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山西玉米小麦谷子高粱大豆马铃薯燕麦荞麦春油菜向日葵胡麻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622129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山西玉米小麦谷子高粱大豆马铃薯燕麦荞麦春油菜向日葵胡麻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23山西玉米小麦谷子高粱大豆马铃薯燕麦荞麦春油菜向日葵胡麻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23山西玉米小麦谷子高粱大豆马铃薯燕麦荞麦春油菜向日葵胡麻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23山西玉米小麦谷子高粱大豆马铃薯燕麦荞麦春油菜向日葵胡麻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23山西玉米小麦谷子高粱大豆马铃薯燕麦荞麦春油菜向日葵胡麻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山西玉米小麦谷子高粱大豆马铃薯燕麦荞麦春油菜向日葵胡麻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山西玉米小麦谷子高粱大豆马铃薯燕麦荞麦春油菜向日葵胡麻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1.2023年山西省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2. 2023年山西省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3. 2023年山西省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4. 2023年山西省高粱生产技术指导意见5. 2023年山西省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6. 2023年山西省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7. 2023年山西省燕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8. 2023年山西省养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9. 2023年山西省春油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10. 2023年山西省向日葵生产技术指导意见11. 2023年山西省胡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12. 2023年山西省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附件12023年山西省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玉米是山西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产量

2、最高的粮食作物,在全省稳粮保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为科学指导生产,推进单产提升,现提出2023年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一、选用良种根据自然生态、耕作习惯、生产条件,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适宜本地区种植、熟期适中、抗逆性强、抗病虫害、高产稳产的优质品种。一是根据当地的热量条件选择相应生育期品种,避免种植生育期偏长或偏短的品种,尽量避免光热资源浪费或成熟度不足等情况的发生。复播玉米要注意麦收至早霜所余无霜期的长短,选用品种的生育期与当地麦收后至下茬小麦播种之间空余的时间要基本一致,不影响小麦的播种。二是注意品种的抗旱性、抗病性(茎腐病、穗腐病、丝黑穗病、大斑病)、抗虫性(红蜘蛛、奸虫、玉米

3、螟)和抗倒性。三是购买种子时要查看种子的四项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纯度296%、芽率285%、净度299%、水分W13%),建议选用发芽率,93%的种子。四是有针对性的选用包衣种子或进行二次拌种预防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春播早熟玉米区宜种植瑞丰168、君实618、大丰1407等品种;春播中晚熟玉米区宜种植瑞普909、太育9号、龙生19、潞玉1403、强盛192、并单72等品种。夏播玉米区宜种植赛博173、大槐99等品种。二、播前整地春播玉米结合当地土壤墙情和气象条件,及早备耕整地。对已进行过秋季整地的田块,在土壤化冻35厘米时及时顶凌镇压;对未进行过秋季整地的田块,可采取旋耕、镇压连续作业方式进

4、行整地,整地作业最好在土壤完全解冻前完成(顶凌耙糖);对应离田而未离田的秸秆,化冻前秸秆粉碎还田或者离田;对墙情较差、刮风频繁的干旱田块,播种前尽量少动土,避免失堵。复播玉米在小麦收割期间和玉米播种之前,处理好小麦秸秆和麦茬。小麦收获尽可能选用装有秸秆切碎和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作业,将粉碎后的麦秸均匀地抛撒在地表并形成覆盖。如采用没有秸秆切抛装置的收割机作业,小麦秸秆常常会成堆或成垄堆放,对玉米播种质量影响较大,需要人工将秸秆挑撒均匀或者清理出地块。小麦机械收获时留茬高度一般应控制在20厘米以下,过高会影响秸秆粉碎后的覆盖效果和玉米播种。对于留茬较高的地块,播种前可用灭茬机械先进行一次灭茬作业

5、后再播种玉米。三、科学施肥化肥施用时建议与秸秆还田、土壤深松、增施有机肥、机械分层深施等措施结合使用,以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植株长势,确保玉米吐丝授粉、灌浆等关键阶段不脱肥。春播玉米一般将氮肥总量的30%40%作为底肥、60%70%在大喇叭口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做基肥。高产地块和缺锌地块增施锌肥,地膜覆盖玉米在施底肥时建议选用缓控释肥料。基肥、追肥施肥深度要分别达到1520厘米、510厘米。种肥同播时应注意种肥间距应在810厘米,防止烧苗。氮肥施用量根据品种特性、土壤养分条件、土壤埔情和目标产量等确定:亩产500公斤水平以下地块亩施纯氮57公斤,全部用作基肥;亩产500600公

6、斤水平地块亩施纯氮79公斤,其中基施34公斤、追施45公斤;亩产600700公斤水平地块亩施纯氮1114公斤,其中基施46公斤、追施78公斤;亩产800100O公斤水平地块亩施纯氮1518公斤,其中基施67公斤、追施911公斤。有条件的每亩配合施用有机肥12002500公斤,全部作基肥。夏播玉米以施氮肥为主,配合一定数量的钾肥,补施适量微肥。其中,30%40%氮肥和全部钾肥、微肥在播种时进行侧深施,其余60%70%氮肥在小喇叭口期前后机械开沟侧深施(深10厘米左右);花粒期可根据植株长势和需求适量补施氮肥。施肥与浇水要紧密结合,以提高肥效。四、适期播种根据品种特性、土壤地温、土壤墙情、栽培制度

7、、病虫害发生规律等因素确定最佳播期。播种时要做到深浅一致、行距一致、覆土一致、镇压一致,保证播种质量,一播全苗。有条件的地方可选用单粒播种机进行精量播种,确保苗全、苗齐、苗均、苗壮。一般播深为46厘米、施肥深度为1012厘米、种肥间距5厘米以上。春播玉米在土壤表层510厘米地温稳定达到10。C以上时开始播种。一般情况下,晋城、长治等地适宜于4月中上旬播种,晋中、阳泉、忻定盆地、黄河沿岸等地适宜于4月中下旬播种,大同盆地适宜于4月中下旬5月初播种,晋西北高寒冷凉区适宜于5月上中旬播种。对埔情适宜且土壤状况、地温达到播种条件的地块,适时早播、趁埔抢播。对雨养田块,采用地膜覆盖、探埔播种、膜下滴灌、

8、浅埋滴灌等抗旱节水技术进行播种。如适播期内仍难以达到播种标准,及时改种早熟品种或其它早熟作物。复播玉米争取早播,播种时间越早越好,以增加有效积温和光照时间。小麦收获后要结合当地实情抢时早播,延迟播种有芽涝风险。可麦收后免耕直接硬茬播种,也可边收麦边浅旋耕施肥抢时播种。土壤埔情不足时,可先播种后浇“蒙头水”(“出苗水”),以保证正常出苗。采用免耕直播方式播种时,要合理协调小麦收割机和玉米免耕播种机,力争当天完成小麦机收和玉米机播。一般情况下,运城盆地夏播玉米在6月15日前、临汾盆地在6月20日前完成播种。五、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及生态生产条件,综合运用合理密植、宽窄行种植、中耕培土、增施钾肥、化

9、学调控等技术措施,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发挥群体生产潜力。春播玉米一般地块亩保苗40004500株,水肥条件较好的高产田可适当增加密度;鲜食玉米一般亩保苗30003500株。夏播玉米在肥力较高的地块,每亩保苗4500株以上,中等肥力地块保苗4000株左右。六、田间管理播后及时进行苗前与苗后除草,确保田间无杂草。春播玉米在出苗后采用蹲苗等措施促进根系发育,打好前期基础。复播玉米对秸秆覆盖量不太大、基本上没有麦田遗留杂草的地块,在土壤湿度适宜时可直接采用播后苗前一次性封闭除草,做到不漏喷和重喷;对秸秆覆盖量较大的地块,可适当加大对水量。对麦茬较高、麦田遗留杂草较多的地块,可在玉米

10、出苗后35叶期进行除草。要特别注意玉米生育中后期低温冷害、高温热害、干旱、涝害、风灾、寡照等灾害性天气威胁,及时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努力降低灾害损失。冷凉区春玉米出苗后如遇低温冻害,应视冻害程度确定应对措施,玉米生长点未出土前,以叶片受冻为主,一般不需要毁种。复播玉米区是我省伏旱多发区,在7、8月份不仅气温较高,往往长时间无雨,要在降雨偏少、气温偏高时及时浇水,同时结合苗情长势酌情追施化肥。后期如遇暴雨要及时排水,避免倒伏和长时间浸泡导致植株死亡。对种植密度偏大、生长过旺地块,以及风灾倒伏频发地区,可酌情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降低株高,预防倒伏。七、病虫害防控玉米病虫害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关注

11、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治准备。以草地贪夜蛾、小地老虎、粘虫、玉米螟和玉米大斑病、穗腐病、茎腐病、丝黑穗病等“四虫四病”为重点,及时采取措施,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生物防控、植保机械防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八、适期收获在乳线消失、黑层形成时标志玉米已经成熟,这时即可进行收获。为加快籽粒脱水及防止收获果穗后发生霉变,可适当推迟收获。如果进行籽粒收获,籽粒含水率应降至25%以下时收获并及时烘干。夏播玉米建议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播期情况下,根据植株形态、籽粒灌浆进程和乳线情况适期晚收,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收获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以防霉变,保证品质。鲜食玉米要严格把握适采期,一般在授粉后25天左右即可采

12、收。附件22023年山西省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小麦是我省主要口粮作物,对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确保冬小麦种足种满种好,是践行党中央“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稳粮保供部署的重要举措。2023年我省小麦生产要做到“控、防、促”相结合,充分发挥麦区墙情总体适宜、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的有利因素,严防春季干旱、倒春寒,夏秋季连阴雨,一个生育期一个生育期地落实主要生产技术措施,奋力夺取小麦丰产丰收。一、返青期至起身期防止旺长,促苗稳健升级返青至起身期是小麦增群体,搭建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要因堵因苗管理,促进麦苗稳健生长,苗情转化升级。(一)因苗管理一是对于旺

13、长麦田,要以控为主。在返青期至起身期重镇压12次,或中耕划锄断根,抑篥控旺,也可在起身初期进行化控,预防后期倒伏。对于旺长麦田有早衰现象时,要及时肥水管理,防旺转弱,影响后期生长。二是对于一类壮苗田,要防旺稳壮。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进行镇压,压后划锄,推迟肥水管理至拔节期进行以抑制春季过多分菜,控制茎基部第一二节间过长,防止旺长。三是对于二类苗麦田,要促控结合。早春田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分票,提高分窠成穗率。在返青期中耕划锄的基础上,地力水平较高的,在起身后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一般的,在起身前期进行肥水管理。一般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以促进穗花发育,成大穗;群体偏小的麦田,可配合肥水管理,适

14、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溶肥料等。四是对于三类弱苗田,要促弱转壮。早春麦田表层土化冻时,抓住晴好天气,及早进行中耕划锄,增温保墉,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灭除田间杂草。抓好返青期肥水管理。当地温稳定回升至3。C以上时浇返青水,并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配施适量磷酸二铁,以促进次生根生长,增加分篥保成穗。要避免过早浇水,防止降低地温,影响麦苗返青生长。(二)旱地管理早春管理除划锄保堵增温措施外,应根据墙情或趁雨雪、返浆时,用化肥楼开沟增施尿素7.510公斤,磷酸二核5公斤,或硝酸磷1015公斤,促进早返青,早生长。(三)防范春旱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季我省小麦主产区气温较常年同期

15、偏高,降水偏少,局部发生春旱可能性增大。因此,各地要加强麦田土壤埔情监测,当土壤相对湿度低于60%,苗情转差的麦田,要早浇返青水,但要控制水量,可采取小水慢灌或微喷灌的形式抗旱浇水,以浇到地头即停为宜,少量多次。要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灌溉后采取浅中耕,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水源不足的地方采取输水管或水带灌溉,努力扩大灌溉面积,也可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和叶面肥,增强植株抗旱能力。(四)化学除草返青后至拔节前是春季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未开展冬前化学除草的麦田,应抓住这一时期,进行一次彻底化学除草。早春气温波动大,喷药要避开“倒春寒”天气,喷药前后3天内日平均气温要在6。

16、C以上,日最低温不能低于09,喷药时气温最好高于KrC。根据麦田杂草群落结构,科学分类选择防控药剂,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和方法喷施除草剂。坚决杜绝随意加大剂量,以避免造成小麦及后茬作物药害,禁止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如氯磺隆、甲磺隆等药剂。拔节后禁止化学除草,对于恶性杂草要人工拔除。二、拔节孕穗期加强水肥管理,保苗稳健生长小麦拔节至孕穗期是决定亩穗数、穗粒数并为粒重打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防“倒春寒”和水肥管理的关键期。田间管理重点是因地因苗制宜,科学水肥管理,保苗稳健生长。(一)水肥管理对地力水平较高的一类麦田,在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7.5IO公斤,促穗大粒多、提质增效;对地力水平一般

17、的一类麦田,应在拔节初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以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巢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对旺长麦田,在前期控旺的基础上,应于拔节中后期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对晚播麦田,在返青期追肥的基础上,结合拔节期浇水亩追施尿素57.5公斤。(二)预防冻害冻害是我省春季常发灾害,特别是起身拔节阶段的“倒春寒”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主动做好预案。对土壤悬虚麦田,要及早镇压,防止冷空气顺土壤裂隙侵入;对旺长麦田,要镇压、中耕相结合或喷施多效嘎、矮壮素等化学调节剂控旺促壮,以防提早拔节,受冻后影响穗分化。预防春季冻害宜在降温前灌水,调节近地面小气候,减轻降温对植株的影响。

18、冻害发生后,及时调查受冻程度,及早浇水追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或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小篥赶大篥、大窠多成穗,降低亩穗数和穗粒数的下降幅度,减轻灾害影响。(三)防治病虫随着气温回升,病虫害发生呈上升趋势。拔节孕穗期应以纹枯病、全蚀病、茎基腐病、根腐病、螃虫、麦蜘蛛为防治重点,加强监测预报,做到适期用药,科学精准防控。对小麦条锈病,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延缓病害扩展蔓延;对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进行早期控制,并注意防治螃虫、麦蜘蛛,压低虫源基数。三、抽穗扬花期保障水肥供应,预防病害发生抽穗扬花期是减少

19、小穗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的重要时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保穗大粒多。(一)因苗因埔,浇水防旱小麦抽穗扬花阶段需水量较大,干旱会显著影响穗粒数。对土壤墙情较差的麦田,应及时浇好抽穗扬花水。对前期已浇孕穗水或土壤埔情适宜的麦田,则不浇扬花水,以防后期倒伏。(二)分苗分类,酌情追肥对生育后期不脱肥的麦田,不必追施氮肥。对地力较差、前期施肥不足、抽穗前后有发黄脱肥趋向的麦田,可结合浇抽穗扬花水追施少量氮肥,延长绿叶期,增加粒重。一般亩施尿素不超过5公斤。(三)防控病虫,减少损失小麦抽穗扬花阶段重点做好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奸虫、吸浆虫等病虫害综合防治。对赤霉病,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原则,小麦抽穗

20、扬花期如遇连续阴雨或多雾天气,应立即喷药预防;若气候条件易致赤霉病发生,隔57天再喷药1次。四、灌浆成熟期开展“一喷三防确保颗粒归仓灌浆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确保灌浆速率,争取较高粒重,夺丰产丰收。(一)开展“一喷三防”,增加粒重通过一次性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杀菌剂、杀虫剂等混配液,达到防干热风、防病虫、防早衰的目的,一般可增粒重13克,增产5%10%。也可混喷其他水溶肥、硼、锌等微量元素肥料,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重。(二)适时收获,颗粒归仓蜡熟末期是小麦收获的最佳时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备好收割机及时收获,避免淋雨,预防穗发芽或霉变,有条件的可采用设

21、备及时烘干,以免影响小麦品质。五、播种期抓好备耕备播,注重耕播优化秋播小麦备耕备播是打牢来年小麦丰产基础的首要工作,要早做准备科学选用品种,强化种子播前处理,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减量平衡施肥,高质高效开展小麦播种。(一)科学选种用种,优化品种结构我省小麦品种选择应以稳产抗逆高产品种为主,积极发展优质中强筋品种,杜绝盲目弓I种、盲目用种。一是确保供种质量数量。要严把小麦种子质量关,避免不合格种子流入我省,确保上市种子无淋雨、无破损、籽粒饱满均匀,纯度299.0%、净度299.0%、发芽率285.0%。二是防止跨区用种,避免遭受冻害损失。我省倒春寒天气常发,要避免选用春性较强的品种越区种植。南部麦区

22、应选择春季发育平衡、抗寒、抗倒高产优质的冬性、半冬性品种;中部麦区应选择抗冻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强的高产优质冬性、强冬性品种;旱作麦区应选择节水性好、耐旱性强、抗逆稳产性好的品种,杜绝旱地种植水地品种,防止受旱造成严重损失。三是选用优质品种。南部冬麦区水地中筋品种推荐选用山农22、品育8012、济麦22、鲁原502、鑫麦296、烟农1212、良星68等,中强筋、强筋品种推荐选用济麦23、济麦44、晋麦95、石优20、石4366、烟农999、烟农21、师栾02-1、藁优2018等;旱地中筋品种推荐选用临丰3号、运旱20410、品育8161和长8744等,中强筋、强筋品种推荐选用晋麦92、运旱618、

23、运旱139-1、运旱805、运旱115、晋麦101等。中部晚熟麦区,水地推荐选用京冬22、长麦251、太412和中麦175等;旱地推荐选用长6878、长6359、长6990和泽麦3号等。(二)强化播前处理,防治关口前移播前处理措施是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的关键措施。要切实做到病虫害防治关口前移,杜绝“白籽”下种。一是做好种子包衣。播前选用27%苯酸咯嚷虫悬浮种衣剂2040毫升对水180毫升拌种或包衣10公斤麦种,或31.9%戊嗖此虫琳悬浮种衣剂40毫升对水200毫升拌种或包衣10公斤麦种,或45%烯月亏苯嚷虫悬浮种衣剂50克对水150毫升拌种或包衣10公斤麦种。注意药剂包衣要均匀,播种前1周内包衣

24、、阴干。二是加强药剂拌种。对于根部病害发生较重麦田,可选用2.5%咯菌月青悬浮剂、12.5%硅嘎菌胺悬浮剂、25%灭菌嗖悬浮剂、6%戊嗖醇悬浮种衣剂或3%苯酸甲环嗖种衣剂进行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麦田,可选用40%辛硫磷乳油、50%二嗪磷乳油进行拌种;病虫混发地块,可选用60%毗虫琳悬浮种衣剂、6%戊嘎醇悬浮种衣剂、27%苯醒咯嚷虫悬浮种衣剂或32%戊嗖口比虫琳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随拌随播,不可久置。三是开展土壤处理。土壤处理应在整地时进行,病害发生较重田块,应用五氯硝基苯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说明书剂量制成药土,沟施覆土;地下害虫较重田块,应用辛硫磷乳油,或用3%辛硫磷

25、颗粒剂34公斤,拌细砂土20公斤,均匀撒于地表旋耕入土。进行药剂包衣拌种和土壤处理时,必须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规范操作或在植保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药害和人畜安全事故发生。(三)耕松耙压配套,提高整地质量播前整地标准要达到土壤“深、细、平、松、净、实”,即耕层深、耕层土壤细碎无明暗坷垃、土地平整、土粒松碎、田间清洁无杂草、上虚下实。一是对于秸秆还田麦田。要采取深耕整地措施,做到前茬作物秸秆“切碎撒匀、草土混匀深埋、镇压耙实”,切实提高秸秆还田效果,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二是对于连续多年播前仅旋耕麦田。此类田块在田面15厘米以下已形成坚硬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水分下渗,每2

26、3年要深耕或深松一次,破除犁底层,耕深要达到25厘米以上,耕后及时耙平压实土壤,以保证种床上虚下实,有利出全苗和幼苗生长。三是镇压耙实。对各类麦田播前播后均要镇压耙实,播前镇压可压碎坷垃、塌实耕层,防止土壤悬虚;播后镇压可使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促进根系生长和下扎,种子快速吸水出苗,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促苗安全越冬。(四)做到“四适”,提高播种质量做到适期、适量、适深、适埔播种,全面提高播种质量,保证一播全苗。一是适期播种。冬前满足0以上积温570650。C的时期即为适播期。南部麦区适播期:旱地为9月28日10月10日,水地为10月5日20日;中部麦区适播期:旱地为9月25日10月5日,水地为1

27、0月1日10月10日。二是适量播种。在适播期内,水地亩播量12.5-15公斤,旱地小麦亩播量7.510公斤;整地质量差或表埔差的地块,亩增加播量12.5公斤;早播或晚播按每天减少或增加播量O250.5公斤调整。三是适深播种。播种时要行距均匀,播量准确,深浅一致,播深掌握在35厘米,不重播、不漏播。旋耕整地麦田要按“深旋浅播”原则进行,秸秆粉碎后先深旋耕一遍,旋耕深度15厘米以上,然后浅旋播种,播种深度35厘米。四是适墙播种。一般小麦播种最适墙情:O20厘米土壤含水量17%左右或相对含水量70%左右;土壤含水量低于14%或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需造墙播种。(五)科学平衡施肥,注重减量增效小麦施肥

28、要遵循有机、无机相结合,平衡施肥、减量增效的原则。一是增施有机肥。要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总量,合理配置底肥与追肥比例,依据土壤养分丰缺适量补充磷钾肥。在我省目前麦田肥力水平下,亩施优质有机肥10001500公斤或精制有机肥150200公斤。二是旱地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旱地麦田一次施足底肥,亩施肥量为纯氮1011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后期如果出现肥力不足的情况,可趁雨雪追肥,每亩均匀撒施尿素5公斤,配施磷酸二锭35公斤。三是水地施肥。目标产量600公斤以上麦田,亩施纯氮1617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34公斤,其中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以6:4为宜;目标产量50

29、0600公斤麦田,亩施纯氮1416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3公斤,其中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以7:3为宜;目标产量500公斤以下麦田,亩施纯氮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56公斤、氧化钾3公斤,其中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以7:3或8:2为宜;优质强筋小麦要推广氮肥后移技术,氮肥底施、拔节期追施与孕穗期追施比以6:2:2为宜。六、越冬期前落实各项冬前管理措施冬前田管的主攻方向是立足防寒抗旱,开展冬前镇压、浇越冬水,培育壮苗越冬。对旺长田块,要加强技术指导,普遍镇压,合理控旺。一是浇好越冬水。越冬前酌情浇灌冬水,在踏实土壤、弥合土壤裂隙的同时,补足埔情,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热容,减小地面温度变化幅度,

30、预防冻害发生。二是追好冬前肥。对底肥不足的旱地麦田,趁雨雪后追施尿素,在越冬前撒施农家肥,壅根护窠,补充肥力,提高地温,防止冻害;对底肥不足的水地麦田,可早浇冬水,并随水追施尿素,促进弱苗赶队转壮,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三是搞好冬前镇压、划锄。越冬前重点抓好麦田镇压,踏实土壤,弥合土壤裂缝,防止冷空气进入,促进小麦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刺激次生根喷发和根系下扎,防止冬季冻害发生,防冻保苗安全越冬。四是抓好冬前病虫草害防治。今年我省小麦主产区土壤湿度适宜,病虫草害有偏重发生的趋势,应抓好冬前病虫草害防治,压低春季病虫害发生基数,压前控后,重点防控好条锈病、茎基腐病、纹枯病和地下害虫等病虫害,力争早发现

31、早防控,切实减轻病虫草害为害。五是合理控旺。通过控制肥水、开展镇压、深中耕、化控等方法,控制小麦植株旺长,延缓生育进程,提高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增强抗冻能力。附件32023年山西省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谷子是我省重要的特色杂粮作物,在保持作物多样性、稳定粮食生产和改善膳食结构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省谷子产区十年九旱,各地春播需要抓住时机抢墙播种,推广应用谷子抗旱节水种植技术。为指导各地谷子生产,提高谷子产量和品质,现提出2023年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一、选择良种根据市场需求,兼顾规模化、机械化生产要求,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倒、耐旱、抗病、抗除草剂的优良品种。晋北早熟区宜选用张

32、杂谷3号、张杂谷5号、张杂谷6号、张杂谷10号、张杂谷13号、金苗K1、8311、大白谷和同谷系列等品种。吕梁、晋中、晋东南中晚熟区宜选用谷子常规品种,如:晋谷系列、长农系列、长生系列等品种。二、整地施肥注意轮作倒茬,选地时以麦、豆前茬为好。春季及时顶凌耙地,播种前要精细整地,通过旋耕、耙糖、镇压等措施,使耕层土壤达到上虚下实。土壤墙情较好的地块可免耕播种以利于保埔,土壤埔情较差的地块可整地后待降雨趁堵播种。旱地施肥提倡底肥重施,以农家肥和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尽量少追肥。一般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8公斤左右。三、适期播种根据品种熟性、地温和土壤埔情等确

33、定适宜播期。晋北早熟区一般于4月下旬播种,吕梁、晋中、晋东南中晚熟区一般于5月上中旬播种。冬季降雪少、比较干旱的地块可抢墙播种。播前进行晒种或药剂拌种。晋北地区选择地膜覆盖,覆膜方式可采用微垄膜侧沟播或者全膜覆盖,并选择与覆膜方式配套的覆膜播种一体机。等行距种植,行距为50厘米左右;宽窄行种植,宽行距60厘米、窄行距40厘米。吕梁、晋中、晋东南地区以膜侧沟播或机械化精量宽行条播技术为主。四、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点、水肥条件、播种方式等确定种植密度,通过控制适宜播量和间苗管理,确保合理密植。晋北地区杂交谷子适宜的密度在0.8万L5万株/亩(旱地0.8万1.2万株/亩,水浇地1.0万1.5万株/亩)

34、。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一般亩播量为0.30.75公斤,根据种子的净度、发芽率、杂交率、土壤墙情、整地质量等进行合理调控。吕梁、晋中、晋东南地区常规谷子适宜的密度在2.5万3.0万株/亩。五、田间管理(一)间苗除草。精量播种的地块可不间苗或简化间苗,无法精量播种的地块可化控间苗。抗除草剂品种在35叶期采用配套除草剂间苗和除草,其他田块可采用播后苗前专用除草剂封闭除草。膜侧栽培较露地栽培减半使用除草剂,全膜覆盖不用或少用除草剂。除草剂使用应遵照有关说明或在农技人员指导下进行。(二)肥水管理。地膜覆盖地块应施足底肥,亩施4050公斤缓释配方肥或506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有条件地区增施农家肥或3005

35、00公斤生物有机肥。谷子耐旱怕涝,遇到大雨要及时排水;降雨较少时,有灌溉条件的可在孕穗期、开花灌浆期浇水12次。(三)病虫害防治。通过轮作倒茬、优选抗病品种、适期播种、种子及土壤处理、加强水肥管理、田间清洁生产等农业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在病虫发生后,选用低毒高效农药进行防控,建议选用真菌类、病毒类和细菌类微生物杀虫剂,推广应用植物源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四)适期收获。当95%谷粒变硬时及时收获,避免品质降低、落粒和遇雨穗发芽等。平原区可采用联合收获机收获;丘陵山区先采用多功能割晒机收割再使用谷子脱粒机脱粒。收获后的谷子应及时晾晒或烘干,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贮藏保存。附件42023年山西

36、省高粱生产技术指导意见高粱是我省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在酿酒、酿醋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特色和优势。为进一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充分挖掘我省高粱产量和抗性潜力,促进高粱绿色生产和农民增产增效,现提出2023年高粱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一、选择良种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经审(认)定、登记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晋北地区高粱种植以早熟品种为主,可选择敖杂1号、晋早5564、晋早5577、晋杂28号、晋杂41号、晋杂22号、晋杂12号、红糯16号等品种。晋中、晋东南、晋南地区高粱种植以中晚熟品种为主,可选择晋中405、晋杂34号、晋杂31号、晋杂22号、晋杂12号、晋粱Ilh晋糯

37、3号、晋糯102、红糯16号、红缨子等品种。青饲、青贮高粱,主推品种为晋牧1号、晋牧3号、晋牧4号等。二、选地整地高粱忌连作,前茬以大豆、玉米、马铃薯等茬口为宜。注意了解前茬除草剂使用情况,避免对高粱造成药害。建议在秋季前茬收获后抓紧秸秆粉碎还田和整地,耕翻深度2530厘米,耕后地表平整,无大土块和残茬,表土上虚下实,达到“春埔秋保、春苗秋抓”的目的。三、适期播种(一)播期。依据品种生育期、地温和土壤墙情确定播期。一般5厘米耕层地温稳定在10。C12。C时,土壤含水量在15%20%为宜。晋北地区适播期大多在5月中旬,晋中、晋东南、晋南地区适播期多在5月初。晚熟品种适时抢墙早播,早熟品种适时晚播

38、。春旱严重的山区、坡地、朝阳地块,可适时早播,低洼易涝、平原地块适当晚播。(二)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晒种,在户外阳光下将种子平铺35厘米厚,晒23天即可。建议选用经种子包衣或药剂处理后的种子。(三)播种方法。等行距种植,行距5060厘米;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7080厘米,窄行行距30厘米。播种深度34厘米,播后完成覆土、镇压。四、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点、当地生态、生产条件、土壤肥力、施肥管理和种植习惯等确定基本苗。粒用高粱中秆品种(株高在L6米L8米)亩留苗一般在0.7万0.8万株,矮秆品种(株高在1.3米1.5米)亩留苗可达2万株。每亩播种量根据种子实际发芽率进行适量播种,一般发芽率在95%以

39、上的,中秆品种亩播种量0.30.5公斤。一般发芽率在80%90%的,中秆品种亩播种量0.50.7公斤。精量播种机播种时要做好清选、晒种,保证种子大小均匀、整齐一致。饲用高粱,亩留苗2.2万株左右为宜。五、田间管理(一)间苗除草。人工间苗在46叶期进行,除草可结合间苗和中耕进行2次。精量播种地块可不间苗。在播种后出苗前喷施高粱专用除草剂(50%异丙甲草胺莠去津悬浮剂150200克/亩对水32升)封闭除草。一般不建议苗后化学除草,易产生药害。若必须苗后除草,可在35叶期前后根据田间不同杂草类型选用适宜的高粱专用苗后除草剂除草,注意施用剂量及施用时期。(二)肥水管理。分期施肥、科学减量,增施基肥、施

40、足种肥,适时追肥。一般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优选高氮、中磷、低钾配比、总养分含量达40%以上的肥料)2540公斤,可根据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情况和目标产量适当调整。农家肥作底肥,复合肥结合播种一次性施入,为提高产量,可在拔节期亩追施10-15公斤尿素或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分别选用磷酸二氢钾100克+芸苔素内酯5毫升+尿素100克,对水3040升,叶面喷施高粱全株。施种肥时注意种、肥分开,以防烧种,影响出苗。高粱耐旱耐涝,但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是需水关键期,如遇干旱,有条件地区应及时灌水。(三)病虫防治。丝黑穗病、螟虫、螃虫是高粱常见病虫害。可因地制宜地通过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药剂拌种

41、、适时早播等农业措施防治。利用频振灯、黄板等物理措施防治害虫。拔节至抽穗开花期注意早防早治螃虫,大喇叭口期用药剂灌心或喷施防治螟虫。防治丝黑穗病可用6%戊嗖醇悬浮种衣剂69克拌100公斤高粱种子。(四)适时收获。适宜收获期在蜡熟末期,此时收获籽粒饱满,产量最高,品质最佳。机收可在籽粒达到完熟期、叶片枯死后,籽粒含水率下降到20%左右时,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附件52023年山西省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大豆是“植物蛋白之王”,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大豆生产科技水平和种植效益,保障我省大豆有效供给,现提出2023年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一、选择良种根据当地

42、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熟期合适、优质高产、抗病抗倒、适宜机收的大豆品种,防止越区种植。晋北地区选用生育期相对较短的早熟品种,如:晋豆15号、晋豆25号、晋科5号、晋科7号、同豆8181、长豆34、东豆一号等;中部地区选用晋豆19、晋大74、晋遗51、晋遗52、晋遗53、汾90024、汾豆78、汾豆93、汾豆98、品豆24、长豆34等品种;晋西干旱区选用晋豆21、汾豆62等品种;南部复播区选用汾豆56、汾豆79、运豆IOE晋豆50、长豆35号等品种。牧草大豆品种有汾豆牧绿2号和汾豆牧绿9号,鲜食大豆品种有晋豆39、晋科2号、晋科8号等。二、选地整地选择生茬地或轮作3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前茬最

43、好是禾本科作物,如小麦、高粱、玉米等。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秋翻或深松整地;未秋整地地块,如遇干旱或上一年有深翻深松基础,应采取免耕播种。三、抢墙播种根据土壤温度、墙情,适时适堵机械播种。北部春播区可采用地膜覆盖技术,适时抢墙早播。南部复播区可采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封闭除草、秸秆覆盖等作业。播前晒种12天,可用药、肥拌种。春大豆播期以4月下旬5月上旬为宜,复播大豆在小麦收获后6月中下旬灭茬播种。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水肥条件及栽培方式而定。建议精量播种,春播高水肥地块每亩留苗0.6万0.8万株,种子量为34公斤/亩,旱地为LO万1.2万株/亩,种子量5公斤/亩。复播

44、区亩留苗L2万L4万株,播种量67公斤/亩。可采用40厘米等行距种植或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6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15厘米左右。四、田间管理(一)间苗定苗。在大豆出苗对生真叶展开至第1片复叶展开前进行人工间苗,按计划密度定苗。(二)中耕管理。生育期进行23次中耕,大豆刚长出真叶时中耕一次,以后每隔10天左右再中耕12次。根据土壤是否板结及杂草多少灵活掌握中耕次数。(三)水肥管理。在水地种植大豆,要灌足底墙水,以保全苗;控制幼苗水,适当蹲苗;饱浇花荚水,以增花保荚,同时防止花荚期雨水过量而倒伏。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当时旱情和生长发育需水规律进行滴喷灌。坚持科学施肥,底肥施入70%的化肥,施肥深度

45、1015厘米;剩余30%的化肥作种肥施入,深度为45厘米;鼓励结合整地施农家肥。对旺长田块,在分枝期或初花期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节间伸长,防止倒伏。(四)杂草防除。根据当地杂草种类,选择安全、高效、低毒的化学除草剂。土壤水分较好的地块提倡封闭除草,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水分较差或封闭除草效果不佳时,可在大豆苗后23叶期进行茎叶除草。操作时应严格按剂量要求喷洒,减少对下茬作物的影响。(五)病虫害防治。以豆荚螟、食心虫、螃虫、霜霉、灰斑等病虫害为防治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协调与配套,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施用量。药剂筛选和病虫害防治按照说

46、明书或在农技部门指导下进行。五、适时收获机械收获的最佳时期应在完熟初期,此时大豆叶片全部脱落;人工收获在落叶达90%时进行。建议选用大豆专用收割机,调整相关参数,减少落荚、落粒,降低籽粒破损率和损失率。附件62023年山西省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马铃薯是第四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集粮、菜、饲于一身,还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产业链长,具有耐旱、耐瘠薄、抗灾等特性,在保障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提升我省马铃薯生产技术水平,挖掘增产潜力,现提出2023年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一、选择良种根据不同生产条件、用途、市场需求,科学选择种植品种,使用符合

47、国家质量标准的脱毒种薯。春播旱作区应选择耐旱、抗病、高产的中晚熟鲜食或高淀粉品种,有灌溉条件的平川区可选择对水肥要求较高的加工型品种或城郊早熟型品种。中晚熟品种有晋薯16号、青薯9号、冀张薯12号、大同里外黄、同薯29号等;加工专用型品种有夏波蒂、大西洋、麦肯1号、布尔班克等;中早熟品种有希森6号、荷兰15号、中薯5号、早大白等。二、技术模式旱作地区主要推广平播后起垄、单垄双行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模式。水源充足的地区主要推广大垄密植、单垄双行、水肥药一体化管理、减肥增效等技术。坡梯田和旱川地主要推广旱地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实行大垄双行栽培模式;中北部平川地区主要推广机械化垄作技术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

48、术,实行大垄双行或单垄单行栽培模式;中南部早熟区围绕早熟品种,通过早播种、早浇水、早追肥、早收获、早上市、高密度,以早促早,一促到底,主要推广机械化垄作栽培和膜下滴灌技术,一般实行大垄双行栽培模式。三、选地整地(一)地块选择。选择地势平缓、土层深厚的轻质壤土或砂壤土,马铃薯应与豆科、禾本科作物实行24年轮作,前茬不宜种植茄科、块根、块茎类作物。注意:个别马铃薯品种对烟喀磺隆、嗪草酮、莠去津等除草剂敏感,前茬喷施过这些除草剂的地块,选择马铃薯品种要慎重。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地块选择:理想土壤为砂壤土、轻砂壤土、轻壤土,土壤PH值为58之间,有机质含量在L2%以上,土壤耕层深厚;地势平坦或缓坡地,排水良好,前茬作物以禾、谷类为宜,确保前茬作物没有使用对马铃薯有影响的除草剂,磺隆类、莠去津等残留期长的除草剂,需间隔3年才能种植。加工型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需水量大且用水集中,计划种植的地块地下水或者降雨量要充足;需要较大的昼夜温差,无霜期在120天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