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建设志编纂资料整理与补充.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12843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34建设志编纂资料整理与补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534建设志编纂资料整理与补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534建设志编纂资料整理与补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534建设志编纂资料整理与补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534建设志编纂资料整理与补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34建设志编纂资料整理与补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34建设志编纂资料整理与补充.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Page 1,建设志编纂资料整理与补充,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史志办2011.12.29,Page 2,二、资料的补充,一、资料的整理,三、资料的管理,3,一、资料的整理,4,资料整理的主要程序,资料整理的主要原则,资料长编的质量标准,(二),(三),行文规范的注意事项,(四),(一),5,1、资料筛选2、资料深加工3、资料鉴别,资料整理的主要程序,(一),6,1、资料筛选资料筛选是资料由粗到精的过程,编纂者要有理性的选取资料,而不是盲目的缩减。,7,相关要求:1、选取的资料要符合志书的时、空界限;2、要围绕主题、主线选取资料;3、事业发展的起始点、转折点、关键点、下限点等材料要重点保留;,8,相关

2、要求:4、一般性会议、典礼、视察等材料不保留;5、分析性、回溯性、展望性材料不保留。,9,2、资料深加工,(1)抽取主体资料 一般指反映主题的资料,能系统、客观反映事业发展状况的资料。主要包括宏观资料、典型资料等。典型资料包括典型事件,应特别关注首次、第一等史实,这种资料能起到画龙点睛和深化主题的作用;宏观资料是反映事物发展面貌的资料。(2)补充非主体资料 一般指背景资料、佐证资料等,非主体资是辅助主体资料内容记述,根据主体资料内容需要可以适当选用。,10,2、资料深加工,(3)删除虚空、议论式资料(4)整理连续性的数据资料 与文字内容相呼应,深化主题,展现规律或特点;一般以图、表的形式展现。

3、,11,3、资料鉴别,(1)书证:把有关同一事物的不同记载进行比较对照,以文献证文献,用甲书上的资料辩证乙书上的资料,求得准确或接近准确的结论。(2)物证:以实物资料来订正文献资料或口述资料,这种订正一般比较可靠。,12,3、资料鉴别,(3)人证:以口述资料来印证、纠正文献资料。这种方法宜谨慎使用,不要轻率地用活资料否认死资料,因为人的记忆存在偏差和主观性。(4)理证:以个人学识和逻辑方法辨别资料的真伪,一般在缺乏佐证的情况下使用。,13,3、资料鉴别,(5)排比对证:即对有关同一问题的各种资料进行相互对照比较,发现矛盾,深入研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多方求取确证,这是核实资料的重要方法之一。

4、,14,3、资料鉴别,资料发生矛盾时,一般处理原则:图书资料和档案资料有矛盾,一般以档案资料为准;内部资料和外部报道有矛盾,一般以内部资料为准;亲历者的资料和旁知者的资料有矛盾,一般以亲历者资料为准;距历史事件时间、地点近者资料与远者资料有矛盾,一般以近者为准。,15,资料整理的主要原则,(二),16,(1)顺时记述,突出主线,(2)横陈现状,展现全貌,(3)点面结合,深化记述,(4)详略得当,突出特点,(5)找准角度,避免重复,(6)注意体现事物发展的阶段性,(7)注意内容的连贯性,即纵不断线,17,(1)顺时记述,突出主线,顺时记述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叙事,不倒叙,不插叙。顺时记述要区别流水账

5、式记述1、体察不到其间的轻重、因果、逻辑关系2、不易看清事物的主线,及其内在系统的结构变化特征,以及历史演变的特点3、难以反映事物历史变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整个历史演进的脉络过程,流水账式记述,18,在顺时记述的同时,要有重点地选择能反映事物发展整个过程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清晰地勾勒出事物发展的主线,展示事物发展的连贯性,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注意体现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以上摘自北京市第二轮修志指导手册,关于志书编纂的有关规定,19,如何把握起点、终点?,起点和终点不仅是时间概念,而是事物在上下限时间内所处的状态。起点:应包括事物所记上限时间的背景、基础、前提、起因等过程。终点:应包括事物所记下限

6、时的结果,包括效益、影响等。,20,如何把握转折点?,转折点是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过程中,出现转折(起伏、曲折)、演化(蜕变、升华)的过程,对事物发展进程有重要的影响,是志书记述的重点。转折点包括:重要历史发展阶段和重大历史事件 重大改革措施出台 机构职能重要变化和重大调整 新生事物出现 技术革命、重大发明、重大发现 其他反映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转折点可以有大有小,可以有多个,不一定集中于一段表述。,21,案例:,怎么记起点?起点案例.怎么记转折点?转折点案例.怎么记终点?终点案例.,22,(2)横陈现状,展现全貌,对事物在整体范围内发展的宏观情况进行全面反映;展示整个事物的大势大略;完整记

7、述事物的各种要素、影响事物发展的内外因素。,23,(3)详略得当,突出特点,详内略外:以行政区划为界;详本略末:详记本质方面,略记枝节内容;详独略同:详记典型方面,略记相同内容;详大略小:重要的事件详记,小事略记。,24,(4)点面结合,深化记述,记述该事业的基本情况,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在记述中根据区域内事业的实际情况,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人、事、物详加记述,使之具有一定的深度,突出展现一地、一事、一物的特色,增强使用价值。案例 钓鱼台宾馆.诗刊.,25,(5)找准角度,避免重复避免所记内容与大事记、概述等出现过多的雷同;紧紧立足本业,避免与其他志书相关内容大量重复。,26,(6)注意体现事物

8、发展的阶段性任何事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脉络与演变过程,从而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变化;这种阶段性变化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反应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转换过程。,这种变化是志书应把握的关键点,27,(7)注意内容的连贯性,即纵不断线首先要做到在时间上不间断,而后在时序中抓住关键环节,包括基础、延续、转折、演化、结果。但由于志书资料所限,出现志文断线难以避免,但要力争做到关键内容不缺,主要阶段不断。具体做法:按照时间顺序记述关键环节,而不是按照时间顺序登记事物的日常表象。,28,资料长编的质量标准,(三),29,工程项目内容要求 管理正文 概述概括形式要求,30,内容要求,31,工程项目,基本要素:名称、位置、

9、功用、基本描述、结构、造价,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补充要素:施工技术创新、施工管理特色,获奖 情况、产生实际影响等,32,工程项目,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1)内容整体性 纵向上 横向上,(2)工程图片 竣工全景照 改造前后对比照,33,管理正文,时间顺序明晰(顺时记述,避免重复或倒记)发展主线连贯(主体资料)必要辅助资料具体事项完整资料来源可靠(经过筛选、表明出处),34,概述概况,涵盖主要内容记述发展脉络展现必要背景体现发展特色,35,概述概况,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1)概述、概况要各有侧重(2)概述、概况、正文三者之间不能有重复,36,形式要求,37,工程项目概述、概括、正文图、表,3

10、8,行文规范的注意事项,(四),39,志书行文规范 主要依据:2008年6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中关于“行文”的规定。主要包括:语言规范、称谓名称、时间表述、数字与计量、行文注释、图标照片、标点符号。,40,注意事项:(1)行文文体和称谓 志书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记述,即现代汉语文,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特殊情况外,以第三人称记述,不用“我办”、“我局”、“本办”、“本行业”等第一人称。,41,(2)语言准确、简洁、流畅 遣词造句要准确,不用模糊、空泛词句,不违背语言逻辑;不用总结报告、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教科书、论文等写法;不滥用时态助词,慎用评价词语。(3)使用必要的行文注

11、释 页下注 随文注,42,二、资料的补充,43,资料收集的内容范围,补充的基本要求,补充的主要渠道,(一),(二),(三),现有资料的问题,(一),44,1、资料形式单一 部分单位主要以文件、总结、调研报告为主,多为第二手资料。2、资料时段空缺 3、主要事业缺失 4、资料要素不全 对事项的记述不全面,或过于平面化。,现有资料的问题,(一),45,补充的基本要求,(二),到手的资料要达到“八有”既有本部门的资料,又有部门外、行业内的资料;既有点和线的微观资料,又有面的宏观资料;既有一般性的表层资料,又有体现规律性的深层资料;既有齐全的各门类的资料,又有各具特色的资料。,46,(1)资料类型要全面

12、 包括文件(正式文件、领导批件、决议文件等)、总结(年度总结、专项工作总结、阶段性工作汇报等)、规划及实施情况、调查报告、会议纪录、汇编资料、报刊资料、统计资料、个人著述、口述资料、实物资料等。(2)资料要有连贯性,补充的基本要求,(二),47,还要着重补充:典型事件资料 重要阶段资料 关键节点资料,补充的基本要求,(二),48,(1)查阅档案 这是收集资料的主要途径,先看单位内的档案,再到上级档案馆查找。(2)查阅图书、报刊 到国家和本市图书馆查阅有关著作和报道文章。,补充的主要渠道,(三),49,(3)网上信息 网上有关信息,取其可靠资料,同时标明出处。(4)采访知情人 请进来,举行小型座

13、谈会;走出去,登门访问;约请有关当事人纂写回忆材料。这一工作要做好充分准备,向当事人说明意图,做好思想工作;采访及记录的资料经过整理后,要经被采访人审读并签字认可后才可使用。(5)实地调查,拓展收集的渠道,(三),50,三、资料的管理,51,在志书编纂过程中,要做好资料的分类、登记、保存工作。目的:在修志过程中,经过科学管理的资料,便于查阅、利用、核实、校对;在修志结束后,作为重要依据留存,便于今后再研究、开发、使用。,52,保存对象,保存方法,管理模式,(二),(三),(一),53,(1)原始资料(2)阶段性成果 编纂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卡片、资料长编、志书初稿、送审稿、终审稿等。,保存对象,(一),54,(1)纸质资料的保存(2)多媒体资料的保存(3)保密资料的处理,保存方法,(二),55,资料保管工作必须从资料搜集阶段开始,实行“谁搜集、谁保管、谁移交”的资料保管工作模式。原始资料的搜集人、使用人,就是原始资料的保管人;完成资料收集与整理任务后,他们就是原始资料、初加工资料的移交人。具体做法:牵头单位志鉴编辑部市地方志办公室(市方志馆),管理模式,(三),56,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