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介绍》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1890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6.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介绍》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青岛介绍》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青岛介绍》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青岛介绍》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青岛介绍》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介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介绍》PPT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岛市的发展,14园林谢宛津14102021061,城市简介:,青岛市,简称青,旧称“胶澳”,别称“琴岛”、“岛城”,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胶东半岛东部,东、南濒临黄海,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青岛是山东省省辖市,山东省经济中心城市、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更有“世界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之称,是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核心区域龙头城市。拥有一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经济总量紧排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商周春秋战国汉唐五代十国,城市概况:,商朝时青岛属于菜国领地。商朝时期是奴隶社会,生产技术有了新发展,由现可考

2、证的遗址来看(如郑州商城),可推断青岛地区也基本有了当时城市的形态。商周时期,青岛是中国海盐的发祥地,位列中国“四大古盐区”和“五大古港”,郑州商城,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青岛建立了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即墨故城”(平度市境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遗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巡天下,三登琅琊(青岛黄岛区境内)。,区域:,春秋战国,这时期城市既是统治阶级政治中心,也是商业手工业集中的经济中心。,战国时期齐国最大的城市也是该时代最繁华的城市临淄,即墨是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齐国通商名衢,齐国五都之一。琅琊是齐国主要城邑和港口。由此可推测当时的青岛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城市建设。,城市概况:,春秋战国

3、,齐国为防备外国侵犯,在其南部边境修筑了千里长城,遗址今日尚存。,城市遗址:,齐千里长城,在今青岛市内于黄岛区小珠山北于家河直达黄海,汉,前70年,河南郡以东49郡国发生大地震,死6000余人,琅琊城郭、琅琊台、秦汉行宫、宗庙、港口全部毁坏;自此,琅琊衰败,郡治外迁。青岛走向衰落。,该时期青岛区域的概况,唐,公元623年,胶西县并入高密县,置板桥镇,该镇商船往来频繁,有着与东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的广泛贸易,成为北方大港,也是朝廷对高丽用兵的军需转运站,经济和军事地位十分重要。,该时期青岛区域的发展,五代十国,由于战乱政权更替频繁,板桥镇及其周边地区趋于萧条。,该时期青岛区域的发展,宋元,宋朝时

4、,经济又繁荣起来,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后因宋辽对峙,登州、莱州港封闭,板桥镇成为北方唯一海上对外联系的口岸,也是宋朝五大口岸之一,密州市舶司和临海军设置于此。元朝,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开凿胶莱运河,历时2年修通了这条世界最早的地峡运河。,该时期青岛区域的发展,明,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设置胶州、平度州。1372年,为防御倭寇,在今灵山湾畔设立灵山卫,辖胶州所、夏河寨所、灵山卫本所;1374年,卫所官兵击退倭寇并追至琉球,有力打击了外来侵扰。1402年,在今即墨东部沿海设立鳌山卫,辖浮山所、雄崖所。1537年,朝廷疏浚胶莱运河,并开凿马濠运河,缩短了航程700余里,促进了航运和商贸发展。

5、,该时期青岛区域的发展,清,1734至1735年,灵山卫和鳌山卫被裁撤,但诸多口岸因海防需要,仍为清军驻泊之地。1859年,青岛口设立厘税局分局。1865年,清政府在今青岛地区设立9个东海关分关、分卡或代办处,监管进出港船舶和贸易税收等事物,青岛口街市逐步繁荣起来。,该时期青岛区域的发展,清海关遗址,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愈占胶州湾,清政府急令口岸戒严调兵200人驻防青岛口,事后随即撤走。1891年,清政府决定在胶州设防,修建了供海军码头使用的木桥,即今日前海栈桥的前身;当年6月14日,清政府内阁颁发上谕,批准胶州设防,后被确定为青岛城市建置的开始。1892年,登州总兵章高元率部移驻胶

6、澳,建总兵衙门于青岛村。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总兵率部参战,胶澳防务停滞。1895年末,总兵回防胶澳,继续修建防务工程,并修通了至胶州的大路,青岛口发展成为港口重镇和海防要地。,清,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德占领时期,德占区,1898年3月6日,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租借环胶州湾551平方公里的胶澳地区,德国于青岛的管理层在确立了一系列法规后,开始对青岛租界的规划和建设。,1.建港部门2.道路和排水工程3.房屋建筑部门,德占领时期,当时青岛建设管理局分为三个部门,建设管理分工,德占领时期,物质环境规划,城市布局,实地地确定城

7、市和区域的空间布局,二、确定有关建设工程的地点安排、建筑物的安置及设计的规划,一、提出城市或街区的概貌,起着标志特征作用,规划图一览,德占领时期,1898年9月公布第一个青岛城市规划方案,1899年10月公布的规划蓝图,德占领时期,规划图一览,市区规划图,港口与铁路的建设,德方于青岛初期建设阶段的主要任务,一、修建一条联系内地的人工交通大道铁路,从青岛尽可能远通华北经济区,二、修建现代化大型港口设施,开辟大量定期往来的海上航线,德占领时期,港口,德国工程师沿胶州湾东岸规划了三个港口,三、船渠港:用于修船,位于大港和小港之间,二、小港:供山东各地中国民船使用,一、大港(自由港区):供远洋使用,德

8、占领时期,港口与铁路的建设,1901年港口规划图,1908年建成图,德占领时期,港口与铁路的建设,铁路,胶济铁路,德方计划通过铁路,将山东的煤矿主要城镇与青岛联系起来,开拓更广阔的华北复地,铁路建设设计图,德占领时期,港口与铁路的建设,铁路实际建设情况,铁路线沿胶州湾东岸布置在港口和城市之间,火车站设在城市尽端,使铁路通过所有城区,胶济铁路的规划对城市郊区和市区的发展影响很大,德占领时期,港口与铁路的建设,港口与铁路的建设,港口、铁路与城市的关系模式图,德占领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德方在规划中充分注重卫生保障,并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如:地上交通设施地下排水设施,随着城市建设

9、的进行,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青岛很快成为亚洲环境卫生水准最高的城市,德占领时期,地上交通 一、市区道路系统:首先建设主要干道形成市区空间结构的主框架,进一步实施城市规划(次道路等),主要道路有欧人区干道、车行道、华人区干道等次要道路以碎石铺地,两侧种植行道树另外,边侧铺设足够宽的花岗岩石块专门让手推车(当时主要载重工具)通行,起到保护道路和分流作用,二、郊区交通:规划建设了通往青岛郊区各个方向的公路,如台柳路。,德占领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区规划局部与建成图,建设在大布局的前提下做了局部改动,德占领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建筑修建前预先铺设上下水管道,进行大规模建设,采取先进雨污分流制在

10、市区划分四大污水集中区域,污水管道远离浴场和海湾,而雨水管道通向南部海湾,雨水下水道横截面草图,下水道井盖,德占领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德方还花资投入建设了邮政设施、供电设施、先进屠宰场等城市公共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赋予青岛现代化的城市面貌,为与现代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物质基础,德占领时期,德占领时期,建筑物与城市形态,德治青岛规划在城市布局中通过重要建筑物和路网形式,形成完整而有特色的城市形态,德占领时期,总督府&广场&道路,1.总督府布置于城市最显眼的地方,背山面海,处于整个青岛海湾的中心位置2.总督府广场位于大楼的南面,开放的露天矩形

11、广场3.海岸大街总督府南部在主轴线上的两条平行街道,从布局中强化了总督府与欧人区的联系,从交通上,它们形成了海岸街道与广场间最短的通道,建筑物与城市形态,总督府,广场,街道,建设规划图,总督府&广场&道路,德占领时期,建筑物与城市形态,德占领时期,重要建筑于市区的分布图,教堂位于市区小山顶,占据中心位置,警察局、火车站等主要建筑物作为主干道的对景精心布局与设计,基督教堂图,建筑物与城市形态,建筑物与城市形态,客观地说,青岛在城市形态塑造方面,充分运用了原油的地形与自然景观条件,将人工建设的道路、建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有很多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规划设计手法。,德占领时期,规划小结,青岛城市的

12、形成是现代城市规划下的产物,不同于一般发展的城市,德制青岛规划在地理学区域分析上,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确立了符合该区域的城市性质,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制定了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规划,对青岛城市的形成起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在德方的规划下,青岛形成了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规划体系雏形,为青岛此后的城市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德占领时期,民国时期,南京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发表建国大纲经过一定调整修改后于1924年提出实业大纲,南京政府接管青岛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政府开始了相关的规划建设工作。,背景,民国时期,规划与建设,一、确立城市性质、规模与规划原则二、城市功能组成规划三、规划实施

13、的制度保障,第一部分,规划与建设,1.确立规划原则2.确立建设内容3.预估未来发展,确定规划范围与城市规模,1935年施行都市计划案的规划范围,民国时期,规划与建设,第二部分,1.规划市中心区域2.全市功能分区3.道路系统,规划内容,4.园林绿地5.公共交通设施6.公共卫生设施,民国时期,规划的局限性,1935年的规划是中国人在青岛第一次完整全面的城市规划尝试因而难免存在不足。,1.对城市规划实质和城市发展动力认识不足2.缺乏理性现实分析基础,规划方案过于理想3.没有解决远期设想与近期建设之间的联系,民国时期,成就,在1935年提出的规划中得以实现并取得成功的四点。,1.城市定位“轻工业、吞吐

14、口、海军基地、风景疗养区”2.开发东部估计增长人口进行郊区开发以青岛政府东迁为代表的市中心的转移,为这块土地的开发提供了新动力3.市中心迁移以青岛政府东迁为代表的市中心的转移,为这块土地的开发提供了新动力沿胶州湾的规划发展4.拥湾发展沿胶州湾的规划发展,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成就,城市拓展图,拥湾发展,现代,1950年,市政府城市建设局编制了青岛市都市计划纲要(初稿)1957年,制定了青岛市城市初步规划1960年,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78年,总体规划重新编制,1984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2009年,市规划局编制的青岛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定稿,规划

15、方案,城市现代化建设,市域城镇体系由中心城区(6个市辖区)、次中心城市(4个县级市)、重点镇(24个)、一般镇(49个)等五部分组成。,区域布局,城市职能为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城市性质,城市性质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城市职能,现代,现代,一、现代交通二、基础设施三、城市产业四、现代建筑,城市现代化建设,现代,现代交通,截至2011年末,青岛市域范围内公路通车里程达

16、到16181.5千米(其中国道4条、省道35条,通车里程2357千米;国家高速公路5条、省高速8条,通车里程702千米),公路密度145.18千米/百平方千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均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建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路交通体系。青岛市区现共设有9个公路汽车站,有通往周边及国内各主要地区的长途汽车线路。,公路,2011年,铁路客运量169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51.65亿人千米;货运量5697万吨,货物周转量173.19亿吨千米;铁路里程超过420千米,密度达到4千米/百平方千米。,铁路,青岛北站则承担其他大部分普通旅客列车、青荣间站站停

17、的动车组、青连城际列车的始发与终到客运业务,成为全省最大的铁路枢纽。,现代交通,现代,海运与港口,现代交通,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的海运贸易量猛增,原有青岛港的三个港区已经不能适应运输需求,为此,青岛港规划建设滨海新城、海西湾、董家口和鳌山湾四大港区。老港区(大港)的功能将调整为客运,建设邮轮母港,货运功能调整到董家口等港区,规划形成以胶州湾港口综合运输枢纽为核心,鳌山湾和董家口港区为两翼,地方小型港站、综合旅游港点为补充的多层次港口发展体系。“十二五”期间,青岛将结合沿海大型钢铁基地布局和铁路新 通道,配套建设港口大型铁矿石接卸码头;建设大型深水专业化集装箱和能源运输码头。,现代,航空与机场

18、,现代交通,1992年,流亭机场获准辟为国际机场;1999年正式交与青岛市管理使用。2010年11月,流亭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成为全国第15家“千万级机场”。目前,机场可满足年旅客1200万人次、年货邮20万吨,高峰小时旅客5120人次的运输需求,共开通国内航线78条,国际和地区航线14条。通航国内47个城市,国际和地区8个城市,每周航班1400余班,为30余家航空公司代理地面保障服务业务。基本形成“沟通南北、辐射西部、连接日韩、面向世界”的开放型航线布局。,现代,管道运输,现代交通,2011年末,中石油陕京管道冀宁联络线和西气东输平泰线开始向青岛泰能燃气的天然气管网输气,青岛市

19、用上了中石油的天然气,实现了三气源注 25供气。2012年青岛开始建设以管输天然气为主的“多气源”供应、全市“一主三支”和环胶州湾输配、主城区“双路”保障的大供气管理体系。建立完善以胶州门站城阳门站为主线,以黄岛、平度、即墨、莱西为支线的高压、次高压管网,并与市区次高压管网连接,形成全市统一调控的输配网络。进一步优化市区天然气中压管网布局,改造燃气灰口铸铁管道160千米,保障安全稳定供气。,现代,现代交通,城市公共交通,2004年,青岛薛家岛轮渡航线正式通航。2009年,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11年,4条经由胶州湾隧道跨海连接主城区和黄岛区隧道公交路线开通;同年,崂山区连接即墨市的青岛市首

20、条有人售票城际公交路线开通。2012年1月,4条经由胶州湾隧道跨海直达原胶南市的隧道公交路线开通,标志着青岛主城区与周边区市的城际公交正式进入发展阶段;10月,可用于乘车缴费的IC卡“琴岛通卡”实现在青岛所有辖区、市的公交车辆上通用。,现代,基础设施,现代,城市排水,1990年代起,青岛开始建设污水处理厂。截至2011年末,全市排水管道长度为5187千米。,城市供水,基础设施,1994年,青岛市的生活用水普及率达到了100%。1999年,仙家寨净水厂工程开建。截至2011年末,青岛市自来水供水管道长度为5121千米,全年供水总量34109万立方米。由于青岛市淡水资源匮乏,除淡水直接供给之外还需

21、开发城市第二水源,如加大中水和海水的利用力度。海水在城市供水紧张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利用海水的单位最多时曾达30余家,海水直接利用量240多万立方米/日,海水利用总量达8亿多立方米/年。,现代,青岛是中国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研究的发源地,年利用海水折合淡水理论上可达四余万立方米,占城市淡水供应总量的1/4,目前已在部分海岛建设了小型海水淡化装置,用于解决海岛吃水问题。现除已建成的多处海水淡化装置外,全市在建和拟建的海水淡化装置日产量十余万立方米,具备了海水淡化产业化的基础。另外,青岛市通过建设中水利用工程和出台中水利用地方性法规,使中水的利用量超过了1万立方米/日。,基础设施,现代,城市供气与

22、供热,基础设施,1984年,青岛市开始建设煤制气厂;2002年,青岛市首度用上了天然气。2003年,城市气化普及率达到100%。截至2011年末,青岛市使用各类燃气的总户数达到98.21万户,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8万吨;供应煤制气总量9137万立方米;供应天然气总量48308万立方米,供应能力达到6.18亿立方米/年;市区管道燃气气化率达到78%。,供气,现代,基础设施,供热,青岛市的城市集中供热始自1982年。1991年,青岛市热电公司成立,同时筹建第一热电厂,并先后建设了青岛电厂热网改造和一系列商用、住宅小区的供热站。2000年,“全市推行城市供、用热合同”,一些大型工厂和燃气公司利用富余热

23、源实现了对外供热河热电联产。截至2011年末,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8235万平方米,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现代,城市用电,基础设施,1936年建成了四方发电所。1975年,潍坊到青岛的220千伏坊青高压输电线路投入使用,青岛电网与华北电网首次相连,结束了青岛市独立电网的历史。截至2011年末,青岛市发电设备总容量达到386.93万千瓦,全社会全年用电量313.44亿千瓦时,全年发电量184.43亿千瓦时。2012年7月起,青岛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的规定,开始执行山东省物价局公布的关于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的通知。,现代,城市产业,现代,城

24、市住宅与房地产业,历经多年建设,至1949年,全市共有城市住宅355万平方米。共和国初年,房地产业发展缓慢,主要是建设一些棚户区改造的解困房。改革开放至今青岛的房地产业发展变得火热,房价的飙升速度位于国内房地产二线城市前列。,现代建筑,现代,1950至1970年代,建设了一些医院和疗养院,会堂和礼堂。改革开放后,经营性建筑开始发展,许多的大型酒店大楼、邮电大厦和体育馆建成。1990年代至今,公共建筑以东部的新市府大楼为标志,开始了新一轮公共建筑建设,其中以雕塑园、广电中心、太平洋中心、世贸中心、会展中心、市博物馆、市中级法院办公楼、大剧院、体育场、东部医院等最为重要。,公共建筑,未来,展望,鉴

25、于现青岛已规划为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未来可以往绿色产业,旅游服务业与高新科研技术方向深入发展,未来,展望,一、旅游服务业,青岛现在已经拥有丰富的旅游设施和资源,以及有名的文化产业。但一些地区,由旅游业带动的一些的产业市场管理制度仍需进一步健全,规范市场秩序。旅游业可与科技产业、环保产业相结合如建设绿色科技园区,一方面鼓励城市的生态发展,又能拉动经济发展。,未来,展望,二、高新技术产业,青岛已是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若加大教育的投入,将教学设施建设做大,形成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有潜力发展成将教育与科技、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科研经济开发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