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06591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1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语文课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语文课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语文课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语文课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认识语文课程,郑 桂 华,课程的理解 语文课程的取向,一、课程的理解,课程的定义课程的目的课程的模式课程的设计,(一)课程的定义,课程(curriculum,复数是curricula)拉丁语中其意与course,career相同,它意指一种学程,一种常规的学习和培训的学程,主要实施场所是学校或大学,如1633年格拉斯哥的缪尼蒙塔(Munimenta)大学。牛津英语词典(The Oxrord English Dictionary),“课程”始见于唐宋间。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讣雅巧言的“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注疏,说:“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南宋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着期

2、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旬。这里的课程含有所分担的工作的程度,学习的范围、时限、进程,或是教学与研究的专门领域的意思。,斯滕豪斯列述三个代表性的定义:,尼格利和埃万斯:“学校旨在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准备的有计划的一切经验。”印罗:“学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约翰逊:“在所期待的学习结果的一连串的结构化系列中,所处置的(或者至少是期待的)教学结果。”,定义课程的三个标准,计划水准(意图、记述、文件等);实施水准(儿童实际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经验);结果水准(不是现实的学习结果,而是只限于计划中所期待的结果),(二)课程的目的与价值,课程

3、的目的学术性知识参与性公民意识自我实现就业机会,应该传授哪些价值观?,最重要的价值观是永恒的。它们包括诚实、正直、勇气、责任、同情,发出自己的声音、权力、权威、合作性、自我实现、行动自由等。,关于基本技能,对一定科目的一定内容而言,存在哪些相关技能?有没有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技能?哪些技能最好是直接教?哪些需要通过示范来教?技能与儿童的年龄发展及心理发展的相关程度如何?如果课程仅仅局限于学习一系列技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对技能的过分强调在何种程度上会使教育沦为训练?,我们的学生观是什么样的?,“高诚信的社会能以更灵活和以团队取向的方式来组织其工作场所,在这样的组织中,下层的工人拥有更多的责任感。反之

4、,一个低诚信的社会必须用一系列科层制度来规范、控制和隔离它的工人。”福山,课程的价值,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经验最有价值?什么活动最有价值?什么学习经历最有价值?,发挥普通学科的联想与解释作用,学科知识的应用作用学科知识的联想作用:普通学科赋予人以各种意象,使人对世界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的反应丰富多彩。学科知识的解释作用:普通学科赋予人以各种概念,使人合理地理解和解释世界,并使人的经验清晰而有条理。,普通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据以思维、想象、感觉的意象库和概念库。它们以大量的联想资源使得我们的反应丰富多彩;它们使我们的经验安排得明白易懂。,阅读、讨论和思考当今的问题,是我们公民使用学校教育的方式

5、。我把这些学校教育的使用称作联想性的和解释性,而与重复性的和应用性的使用相区别。在这些使用中,我们借助学校学科中获得的意象和概念来思考和感觉。没有接触过这些学科的人暴露出联想的贫乏,也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些使用没有什么神秘或深奥之处。普通教育课程构成各种观察的媒介,我们通过这些媒介来诠释现实。每一教材的媒介都使某种情境与一门学科的语境联系起来;每一刺激都引出种种意象,使这个刺激具有致使语言惯用法明白易懂的深刻意义。,正是这种对知识的联想性和解释性的使用,可以使知识变得不仅从长远来看而且从近期来看,不仅对力争成熟的青少年而且对有时间反省其生活经历的退休者,都最有价值。它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它

6、得到社会英才的推崇,而是因为这种建构情境的知识赋予我们在工作中、在投票站、在家中做事、思考和感受的一切事物以形式。这就是有教养的心智形式。(布劳迪: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兼顾课程的个人功用与社会功用,课程关乎个人福祉,课程为个人提供生存与发展的工具或手段;课程关乎社会福利,课程引导着社会意识,并提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工具和手段。,重视课程的内在价值,功用主义价值观:把教材看成是谋求个人或社会福利的手段,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为完满的个人生活或社会生活而学习。内在价值观:把教材看成是满足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欲望、审美需要(理性与情感需要)的手段,鼓励学生学以致知,并在求知求真中获得乐趣。,(三)课

7、程的模式,学习者中心模式社会中心模式知识中心模式,学习者中心课程的关键,社会中心课程的关键,知识中心课程的关键,关注: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谓之“显性课程”或“形式课程”,包括学科教学与生活辅导两个方面。潜在课程,是指在课程背后制约这些公共知识的选择、合法化、分配、授受过程的价值、规范、信念的体系,是潜在(1atent)的课程、隐蔽(hidden)的课程。,(四)课程的设计,惠勒提出了构成“课程过程”的如下五个侧面:(1)目的(aim)、学年、学科目标(goal)、教学目标(objective)的选择;(2)有助于达到这些目的和目标的计划化的学习

8、经验;(3)选择提供了某种类型的经验的内容(教材);(4)关于学校与课堂内的教学过程的学习经验与内容的组织与综合;(5)在实现了分阶段提出的目的、目标时,关于(2)(3)(4)的全面效果的评价。,二、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体系。它包括学科学生、个人社会、近期长期等目标关系。,“取向”指的是确定课程目标的方向。“取向”决定着一门课程的内容(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指导着这门课程教科书的编制,引导着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教什么,怎样教),因而也就决定着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两个构想:个人社会,“全部课程的组织始于对学生及他们所生存的社会的设想。

9、课程计划人的第一个指导构想是确定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动力及学习某种文化内容的潜力。社会它确定培育和使用个人的方针是选择最佳课程组成部分的第二指导构想。”江山野 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美国,美国“标准”的第11、12条,可以看作是学生经过多年英语课程的学习之后的预期形象。“他们应该以一个有知识、善思考、有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成员的身份参与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活动”;他们可以熟练地应用英语达到自己的各种目的。,澳大利亚高中课程标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和理解人们对日益复杂的问题的不同观点,并将这些观点与他们个人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联系起来以建构口头和书面反应。学生培养对语言的批判意识,

10、了解语言如何塑造文本以及文本如何反映语言,这些知识为学生在VCE英语学习中形成更具有清晰结构的批判性理解和分析奠定了基础。,香港中国语文新课程目标,21世纪的教育目标让每一个人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都有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能够一生不断自我学习、思考、采索、创新和应变,具充分的自信和合群的精神,愿意为社会的繁荣、进步、自由和民主不断努力,为国家和世界的前途作出贡献。而首要达致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台湾中国语文课程目标,1983年课程标准把国民中学的国文课程目标定为以下五项:指导学生在国文学习中,继续国民小学的教育,增进生活经验,启发思辨能力,养成伦理观

11、念,激发爱国思想,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中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的过程之中;处于接受中外语言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熏陶与塑造之中,正在形成着对祖国和民族严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准备课程时,各个组成部分对选择的设想主要出现在对下列问题的回答中,即:课程是否基于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兼顾两者(杜威Dewey,1948)。,近期长期,三类目标取向:行为性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近期长期、显性隐性,行为性目标:以事先规定的行为期望为中心展开性目标:以学习的过程为中心表现性目标:以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为中心,美国“标准”的陈述多次使用了建

12、构(build)、获取(acquire)、凭借(apply)、调整(adjust)、利用、应用(apply、draw on、use、employ)、应对(respond)、参与(participate)等可观察、可测评、可比较的动词。我国的目标还是比较多用“感受、体味、体验、提升、深化、陶冶、追求、领悟、树立、增强、拓展”等 大而化之的词语,缺乏具体的规定性。这说明我国更侧重于过程性和表现性目标的取向。,65阅读各种文本并利用它们来讨论关于复杂主题的不同观点。,当学生获得这种学习结果时,他们能够:阅读各种文本,包括他们可以接触的成人小说和电影,讨论这些文本中所隐含的复杂态度、主题和争端阅读与某

13、个争端有关的多种大众传媒和电子文本,考察文本的视角,对证据的筛选、忽略和运用,尝试对一些观点做出评价公正而个性化地对文本做出批判性的反应,认识到正确的观点可能不只一种,在陈述目标时,注意附加上学生产生行为结果的条件。,我国目标中所写的“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方法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根据需要与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等等;但是,这些条件仍然有大而无当之嫌,缺乏规定性。美国的12条标准附有产生行为结果的条件,美国“标准”中所附加的条件是具体的、可行的,因为这些条件实质上规定了课程的内容要素;指出了影响学生产生预期行为的特定范围和规范。,例如“学生能够广泛地阅读印刷的和非印刷的

14、文本;以此建构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对自我以及对美国和世界文化的理解”;“学生应能够应用多种策略去理解、阐释、鉴赏和评价文本。这些策略有:应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与其他读者和作者的交流,从其他文本获得的语义知识,解释词语的方法,对文本特征的了解(例如,拼写规则、句子结构、上下文、图表)”;“学生能够应用有关语言结构、语言惯例(例如,拼写、标点符号)、媒体技术、形象语言、风格类型等方面的知识,去”;“学生能够使用多种技术和信息资源(例如,图书馆、数据库、计算机网络、音像资料),去”。,语文课程中听说读写取向,“其实我们并没有所谓的一般的看、听或记忆的能力;我们只有看、听或记忆某种东西的能力。离开训练所用

15、的材料,一般的心理的和身体的训练全是废话。”(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语文课程的阅读取向,欧美:阅读应该“适应生活,形成功能”,主张学生成为“主动的阅读者”,“根据自己的标准去评价、批判语言作品的价值。”。(朱绍禹主编美日苏语文教学)日本:自觉地居于读者的立场“理解”文章,在“分析”的过程中体现“批判”精神以及凸显“交流能力”。(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国:养成学生鉴赏者的阅读姿态与阅读方式。(同上),鉴赏者的取向:“将别人的东西当作自己的东西来感受”,“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解读者的取向:“将别人的东西当作别人的东西去理解”,“理解文章所表达的见解和思考方式”。(长谷川泉近代文学研究法),2.写作取向,“闪光点”的记叙文“格式化”的议论文“生动”的说明文“日常”的应用文小文人语篇的“好作文”,3.口语交际取向,大纲:听话、说话标准:口语交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