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绪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15087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针灸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针灸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针灸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针灸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学绪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绪论》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赚钱的针灸师,图为一间位于westend 剧场或hollywood片场的针灸治疗室,两位美国针灸师amy和lisa正在给好莱坞大牌喜剧明星sandra bullock做抗疲劳治疗。他们的收入是每天2000美金,堪称是最赚钱的,也是最牛的针灸师。一声叹息,针灸也疯狂!,针 灸 学 绪 论AN INTRUDUCTION TO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泸州医学院针灸教研室,教学内容,掌握:针灸学的定义。熟悉:针灸发展简史,当代国内外学习、应用和研究针灸的进展情况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一、针灸学的概念,针灸(Acupuncture and

2、 moxibustion)的概念针灸学的概念,针法:needling 指使用不同的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一定部位,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灸法:moxabustion 主要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上二者统称针灸疗法。,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针灸学是研究针法、灸法等多种对腧穴、经络的体表刺激方法,通过人体固有的自我调整功能与自我康复功能即自稳机制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门学科。,学科组成 针灸医籍选 针灸各家学说经络腧穴学 刺法灸法学 针灸

3、治疗学etc.(基础理论)(操作技能)(临床应用),实验针灸学(针灸的现代研究,包括经络、腧穴实质及特征、针灸疗法作用规律及治病机理的现代研究),二、学习针灸学的重要意义,1.学习针灸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在传统疗法的所占的比重大;基础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大,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2.针灸疗法是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替代医学到主流医学的变迁针灸疗法的特色和优势,优点: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操作方便、经济安全,三、针灸的发展简史,(一)针灸的起源及演进针刺:砭石 起源:新石器时代史料证据考古证据,文献及考古证据,说文:“砭,以石刺病也”。砭石是一些经过磨制而成的锥形或楔形的小石器

4、,用来叩击皮肤的一定部位,浅刺出血和割治排脓。山海经记载有“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箴。”这是远古人类以砭石代针治病的佐证。1963年内蒙古自治区多伦旗头道洼在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1根磨削的石针,据鉴定为针刺的原始工具。,http:/,石质,内蒙古呼和浩特大窑村出土。,新石器时代。70年代初出土于河南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遗址。长7cm,宽3cm。尖端锋利,两侧有刃,先民们可用以放血、破痈、去腐肉。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新石器时代。1964年出土于西安浐河西岸。长10cm,宽5cm。是仰韶时期先民们的生产工具,也可有用于破痈排脓。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民间流传砭石,新石器时代。内蒙古乌盟头道

5、洼遗址出土。质地玛瑙,长约2cm。绿色一件,赭色两件,有锋刃,先民们可用于放血、破痈。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商周。玉石质,最长6.2cm,最短1.7cm。现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商周。最长18cm,最短2.5cm。现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内蒙古达拉特旗发现的古青铜砭针,长4.6cm,1968年在河北满城的西汉刘胜墓(公元113年)出土了4根金针和5根残损的银针,为我们古代九针的一部分原形。这个时期的灸法都是应用艾炷施行的烧灼灸法。由于九针的出现,才有了正式的针法。,针具的演进,石针、骨针、竹针、陶针、金属针、合金针九针,明杨继洲针灸大成九针图,现代针具,(二)、灸法的起源

6、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火的应用)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素问异法方宜论,针灸学的发展史,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时代:黄帝内经成书之前代表医著: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帛书针灸学的发展状态:对经络初步认识阶段,反应了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针灸学的发展史,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时代:战国至秦汉时期标志:内经的成书代表医家:黄帝(疑托名),岐伯、少俞、少师、伯高、鬼臾区、雷公等针灸学的发展状态:第一次针灸理论

7、大总结,奠定了针灸学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各9卷,各81篇。灵枢:针经1、经络学说,灵枢经脉详细论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和病候;针灸治疗大法:为此诸病,盛则泻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对奇经八脉有了散在的论述详细描述了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手足六经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相关理论,2、腧穴理论:重视要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实名穴位,单穴25个,双穴135个,共160个。五输穴灵枢九针十二原/本输、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下合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络穴、募穴(并无专论)、背俞穴(五脏俞),3、刺灸法:偏重于针刺法,对灸法论

8、述较少,九针:鑱、员、鍉、锋、鈹、员利、毫、长、大针刺法:九刺、十二刺、五刺灵枢官针候气与得气:强调针刺要得气。“针之要,气至而有效”;“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方刺之时,必在悬阳”补泻手法:(五种)徐疾、呼吸、迎随、开阖、导气同精留针;放血疗法“宛陈则除之”针刺禁忌;灸法;针灸结合和补泻先后,针灸学的发展史,三、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时代:东汉至明代代表医家和著作:东汉至西晋时期,皇甫谧及其针灸甲乙经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杨上善黄帝内经明堂类成,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次序,论列穴位唐代,唐太医署负责掌管医药教育,内设有针灸医学专业。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宋金元代,王惟一

9、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南宋闻人耆年备急灸法;王执中针灸资生经;金何若愚及其子午流注针法;马丹阳及其天星十二穴;窦汉卿“八脉交会穴”;元代滑伯仁十四经发挥,针灸甲乙经,共计12卷,分128篇。卷1为脏象,卷2为经络,卷3为腧穴,卷4为诊法,卷5为针具、针刺手法、针灸的禁穴和禁忌,卷6为阴阳五行。7-12卷为针灸临床治疗部分,全面系统总结晋以前的针灸理论和经验。,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享年六十八岁。“针灸鼻祖”一生以著述为业,除针灸甲乙经外,尚有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

10、、元晏先生集等书。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腧穴学:单穴49个,双穴300个,共计349个,穴位排列:不按十四经脉,而按身体部位使用穴位别名详细介绍了穴位的位置与取法首次记载郄穴首次论述了80余个交会穴,针刺的深刺:1分到2寸半留针时间:6-7呼(20s)灸的状数:3-5壮禁针穴及误刺后果禁灸穴及误灸后果,孙思邈,1、腧穴学,经穴:彩色图谱。穴名349个,与甲乙经相同。经外奇穴:190余个,有具体位置。阿是穴:最早论述。穴名之义:“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穴名所主,皆有所况,以推百方,庶事皆然”。定穴

11、方法:同身寸法。,2、针、灸和中药的关系,主张针灸合用,必要时结合中药,建立综合治疗的法则。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何则?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不能如此,虽是愈疾,兹为偶差,非医差也。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针和灸各有一定的适应症,窦汉卿,针经指南:针经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针经直说、气血问答、流注八穴、补泻手法,两篇针刺歌赋:针刺治病原理;奇经八脉辩证归纳;重视特定穴;得气与候气;补泻时机;取穴经验。针刺手法:基本手法与补泻手法流注八穴:公孙合内关、足临泣合外关、后溪合申脉、照海合列缺,十四经发挥,华伯仁,元时许州人,名重

12、一时,病者“以得其一言定死生为无憾”上卷为手足阴阳流注篇,中卷为十四经脉气所发篇,下卷为奇经八脉篇,考订十四经脉和经穴:考订了经脉循行及其与腧穴的联系,成为十四经的规范考订奇经八脉,针灸学的发展史,三、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明代,针灸学发展昌盛时期。代表人物: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三、四、九),1.集大成者,直接引用11种针灸文献,并保存了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2.强调一针二灸三服药的综合治疗方法;3.对穴位的考证详细,补充多;4.记载针灸手法全面,家传的特色手法多;5.记载了300多种疾病1000多个处方;6.保存了秩书小儿按摩经,针灸学的发展史,三、针灸学术发展时期明代代表医家和著作还有:陈会神

13、应经徐凤针灸大全高武针灸聚英吴崑针方六集汪机针灸问对张介宾类经图翼李时珍奇经八脉考,针灸学的发展史,四、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时期:清代清朝前期针灸学继续有所发展。公元1742年吴谦等人撰医宗金鉴 刺灸心法要诀,不仅继承了历代前贤针灸要旨,并且加以发扬光大,自乾隆14年以后(公元1749年)定为清太医院医学生必修内容。清朝后期,道光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谬理由,悍然下令禁止太医院用针灸治病,从此针灸医学开始走向衰退。但针灸在民间仍广为流传。针灸名医李学川公元1822年撰针灸逢源,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并完整地列出了361个经穴,至今仍为针灸学教材所采用。民国时期政

14、府曾下令废止中医,遭到中医界的强烈反对而不得不将废止中医案搁置起来(注)。许多针灸医生为保存和发展针灸学术而成立了针灸学社,编印针灸书刊,开展针灸函授教育等,近代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是其代表人物。针灸学发展状态:重药轻针,停滞不前,针灸学的发展史,五、针灸学术繁荣时期教育:临床:科研:创新:微针/全息穴的理论及实践;其它外治新技术发明和应用。,现代特点:认真发掘古代针灸学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延安时期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开设了针灸门诊,开创了针灸正式进入综合性医院的先河。建国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中医事业的措施。50年代初期率先成立了卫生部直属的针灸疗法实验所,即当今

15、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前身。随后针灸学列入中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1987年11月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针灸医学成为世界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针灸学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学术交流,公元六世纪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公元552年,我国以针经赠日本钦明天皇。公元562年,吴人知聪携明堂图、针灸甲乙经东渡扶桑。公元702年,日本人仿唐代医学制度,设置针灸专业。公元16至17世纪,针灸传入欧洲。1979年,WHO向世界各国医生推荐针灸治疗43种疾病。1987年11月在我国北京召开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将其总部设在北京,由此肯定了我国针灸医学

16、在世界上的地位,标志着针灸医学成为世界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990年12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世界针灸联合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暨第二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1993年11月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第三届会员大会暨第三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举行了针刺疗法听证会2002年,WHO列出了针灸应用的106种适应证2006年10月,WHO针灸经穴定位标准西太区会议,制定出腧穴定位的国际标准2010年,WHO启动中医学疾病分类代码编制工作,第一次将传统医学纳入世界主流医学范畴2010年11月,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针灸在西方,针灸疗法在现代西方的盛行开于20世纪7

17、0年代,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关系密切。目前来看,针灸研究出现过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开始于1972年,在1974年达到顶峰;第二个高潮开始于1998年,并正在不断高涨。1972年美国国家卫生署(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第一次资助了对针灸疗法的研究。这样,出现了第一个针灸研究高潮。,针灸在西方,1973年,在美国有两个与针灸有关的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和“American Journal of Acupuncture”创刊。1981年,美国医学协会委员会(the American Medic

18、al Association Council;AMAC)及美国国家反健康诈骗委员会(the National Council Against Health Fraud;NCAHF)分别考察了各种研究数据,并作出结论:针灸没有科学基础,使得这段时间针灸研究处于低潮状态。,针灸在西方,但随后针灸治疗与研究又开始升温。1996年3月29日,FDA把针灸的法律概念重新定义,从III级(试验阶段)提高到II级(含有制约的运用阶段)。1997年11月,NIH在每年举行1次的会议上对针灸治疗进行审查,并得出结论:针灸是一门科学,虽然它的治疗机理还不明确,但将被美国医生承认。NIH发表对针灸研究的总结报告认为

19、针灸在某些病症的治疗中有明显疗效,在另外一些中可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同年,美国国会举行听证会,就针灸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的科学性和合法性进行了广泛讨论,并邀请我国著名针刺麻醉专家到会。听证会肯定了NIH的结论,承认针灸作为一种医疗手段至少对某些病症是有效的。1998年1月开始,针灸医师可以用美国医疗保险(American Medical Assurance;AMA)的编号填写医疗保险。美国允许针灸师合法行医的州正在逐年增加,目前为止,其50个州中已有34个通过合法核发针灸执照。,针灸在西方,在德国,50年代初Gerhart Bachmann开始在德国给医生开授针灸课。Bachmann的针灸是从法

20、国的De La Fuje那里学来的,他是近代德国针灸的前驱者,并是第一位给德国医生开针灸课的人,使针灸走入西医界。1951年Bachmann成立德国针灸协会(DGfA),德国医生针灸协会(DAEGfA)的前身,协会成员必须是德国医界承认的西医医生。1952年DAEGfA开始发行德国针灸杂志。,针灸在西方,60年代法国的De La Fuje去世之后,重心则转向了奥地利。尽管奥地利的针灸协会比德国医生针灸协会迟两年成立,但由于发展不同,它更早地被社会所接受。1983年,奥地利针灸协会在维也纳举行民办针灸科学大会,有600名医生参加,并成立了ICMART(International Council

21、of Medical 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echniques),总部设在布鲁思(Bruessl)。,针灸在西方,1972年针灸在德国蓬勃发展,先后有50多个针灸学会成立。在一些大学里如海德堡开设针灸门诊。有些保险公司开始承担一些针灸费用。80年代后期通过对加强痛症的研究使人们对针灸的兴趣更浓。90年代初继续有更多的人接受针灸治疗。1997年联邦技术和科研议会(Bundesministeriumf Forschungund Technologie)还拨款支持四项针灸科研。90年代后期针灸的接受程度又一次推向顶峰。现有4万5万名医生从事针灸。,针灸在西方,针灸治疗的病

22、症及疗效研究:针灸的运用范围除了WHO制定的针灸适应症外,还治疗神志方面的疾病如恐慌、忧郁症、心悸、失眠、烦躁等;神经损伤疾病,如面瘫、椎间盘突出、颈椎综合征、不明原因引起的疾病;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和妇科、内科方面的针灸适应症。对针灸临床疗效的研究涉到了各种各样已用针灸施治的病症。它们有:哮喘(asthma),背痛(back pain),头痛(headche),恶心(nausea),烟瘾(tobacco addiction),毒瘾(drug addiction),糖尿病(diabetes),风湿病(rheumatism),癌症(cancer)脊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

23、s),髌股骨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yrome),血管疾病(vascular disease),口腔干燥(xerostomia),小儿大脑麻痹(infantile cerebral palsy)等。,学习目的要求,学习内容共分为上、中、下和附篇;分为基础和临床两大类。要求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为基础,掌握理、法、方、穴。每穴即每药,“针之理即药之理”(张子和)首先学好经络学说,歌诀要背诵记忆。重实践,掌握腧穴部位、取穴要准确,手法得当,诊断明确,则可提高疗效。掌握针法、灸法的具体操作,针刺的补泻手法,练好指力。认真学习处方配穴,掌握取穴原则,循经取穴,

24、辨证取穴。,四、针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发展现状三方面:教学、科研、临床两化:针灸的现代化、针灸的国际化存在问题针灸研究有进展、无突破;文献质量有待提高;缺乏高水平的针灸医师,缺乏对传统的充分继承和发展。展望问题多,提升空间大,五、针灸学习方法,1.熟记经络系统组成、循行规律及分布特点;熟记腧穴的概念、主治特点及规律、操作方法;2.熟练针法灸法、持之以恒;3.博采众长,勤于实践。,针灸学参考书籍,教材参考:经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各家学说、针灸医籍选等;古籍参考: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现代著作:理论书籍:黄龙祥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赵京生针灸经典理论阐释;李鼎针灸学释难

25、等;临床书籍:彭静山针灸秘验;承淡安承淡安针灸经验集、方幼安针灸临床论证文选;郑魁山针灸问答;陆瘦燕针灸医案医话;名医针灸经验用典等。,复习思考题,掌握针灸学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医著及作者。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内经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大成,1针具的雏形或前身是什么?产生的时代?2黄帝内经对针灸学的贡献是什么?3针灸甲乙经对针灸学的贡献是什么?4针灸大成对针灸学的贡献是什么?5目前国内外针灸临床及研究现状?,The end.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附: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针灸适应病症,1急性鼻窦炎 Acute sinusitis 2急性鼻炎 Acut

26、e rhinitis 3感冒 Common cold4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5急性气管炎 Acute bronchitis 6支气管气喘 Bronchial asthma 7急性结膜炎 Acute conjunctivitis 8中心性视网膜炎 Central retinitis9近视(儿童)Myopia(in children)10单纯性白内障 Catarac(without complications)11牙痛 Toothache,12拔牙后疼痛 Post extraction pain 13牙龈炎 Gingivitis14急慢性咽炎 Acute and chr

27、onic aryngitis 15食道、贲门痉挛 Spasms of esophagus and cardia16恶逆 Hiccough 17胃下垂 Gastroptosis 18、急、慢性胃炎 19、胃酸增多症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21单纯性急性十二指肠溃疡 Acute and chronic duodenal ulcer22急慢性结肠炎 Acute and chronic colitis 23急性菌痢 Acute bacillary dysentery24便秘 Constipation,25腹泻 Diarrhea 26肠麻痹 Paralytic ileus 27头痛 Headac

28、he28偏头痛 Migraine 29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30面神经麻痹(早期如3到6个月内)Facial palsy(within 3 to 6 months)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 Pareses following a stroke 32周围性神经疾患 Peripheral neuropathy33小儿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早期如在6个月内)Sequelae of poliomyelitis,34美尼尔氏综合症 Menieres disease 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 Neurogenic bladder dys36遗尿 Nocturnal enuresis

29、37肋间神经痛 Intercostal neuralgia38颈臂综合症 Cervicobrachial syndrome 39肩凝症 Frozen shoulder40网球肘 Tennis elbow 41坐骨神经痛 Sciatica 42腰痛 Low back pain43关节炎 Osteoarthritis,本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是整理针灸学基础知识,观察针灸适应症,用现代论著方法阐述针灸学术体系。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专题深入地总结古代针灸文献,比较广泛的一种病一种病地进行针灸临床总结,并开展实验研究和针刺对各系统、各器官功能的影响,研究针灸的基本作用。70年代以来,从外科手术学、麻醉学、神经解剖学、组织化学、痛觉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医学电子学等多方面,开展针麻的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又以研究循经感传为契机,从不同角度研究经络现象及其实质,腧穴与脏腑相关等理论问题。80年代至今,针灸医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八五和九五到现在的十二五,国家科委将经络研究列为全国十二项重大科研课题之一,无疑将对整个针灸研究和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