行病理学分类,可分为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淋巴瘤两大类。临床以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半数以上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声像图可见脊柱前方、两侧、腹主动脉旁大小不等的实质性肿块。按回声特点分为四型:低回声型 大多数显示内部回声细弱均匀,边界清楚,体积小或孤立存在时呈圆形或椭圆形(图11-7);体积较大或多个堆积时呈花瓣状、葡萄状及融合成分叶状巨块。类无回声型 多呈单个圆形,边界清楚,内部回声稀少,透声好,后方见增强效应,类似囊肿。高回声型 内部回声增高,透声性差。混合回声型 内部回声强弱不均。高回声型

20、和混合型为淋巴瘤肿块巨大,部分瘤组织液化坏死形成杂乱界面的声像图表现。,图11-7:非何杰金淋巴瘤,(一)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脂肪肉瘤 为最常见的腹膜后肿瘤,约1/3来自肾周围脂肪组织,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多数生长缓慢,肿块较大,有完整的包膜。声像图表现为类圆形或呈分叶状实质性肿块,多位于脊柱旁及肾脏周围。边界清楚,内部为分布不均匀的弱回声或中等回声。少数病例肿块区大部分呈类似无回声区,间以散在的高光点或以高回声为主。当肿块内部有坏死,液化时相应部位呈现不规则片状无回声区。如肿块边界不清、部分形态不规则或测及卫星结节,提示肿瘤向邻近脏器浸润。5.纤维肉瘤 是来源于纤维结缔组织的一种

21、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为20 60岁。好发于肢体、头颈部、腹膜后和乳房。初起为无痛性硬结节,生长较慢,约1/3伴有疼痛。肿瘤为圆形或椭圆形,大者直径可达十几厘米或更大,一般有假包膜。声像图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实质性肿块,后缘深在。形状不规则,边界欠清楚,内部回声较周围组织低,为不均匀低回声和条状高回声,可有不规则液化无回声及钙化强回声斑点。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块内部条状、斑点状彩色血流及高阻动脉血流频谱(图11-8)。,图 11-8 腹膜后纤维肉瘤,a.骶前低回声肿块内有条状高回声 b.PD 测及肿块内高速高阻动脉频谱,(一)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6.平滑肌肿瘤 发病年龄多在405

22、0岁,女性多于男性。肿瘤实质性,与腹壁组织粘连紧密,呈椭圆形或分叶状,有类似包膜回声。内部呈低回声,分布较均匀,肿瘤体积较大者常有中心坏死囊变。平滑肌肿瘤的良、恶性表现声像图难以区别。7.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主要由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组成,又称恶性纤维黄色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多见。文献报道在200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发生于腹膜后和腹腔者31例。肿瘤大多位于深部组织,通常呈结节状,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直径大多在38cm,可达20cm。切面呈灰白色鱼肉状,也可为黄色或黄褐色,较大的肿瘤常伴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本病恶性程度很高,局部复发率41%51%,转移率14%15%。声像

23、图表现为脊柱两侧或前方椭圆形实质肿块,无包膜回声,内部呈较均匀低回声,坏死囊变者可有不规则无回声。多普勒超声显示肿块内散在斑点状、短线状彩色血流,PD呈高阻动脉频谱(图11-9)。,图11-9: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a.背部扫查显示脊柱左前方椭圆形低回声肿块 b.肿块内测及彩色血流信号,呈高阻力动脉频谱,(一)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8.神经鞘瘤 来源于周围神经或交感神经雪旺鞘,多为良性,但可恶变。肿瘤实质性,生长缓慢,包膜厚而完整。瘤体增大至一定程度可因供血不足发生中心坏死、液化。声像图表现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包膜回声清楚,内部呈均匀低回声,液化囊变者显示内部呈混合性回声。恶性神经鞘瘤生长快,形

24、态不规则,常无明显包膜回声,内部回声不均与卵巢腺癌类似,在女性病人需注意寻找卵巢以资鉴别。9.神经母细胞瘤 又称成神经细胞瘤,60%位于腹膜后间隙,20%在纵隔,少数发生在盆腔或颈部交感神经节。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节细胞。发生于婴幼儿,5岁以上儿童很少发病,男女发病之比为(24):1。肿瘤生长迅速,瘤体坚硬,表现结节状。由于神经节细胞有内分泌功能,可排出多量儿茶酚胺衍化物,50%90%的病儿有尿VMA(3-甲基-4-羟基杏仁酚)增高。声像图表现为双肾上极或腹主动脉旁实质性肿块,一部分有明显边界,另一部分则侵袭周围组织,外形不整,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内部呈低回声或中等回声,

25、分布较均匀(图 11-10),如有出血坏死或囊性变则出现不规则状无回声区。,图11-10:神经母细胞瘤,背部扫查,肿块位于肾脏下方,腹主动脉后方,受其压迫肾孟轻度积水,(一)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0.间叶肉瘤 本病特点是同一个肿瘤内可含多种间叶组织成分,如脂肪、血管、软骨、骨等。因此复发病例每次手术后的病理形态可不相同。肿块圆形或不规则、边界较清楚、有包膜、肿块巨大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易区分。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强弱不一,有的甚至类似多囊性疾病图像。基于上述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一般规律,超声检查可显示肿瘤所在部位、形态、内部结构,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血流特点,并有可能提供其来源和良、恶性判断。

26、但腹膜后肿瘤的来源和种类繁多,声像图表现有的缺乏特异性,鉴别困难者应结合其他影像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提供病理学资料。,【鉴别诊断】,(二)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应与下列情况鉴别,(二)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应与下列情况鉴别,1.腹腔内肿块 腹膜后肿瘤常突向腹腔,以至与腹腔病变相混淆,尤其巨大的腹膜后肿瘤可使腹腔与腹膜后解剖关系发生改变,造成诊断困难,鉴别点如下:腹膜后肿瘤位置深在、固定,可压迫肾孟、输尿管产生肾积水,仰卧位扫查可见“越峰征”。胸膝卧位扫查,肿瘤前缘与腹壁之间距离加大,加之腹腔内胃肠道充填经腹扫查使腹膜后肿瘤显示不清。腹腔内肿瘤无肝肾分离、脾肾分离、脏器远离脊柱、继发性血管征等超声表

27、现,同时活动度大,尤其肠道肿瘤可随呼吸或体位改变活动,胸膝卧位时受重力影响,肿瘤下垂,经腹探测时仍可清晰显示。,(二)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应与下列情况鉴别,2.腹膜后器官肿瘤 胰腺、肾脏、肾上腺及十二指肠等腹膜后脏器的肿瘤易与腹膜后肿瘤混淆。如胰头旁的肿大淋巴结可误为膜头癌,发生在肾门处的肾脏肿瘤可酷似脊柱旁肿大的淋巴结。对此必须多断面观察肿块与上述脏器的关系,有无连续性,根据腹膜后肿瘤的一般超声特点和间接特征加以鉴别。位于胰头周围的肿块,应观察脾静脉走行有否异常,胰腺肿瘤位于脾静脉前方,可使脾静脉受压。腹膜后肿瘤位于脾静脉后方,使脾静脉抬高或脾静脉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距离加宽。,(二)原发性腹膜

28、后肿瘤应与下列情况鉴别,3.腹膜后疾病(1)腹膜后出血:多系腹部外伤后的并发症,出血易在腹膜后间隙广泛蔓延,形成巨大血肿。肿块形态规则,轮廓清楚,内部回声因出血时间长短而不同。新鲜出血多为无回声,时间较长者无回声区内可见光点浮动,如部分发生凝血甚至机化,其中可出现低回声或不规则高回声。(2)腹膜后脓肿:多为附近脏器炎症蔓延或术后感染所致,临床明显高热、腹痛症状。声像图上见形态及轮廓欠规则,内壁不光滑、内部呈无回声区,并有多数光点沉积深部及随体位改变移动或漂浮、局部压痛明显,结合病史多易鉴别。(3)结核性冷脓肿:有脊柱结核史,当结核破坏椎体进入腹膜后间隙形成脓肿时,可沿腰大肌鞘膜下降至腹股沟韧带

29、下部。表现为腰大肌后方长条形无回声区,形态及轮廓不规则,前后径较短,追踪探测,可延续到腹股沟区,甚至达大腿内侧。(4)腹膜后纤维化:又称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增殖症,系病因不明的腹膜后纤维脂肪组织的非特异性、非化脓性慢性炎症。引起腹膜后广泛纤维化,使腹膜后空腔脏器受压而发生梗阻。75%80%的病例压迫输尿管引起尿路梗阻,淋巴管和血管的梗阻可引起下肢水肿。纤维化病变厚度不一,多位于骶骨岬部,向上可延伸到肾蒂甚至纵隔,向下延伸到盆腔。外形欠规则,呈长条形,实质性低回声,后方不伴衰减。主要分布于腹主动脉前方及两侧,通常上达肾动脉水平,下至髂总动脉。病变前缘边界较清,后缘与腹主动脉前壁密不可分,四周边界不清

30、。压迫输尿管时可见上段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二)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应与下列情况鉴别,4.腹主动脉或髂动脉的动脉瘤 动脉瘤(真性)是指动脉管壁薄弱处凸起所形成的梭形、纺锤形或囊状扩张,多由动脉硬化引起。其病理改变是:动脉中膜平滑肌萎缩,弹力板断裂,局部管壁变薄,在血流的压力冲击下,逐渐外凸所形成。二维超声上可见血管的一部分呈囊性局限性扩张,应用彩色多普勒可显示彩色血流,并见瘤璧搏动与心搏一致,容易鉴别。5.继发性腹膜后肿瘤 又称腹膜后转移癌。由腹膜后或腹膜间位脏器的肿瘤直接浸润蔓延,或消化道及生殖系肿瘤经淋巴转移而来。声像图显示腹膜后肿块多位于腹膜后大血管前方或围绕血管,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晰,与周围组织粘连广泛,并伴原发癌的表现。来自消化道癌肿多伴腹水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征象。,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