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蓄电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性蓄电池》PPT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酸 性 蓄 电 池,酸 蓄 电 池,一、蓄电池的结构二、充放电原理三、充放电时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四、蓄电池的维护保养,前言,蓄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电能,同时使用后又可以经过充放电而将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蓄电池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为了在工作中能正确地使用和维护保养蓄电池,我们能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蓄电池的构造,原理,充放电和维护保养,一、蓄电池的构造,蓄电池主要部件,1、正、负极极板,正负极板排列示意图,隔板,为了防止正负极板相接而发生短路,并在充放电过程中不至于使极板变形,在正负极板间放置隔板,木质隔板,3、电解液电解液是用纯硫酸和蒸溜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由于蓄电池
2、的型号不一,使用地区与工作环境不同,电解液的比重各有不同,一般为1.221.30,不论任何形式的铅蓄电池,它所使用的电解液比重都不允许超1.30,因为电解液过浓,将会缩短电池的寿命,并可能使极板硫化而使蓄电池容量减低,4、电池箱电池箱是用来盛放电解液和极板组的,由硬橡胶或耐酸塑料制成,电池箱底部有槽用来容纳极板脱落下来的作用物质,以防止正负极板短路,上面有硬橡胶顶盖,顶盖有三个孔,两边分别是正负极的接线柱,中间是加液孔,并用带有通气孔的小盖盖住,二铅蓄电池的作用原理,2+42-,硫酸电离现象,加水电离,、充放电化学反应,放电示意图,负极板:b+SO42PbSO4+2e 放出电子 正极板:PbO
3、2+2H+H2SO4PbSO4+2H2O需要电子,充电示意图,三、充电时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电解液比重低于1.200,单个电池电压低于.伏补充蒸馏水后蓄电池一个有未用时发现落后电池,遇到下列情况,应及时对蓄电池充电:,充电前的检查,停止放电,清洁外部,打开加液孔盖测量电解液比重,电压,液面高度,并作记录检查各连接线是否紧固检查蓄电池外壳是否有渗漏电解液现象,导电部分应与外壳绝绝缘,充电前准备工作,(2)开始充放电a:检查充电电压、电流是否符合规定,接通充放电配电板上的充电总开关并逐个接通各组蓄电池充电开关。B:检查充放电配电板电流表,观察有无电流和电流大小。,检查电流大小,(3)充电中注意事项:
4、a:由于充电末期产生大量氢气和氧气。氢气是一种危险的爆炸性气体,因此要保持良好通风,并禁止在电池仓内划火柴、抽烟、点明火和穿带钉的鞋。: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应每小时检查一次电压、电流、电解液比重和温度,并填入记录簿。:充电一般应连续进行,除不得已时不得中断,而且一定要充足,但不许过量充电,:正常充电时,用小时放电率的电流充电,至电解液比重达单格电压升到伏时,然后改用小时放电率的电流充电,直到电解液比重为,电池单格电压为伏时,停止充电.:禁止不同容量的电池并联充电,同容量的电池并联充电时,应保持各支路充电电流一致,致辞否则不宜充电:每小时应测量电池的比重,电压及温度,并作记录:当电解液温度超过45
5、摄时度应停止充电,待冷却至30摄时度左右恢复充电。,(4)停止充电a:停止充电,首先断开充电开关,和主电源开关.:测量比重电压温度及检查液面高度并作记录:盖上如液孔,清洁蓄电池,并填写电池登记簿.,充电结束后调低充电电压,四、蓄电池的维护保养,1、表面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接线柱应涂上凡士林,防止任何杂物掉入电池内,保持绝缘良好。2、常注意检查蓄电池的单格电压及测量电解液比重,若发现低于规定值,就应即使充电。3、电解液一般应保持高出极板10-15毫米,如果液面太高,充电时容易溢出来影响蓄电池的绝缘,如果液面过低,使极板露出液面,会使蓄电池容量降低,这时应补加蒸馏水,而禁止加硫酸。,每日测量比重电
6、压液面高度并记录,涂抹凡士林,四放电,电池充电完毕后待冷却到35度以下时才能使用检查电池组电压用于启动付机的电池,一次放电时间不得超过秒电池放电时,单格电压不得低于伏,比重不得低于,否则应停止放电进行充电,不许过量放电,4、蓄电池不可过量充电或充电不足,过量充电会使极板脱落,充电不足会使极板硫化。5、防止短路,短路对蓄电池的损害很大,对容量和寿命都有很大影响,因此要特别注意不要将金属工具或导体放在蓄电池上面,以免发生短路。,6、防止海水进入蓄电池,海水进入蓄电池内也会和电解液硫酸发生化学反应,这样一方面消耗了硫酸,另一方面还会产生氯气和氢气、氯气是一种对人体有刺激性的气体,它和氢气混合后,极易爆炸,因此,要严防海水进入蓄电池内。7、搬动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坠地摔坏。,8电池存放保养,电池用过而储存保养时应保持充足电状态,使电解液液面高度和比重符合标准,并保持清洁干燥为保持蓄电池的性能,须每月进行正常充电一次每三个月要深度放电(比重降至)一次,然后进行正常充电,直至规定比重新电池干燥状态保管不得超过二年,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