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疾病的辅助检查 痴呆与认知障碍 实用总结全.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596757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障碍疾病的辅助检查 痴呆与认知障碍 实用总结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认知障碍疾病的辅助检查 痴呆与认知障碍 实用总结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认知障碍疾病的辅助检查 痴呆与认知障碍 实用总结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认知障碍疾病的辅助检查 痴呆与认知障碍 实用总结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认知障碍疾病的辅助检查 痴呆与认知障碍 实用总结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知障碍疾病的辅助检查 痴呆与认知障碍 实用总结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障碍疾病的辅助检查 痴呆与认知障碍 实用总结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认知障碍疾病的辅助检查痴呆与认知障碍实用总结选择适当辅助检查:可有效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监测疾病进程。认知障碍辅助检查内容包括:体液检查、组织病理基因、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辅助检查一般包括:评估量表/体液/组织病理及基因监测/影像学/电生理及其它生理功能检查)推荐:血、尿液的标志物检测仍处于探索阶段,不作为痴呆与认知障碍临床诊断常规检查。(血液检测一般包括:血液及凝血项目/血清生化/血清免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重金属及毒物及药物/代谢内分泌/感染相关项目/基因及核酸检测)推荐:推荐脑脊液检查为痴呆者常规检查。对拟诊AD者推荐进行CSFT-tau.P-taul81和Al-42检测。对快速进

2、展的痴呆患者推荐进行CSF14-3-3蛋白、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副肿瘤相关抗体检测。推荐:传统CT难以准确显示海马结构,诊断痴呆特异度并不高,主要用于疑似痴呆的筛查检查。(影像检查包括:CT/核磁/功能影像)推荐:MRI是进行痴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检查;对痴呆疾病进行随访检查,MRl有助于判别疾病预后和药物疗效。推荐:功能影像不作为痴呆常规诊断检查,但对临床可疑患者可选用SPECT和PET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推荐:EEG(脑电图)对于鉴别正常老简口痴呆、或不同类型的痴呆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定量脑电图(QEEG)、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对于鉴别不同类型的痴呆有一定帮助。对于疑诊克-雅病(

3、CJD)者,应该进行EEG检查。推荐:有明确痴呆家族史的痴呆患者应进行基因检测以帮助诊断。对有明确痴呆家族史的个体尽早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利于早期干预。ApoEE基因型检测可用于MQ患者危险分层,预测其向AD转化的风险。基因诊断应该在专业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据临床表型对候选基因进行筛查有助于提高检出率。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具有高通量、准确性好、阳性率高等特点,已在临床逐渐应用。候选基因检测阴性可据情况考虑全基因或全外显子测序。推荐:对于临床上罕见的痴呆类型,无法用非创伤性技术手段明确诊断时可以采用病理活检。出现痴呆或认知功能损害,可以选择嗅觉黏膜作为活检部

4、位。-:体液检测:血液、尿液、脑脊液。以阿尔茨海默病(AD)为例,一个理想生物学标志物应满足以下标准:反映AD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的基本特点,且经过尸检神经病理证实;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均80%以上);对于早期AD诊断同样有效,并能确认AD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4)高度可靠、非侵入性、易于检查、价格低廉。1:血液检测(一般包括:血液及凝血项目/血清生化/血清免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重金属及毒物及药物/代谢内分泌/感染相关项目/基因及核酸检测)认知障碍疾病病因诊断相关血液检测指标: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与脑部疾病和感染、代谢.中毒等全身疾病相关,需检测:全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

5、能、电解质、血糖、叶酸、维生素Bl2、同型半胱氨酸、红细胞沉降率、HIV与梅毒螺旋体抗体、重金属及药物或毒物检测、肿瘤标志物、副肿瘤抗体、免疫全套,以及其他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副肿瘤综合征PNS:恶性肿瘤产生远隔效应导致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处或肌肉病变。肿瘤诱发出现的与神经抗原相关的抗体即副肿瘤神经抗体。这些抗体有助于诊断PNS并揭示隐匿发生的恶,的中瘤)。AD诊断相关血液标志物: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A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在早期AD患者中水平明显升高。淀粉样前体蛋白(APP)130:110比率:血小板中也存在与脑内相同的裂解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酶,由此产生少量-

6、淀粉样蛋白(A)多肽。AD和轻度认知障碍(MQ)者血小板APP高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120000130OOo)与低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IloOOO)的比值减低,但在其他痴呆中无类似改变。其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达到80%95%,而且低APP130:110比率与AD的严重程度和进展相关。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AD患者APP130:110比率正常化,提示其可能作为疗效判定的指标。-淀粉样蛋白(A):血浆中A是AD患者一个重要的体液指标。家族性AD患者中血浆总AB或A42水平增高。散发性AD患者在初始阶段血浆A42水平较正常人增高,但随着时间的进展,在AD患者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时血浆A42水平及A4

7、2A40比值均下降,提示血浆A测定水平虽然尚不能用于诊断,但根据其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辅助评估AD的进展和监测疗效。其他与AD相关血液标志物:血浆蛋白酶Cl抑制剂、胰腺激素原和纤维蛋白原Y链的特异度较高。此外,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抗胰凝乳蛋白酶、巨球蛋白、白介素和同型半胱氨酸等与炎症反应相关的标志物被认为可能是潜在的AD标志物。与脂质代谢相关的低甘油磷脂(细胞膜完整性破坏引起)和鞘磷脂,低24-脱氢胆固醇,高神经酰胺/神经鞘磷脂比值和脂质过氧化代谢异常也是AD潜在标志物。2:尿液检测:认知障碍疾病相关尿液检测:首次就诊尿液检测查找病因或伴随疾病:尿糖、尿液酸碱度、激素代谢产物、尿磷、尿钙、药物或

8、毒物检测、重金属浓度检测等,血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升高时需查尿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尿氨基酸,以排除甲基丙二酸血症(染色体遗传病,婴儿期发病,早期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减少甲基丙二酸前体氨基酸摄入。部分病例补充大量维生素B12有效后据临床及血生化调整B12剂量)。AD诊断相关尿液标志物:AD者的AD7C神经丝蛋白(NT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很高,但尚未通过FDA批准。推荐:血、尿液的标志物检测仍处于探索阶段,不作为痴呆与认知障碍临床诊断常规检查。3:脑脊液检测:认知障碍疾病诊断相关脑脊液检测指标:对血管炎、感染或脱髓鞘疾病疑似者需行脑脊液(CSF)细胞计数、蛋白质、葡萄糖和

9、蛋白电泳分析检测。对疑似自身免疫性脑炎者应完善CSF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的检测。对疑似副肿瘤综合征者应完善CSF副肿瘤抗体的检测。一些特殊蛋白,如A,总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14-3-3蛋白的检测,有助于了解痴呆病因,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鉴别不同痴呆亚型。AD诊断相关的脑脊液标志物:为准确诊断AD,在结合其他评估基础上(病史、神经心理学评估和常规影像学检查排除继发性原因),至少应分析4种CSF生物标志物(A42,A42:A40、T-tau和P-taul81)o(1)淀粉样蛋白(AB)聚集形成寡聚体.纤维和斑块是AD核心的分子病理机制,CSF淀粉样蛋白相关生物标志物包括A42和A40:散发性

10、AD者中CSFA42水平明显下降,在MCI者中通过检测CSFA42诊断AD的平均特异度是64%,敏感度是81%oCSFA42:A40比值相较于A42降低能更显著地反映AD的病理变化。CSFA42:A40用于诊断AD的敏感度为64%88%而特异度为70%78%o用CSFA42鉴别AD和非AD痴呆时,平均特异度是75%,敏感度是63%o可能的解释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和非退行性疾病也可以导致其显著下降,如路易体痴呆(DLB)、克-雅病(CJD)、多系统萎缩(MSA)、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等。(2)脑脊液Tau蛋白增多反映了AD患者大脑中的轴索退行性变和神经纤维缠结的改变,释放了相

11、关Tau蛋白至CSF中。在AD患者中,CSFT-tau的含量显著增加约300%,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达到80%90%但当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额颗叶痴呆(FTD)或血管性痴呆(VaD)相比时才佥测AD患者CSFT-tau的水平其特异度只有50%60%o事实上,T-tau是从整体上反映了大脑皮质轴索的损害,在DLB、卒中、脑创伤和CJD患者中也可见。T-Tau极度升高提示克-雅病(CJD)可能,CJDCSF中T-tau含量常高于AD,联合14-3-3蛋白检测,对CJD敏感度可达96%特异度达84%。相比于Ttau,CSFP-tau的升高更能反映AD的病理生理改变,P-tau水平升高特异地提示脑内有神

12、经纤维缠结形成。P-taul81可以用来鉴别AD与FTD.DLB.VaD和抑郁等。由于AD源性MQ初期患者脑脊液P-tau的显著增高因而P-tau可以作为该类疾病的早期标志物。注:4个脑脊液生物标志物A42.A42:A40.T-tau和P-taul81至关重要,如果3个CSF生物标志物都异常,高度提示CSF的改变是由AD引起的。当3个关键生物标志物的CSF浓度都在正常范围内时,基本可以暂时排除ADo联合应用A42和Tau预测MCI患者转换为AD的准确性已经达到80%以上。在临床工作中可出现非典型的情况,如CSF仅表现为A42减低和(或)低比值A42:A40,而T-tau和P-taul81是正常

13、的,这种结果提示处于AD病理进程中间阶段的可能性。相较外周生物标志物CSF虽可更直接反映颅内与AD相关生化改变,但CSF从抽取到检测各个环节都能对结果产生误差和偏倚,故全球各个实验室A42A40等结果阈值不同。此外,AD是一个从认知功能正常到痴呆一个逐渐发展过程,因此AD的生物标志物沿着特定曲线随着时间变化,患者在达到CSF截点前可能需数年时间,故对临床前期AD者当症状与CSF结果不符时,诊断要谨慎。推荐:推荐脑脊液检查为痴呆者常规检查。对拟诊AD者推荐进行CSFT-tau.P-taul81和AR1-42检测。对快速进展的痴呆患者推荐进行CSF14-3-3蛋白、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副肿瘤相关抗

14、体检测。二:影像学检查:1:头颅CT: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可治疗性疾病所致痴呆,如肿瘤、血肿及脑积水等对VaD的诊断辅助作用更为明显。AD患者头颅CT可见:脑萎缩,AD患者的脑萎缩改变主要在颗叶、脑白质及脑灰质。颗叶(内侧颗叶)萎缩表现为颗叶脑沟增多、加深,颍中回变窄,鞍上湖口环池增宽、侧脑室颗角扩大;脑白质萎缩显示第三脑室和侧脑室体部增宽;脑灰质普遍萎缩,可见双侧大脑半球脑沟增多、加深和脑裂增宽。推荐传统CT难以准确显示海马结构,诊断痴呆特异度并不高,主要用于疑似痴呆的筛查检查。2:头颅MRI:诊断痴呆必需的头颅磁共振(MRl)序列包括:3D-T1加权像、T2加权像、液体翻转成像(FLAIR)、

15、T2梯度回波序列。如没有3D-T1加权像,可行冠状位的Tl替代。MRl可显示内侧颗叶、海马等关键部位的萎缩。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和Tl增强可用于炎症、肿瘤导致痴呆患者的诊断和鉴别,如DWI显示血管性痴呆中的新发梗死灶,克-雅病(CJD)患者皮质和纹状体的异常。Tl增强可显示年轻患者可能存在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或是炎症改变(血管炎、结节病和多发性硬化)等病因。Q)阿尔茨海默病目前MRI应用于AD的诊断主要检查技术有:结构核磁(structuralMRIfindings,sMRI),功能核磁(functionalMRLfMRI),和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结构核磁:结构核磁首先

16、是除外可治疾病,如脑肿瘤、正常颅压脑积水,再次是显示AD相关的特异结构的改变。内侧颗叶,尤其是海马和内嗅皮质改变是结构核磁有关AD研究最经典的发现。海马容积缩小常作为AD诊断和判断疾病进展的指标之一,但不是最为敏感的影像标志物,因为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中也可有类似表现。67%100%轻度AD患者有海马萎缩,其对轻中度AD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5%和88%o在7T的磁场中,早期AD患者的海马CAl区顶部的神经纤维网和辐射层/腔隙层的分子结构受累。辐射层的变薄在APOE4携带者中更明显,辐射层变薄提示转化为AD的风险增加。AD患者的内嗅皮质、小脑下脚、CALCA1-2和全海马缩小,而遗忘型MQ患

17、者的CA1-2亚区缩小,小脑下脚、CAl缩小提示转化为AD的风险增高。上述研究表明随着自动测量法的发展,海马亚区测量有利于AD的预测和早期临床诊断。晚发AD(发病年龄65岁)在结构核磁的表现主要是内侧颖叶萎缩,海马和内嗅皮质是最早受累的部位。内侧题叶萎缩在区分轻、中度AD与正常人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85%,且用于鉴别AD与DLB.Va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在90%以上。荟萃分析表明结构核磁显示内侧颗叶萎缩对于提示MCI向AD的转化敏感度73%,特异度81%o早发AD(发病年龄65岁)相比晚发AD,内侧题叶萎缩不明显,但是顶叶、题叶外侧和额叶改变更加突出。非典型AD患者首发症状以视空间、视知觉或是语

18、言障碍为表现而非记忆障碍,多见于早发型AD。非典型AD的内侧题叶改变常常缺如,颖、顶叶皮质萎缩用于区分非典型AD与FTD的准确性比海马萎缩更高。观察头颅MRl的脑皮质的动态变化也有助于AD的诊断。研究发现遗忘型MQ患者2年后颗、顶、额叶皮质的萎缩速度快于同龄人,以左侧颗叶皮质和海马旁回最为显著。对转化为AD或MCI的患者进行10年随访发现,主要萎缩部位在内侧颗叶、扣带回后部、楔叶和额叶眶回。结构核磁中的灰质萎缩和PET显像的淀粉样蛋白负荷的关系是近来临床前AD的研究热点。淀粉样蛋白负荷过重的患者的脑萎缩的典型部位有内嗅皮质、颗中回、颗下回、顶下小叶和海马38,因此联合结构核磁和PET可以提高A

19、D早期诊断的力度,但是健康人群出现单一高淀粉样蛋白负荷或是脑皮质萎缩都不是诊断AD的标志。结构核磁中的影像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和预测的准确性还有赖于测量标准的进一步统一。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DTI是最常用的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描述白质微结构的参数还有各向异性(fractional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率(meandiffusivity,MD)oDTI研究发现可能的AD患者存在脱胀体压部、上纵束和扣带回白质纤维改变。AD的白质病变主要是与记忆相关的长束白质如穹窿、钩束和扣带回改变,额叶与颗叶相连接的白质纤维也有损害,且扣带回白质纤维改

20、变主要在前部和后部,与结构核磁、功能核磁和PET显像所示相符。DTl可以显示AD的早期改变,但应用于临床还有待于检查方法标准化。功能核磁和脑灌注成像:功能核磁(fMRI)是通过探测脑血氧水平(BOLD)来研究脑区激活的技术。静息状态网络是指脑处于清醒状态但是未进行某项特殊活动时的序贯激活模式,以缺陷模式网络(DMN)研究最多。研究静息状态网络连接就是定量研究不同脑区活动的时间关联,存在高度关联的不同区域则认为存在功能连接。功能连接的减少提示网络完整性下降。AD早期存在DMN受损。联合PET淀粉样蛋白显像,发现高淀粉样蛋白负荷的无症状患者存在DMN的破坏,提示相比认知功能的减退,内源性网络连接破

21、坏是AD更早期病变的标志。很多神经心理疾病和其他痴呆类型都存在DMN的改变,因此DMN变化对AD的诊断和预测价值有待研究。临床确诊AD的低灌注脑区主要集中在扣带回后部、颗顶叶和额叶皮质,以核磁为基础的动态敏感度对比和动脉自旋标记有助于AD与FTD的鉴别,但是无法鉴别AD与VaDo(2)血管性痴呆:VaD的影像学改变包括脑血管病变及相关的脑萎缩。依据VaD的NINDS-AIREN诊断标准,通过影像学特点诊断VaD的可靠性为40%60%(I级证据)4刀。一些特征性血管病变影像,有助于提高对VaD识别率。如常染色体显性皮质下梗明口白质脑病(CADASlL)典型的MRl表现是在颗极、U型纤维的顶部、外

22、囊、岛叶区域T2加权像上高信号,而在基底节、内囊、丘脑、脑桥区域多发局灶点状出血。淀粉样血管变性是老年人脑叶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主要是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脑皮质表面和软脑膜的中小血管内膜和外膜,而深部灰质核团不受累。可能为淀粉样血管变性的诊断是至少2个脑叶的急性或是慢性出血,并且缺乏其他出血的原因。(3)路易体痴呆DLB的皮质萎缩可能包括颗、顶、额叶和内侧岛叶,也有严格限于额叶和顶叶萎缩的类型。与AD相比,DLBMRl的典型标志是相比同等病情AD,内侧颗叶相对保留,并且经病理证实,敏感度91%,特异度94%50o因此诊断标准提出相对保留的内侧颗叶更支持DLB的诊断。与AD相比,DLB皮质下结构如壳核

23、萎缩明显,而尾状核无显著改变。DLB的萎缩比AD更集中于中脑、下丘脑和meynert基底神经核而非海马和颗顶叶皮质52。这些改变对于早期患者的鉴别意义不明,而且AD与DLB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使得这些标志用于鉴别的效力减弱。(4)额题叶痴呆FTDMRI上表现为大脑非弥漫均匀萎缩,主要表现为额叶和前颗叶显著局限性萎缩,一般双侧对称,但Pick病可以不对称,通常为左侧优势半球萎缩明显,患者的顶叶、题上回后2/3及枕叶常不受累,表现脑回变窄,两侧侧脑室前角和颗角扩大,其中呈“气球样”扩大是该病的影像学特征,锥体外系神经核(尤其是豆状核)、岛叶皮质和前肝脏体常受累,MRlT2加权像可显示受累脑皮质和白质

24、区高信号有助于诊断FTDo行为变异型额题叶痴呆(FTD)表现为内侧题叶、眶回-岛叶和颗叶前部皮质的萎缩,在Tl冠状位上表现为“刀边征”(knife-edgeatrophy)o内侧颗叶受累以前部受累为主,即杏仁核受累而海马常常保留。但是该特征不是必须出现的。有关FTD的大规模脑容积测量研究指出FTD应该分为四个亚型,额叶萎缩型(额叶为主型和额颗叶变异型)和颗叶萎缩型(颗叶为主型和颗额顶叶亚型)。MRI上明显的额叶萎缩或是非对称性的额叶萎缩,对于鉴别FTD与非FTD痴呆的敏感度为71%和特异度为93%。经病理证实的MRI显像发现对于鉴别FTD与AD最敏感的特点是前、下、夕M则颗叶萎缩,敏感度90%

25、以上,前部萎缩较后部萎缩明显,半球的非对称性萎缩对于鉴别FTD与AD的敏感度为85%o额颗叶非对称性萎缩常可见另外的2种额颗叶痴呆亚型:语义性痴呆和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症的患者。与AD相比,语义性痴呆患者的左侧颗叶萎缩病变范围较大,且萎缩病变范围可累及题极、海马旁回和外侧额叶,而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则表现为明显的左侧额叶后部和岛叶萎缩为主。(5)其他类型痴呆Tl矢状位上中脑萎缩、第三脑室的扩大、小脑上脚和额叶皮质萎缩提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Superanuclearpalsy,PSP)的诊断。PSP的MRI显示中脑和第三脑室周围区域的萎缩为其主要形态学改变,轴位显示中脑形态酷似

26、蝴蝶状;矢状位可见中脑显著萎缩就像尖细的鸟嘴,称“鸟嘴征”,如其厚度14mm时对诊断PSP有意义。使用线性测量MR-帕金森指数(例如中脑、脑桥、小脑中脚和上脚)可以有效区分PSP、帕金森病(PD)及MSAo亨廷顿病早在发病前很多年就可以出现双侧纹状体的萎缩。在CJD病例中T2加权像和FLAIR像上可以见到典型的皮质或是纹状体的高信号,而DWI则可以显示在T2加权像和FLAIR尚未显示的高信号。在变异型CJD中由于丘脑背侧和内侧核受累则出现“曲棍征”。【推荐】MRI是进行痴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检查;对痴呆疾病进行随访检查,MRl有助于判别疾病预后和药物疗效。3:功能显像:AD患者早期即出现大脑

27、局部血流及代谢活动的改变,后期才出现结构的变化,功能影像学检查有助于AD早期诊断。功能影像学检查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技术(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技术(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oSPECT和PET主要用于对结构影像学很难鉴别的诊断,可以增加临床诊断及结构影像的特异度。SPECT和PET相比各有特点PET则因为分辨率高而有更高的敏感度。(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通过检测脑组织对亲脂性的示踪剂如99mTc-六甲基丙烯胺胎(99mTc-HMPAOHMP

28、Ao)或N-异丙基-P-碘苯丙氨的摄取情况来评价相对脑血流灌注量。在一项临床试验中,灌注SPEeT扫描阳性可以将AD诊断率提高到92%,而SPECT扫描阴性使诊断率降低到70%。当临床诊断为疑似AD时SPECT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5PECT阳性诊断AD概率为84%;SPECT阴性诊断AD概率为52%o(2):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技术:葡萄糖代谢显像:2-氟-2-脱氧-D-葡萄糖Q8F-FDG)是目前最常用于探测人体内葡萄糖代谢的示踪剂。FDG-PET显像敏感度和特异度要高于SPECToAD患者的低代谢或是低灌注区域主要集中在扣带回后部和楔前叶,痴呆相同程度的AD患者,早发型AD较晚发型AD

29、低灌注或是低代谢程度更严重,分子显像:a:淀粉样蛋白显像:A淀粉样物质显像的标志物可分为以IlC标记和18F标记两类示踪剂。VaD的A淀粉样物质显像今后可能用于混合性痴呆(AD与VaD混合)与AD、VaD的鉴别。此外淀粉样血管病与IlC-PIB的结合率也很高,可以作为淀粉样血管病与其他小血管病变导致脑出血的识别。b:Tau蛋白显像:AD是最常见的TaU蛋白病变,但是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皮质基底节变性(CBD)、慢性创伤性脑病(CTE)以及各种额颗叶变性(FTLD)如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症(PPA)和行为变异型额题叶型痴呆(bvFTD)等都存在脑内Tau蛋白的异常沉积。Tau蛋白显像的标志

30、物有18FFDDNP11CPBB3x18FT807x18FT808x喋琳衍生物:THK-523、THK-5105、THK-5117以及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c:A与Tau的PET显像的对比:APET显像广泛而弥散,在认知正常的人群中亦可出现APET显像阳性。类似情况在TauPET显像中少见。APET显像与痴呆严重程度关联较弱,而TauPET显像最初局限于内侧颗叶,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向新皮质扩散,与脑组织的萎缩相匹配。d:小神经胶质细胞激活的PET显像:除了AB和TauPET显像,显示小神经胶质细胞激活的分子显像探针技术已经用于PET显像。最常使用的PET探针是IICYR)-PKnl95

31、,显示AD和MQ患者较正常对照保留增多。推荐:功能影像不作为痴呆常规诊断检查,但对临床可疑患者可选用SPECT和PET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三:电生理检查:1:脑电图(EEG):脑电图对于痴呆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测具有一定价值。多种痴呆亚型如AD、DLB.PD相关痴呆,均可出现全脑弥漫性慢波。AD患者90%可有EEG异常,表现为节律减慢、不规则、消失或波幅下降,并可出现广泛性波,期间混有波活动。采用多元相位同步化指标诊断早期AD患者的准确性高达94%oEEG对大多数痴呆亚型的鉴别诊断缺乏特异度。定量脑电图(QEEG)较常规EEG对痴呆诊断的敏感度更高,尤其在痴呆早期和MQ阶段。目前EEG对痴

32、呆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范围差异大,作为常规认知功能损害个体的初筛评价方法的证据不足。根据EEG数据分析得出的乙酰胆碱指数、相位滞后指数等参数有望成为诊断痴呆的新指标。2: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相对EEG,诱发电位(EP)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在痴呆诊断中的应用尚不成熟。但作为检测认知减退较敏感的方法,EP及ERP对于痴呆的诊断仍有潜在临床价值。推荐:EEG对于鉴别正常老化和痴呆.或不同类型的痴呆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定量脑电图(QEEG)、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对于鉴别不同类型的痴呆有一定帮助。对于疑诊克-雅病(CJD)者,应该进行EEG检查。四:基因检测:遗传因素在多种认知障碍疾病中发挥

33、重要作用,在具有阳性家族史或早发性痴呆患者中检测相关致病基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确认位于14、1、21号染色体上的早老素1基因(PreSenilinLPSEN1)、早老素2(PreSeniIin2,PSEN2)基因、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precursorproteinzAPP)基因为家族性AD致病基因。推荐:有明确痴呆家族史的痴呆患者应进行基因检测以帮助诊断。推荐对有明确痴呆家族史的个体尽早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利于早期干预。(DApoE4基因型检测可用于MCI患者危险分层,预测其向AD转化的风险。基因诊断应该在专业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根据临床

34、表型对候选基因进行筛查有助于提高检出率。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具有高通量.准确性好,阳性率高等特点,已在临床逐渐应用。候选基因检测阴性可据情况考虑全基因或全外显子测序。五:组织活检:组织活检能提供组织学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例如肝活检对Wilson病,皮肤肌肉活检对CADASILsLafora小体疾病和线粒体肌病,CJD患者鼻黏膜活检检测月元蛋白等。脑组织活检是痴呆临床诊断过程中最后的选择方法,其原因如下:(1)脑组织活检确诊率不高,有研究报道其确诊率为57%;(2)脑组织活检可能存在严重并发症,包括麻醉意外、出血、感染、甚至死亡。脑组织尸体解剖检查对痴呆的确诊有很大帮助。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确诊也需要最终的病理诊断。最新研究发现鼻黏膜上皮活检检测腕蛋白有助于CJD的诊断,其敏感度为97%100%,特异度为100%134此外,已发现嗅觉黏膜Tau病理与AD和MCI患者具有高度相关性。推荐:对于临床上罕见的痴呆类型,无法用非创伤性技术手段明确诊断时可以采用病理活检。出现痴呆或认知功能损害,可以选择嗅觉黏膜作为活检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