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能效测评标识.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15703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与通信]能效测评标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信息与通信]能效测评标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信息与通信]能效测评标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信息与通信]能效测评标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信息与通信]能效测评标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与通信]能效测评标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通信]能效测评标识.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能效测评方法,资料来源于网络,内容,一、建筑能效测评目的二、建筑能效测评的规定三、建筑能效测评内容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五、建筑能效标识等级六、建筑能效标识报告,一、建筑能效测评目的,掌握和了解被标识建筑实际的能源消耗水平,确定高耗能环节,提高建筑用能系统的实际运行能效,一、建筑能效测评目的,促进新型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合理和有效应用,一、建筑能效测评目的,新建建筑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建筑物验收竣工之前。,建筑物正常使用一年后,且入住率大于30%时进行。,二、建筑能效测评的规定,1.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应具备下列资料:,项目立项、审批等文件(土地使用证、立项批复文件、规划许可证、施工

2、许可证等);建筑施工设计文件审查报告及审查意见;全套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资料和一套完整的竣工图纸;与建筑节能相关的设备、材料和部品的产品合格证;由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项目围护结构部品热工性能及产品节能性能检测报告,门窗可提供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证书和标签;节能工程及隐蔽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记录和验收报告;供暖空调系统运行调试报告;应用节能新技术的情况报告;满足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规定项中计算和其他所需要的资料。,2.建筑能效实测值标识,应具备下列资料:,供暖空调能耗计量报告;与建筑节能相关的设备运行记录;应用节能新技术的运行情况报告。,三、建筑能效测评内容,建筑能效测评内容,三、建筑能效测评内容,

3、公共建筑,三、建筑能效测评内容,居住建筑,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基础项1、单位建筑面积总能耗建筑总能耗:是指采暖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办公设备、动力设备、生活热水等所有耗能系统的耗能总量。耗能的种类包括电能、燃气、蒸汽等各种能源形式。当一栋建筑物的耗能系统采用不同的能源形式时,应按能源转换率或发热值将其折算为统一的能源形式。计算方法:式中:建筑物单位面积年总能耗(kWh/m2a);各耗能系统的年耗能量(kWh/a);A 建筑面积(m2)。各耗能系统的年耗能量采用查阅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清单,并附以现场实测的方法计算。,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基础项2、单位建筑面积采暖空调耗能量采暖或空

4、调耗能量是指冷热源、风机、水泵等所有采暖或空调设备的年耗能量。采暖空调耗能量包括采暖空调系统的耗电量以及其他类型的耗能量(燃气、蒸汽、煤、油等)。对于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应包括区域集中冷热源系统提供供热、供冷量所消耗的能量。采暖空调能耗应采用全年统计和计量的方式进行:(1)对于已设置分项计量装置的建筑,其采暖空调能耗根据计量结果确定。(2)对于未设分项计量装置的建筑,采用以下方法确定建筑能耗:对采暖空调系统性能进行现场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并结合系统以往的运行记录进行分析计算。设置监测仪表,对采暖空调系统能耗进行长期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计算。,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基础项3、采暖与空调系统的实

5、际运行能效实际运行能效:实测采暖或空调年耗能量与实测年供热或供冷量的比值。采暖空调供热或供冷量应采用全年统计和计量的方式进行:(1)对于已设置冷热计量装置的建筑,其采暖空调系统的年供热或供冷量根 据计量结果确定。(2)对于未设置冷热计量装置的建筑,采用以下方法确定:对采暖空调系统性能进行现场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并结合系统以往的运行记录进行分析计算。设置监测仪表,对采暖空调系统的年供热或供冷量进行长期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计算。建筑物供热或供冷量应选择在建筑物的热力入口或系统的主供回水管处进行测试。,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规定项1、室内采暖空调效果测评指标室内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 检测方法(

6、1)计算方法 式中:检测期间室内平均温湿度;检测期间受检房间第 个室内逐时温度();检测期间受检房间第 个测点的第 个温度逐时值();检测期间受检房间的室内逐时温度的个数();检测期间受检房间布置的温度测点的点数。,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规定项1、室内采暖空调效果检测方法(2)检测项目 室内温湿度(3)检测仪表 温湿度自记仪(4)相关规定三层及以下建筑应逐层选取空调区域布置温、湿度测点;三层以上建筑应在首层、中间层和顶层分别选取空调区域布置温湿度测点。温湿度测点应设于室内活动区域,且距楼面700-1800mm范围内有代表性的位置,温湿度传感器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室内平

7、均温、湿度应进行连续监测,监测的时间应不少于6h。室内采暖空调效果检测应在典型供冷或制热季进行。,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规定项1、室内采暖空调效果检测方法(4)相关规定测试期间应同时对室外的环境参数进行监测。测点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室内面积不足16m2,设置1个测点;室内面积超过16m2 且不足30m2,设置2 个测点;室内面积超过30m2 且不足60m2,设置3 个测点;室内面积超过60m2 且不足100m2,设置5 个测点;室内面积100m2 以上,每增加20-50 m2酌情增加1-2个测点。,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规定项1、室内采暖空调效果检测数量 温湿度检测区域应按照空

8、调、采暖系统的分区进行选取,检测面积不应小于 总建筑面积的0.5%。判别原则 室内平均温湿度和逐时温湿度应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规定项2、冷水机组实际运行效率测评指标冷水机组实际运行状态下的性能系数(COP)检测方法(1)计算方法 式中:Q0 机组测试期间的平均制冷量,(kW);Ni 机组测试期间的平均输入功率,(kW)。式中:冷水机组的制冷量,(kW);冷冻水的平均流量,(m3/h);冷冻水的进出口温差,();冷冻水密度,(kg/m3);冷冻水的定压比热,(kJ/kg),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规定项2、冷水机组实际运行效率检测方法(2)测试方法:采用G

9、B/T 10870-2001规定的液体载冷剂法,具体测试的原理如下图所示:,三、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规定项2、冷水机组实际运行效率检测方法(3)检测项目冷冻水和冷却水进出口水温;冷冻水和冷却水流量;机组的输入功率。(4)检测仪表水温测量仪表:玻璃水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或热电偶温度计流量测试仪表:超声波流量计功率测量仪表:数字功率计,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规定项2、冷水机组实际运行效率检测方法(5)相关规定测试期间冷水机组应稳定运行,系统负荷宜不小于设计负荷的60%,被测机组的负荷宜不小于80%。冷冻水出水温度应在6-9 之间。水冷冷水机组的冷却水进口温度应在29-32 之间,风冷

10、冷水机组的室外干球温度应在32-35 之间。,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规定项2、冷水机组实际运行效率检测数量 2台以下(含2台)同型号机组,至少抽取1台机组;3台以上(含3台)同型号机组,至少抽取2台机组。判别原则 冷水机组实际运行状态下的性能系数应不低于同类机组3级水平所对应的限值。,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规定项3、水泵的实际运行效率测评指标采暖空调系统循环水泵实际运行状态下的效率。检测方法(1)计算方法:式中:水泵的流量,(m3/h);水的密度,(kg/m3);重力加速度,(m/s2);水泵扬程,(m);水泵输入功率,(kW)。,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规定项3、水泵的

11、实际运行效率(2)检测项目水泵流量水泵扬程水泵输入功率(3)检测仪表压力测量仪表:精密压力表流量测试仪表:超声波流量计功率测量仪表:数字功率计检测数量 测试期间所有运行的循环水泵。判别原则 采暖空调系统循环水泵的实际运行效率应不低于设计和设备铭牌值的80%。,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规定项4、系统供回水温度测评指标(1)系统的供回水温差(2)系统主分支管处回水温度检测仪表 玻璃水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或热电偶温度计判别原则(1)采暖和空调系统循环泵低于设计供回水温差40%的实际运行时间不应超过总运行时间的15%。(2)集中采暖空调水系统主分支管处的回水温差不应大于1。,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

12、,公共建筑规定项5、空调机组的性能测评指标空调机组的风量和输入功率。检测方法 参照GB/T 14294-93组合式空调机组附录B-组合式空调机组风量、风压和输入功率现场试验方法的规定。检测数量 按空调机组总数的20%抽取。检测仪表风量测量仪表:皮托管和微压计功率测量仪表:数字功率计判别原则机组现场实测的风量和输入功率不应大于设计或设备铭牌值的20%。,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规定项6、冷却塔实际运行效率测评指标冷却塔的实际运行效率 检测方法(1)计算方法 式中:冷却塔效率(%)冷却塔进水温度()冷却塔出水温度()环境空气的湿球温度(),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规定项6、冷却塔实际运

13、行效率检测方法(2)检测项目冷却塔的进出口水温环境空气的湿球温度(3)检测仪表进出口水温玻璃水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或热电偶温度计湿球温度干湿球温度计(4)相关规定测试时的室外环境参数应尽量接近设计工况。机械通风冷却塔测试期间的环境平均风速不应大于4.0m/s,最高风速不应大于6.0 m/s。自然通风冷却塔测试期间的环境平均风速不应大于3.0m/s,最高风速不应大于5.0 m/s。,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规定项6、冷却塔实际运行效率检测数量 2台以下(含2台)同型号机组,至少抽取1台机组;3台以上(含3台)同型号机组,至少抽取2台机组。判别原则冷却塔的实际运行效率不应低于设计或设备铭牌值

14、的90%。,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公共建筑选择项测评内容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蓄热蓄冷技术能量回收技术余热和废热利用技术全新风和可变新风技术变风量和变水量节能控制调节技术其他新型节能技术测评方法提供第三方的测试评估报告测评报告中应包括系统设置、设计参数、实测运行参数和节能分析等基本内容。,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居住建筑基础项1、单位建筑面积总能耗通过查阅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清单,并附以现场实测的方法。2、单位采暖耗热量和空调耗冷量对于采用区域集中供暖的居住建筑参照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的规定方法。对于采用区域集中供冷的居住建筑参照公共建筑测试的方法。,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居住建筑规定项1、室内采暖空调

15、效果测评指标室内平均温度和室内逐时温度 检测方法(1)测试和计算方法参照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4.1的规定(2)检测数量参照公共建筑的相关规定。判别原则 房间的室内平均温度和室内逐时温度应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居住建筑规定项2、锅炉实际运行效率测评指标:采暖锅炉日平均运行效率检测方法(1)计算方法式中: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锅炉日平均运行效率;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锅炉的输入热量(MJ);检测持续时间内锅炉的制热量(MJ);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锅炉的燃煤量(kg)或燃油量(kg)或燃气量(Nm3);检测持续时间内燃用煤的平均应用基低位发热值(kJ/kg)或燃用油的平均低位发 热值(

16、kJ/kg)或燃用气的平均低位发热值(kJ/Nm3)。(2)检测方法参照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14.1的规定。,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居住建筑规定项2、锅炉实际运行效率判别原则:采暖锅炉日平均运行效率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采暖锅炉最低日平均运行效率(%),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居住建筑规定项3、室外管网热损失率测评指标:室外管网热损失率检测方法(1)计算方法 式中:采暖系统室外管网热损失率;检测持续时间内第个热力入口处的供热量(MJ);检测持续时间内热源的输出热量(MJ)。(2)检测方法参照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13.1的规定判别原则:室外管网热损失率不应大于10%。,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居住建筑

17、规定项4、集中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测评指标: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检测方法(1)计算方法 式中:-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检测持续时间(24h)内采暖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量(kWh);-电机效率与传动效率之和,直联取0.85,联轴器传动取0.83;-检测持续时间(24h)内采暖系统最大有效供热能力(MJ)。(2)检测方法参照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15.1的规定。,四、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居住建筑规定项4、集中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判别原则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应满足下式的要求:式中:-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L-室外管网主干线(从采暖管道进出热源机房外墙处算起,至最不利 环路末端热用户热力入口止)包括供回水管道的总长度(m);a-系数,其取值为:当 L500m时,a=0.0115;当500mL1000m时,a=0.0092;当L1000m时,a=0.0069。选择项测评方法与公共建筑相同,五、建筑能效标识等级,相对节能,五、建筑能效标识等级,相对节能率 的计算方法:,六、建筑能效标识报告,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基础项节能率计算;,居住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汇总表;,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表;,建筑能效实测值测评汇总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