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终版》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79410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6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工贸易终版》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加工贸易终版》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加工贸易终版》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加工贸易终版》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加工贸易终版》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工贸易终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工贸易终版》PPT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 加 工 贸 易,小结概览一、加工贸易概述二、中国加工贸易发展及前景三、加工贸易的监管要求四、加工贸易操作的一般过程五、加工贸易违规行为六、加工贸易业务的税收制度概述,一、加工贸易概述,(一)加工贸易的含义(二)加工贸易的形式(三)加工贸易的特征(四)加工贸易的作用,(一)加工贸易的含义,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下简称料件),经加工或者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国际市场,保税区(保税仓库),深加工结转,从事加工贸易经营企业,出口加工区,国际市场,深加工结转、外发加工,(二)加工贸易的形式、流程和主体,1

2、、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经营活动。所有权归我方。,2、来料加工:指进口料件由境外企业提供(全部或部分),经营企业不需要付汇进口,按照境外企业的要求进行加工或者装配,只收取加工费,制成品由境外企业销售的经营活动。(所有权归外方)3、主要流程:企业在海关注册登记递交单证,申领加工贸易手册料件凭手册保税进口加工、仓储成品出口凭报关单核销手册、料件免税。,4、加工贸易主体(含企业的分类管理)A、经营企业:负责对外签订加工贸易进出口合同的各类进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经批准获得来料加工经营许可的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有外贸经营权)B、加工企业:接受经营企

3、业委托,负责对进口料件进行加工或者装配,且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以及由经营企业设立的虽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实行相对独立核算并已经办理工商营业证(执照)的工厂。(实质加工生产)注意:1、遵循加工企业所在地主管海关备案原则。2、经营单位不得将料件销售给加工企业。,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区别,(三)加工贸易的特征:,1、两头在外、大进大出2、加工增值3、料件保税:经海关批准并同时办理相关手续,准予暂时免交“进口环节关税、增值税及相关许可证件”。加工贸易政策的核心是加工贸易料件进口时予以保税,并免领许可证件,待成品出口后,按实际耗用量免征关税和增值税。4、同一般贸易的区别:免领许可证、免纳税款,经加工后

4、复出口。,(四)加工贸易的作用,利用国外优质的料件提高产品质量;利用国内外原材料差价降低产品成本;利用出口退税减轻资金压力,降低财务成本;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有利于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产品内分工贸易方式),二、加工贸易发展现状与前景,(一)近年我国加工贸易情况(二)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三)中国加工贸易的地位,(一)近年我国加工贸易情况,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从事加工贸易,并从1995年起加工贸易出口几乎始终占据着对外贸易总出口50%以上的份额。海关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16.7亿美元;到1990年迅速上升至442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

5、占总出口的41.1%;在2000年已经达到2302亿美元的规模,出口占比达到55.2%。即使是在饱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2008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也创下了1.1万亿美元的历史记录,比2007年增长6.9%,占进出口总值的41.1%。而加工贸易依存度也相应地从1991年的14.04%上升到2007年的30.4%。,加工贸易是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融入世界产品价值链各环节生产的重要渠道,也是当前中国开展对外贸易的最主要方式。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事实是,贸易增长与加工贸易高度正相关,而经济增长又与贸易增长高度正相关。作为跨国公司FDI实现要素价格套利的主要手段,两头在外(研发和销售阶段)、中间在内

6、(零部件装配和生产)、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方式是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的主流,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是推进国家工业化的一条新道路,为中国发挥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化大生产创造了宝贵契机。,(二)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1、政策环境更趋完善:提高加工质量、实现价值链环节的攀升、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工贸易企业分类管理和限制类/禁止类加工贸易目录)2、监管措施日益先进:电子帐册联网监管:取消纸制手册,以企业为单元,按周转量管理;企业自律机制:指导企业修订管理制度和岗位规范。,3、经济效益日渐体现:目前,加工贸易一直是外商投资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2005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

7、为5778.7亿美元,占中国同期加工贸易总进出口额的83.7%。其中出口3466.3亿美元,占加工贸易总出口的83.2%;进口2312.46亿美元,占加工贸易总进口的84.4%。作为加工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20002005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顺差占加工贸易总顺差的比重依次达到63.6%、67.9%、70.1%、74.1%、77.8%和81%。4、发展潜力日益显现:2000至2006年,加工贸易顺差占按贸易方式分组总顺差的比重分别是89.1%、91.6%、88.2%、99.3%、98.6%、78.2%和106.4%,成为历年贸易顺差最重要的贡献力量。,(三)中国的加工贸易地位,唐海燕、张会清(20

8、09)根据1998-2006年工业制成品中初级产品、中间产品(零部件、半成品)和最终产品(资本品、消费品)的贸易数据,分别考察了中国国际贸易格局的地位变迁、对外贸易结构的演变和国际分工各阶段竞争力水平的变化。,其主要分析结论包括:1、从1998年至2006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有了明显改善,高附加值零部件出口份额从1.8%上升到8.5%,中等附加值的资本品出口份额从3%上升到14%,而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出口份额则从1.9%降至1.1%;2、中国主要参与中后期生产工序的产品内分工,生产能力正在向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转移,但较低附加值的半成品和最终消费品仍占据出口总额的50%以上,进口中间品再加

9、工出口的接包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3、虽然中国在产品价值链上的比较优势已由简单消费品向复杂资本品,再向精密零部件升级,但比较优势依旧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最终消费品上;4、具体到代码从ISIC15到ISIC36的22个制造业部门,最终产品中的消费品和资本品都普遍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在中间品阶段,尤其是零部件阶段却多数处于比较劣势,多数高技术含量的中间品都需要通过进口才能满足。,关于中国开展加工贸易的若干争议,1、关于加工贸易附加值过低 2、关于发展加工贸易所造成的外部依赖 3、关于加工贸易的溢出效应递减问题(产业升级与带动作用)4、关于加工贸易造成出口贸易对外商企业严重依赖的问题 5、关

10、于加工贸易会破坏中国环境的问题 6、关于加工贸易与拉美化的问题(本土经济萎缩、政局动荡),三、加工贸易的监管要求,1、海关监管要求2、税收规定3、注意要点,(一)海关监管要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操作;(2004年4月1日实施)进、来料加工合同必须按权限经过外经贸主管部门(商务部)审批取得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经营企业委托加工的,加工企业应取得外经贸主管部门签发的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证明;海关监管按照加工企业所在地备案原则。,(二)税收的一般规定,1、进口料件全额保税:指经海关批准的境内企业所进口的货物,在海关监管下在境内指定的场所储存、加工、装配,并暂缓缴纳各种进口税费的一种

11、海关监管业务制度。(我国现行保税制度的主要形式,一是为国际商品贸易服务的保税仓库、保税区、寄售代销和免税品商店;二是为加工制造服务的进来料加工、保税工厂、保税集团)2、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数量合理的触媒剂、催化剂、洗涤剂等化学物品全额保税3、保税料件纳入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4、进料加工非对口合同(是指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对外签订进口料件合同,在向海关备案时尚未签订出口成品合同,进口料件生产的成品数量及销售流向均未确定)定额保税,加工贸易税收制度的种类:,1、保税制度a、来料:全额免征进口关税、进口增值税;相关出口成品免征出口增值税、生产环节消费税、工缴费增值税b、进料:全额、定额(可出口料件比重

12、)、不予征税。但保税工厂、保税集团、对口合同、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中心、保税仓库的进料予以全额免税,注1:对有违反海关规定行为的经营企业和加工生产企业,海关认为有必要时可对其进口料件在进口时先予征税,待其加工复出口后,再按实际消耗进口料件数量予以已纳税额返还违规企业先征后退。注2:若加工贸易进口货物,无论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进口,只要进入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等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等特殊监管场所,均实行全额保税。但是基于历史原因,我国多数加工贸易企业位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特殊监管区域之外,因此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进料加工进口货物仍存在不完全保税甚

13、至不予保税的可能。,2、出口退(免)税制度a、对于来料:实行以免税为主,不予出口退税的政策。如果出口企业是以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出口国家规定不予退(免)税货物的,仍然可以享受免税,但对其耗用的国产材料则不办理出口退税,其进项税额也不得抵扣,而是计入成本。b、对于进料:实行出口退(免)税制度。该贸易方式下出口货物的消费税的退(免)税办法与一般贸易方式相同,而出口货物的增值税的退(免)税则有所区别,即根据进料加工复出口的具体贸易形式而采取不同的出口退税计算方法。(详见第6节),3、征税制度,a、出口国家规定不予退(免)税的货物 出口企业以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出口不予退(免)税货物的,仍然享受免税;而以

14、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方式出口不予退(免)税的货物,则必须按复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与所耗用进口料件的差额计提销项税额或计算应纳税额。此外,若该不予退(免)税的货物为应税消费品,还应按复出口货物的出口数量或离岸价格计算缴纳消费税。,b、出口应税商品征收出口关税 如全部使用进口料件加工的产(成)品,不征收出口关税;如部分使用进口料件加工的产(成)品,则按海关核定的比例征收出口关税。具体计算公式:出口关税=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出口关税税率出口成品中使用的国产料件占全部料件的价值比例注:企业应在向海关备案或变更手册(最迟在成品出口之前)时,向海关如实申报出口成品中使用的国产料件占全部料件的价值比例。,c、进口料

15、件与产成品内销,海关凭主管部门准予内销的有效批准文件,对保税进口料件或制成品依法征收税款并加征缓税利息;进口料件属于国家对进口有限制性规定的,经营企业还应当向海关提交进口许可证件。未出口的成品按内销征税,并不予办理出口退税,已办理出口退(免)税的,应追回退(免)税款。保税进口料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等,加工贸易企业可向海关申请内销,并免于商务主管部门审批(属于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环保总局及其授权部门进口许可证件管理范围的,免予提交许可证件)。海关对申请内销的边角料根据报验状态归类后适用的税率和审定价格计征税款,并免征缓税利息。,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内企业内销的制

16、成品,其补税时的完税价格按制成品的成交价格审定;而区外企业内销制成品时,则按料件的原进口成交价格或与料件相同或类似的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为基础审定,思考:,加工贸易税收制度安排的政策性与歧视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比如:加工贸易出口应税商品或不予退(免)税商品的征税制度对进料加工、来料加工以及国产料件、保税进口料件区别对待,没有一视同仁。这显然不利于进料加工贸易方式的发展,也不利于提高加工贸易企业使用国产料件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国内增值率。虽然加工贸易料件与制成品内销制度中规定“进口料件属于国家对进口有限制性规定的,经营企业还应当向海关提交进口许可证件”,但未明示该规定是否也适用于

17、制成品,从而使得企业可能利用加工贸易方式规避国家对某些制成品的进口限制,在国内销售该类产品。一般情况下,制成品的成交价格要高于料件的成交价格,而且根据“关税升级”理论,制成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也要高于料件的进口关税税率。因此,这种差异显然对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内的加工贸易企业不利。,(三)注意要点,专库存放、专帐登记、专人管理、专料专用 注意:严格区分保税和非保税中间品货物1、仓储2、生产过程:单耗=净耗/(1-工艺损耗率)单耗包括净耗和工艺损耗。净耗是指加工生产中物化在单位出口成品(包括深加工结转的成品和半成品)中的加工贸易进口保税料件的数量。海关予以保税核销的只有单耗。出口成品=进口料件(1工艺

18、损耗)/净耗,3、财务帐册 最常见的问题:后进先出(存货流动性假设。首先发生的成本作为期末存货成本,先买进来的后卖出去。期末存货按最早发生的成本计价,销货成本按最近发生的成本计价。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一般是在预期存货的价格不断上涨时才选择后进先出法,以达到减少所得税支出的目的,而当预期存货价格将持续下跌时,则通过会计政策变更将存货计价方法由后进先出法转为先进先出法。)4、贸易方式错报 5、料件串换,四、加工贸易操作的一般程序,新的加工合同,四、加工贸易操作的一般程序,(一)加工贸易合同备案(二)加工贸易货物进出口通关(三)加工贸易合同核销,(一)加工贸易合同备案,1.加工贸易合同备案的含义2.加

19、工贸易合同备案的程序3.办理加工贸易合同备案应提交的单证,1.加工贸易合同备案的含义,加工贸易合同备案是指加工贸易企业持商务部核发的加工贸易业务批件(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进出口合同或协议等单证到主管海关备案、申请保税并领取登记手册或其他准予备案凭证的行为。(持证上岗),2.加工贸易合同备案的程序,3.办理加工贸易合同备案应提交的单证,进来料加工手册审批程序表加工贸易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证明进口合同、出口合同及委托加工协议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进口料件申请备案清单出口制成品及对应进口料件消耗备案清单,(二)加工贸易货物进出口通关,1.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通关原则2.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通关单证,1、加工贸

20、易进出口货物通关原则,加工贸易进出口通关也称为加工贸易中期核注,是指企业向海关报关时海关通过计算机自动调阅备案合同电子底帐,自动核对和核扣,形成以手册为单元的进出口报关单底帐。加工贸易货物实际进出口必须和合同备案相一致。,2、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通关单证,登记手册或其他准予合同备案的凭证;通关都必须有的报关单证,包括报关单、发票、装箱单、提单或装货单;加工贸易货物属于国家管制的进出口商品的,必须提供有关主管部门的许可证。,(三)加工贸易合同核销,1.加工贸易合同核销的程序2.加工贸易合同核销需提供的单证3.加工贸易合同核销的一般原则,1、加工贸易合同核销的程序,2.加工贸易合同核销需提供的单证,

21、企业合同核销申请表;登记手册;进出口报关单;进料非对口合同进口时已按比例征税的,提供税单复印件;申请内销的,应有外经贸主管部门的批件;其他海关需要的资料,3、加工贸易合同核销一般原则,必须做到登记手册、纸质报关单和海关电子底帐相一致;核销方式有单证核销和下厂核销。,五、加工贸易违规行为,(一)加工贸易违规行为的定义(二)加工贸易违规行为主要表现,(一)加工贸易违规行为的定义,加工贸易违规行为是指受海关管理和监督的相关人员在经营活动中违反海关有关加工贸易的监管规定,但不构成走私行为的做法。,(二)加工贸易违规行为主要表现,未经海关许可,擅自转让、抵押、调换加工贸易保税料件或成品;未建立保税料件的

22、专门帐册,有关保税料件及成品数量减少不能提供正当理由或有关记录不真实的;虽经批准内销料件但无法提供相关许可证件;有关保税料件及成品超过海关核销期;高报加工贸易单耗数据;,(二)加工贸易违规行为主要表现,遗失海关核发的登记手册及有关单证;进出口报关单据上的品名、编码、规格、数量、价格、贸易国、消费国、原产地等应申报项目申报不实的;将一般贸易货物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将加工贸易货物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擅自转让来料加工项下由外商免费提供的设备;,六、加工贸易业务的税收制度 增值税出口退(免)税制度,(一)进料加工增值税的出口退税(4种),1、作价加工方式 将从国外采购的主辅料件销售给加工厂,并与加工厂

23、签订加工合同,加工成为成品后,将主辅料费用和加工费一起合算再采购回来(采购价格内含加工费)的业务。出口销售时,出口退税按照成品价值退税,整个过程中双方存在买卖关系。出口货物退税额=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销售进口料件的应缴税额(其中,应退税额=出口货物的购进金额退税率;销售进口料件的应缴税额=销售进口料件金额税率-海关对进口料件实际征收的增值税税额)上式中的“税率”是指当进口料件征税税率小于或等于复出口货物退税税率的,按进口料件的征税税率计算,而若进口料件征税税率大于复出口货物退税税率的则按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税率计算;“销售进口料件金额”是指出口企业销售进口料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海关对

24、进口料件实际征收的增值税税额”是指海关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2、委托加工方式,第一,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第二,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和代垫部分辅助材料。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属于委托加工产品。出口货物退税额=购买加工货物的原材料等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进项税额该原材料等的适用退税率+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工缴费金额复出口货物退税率+海关对进口料件实征增值税税额,3、自行加工复出口自行加工复出口,(1)实行“先征后退”法计算出口退税的生产企业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税率-(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海关核销的免税进口料件所构成的计税价

25、格征税税率)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当期海关核销得免税进口料件所构成的计税价格退税率,(2)实行“免、抵、退”法计算出口退税的生产企业,“免、抵、退”的概念:“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进项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内销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二者之差大于0),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其中: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

26、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且以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构成计税的价格,即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构成的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的关税和消费税,注意:当纳税人有进料加工业务时应扣除“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且当“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大于“出口货物销售额乘征退税率之差”时,“免抵退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按0填报,差额转入下期。当期应退税额

27、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当期免抵退税额之间的小者。其中:免抵退税额(当期应抵顶的进项税额或名义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注意:一般贸易出口企业需要承担所有征、退税率差额部分的负担,而加工贸易出口企业则只承担国产料件部分的征、退税率差额负担。若加工贸易企业全部使用进口料件,且全额保税,则基本不受出口退税率降低的影响。,4、深加工结转,贸易部门与税务部门对深加工结转业务的税收处理并非完全一致:海关对深加工结转业务视同进出口贸易实行保税监管,即并不对该项业务征收任何进出口税费;税务部门对所有企业的深加工结转业

28、务均视同内销先征税,然后再在出口环节办理退税,并且深加工结转环节使用的国产料件不予办理出口退税。,(二)来料加工业务的免税手续:免税为主、国产料件不予出口退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而计入成本,来料加工只收取加工费,出口企业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免税进口原材料、零部件时,凭海关核签的来料加工进口货物报关单和来料加工登记手册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办理“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持此证明向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免征其加工或委托加工货物及其工缴费的增值税、消费税。货物出口后,出口企业应凭来料加工出口货物报关单和海关已核销的来料加工登记手册、收汇凭证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核销手续。逾期未核销的,主

29、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会同海关和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予以补税和处罚。,进料与来料加工 增值税出口退税处理的一般差异总结,一、进料加工税收政策 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加工贸易。进料加工中,国家对进口料件实行保税政策(即暂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加工增值及采用的国产料件实行出口退税或实行免抵退。出口退税额=出口货物应退税额进口料件保税额,二、来料加工税收政策 来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外商提供,国内企业即不需要付汇进口、也不需用加工费偿还,制成品由外商销售,经营企业收取加工费的加工贸易。来料加工中,国家对进口料件实行保税(即暂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加工

30、增值部分实行免税,采用的国产料件进项税金转入成本。,三、差异比较,例:某企业一年内加工贸易的进口料件金额为400万人民币(进口环节增值税率为17%、进口关税率为5%),加工后产品出口金额为800万人民币,加工过程中,没有采用国产料件,增值部分主要来源于先进的加工设备和人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中产品应缴纳的增值税税率为17%,产品出口退税率为13%)。试比较在来料和进料两种加工贸易方式下增值税出口退免税的差异?,1、如采用来料加工方式,国家对进口料件400万元人民币的保税金额为400(17%+5%)=88万元人民币,加工增值的400万元人民币部分(800-400),国家实行免税即免缴增值税。

31、实现出口后,因没有交纳增值税,国家也不对企业实行出口退税。2、如采用进料加工方式,企业在出口前应缴纳的增值税金额为加工增值部分的金额增值税率,即400万17%=68万元;出口后享受到的国家退税金额为“出口货物应退税额进口料件保税额”,即800万13%88万=16万。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和享受到的退税不一致,相差52万,即企业 在进料加工方式下要比来料加工要多付出6816=52万元。,实务手续:例1:中环公司以进料加工方式,进口ABS共5万美元,出口洗衣机10万美元,请简述作价加工方式下免税及退税申报手续。1、中环公司将进口料件销售给加工工厂,并按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开具税票给加工企业。2、中环公司财

32、务部门凭进料加工正本手册、增值税票抵扣联、料件进口报关单和进出口合同等单据,到国税办理进料加工免税证明;,3、产品加工完毕后加工企业按产品总值开具税票交中环公司入账做销售并申报退税。4、国税部门按正常的退税程序核退税款。并在退税时将进料加工免税证明中核准的料件税额扣除。,例2:中环公司以进料加工方式,进口ABS共5万美元,出口洗衣机10万美元,请简述委托加工方式下料件免税及退税申报手续。1、中环公司财务向股份公司财务提交委托加工协议备案;2、加工贸易业务结束后,提交出口企业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清算表及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清算汇总表;3、工厂开具国内料件及加工费总额增值税发票,交中环入账做销售并申报退税。,例3:祥生公司以来料加工方式,进口涤棉针织布8万美元,出口衬衫10万美元,请简述有关料件免税的申报手续。1、料件进口后,凭来料加工进口货物报关单、来料加工登记手册、来料加工免税证明申请表到国税办理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2、产品出口后,凭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进出口合同、海关已核销的来料加工登记手册,向国税办理免税核销手续。,总结一、加工贸易概述二、加工贸易发展前景三、加工贸易的监管要求四、加工贸易操作的一般过程五、加工贸易违规行为六、加工贸易业务的税务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