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骨骼肌》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03879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学:骨骼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解剖学:骨骼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解剖学:骨骼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解剖学:骨骼肌》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解剖学:骨骼肌》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剖学:骨骼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学:骨骼肌》PPT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肌 第一节:躯干肌 躯干肌包括背肌、颈肌、胸肌、膈、腹肌和会阴肌。,一背肌(一)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上部的浅层。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并可上提和下降肩胛骨。(二)背阔肌 位于背下部和腰部浅层。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熟悉:背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二颈肌(一)胸锁乳突肌 位于颈部两侧的浅层。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作用: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面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头后仰。,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二)前、中、后斜角肌 位于脊柱颈部的两侧。起自颈椎横突,前、中斜角肌止于第1肋,后斜角肌止于第2肋。作用:使颈侧屈。,斜角肌间隙:为前、中斜角肌与第

2、1肋之间围成的三角形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三胸肌(一)胸大肌 位于胸前壁的浅层。作用:可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前屈。,熟悉:胸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二)肋间肌 位于肋间隙内,分两层。1.肋间外肌 位于浅层,起于上位肋骨的下缘,止于下位肋骨的上缘。作用:可提肋,助吸气。2.肋间内肌 位于深层,起于下位肋骨的上缘,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缘。作用:可降肋,助呼气。,四膈 位于胸腹腔之间,为一个向上隆起的穹窿状扁肌。起于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的前面,肌纤维向中央集中,止于中心腱。,掌握:膈的位置、形态及作用,膈的裂孔及其通过的结构,膈有三个裂孔:,(1)主动脉裂孔:位于第12胸椎的前方,通过主动脉和

3、胸导管。(2)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通过食管和迷走神经。(3)腔静脉孔:位于食管裂孔右前方的中心腱内,通过下腔静脉。,膈的作用:收缩时,膈顶下降,胸腔容积增大,引起吸气;舒张时,膈顶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可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呕吐、分娩等。,五腹肌(一)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肌纤维纵行,被腹直肌鞘包裹。,掌握:腹肌的名称、层次,(二)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浅层,肌纤维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并形成腱膜,止于白线。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的外上方,腹外斜肌腱膜可形成一个三角形的裂孔,称腹

4、股沟管浅(皮下)环。,(三)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肌纤维斜向前上方,并形成腱膜,止于白线。腹内斜肌下部的部分肌纤维,延续为腱膜,与腹横肌腱膜汇合成腹股沟镰(联合腱)。,(三)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肌纤维斜向前上方,并形成腱膜,止于白线。腹内斜肌下部的部分肌纤维,延续为腱膜,与腹横肌腱膜汇合成腹股沟镰(联合腱)。,(四)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的深方。肌纤维横行向前,并形成腱膜,止于白线。,1)保护腹腔脏器。,2)增加腹压,协助呼气、排便和分娩等。,3)运动脊柱,可使脊柱前屈、侧屈和旋转。,腹肌的作用:,(五)腹直肌鞘,由腹前外侧群三块扁肌的腱膜包裹腹直肌而成的腱纤维性鞘。,熟悉:腹

5、直肌鞘、白线及腹股沟管,腹直肌鞘可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构成。,在脐下45cm以下,鞘的后层完全转到腹直肌的前面形成鞘的前层,鞘的后层在此形成一个弧形线,称弓状线。,(六)白线 位于腹前壁正中,两侧腹直肌鞘之间,由腹直肌鞘的纤维在中线交织而成。,位于腹前外侧壁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为腹前外侧壁肌肉和腱膜之间的裂隙,长约4-5cm。,腹股沟管有四个壁和两个口:,(七)腹股沟管,外口:腹股沟管浅(皮下)环:可通皮下。,两个口:内口:腹股沟管深(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 处,可通腹腔。,四个壁:前壁:腹外

6、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腹股沟韧带。,病理情况下,腹腔内容物可经腹股沟管突出腹腔而形成斜疝。,腹股沟管通过内容:男性:精索 女性:子宫圆韧带,第二节:头肌 头肌可分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1)枕额肌:位于颅顶。(2)口轮匝肌:位于口裂周围。(3)颊肌:位于口腔侧壁。(4)眼轮匝肌:位于眼裂周围。,一.面肌 起自颅骨,止于面部皮肤,可产生表情。主要有:,二.咀嚼肌 位于颞下颌关节周围,参与咀嚼运动。主要有:(1)颞肌:位于颞窝。(2)咬肌:位于下颌支的表面。,(3)翼内肌(4)翼外肌 位于下颌支的深方。,上肢肌按部位可分为上肢带肌、臂

7、肌、前臂肌和手肌。,第三节:上肢肌,一.上肢带肌 位于肩关节周围,均起于上肢带骨,止于肱骨,可使肩关节产生各种运动。主要有: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和肩胛下肌。,起于锁骨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纤维从前、外、后三方面包围肩关节,向下集中。止于肱骨的三角肌粗隆。,作用:可使肩关节外展。前部纤维可使肩关节屈、旋内,后部纤维可使肩关节伸、旋外。,掌握: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三角肌:,(一)前群:,(1)肱二头肌,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上方,短头起于喙突。两头合并,止于桡骨粗隆。,作用:可屈肘关节,并使前臂旋后。,掌握:臂肌的分群和作用,二.臂肌,(2)喙肱肌作用:屈和内收肩关节。(3)肱

8、肌位于肱二头肌的深方。作用:屈肘关节。,(二)后群:肱三头肌 长头起于肩胛骨关节盂的下方,内侧头和外侧头起于肱骨。三头合并,止于尺骨鹰嘴。,作用:伸肘关节,长头可后伸和内收肩关节。,作用:屈肘关节、腕关节和指关节,腕关节的内收、外展和前臂旋前。,掌握:前臂肌的分群和作用,三.前臂肌(一)前群:位于尺、桡骨前面,共 9 块。,作用:伸肘关节、腕关节和指关节,腕关节内收、外展和前臂旋后。,(二)后群 位于尺、桡骨的后面,共10 块。,作用:运动拇指。,2.内侧群(小鱼际肌),作用:运动小指。,3.中间群,由蚓状肌和骨间肌组成。,作用:运动指。,四.手肌,1.外侧群(鱼际肌),下肢肌按部位分为髋肌、

9、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第四节:下肢肌,(一)前群:,(1)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合并而成。,作用: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2)阔筋膜张肌作用:屈髋关节。,一.髋肌,(二)后群: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和闭孔外肌等。,(1)臀大肌,位于臀部的浅层,呈四方形。,起自髂骨翼和骶骨的背面。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作用:使髋关节后伸和旋外。,起自骶骨的前面,经坐骨大孔出盆腔到臀部。止于股骨的大转子。,梨状肌的上、下缘与坐骨大孔之间形成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孔内有神经和血管通过。,(2)梨状肌,(一)前群 包括缝匠肌和股四头肌。,股四头肌:,上端有四个头,分别是:股直肌、股内侧肌

10、、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掌握:大腿肌的分群和作用,熟悉大腿肌的名称,二.大腿肌,股直肌起于髂骨,其余块起于股骨,头合并形成肌腱,包绕髌骨,形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作用:伸膝关节,股直肌还可屈髋关节。,(二)内侧群 又称内收肌群,包括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和大收肌。,作用:使髋关节内收。,(三)后群 包括外侧的股二头肌和内侧的半腱肌、半膜肌。,作用:屈膝关节和伸髋关节。,位于小腿的前面,有3块肌,分别为:胫骨前肌、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作用:可使足背屈,足内翻及伸足趾。,掌握:小腿肌的分群和作用,熟悉小腿肌的名称,三.小腿肌(一)前群:,位于腓骨的外侧,有2块肌,分别为: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作用:可使足跖屈和外翻。,(二)外侧群,小腿三头肌,上端有三个头,由2块肌构成:,(1)腓肠肌:有两个头,起于股骨的内、外侧髁。,(三)后群:,位于小腿的后面,分两层。,1.浅层,两肌的下端合并,形成跟腱,止于跟骨。,(2)比目鱼肌 位于腓肠肌的深方,起于胫、腓骨的后面。,作用:使足跖屈和屈膝关节。,有3块肌肉,分别为:胫骨后肌、拇长屈肌和趾长屈肌,作用:可使足跖屈,足内翻及屈足趾。,2.深层,位于足底,可运动足趾,并参与维持足弓。,四.足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