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及作用.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73707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2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及作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及作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及作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及作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及作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及作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及作用.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虚实结合,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四类: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犹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

2、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设想别后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d.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从而突出中心的。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3、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可以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如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行人”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虚实结合,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4、。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下面词中是怎样虚实结合的?,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词中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歌。表述方式:实写什么,虚写什么(哪些是实境、虚境);虚景与实景相对照,表达了诗人某种感慨。虚景与实景融合(虚实相生),互相映衬,渲染出某种情感(烘托出某种气氛)。,答题方式,梦江南兰烬落

5、,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作简要赏析。前两句写实景,写诗中深夜景象,烛花已落,屏画已暗;后三句由实转虚,写梦境,梦江南梅熟,梦夜雨吹笛,梦驿边人语。,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4.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7.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6、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9.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0.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虚,虚,实,实,虚,虚,虚,实,虚,虚,实,虚,虚,作业:纠错P56满江红,满江红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鸟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14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5 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

7、(2 分)静景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舟船帆落;蓼 草疏淡如烟等等;(1 分)动景是江上渔船飞、灯火闪烁等等,(1 分)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 境的静寂。(1 分)15这首词刻画了怎么样的一个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6 分)刻画了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词人形象。(2 分)上片通过写雨后所见秋景烘托凄 凉的心情,体现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怀乡思归的心情。(2 分)下片写桐江自然美 景和宦途形成了强烈地对比,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这样词人 的形象就跃然纸上(2 分),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

8、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6分)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思想感情基调。(2分)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诗眼”,统领全词2。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2分),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

9、构上起什么作用?3.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内容)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结构),判断:叙事、写景 1、总括,领起下文 2、点明时令、地点、天气状况、暗示人物身份 3、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 4、奠定感情基调 5、开篇点题(题目、主旨)6、勾勒-画面(图画)营造-氛围 渲染-气氛 烘托-心情 7、比兴手法 8、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首联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 宋 严羽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京口寒烟鸦外灭,历阳秋色雁边遥。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注芜城:扬州的别称。京口:今江苏镇江。历阳:今安

10、徽和县。8请简要分析“归思凭高黯未消”在诗中的作用。(4分)8点明全诗主旨,领起二、三、四联写景抒情。(每点2分)9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对诗中二、三两联进行赏析。(4分)9(4分)借景抒情。借芜城登高远眺所见的凄迷秋景,抒发归乡之情、羁旅之愁。远近结合。京口寒烟暮鸦、历阳秋雁是远景,清江木落、浦口风大是近景。视听结合。寒烟、暮鸦、秋雁是视觉描写,木落、风多是听觉描写。虚实结合。寒烟、暮鸦、秋雁、木落、风多是实写,“长疑雨”“欲上潮”是虚写。(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题报恩寺上方 方干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众山迢递皆相叠,一

11、路高低不记盘。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8本诗的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分)8飞泉悬瀑,凌空迸射;藤萝缠树,遮空蔽日;群山遥远,峦嶂重叠;盘旋小路,绵延起伏。描绘了一幅清幽秾丽、苍茫渺远的山林美景图。(共6分。对两联内容的概括或描述4分,对特点的概括2分;特点也可概括为“清峭”,特点相符即可)9试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9(1)这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着诗人的心,可惜眼下就要归去了,以后梦中重游此地也难分开。(2分)“清峭”一词,总括颔联、颈联的景物:“清”,指“岩溜”、“林萝”:“峭”,指“众山”、“一路”,用词贴切不移。(1分)(2)运用联想的手法(也可答虚实结合)(1分),抒发诗人留恋难舍之情(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