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10362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6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辐射防护》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辐射防护》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辐射防护》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辐射防护》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辐射防护》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辐射防护》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辐射防护》PPT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篇射线检测第七章辐射防护,授课人顾恩敏山东省无损检测考委会,辐射防护,辐射,即通常所称的射线,从它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电离情况可分为两类:(致)电离辐射和非(致)电离辐射。任何与物质作用,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可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不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粒子如电子、射线、质子、粒子等带电粒子,X射线和射线是间接致电离辐射。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并注意到安全防护问题,辐射防护就是研究这方面的一个学科。对于工业射线检测技术,在辐射防护方面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外照射防护。,辐射防护,7.1 辐射量为了描述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必须建立一些描述辐射

2、本身性质的物理量及其测量单位。现在广泛使用的描述辐射的物理量主要是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7.1.1 照射量当X射线或射线穿过空气时可以产生二次电子,二次电子和空气分子作用,使空气电离,形成带有正电荷的正离子和带有负电荷的负离子,照射量就是描述X射线或射线使空气产生电离能力的物理量。,辐射防护,照射量定义为:X射线或射线在某一体积元的空气中产生的全部电荷被完全阻留在空气中时,产生的任一种符号的电荷的绝对值与这个小体积空气质量之比式中 X 照射量;dm 体积元中空气的质量;dQ 在体积元空气中产生的一种符号电荷的电量。,辐射防护,即,照射量表示X射线或射线在单位质量的空气中所能产生的电荷数量

3、。照射量常用符号:“X”表示,其法定计量单位是:库仑/千克,符号为“C/kg”。照射量的专用单位是:伦琴,符号为“R”。两个单位的关系是1R=2.58104C/kg照射量是X射线或射线对空气定义的,它不适于其他辐射,也不适于其他物质。单位时间的照射量称为照射量率,一般用符号“”表示,即式中 dt 一小的时间间隔,dX 在此小的时间间隔中产生的照射量(其中的“d”均为微分符号)。其单位常用C/kg h1等表示。,辐射防护,7.1.2 吸收剂量当射线辐照物体时,可以将它能量的一部分或全部传递给被辐照的物体,也即被辐照的物体可以吸收电离辐射的一部分或全部能量。但是,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射线

4、能量的情况并不相同。照射量仅仅表示了空气完全吸收X射线或射线能量的情况,而吸收剂量表示的是各种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的情况。吸收剂量定义为:电离辐射授予某一体积元中物质的平均能量与该体积元中物质质量之比式中 D 吸收剂量;授予体积元的平均能量;体积元的物质质量。,辐射防护,即吸收剂量表示电离辐射传递给单位质量的被辐照物质的能量。吸收剂量常用符号:“D”表示,其单位是:戈瑞,符号为“Gy”。1Gy1J/kg吸收剂量的专用单位是:拉德,符号为“rad”,两者的关系是1Gy100rad在实际使用中常用较小的单位,如毫戈瑞(mGy)等。吸收剂量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电离辐射,也适用于任何物质。但必须注意的是,

5、吸收剂量的大小不仅相关于电离辐射本身的类型和能量,而且也相关于被辐照的物质。同样的电离辐射辐照不同的物质时,产生的吸收剂量可以不同。类似于照射量率相应地可以引入吸收剂量率它表示单位时间的吸收剂量,常用单位是:戈瑞/小时(Gy/h)。,辐射防护,7.1.3 剂量当量不同类型的电离辐射和不同的照射条件,对于生物体产生的辐射损伤即使在相同的吸收剂量之下也可以不同。为了统一评价不同类型的电离辐射对生物体产生的辐射损伤,在研究辐射防护时必须考虑不同辐射的辐射损伤差别。为此,引入辐射品质因数,常记为Q,表示吸收能量微观分布对辐射生物效应的影响;引入修正因子,常记为N,表示吸收剂量空间、时间等分布不均匀性对

6、辐射生物效应的影响。剂量当量则定义为:吸收剂量与辐射品质因数及修正因子之积,常用符号“H”表示,即HDQN剂量当量的单位是:希沃特,符号为:Sv。,辐射防护,剂量当量的单位是:希沃特,符号为:Sv。1Sv1J/kg剂量当量的专用单位是:雷姆,符号为“rem”,两者的关系是 1Sv100rem当辐射具有一定能谱时,可以给出平均品质因数,常简单地记为Q。一些射线的平均品质因数列于表10-1中。修正因子一般都取为1。同样,可以定义剂量当量率表示单位时间的剂量当量,常用单位是:希沃特/小时(Sv/h)。,辐射防护,7.1.4 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从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到,吸收剂量和照射量不是同一概念,照

7、射量是以空气的电离程度对辐射场的一种量度,吸收剂量给出的是被照射物质吸收辐射能量的状况,但两者存在一定的关系。直接测量吸收剂量是比较困难的,但可以通过仪器测量照射量来计算被辐照物体的吸收剂量。在标准状态下1cm3的空气的质量为0.0013g,当它受到1R的照射量照射时,产生的电离能为0.113erg,所以,空气在1R的照射量照射下吸收的能量为8.69 J/kg一般地,如果记照射场中某点的照射量为X(单位为伦琴,R),该点空气的吸收剂量为,则可给出空气的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为 8.69 X(Gy),辐射防护,当照射量的单位为库仑/千克(C/kg)时,它们的关系为33.7 X(Gy)(10-1)

8、这样,只要知道了辐照场中某点的照射量,就可以计算该点空气的吸收剂量。对于其他的物质,可以通过空气的吸收剂量求出吸收剂量。在一定的条件(“电子平衡”)下,不同物质的吸收剂量之间存在下述系式中,为物质的质能吸收系数,足标表示不同的物质。因此,对某种物质,其吸收剂量可按下式计算,辐射防护,式中 物体的吸收剂量(Gy);X 物体所在处的照射量(R);当照射量的单位为C/kg时,则为=在实际应用中常引入换算因子f,将上面的关系写成简单的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辐射防护,换算因子的值相关于射线的能量,也相关于被辐照的物体的性质。从有关手册可查到人体的换算因子值,按照人体的肌肉、骨骼等的组成,通常对人体可

9、取(X的单位为R):f9.5 用此因子,可从照射量得出全身受到均匀外照射时的近似吸收剂量。图10-1、图10-2、图10-3给出的是X射线机和射线源的照射量率曲线,这类关系曲线是计算辐射防护问题必须的数据。,辐射防护,图1 恒压X射线机的照射量率曲线 图2 高能X射线(恒压)的照射量率曲线,辐射防护,图3 射线源的照射量率(源活度为0.037TBq,每次衰变发射一个射线光子),辐射防护,7.2 辐射生物效应7.2.1 辐射生物效应分类辐射作用于生物体时由于电离作用,将造成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等的损伤,引起病理反应,这称为辐射生物效应。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生物体从吸收辐射

10、能量开始到产生生物效应,要经历许多不同性质的变化,一般认为将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即物理变化阶段、物理化学变化阶段、化学变化阶段、生物变化阶段。辐射生物效应可以表现在受照者本身,也可以出现在受照者的后代。表现在受照者本身的称为躯体效应,出现在受照者后代时称为遗传效应。躯体效应按照显现的时间早晚又分为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辐射防护,从辐射防护的观点,全部辐射生物效应可以分为两类:随机性效应、非随机性效应(在ICRP第60报告中改称为“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是效应的发生率(而不是严重程度)与剂量的大小有关的辐射生物效应。对于正常的低剂量照射情况,从辐射防护的目的出发,常假定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与剂

11、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剂量越大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越大,并且不存在剂量阈值。非随机性效应是指存在阈值的效应,这种生物效应只有当剂量超过一定的值之后才能发生,效应的严重程度也与剂量的大小相关。因此,只要限制剂量当量就可以避免非随机性效应的发生。一些器官或组织的非随机性效应值如表1所示。,辐射防护,表1 部分非随机性效应的剂量阈值器官、组织 效 应 单次照射的剂量阈值 多次照射累积剂量阈值 生殖腺 永久性不育 3Gy 眼晶体 晶体混浊 0.52.0Sv 15Gy 红骨髓 造血机能损伤 1.5Sv 20Gy 皮 肤 难以接受的变化 20Gy表2比较了随机性效应与非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的基本特点。表

12、2 随机性效应与非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的基本特点 效应类型 效 应 发 生 效应严重程度 随机性效应 不存在剂量阈值,与剂量无关 发生概率与剂量相关 非随机性效应 存在剂量阈值 与剂量相关,辐射防护,7.2.2 危险度、权重因子与有效剂量当量对随机性效应进行定量描述的重要概念是危险度、权重因子。危险度定义为:单位剂量当量(1Sv)在受照器官或组织诱发恶性疾患的死亡率,或出现严重遗传疾病的发生率。不同的器官和组织的危险度不同,为表征不同器官和组织在相同剂量当量下,对人体导致辐射生物效应有害程度的差异,引入表示相对危险度的权重因子概念。权重因子定义为:各器官或组织的危险度与全身受到均匀照射的危

13、险度之比,记为WT。表3列出了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危险度和权重因子。,辐射防护,表3 器官和组织的危险度和权重因子器官、组织 效 应 危险度(1/Sv)WT(权重因子)生殖腺 二代重大遗传疾病 4103 0.25 乳 腺 乳腺癌 2.5103 0.15 红骨髓 白血病 2103 0.12 肺 肺 癌 2103 0.12 骨 骨 癌 5104 0.03 甲状腺 甲状腺癌 5104 0.03 其他组织 癌 5103 0.30 全 身 诱发癌症 1102 一代遗传疾病 4103 选取其他五个接受剂量当量最大的器官或组织,每个器官或组织的权重因子取为0.06,其他器官或组织不计。胃、小肠、大肠上段、大肠

14、下段可作为四个独立器官。,辐射防护,身体受到照射时,可能是多个部位或全身,不同的部位受到的照射也可能不同,为了评价这时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对随机效应引入了有效剂量当量。有效剂量当量定义为:器官或组织接受的剂量当量与该器官或组织的相对危险度权重因子之积,有效剂量当量一般记为,它等于HT为器官或组织接受的剂量当量,对整个人体在非均匀照射时,有效剂量当量为,辐射防护,7.2.3 辐射损伤辐射损伤就是电离辐射产生的各种生物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和损伤。它可以来自人体之外的辐射照射,也可以产生于吸入体内的放射性物质的照射。造成辐射损伤的机理主要是,辐射能使生物体中的分子发生电离和激发,或者直接破坏生物体的

15、大分子,或者通过破坏水分子,使生物体的大分子受到破坏。辐射损伤可分为两种:急性损伤、慢性损伤。急性损伤是短时间内全身受到大剂量,例如数戈瑞剂量的照射产生的辐射损伤。典型的急性损伤常表现为三个阶段:1)前驱期:受照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约持续12天;2)潜伏期:一切症状消失,可持续数日或数周;3)发症期:表现出辐射损伤的各种症状,如呕吐、腹泻、出血、嗜眠、毛发脱落等,严重者导致死亡。,辐射防护,急性损伤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血系统损伤、消化系统损伤,也可以造成性腺损伤、皮肤损伤等。由于急性损伤将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必须防止短时间大剂量的照射情况发生。慢性损伤是长时间受到超过容许水平的低剂量

16、的照射时,在受照后数年甚至数十年后出现的辐射生物效应。对慢性损伤目前尚难以判定辐射与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目前认为慢性损伤主要有白血病、癌症(皮肤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骨癌等)、再生不良性贫血、白内障、寿命缩短等。关于寿命缩短,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第26号出版物中指出:“寿命缩短效应,除了由于诱发肿瘤所造成的以外,缺乏确凿的证据,不能用于定量估计”。,辐射防护,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实际中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慢性小剂量照射,即长时期受到低于最大容许剂量的照射。对于这种照射的辐射生物效应,过去是从高剂量、高剂量率的效应外推进行评估的,近年来的资料表明,低剂量、低剂量率引起的辐射生物效应低于从高

17、剂量、高剂量率外推得出的结果。慢性小剂量照射产生的辐射损伤可能是诱发癌症。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机体对辐射损伤具有修复功能,因此当辐射损伤较轻时,机体的修复作用将使辐射损伤的症状表现不出来。慢性小剂量照射情况关于人体的直接经验很少,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辐射防护,辐射损伤与许多因素相关,主要是辐射性质、剂量、剂量率、照射方式、照射部位和范围等。(1)辐射性质 不同类型、不同能量的辐射传给受照机体的能量不同,使机体产生的电离不同,因而产生的生物效应也不同。品质因数定量地说明了这点。(2)剂量 从随机性效应和非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可以看到,剂量与生物效应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但一般可以认为,吸收剂量越大辐射生

18、物效应发生的可能越大,辐射生物效应也越严重。(3)剂量率 在总剂量相等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剂量率越高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越严重。由于机体对辐射损伤具有修复功能,所以小剂量率的照射可能不能产生辐射损伤。,辐射防护,(4)照射方式 照射方式包括外照射、内照射,一次照射、多次照射,也包括多次照射的时间间隔等。外照射是来自机体之外的辐射照射,内照射是进入机体的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照射。照射方式不同,机体的吸收不同,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也不同。对于射线检测人员主要是外照射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5)照射部位与范围 机体的不同部位对辐射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在同样的辐射照射下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可以不同。不同部位的

19、敏感性从高向低的次序是:腹部、盆腔、头部、胸部、四肢。在相同的剂量下,受照的范围越大引起的辐射生物效应越强。,辐射防护,7.3 辐射防护原则、剂量限制体系和防护技术7.3.1 辐射防护原则辐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在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水平范围之内,从而尽量降低辐射可能造成的危害。为了实现上述的防护目的,在辐射防护中应遵循三项原则:正当化原则、最优化原则、限值化原则。正当化原则要求,在任何包含电离辐射照射的实践,应保证这种实践对人群和环境产生的危害小于这种实践给人群和环境带来的利益,即获得的利益必须超过付出的代价,否则这种含有电离辐射的实践是不正当的,不应

20、进行这种实践。,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要求,应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任何伴随电离辐射照射的实践,在符合正当化原则的前提下,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源的设计和利用及与此有关的实践,应保证将辐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考虑时应包括剂量大小、受照人数、以及不一定受到但可能受到的照射等各个方面。限值化原则要求,在符合正当化原则和最优化原则下所进行的实践中,应保证个人所接受的照射剂量当量不超过规定的相应限值。,辐射防护,辐射防护中所谓的“可以接受的水平”,是把放射性工作的危险度与其他被认为安全标准比较高的职业的危险度相比较提出的。不同的职业都具有一定的危险度,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安全行业的

21、危险度是104。放射性工作全身均匀照射时,按照目前辐射防护标准中常规定的年剂量当量限值是50mSv,从此可以得到放射性工作的职业危险度(发生癌症的几率)为5104。这个危险度与许多行业(石油:5104.化工:3104.冶金:3104等)的危险度是相近的。实际上接近剂量当量限值的人数是很少的,多数人接受的年剂量当量不超过5mSv,若按照这个值计算,则危险度为5105,这应是比较低的危险度。,辐射防护,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是指,一年工作期间所受到照射的剂量当量(与摄入的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二者之和),但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表4 列出了GB 188712002关于个人剂量当

22、量限值的主要规定。表4 GB 188712002关于个人剂量当量限值的规定 年剂量当量限值/(mSv a1)效 应 照射对象与要求 职 业 人 员 公 众 人 员 眼晶体 150 15非随机性效应 四肢或皮肤 500 50 全身,连续5年平均 20 随机性效应 全身,任何一年 50 1 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当量可提高到5mSV。,辐射防护,关于剂量当量限值,在GB 188712002标准中还有如下一些主要规定。a)对放射性工作人员在特殊情况下,允许经审管部门审批,可以例外地把剂量平均期延长到10年。在此期间,年平均剂量当量限值为20mS

23、V/a,并且任何一年的有效年剂量当量限值不能超过50mSv/a。b)对年龄为16岁18岁的就业培训的徒工和学生所受的职业性照射应控制为,年有效剂量当量限值为6mSv/a,眼晶体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a,四肢和皮肤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150mSv/a。,辐射防护,7.3.3 外照射防护方法对外照射主要从照射时间、照射距离、屏蔽三方面控制人员所受到的照射剂量。(1)时间 显然,减少受到照射的时间可以减少接受的照射剂量。在照射率一定时,由于剂量剂量率时间因此,针对照射率的大小可以确定容许的受到照射的时间。(2)距离 将辐射源视为点源,则辐射场中某点的照射剂量与该点和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

24、辐射防护,其中,F 1 源与辐照场中点1的距离;F 2 源与辐照场中点2的距离;D 1 辐照场中点1的照射剂量;D 2 辐照场中点2的照射剂量。明显的,距离增大将迅速降低受到的照射剂量。(3)屏蔽 按照射线的衰减规律,如果在工作人员与源之间设立适当的屏蔽物体,则射线穿过屏蔽物体后其强度将大大降低,也必然减少产生的照射剂量。,辐射防护,对X射线和射线常用的屏蔽材料是铅和混凝土。采用半值层厚度概念常可以近似估计所需要的屏蔽材料厚度。表5 和表6 是X射线和射线的半值层厚度值。图4 和图5 分别是宽束X射线在铅和混凝土中的减弱曲线,图6、图7、图8分别是宽束射线60Co源、192Ir源、170Tm源

25、在铅、铁等材料中的减弱曲线,它们给出了透射因子(即透射强度与入射强度之比)与屏蔽厚度的关系。,辐射防护,表5 宽束X射线的近似半厚度(单位:mm)管电压/Kv 铅 混凝土 管电压/kV 铅 混凝土 50 0.06 4.3 250 0.88 28.0 75 0.17 8.4 300 1.47 31.0 100 0.27 16.0 400 2.5 33.0 150 0.30 22.4 1MV 7.9 44.0 200 0.52 25.0 MV 12.5 64.0表6 射线源的半值层厚度(GB18465-2001)(单位:mm)屏蔽材料 60Co 192Ir 169Yb 170Tm 铝 70 50

26、27 20 混凝土 70 50 27 钢 24 14 9 5 铅 13 3 0.8 0.6 钨 10 2.5 0.09 铀 6 2.3 0.035,辐射防护,图4 宽束X射线在铅中的减弱曲线 图5 宽束X射线在混凝土中的减弱曲线,辐射防护,图6 60Co源宽束射线的减弱曲线 图7 192Ir源宽束射线的减弱曲线,辐射防护,图8 170Tm源宽束射线的减弱曲线,辐射防护,7.3.4 外照射防护计算辐射防护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的外照射辐射防护计算一般包括下述内容:1)确定辐照场的照射量数据(确定辐射源的输出数据)。2)确定所应采用的剂量当量限值。3)按等式关系、衰减规律等计算。关于确定辐

27、照场的照射剂量数据(确定辐射源的输出数据),要求概念清晰,掌握较多的手册数据。在计算时需要的一个重要数据是射线源的照射量,对X射线机可利用如图12照射量率曲线给出的(输出额)数据确定,对射线源可利用图3的照射量曲线或射线源的照射量率常数确定。下面是一些简单的防护计算例题。,辐射防护,例1采用200kVX射线机进行射线照相检验,管电流为5mA,每周开机时间为12h。按照GB 188712002标准的规定,为限制随机性效应,在无屏蔽防护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距离至少应为多少米?解:按GB 188712002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每年按照50周考虑,则每周的剂量

28、当量限值应是1mSv。以此限值进行计算。记 周剂量当量限值,1 mSv t12h=720min i5mA Wit并记,F为最小安全工作距离,X为X射线机一周工作的照射量,H为工作人员一周工作在距靶1m处受到的照射剂量,辐射防护,从图1查得,该X射线机在200kV电压下、在距靶1m处的照射量为1.352.58104C/kgmAmin(1.35R/mA min),工作人员一周在此处受到的吸收剂量,也就是剂量当量则应为则(m),辐射防护,例2一台最高管电压为250kV的X射线机在1m处1mA min产生的剂量是0.02Sv,探伤人员使用该机每周工作5天,每天开机工作时间是 4h,使用的管电流是5mA

29、,工作点距X射线机为4m,按照GB 188712002标准的规定,求防护一次射线的混凝土墙所需的厚度。解:记 从GB 188712002得到的周剂量当量限值,1mSv W 探伤人员每周的工作负荷,W546056000(mA min)T0 混凝土对250kV X射线的半值层厚度,T0=28mmX。0.02SvF4m设 H 无屏蔽墙时,在4m处探伤人员每周接受的剂量当量 T 所需的混凝土防护墙厚度 n T为T0的倍数,辐射防护,由于 0.026000(44)7.5(Sv)所以 12.87这样得到T12.87T012.8728360.4(mm)若考虑二倍的安全系数,则应再加一个半值层厚度,即T360

30、.4T0360.428388.4(mm),辐射防护,屏蔽计算也可以按照屏蔽材料的透射因子进行计算,这时需要有相应的如图418所示的曲线。实际辐射防护设计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它需要多方面的数据,例如图9的散射率曲线是其中需要的数据之一。图9 散射与散射体和射线能量的关系,辐射防护,7.4 辐射防护管理7.4.1 辐射防护管理的一般规定我国的有关条例和标准,对辐射防护管理作出的一般规定可归纳为下列七个方面。1)国家对放射工作实行许可登记制度,许可登记证由卫生、公安部门办理。2)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及设施的新建、扩建、改建、退役必须事先向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提交辐射防护报告,经审查批准方可实施。,辐射防护

31、,3)在设施的选址、设计、运行、退役阶段均应进行辐射防护评价,运行阶段应定期进行。辐射防护评价包括辐射防护管理、技术措施和人员受照情况。辐射防护评价的基本要求是评价是否符合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4)从事辐射工作的单位应设置独立于生产运行部门的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机构。5)辐射工作单位必须建立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岗位责任制。6)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应经过辐射防护的培训和考核,取得合格证方可工作。辐射工作人员应享受劳动保护和相应待遇。,辐射防护,7)辐射工作场所应设有电离辐射标志(样式见图10)。图10 电离辐射标志 a1=0.034L a2=0.700a1 L观察距离关于这方面的准确、详细的规定可查阅

32、附录B(国务院第44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其他的有关,辐射防护,7.4.2 放射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与健康管理我国的有关条例、法规、标准等,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作出了规定,最主要的可归纳为下列四个方面。1)年满18周岁,健康合格。2)遵守辐射防护法规和制度,接受个人剂量监督。3)掌握辐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经培训考核合格。4)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和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辐射防护,关于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国家有关标准和国家卫生部第52号部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1997年6月5日)均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下列五个方面。1总的要求从事放

33、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就业前或操作前的医学检查和就业后的工作过程中的定期医学检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必须保证其具备在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下,都能够准确无误地、安全地履行其职责的能力。2健康状况的主要要求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应满足的主要要求包括正常的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免疫系统和物质代谢功能;正常的造血功能,红系、粒系、巨核细胞系等均在正常范围;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精神状态和稳定的情绪;正常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正常等。,辐射防护,3特殊要求对核电厂、放射性厂矿和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条件进一步规定了一些特殊的要求。4就业后的健康管理主要规定是按

34、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条件,规定健康状况的定期检查频度和项目;应记录从事放射工作的工种、工龄、剂量、受照情况、适应放射工作情况等。5不应或不宜从事放射工作的规定具体规定了不应或不宜从事放射工作的健康或其他的情况,也规定了不应或不宜从事某些放射工作或不应接触射线的情况。,2 射线防护的基本要求,2 射线防护的基本要求 2.1 射线防护的基本原则 射线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采取一些适当措施,把射线工作人员以及周围其它工作人中所受的射线剂量降低到最高允许剂量(也叫安全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在射线防护中,最主要的是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效应和限制随机效应发生率在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内,从而降低辐射可能造成的危

35、害。,2 射线防护的基本要求,辐射防护中应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是:正当化原则:在任何包含电离辐射照射的应用实践中,必须保证这种应用实践对人群和环境产生的危害小于这种应用实践给人群和环境带来的利益,否则这种应用实践是不应该实施的;最优化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辐射照射,任何包含电离辐射照射的应用实践,在符合正当化原则的前提下,应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辐射照射水平;限值化原则:在符合上述正当化与最优化原则的应用实践中,应保证个人所受到的照射剂量当量不超过规定的相应限值。,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 对于射线检测人员,主要考虑的是外照射的辐射防护,通过防护控制外照射的剂量,使其保持

36、在合理的最低水平,不超过国家辐射防护标准规定的剂量当量限值。射线防护的三要素是距离、时间和屏蔽,或者说射线防护的主要方法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俗称为射线防护的三大方法,其原理如下:,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3.1 时间防护时间防护的原理是:在辐射场内的人员所受照射的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在照射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照射时间便可减少所接受的剂量,或者人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工作,就可能使他们所受到的射线剂量在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仅在非常情况下采用此法),从而达到防护目的。时间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减少人体与射线的接触时间(缩短人体受照射的时间)。根据:剂量=剂量率x时间,因此可根据

37、照射率的大小确定容许的受照射时间。,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例题1:射线检测工作人员所处位置在有辐照的情况下该位置的剂量率为50 x10-6Sv/h,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如果每年按照50周考虑工作时间,则每周的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1x10-3Sv,则工作人员每周可工作的小时数是多少?解:1x10-3Sv/50 x10-6Sv/h=20h,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例题2: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如果每年按照50周考虑工作时间,则每周的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1x

38、10-3Sv,射线检测工作人员每周工作时间如果是24h,则工作人员所处位置在辐照时的最大剂量率不能超过多大?解:1x10-3Sv/24h=41.6x10-6 Sv/h,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3.2 距离防护距离防护是外部辐射防护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距离防护的射线基本原理是首先将辐射源是作为点源的情况下,辐射场中某点的照射量、吸收剂量均与该点和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平方反比定律,即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变化(在源辐射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剂量率或照射量与离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增加射线源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便可减少剂量率或照射量,或者说在一定距离以外工作,使人们所受到的射线剂量在

39、最高允许剂量以下,就能保证人身安全。从而达到防护目的。距离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增大人体与射线源的距离。,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平方反比定律可用公式说明:IA/IB=FB2/FA2,式中:IA-距离A处的射线强度;IB-距离B处的射线强度;FB-射线源到B处的距离;FA-射线源到A处的距离。该公式说明射线一定时,两点的射线强度,与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显然,随着距离的增大将迅速减少受辐照的剂量。不过要注意:上述的关系式适用于没有空气或固体材料的点射线源,实际上的射线源都是有一定体积的,并非理想化的点源,而且还必须注意到辐射场中的空气或固体材料会使射线产生散射或吸收,不能忽略射源附近的墙壁或其他物体

40、的散射影响,使得在实际应用时应适当地增大距离以确保安全。,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例题1:辐照场中距离射线源2米处的剂量率为90 x10-6Sv/h,射线检测工作人员每周工作时间如果是25h,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如果每年按照50周考虑工作时间,则每周的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1x10-3Sv,则工作人员与射线源的最小距离应为多少?解:首先计算工作人员按照标准规定在距离射线源某处时每小时允许接受到的剂量率:1x10-3Sv/25h=40 x10-6Sv/h,设此允许的剂量率为I2,距离为D2,题意中的D1=2米,剂量率I1=90

41、 x10-6Sv/h,则根据平方反比定律:I1/I2=D22/D12,可以求得D2=3米,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例题2:辐照场中距离射线源2米处的剂量率为180 x10-6Sv/h,工作人员与射线源的距离为3米,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如果每年按照50周考虑工作时间,每周的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1x10-3Sv,则射线检测工作人员每周工作时间不应超过多少小时?解:首先根据平方反比定律求得工作人员所处位置的剂量率=180 x10-6Sv/hx22/32=80 x10-6Sv/h,然后再根据标准规定的允许剂量当量限值计算得到:1x

42、10-3Sv/80 x10-6Sv/h=12.5h,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3.3 屏蔽防护屏蔽防护的原理是:射线包括穿透物质时强度会减弱,一定厚度的屏蔽物质能减弱射线的强度,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足够厚的屏蔽物(屏蔽材料),便可降低辐射水平,使人们在工作所受到的剂量降低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达到防护目的。屏蔽防护的要点是在射线源与人体之间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射线的屏蔽材料。对于X射线常用的屏蔽材料是铅板和混凝土墙,或者是钡水泥(添加有硫酸钡-也称重晶石粉末的水泥)墙。,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下面结合具体例题予以说明:1初级X射线屏蔽:首先确定屏蔽透射量,然后根据由实验测量得到的射线

43、减弱曲线求出所需要的屏蔽层厚度。屏蔽透射量B=PR2/WUT式中:BX射线的屏蔽透射量 R/(mAmin)(在1米处)数值上:1R1rem P每周最大容许剂量当量:职业性照射为 P=0.1rem/周;放射性工作场所邻近人员P=0.01rem/周,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RX射线源到操作者的距离,米T居留因子:全居留T=1(这是表示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停留情况的因子,分为全居留、部分居留、偶然居留三种情况。全居留T=1是指经常有人员停留的地方所考虑的因子,适用于控制区,包括控制室、邻近的暗室、工作室、实验室、走廊、休息室和职业性照射人员常规使用的办公室,以及例如位于射线机房邻近建筑物中用于居留和商

44、店、办公室、居住区、运动场、其他生产工作场所等;部分居留T=1/4是指有部分时间里有人员停留时考虑的因子,适用于非控制区,例如日常非职业性照射人员所用的公共走廊、公共房间、休息室、娱乐室、电梯、无人管理的停车场等;偶然居留T=1/16是指偶然有人员经过情况下考虑的因子,适用于非控制区,例如公共浴室、楼梯、自动电梯、行人、车辆通道等),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U使用因子:充分使用U=1(这是表示射线利用程度的一个因素,分为充分使用、部分使用、不常使用三种情况。充分使用U=1是指直接承受射线照射,例如透照室内直接受到有效射线束照射的门、墙、天花板、地面、窗口;部分使用U=1/4是指不直接受到射线照

45、射,例如射线机房内不直接受到有效射线束照射的门、墙、天花板、地面、窗口;不常使用U=1/16是指基本上不受到有效射线的照射。)W工作负荷:mAmin/周(指高压通电时间)(即每周的工作负担,在数值上等于每周工作时间与管电流的乘积),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散射屏蔽透射量Bs=(PRS12RS22/WST)(400/F)(在1米处)单位:R/(mAmin)P每周最大容许剂量当量:职业性照射为P=0.1rem/周;放射性工作场所邻近人员P=0.01rem/周W工作负荷:mAmin/周(指高压通电时间)T居留因子:全居留T=1RS1散射体到散射点的距离,米RS2射源到散射体的距离,米F散射面积,cm

46、S散射面积为400cm2时离散射体1米处的散射辐射产生的照射量与入射辐射照射量之比400测量S时的散射面积,cm2,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对于0.5MeV以下的X射线可认为主要的散射X射线与初级X射线具有相同的减弱特性,计算出Bs值后可从X射线减弱曲线查得相应的屏蔽厚度。例1:一台250KV的X光机,管电流5mA,探伤人员每天工作6h(高压通电时间),每周工作5天,工作地点距X射线管焦点4米,求防护初级X射线的混凝土厚度。W=It=5mA*60min*6h*5天=9000 mAmin/周P=0.1rem/周R=4mU=1T=1B=(0.1*42)/(9000*1*1)=1.8*10-4rem

47、/(mAmin)在X射线减弱曲线图纵坐标查到B值并从该点作横坐标与250KV曲线相交得到混凝土厚度35cm,考虑两倍安全系数,增加一个混凝土半价层2.8cm,合计37.8cm,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例2:承上题,散射体距X射线管焦点4米,散射面积400cm2,工作点距散射体1米,散射角60,求防护散射X射线所需混凝土厚度。P=0.1rem/周,RS1=1m,RS2=4m,W=9000 mAmin/周,F=400cm2,T=1查看“散射的S值与入射光子能量的关系”得到:S=0.0019Bs=(0.1*42*12*400)/(0.0019*9000*400)=0.09rem/(mAmin)查得混

48、凝土厚度11cm,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例3:一台额定管电压250KV的X射线机在1米处1mAmin时产生的剂量X=0.02Sv,检测人员使用该机每周工作5天,每天开机工作时间为4小时,使用的管电流为5mA,工作人员所在的操作位置距离X射线机为4米,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防护一次射线的混凝土墙所需厚度T是多少?解: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如果每年按照50周考虑工作时间,每周的剂量当量限值为HW=1mSv=1x10-3Sv,检测人员每周工作负荷为W=5天x4小时x60分钟/小时x5毫安=6000mAmin,混凝土对25

49、0KV的X射线的半值层厚度为T0=28mm,根据在距离射线源1米处1mAmin时产生的剂量是0.02Sv,以及工作人员的距离为R=4米,首先计算在没有防护时工作人员所处位置的剂量H:H=XW/R2=(0.02x6000)/42=7.5Sv,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根据T=nT0 这里n为T0的倍数,即H=2nHW,n=lg(H/HW)/lg2=lg7.5/(1x10-3)/lg2=12.87则T=12.87T0=12.87x28=360.4mm,若考虑两倍的安全系数,则应再加一个半值层厚度,即:T=360.4+28=388.4mm,从建筑工艺角度来说,可取整数400mm。,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

50、法,例4:同上题,如果采用铅板屏蔽,则铅板厚度T应为多少?解:铅对250KV的X射线的半值层厚度为T0=0.88mm,因此T=12.87T0=12.87x0.88=11.33mm,若考虑两倍的安全系数,则应再加一个半值层厚度,即:T=11.33+0.88=12.21mm,从商品化铅板标准规格角度来说,可取整数12.5或13mm。,3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概括而言,时间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减少人体与射线的接触时间,距离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增大人体与射线源的距离,屏蔽防护的要点是在射线源与人体之间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射线的足够厚度的屏蔽材料,其最终目标都是要使射线检测工作人员承受的辐射剂量在国家辐射防护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