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设计简介》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2260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1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设计简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层设计简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层设计简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层设计简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层设计简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层设计简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设计简介》PPT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 1 概念 2 简史 3 分类 4 定义 5 建筑特点 6 设计要点,摘要高层建筑,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世界各国对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层数界限的规定并不一致。中国1982年施行的中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 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美国的高层建筑是指3040层以及更高的建筑。日本规定住宅超过20层,旅馆、办公楼超过30层者

2、为 超高层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4类:第1类 为916层(最高50米),第2类为1725层(最 高75米),第3类为2640层(最高100米),第 4类为40层以上(高于100米)。,高层建筑概念,古代就开始建造高层建筑,埃及于公元前280年建造的亚历山大港灯塔,高100 多米,为石结构(今留残址)。中国建于523年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高40米,为 砖结构,建于1056年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 塔,高67米多,为木结构,均保存至今。,高层建筑-简史,现代高层建筑首先从美国兴起,1883年在芝加哥建造了第一幢砖石自承重和钢框架结构的 保险公司大楼,高11层。1913 年在

3、纽约建成的伍尔沃思大楼,高52层。1931 年在纽约建成的帝国州大厦,高381米,102层。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繁荣时期。19621976年建于纽约的两座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各为110 层,高411米。1974年建于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为110层,高443米,是目前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加拿大兴建了多伦多的商业宫和第一银行大厦,前者高239米,后者高295米。日本近十几年来建起大量高百米以上的建筑,如东京池袋阳光大楼为60层,高226米。法国巴黎德方斯区有3050层高层建筑几十幢。苏联在1971年建造了40层的建筑,并发展为高层建筑群。,中国近代的高层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

4、30年代。1934年在上海建成国际饭店,高22层。50年代在北京建成13层的民族饭店、15层的民航大 楼;60年代在广州建成18层的人民大厦、27层的广州宾馆。70年代末期起,全国各大城市兴建了大量的高层住 宅,如北京前三门、复兴门、建国门和上海漕 溪北路等处,都建起1216层的高层 住宅建筑群,以及大批高层办公楼、旅馆。中国1986年建成的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高50层。,高层建筑-分类,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

5、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嘹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1,高层建筑-定义,最新定义 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的建筑将成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或层数,各国规定不一,且多无绝对、

6、严格的标准。,中国定义,在中国,旧规范规定:8层以上的建筑都被称为高层建筑,而目前,接近20层的称为中高层,30层左右接近100m称为高层建筑,而50层左右200m以上称为超高层。在新高规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里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称为超高层建筑。,国外定义,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建筑特点,世界各城市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莫不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建筑的层数。实

7、践证明,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使人口集中,可利用建筑内部的竖向和横向交通缩短部门之 间的联系距离,从而提高效率;其次能使大面积建筑的用地大幅度缩小,有可能在城市中心地段 选址;第三,可以减少市政建设投资和缩短建筑工期。,当高层建筑的层数和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它的功能适用性、技术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都将发生质的变化。与多层建筑相比,在设计上、技术上都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加以考虑和解决。,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建筑方面,主要有:总平面布局要加大防火间距,处理严重的日照干扰,为大量集中的人口 疏散和停放车辆安排通道和场地。在符合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将多层重复的建筑平面布局标准化、统一化,

8、以满足主体结构、设备管线、电气配线分区、防火疏散等竖向设计技术 的要求。合理布置竖向交通中心,确定楼梯、电梯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保证使 用效率和防火安全。内外建筑装修、构造、用料和做法必须适应因风力、地震、温度变化 等所引起的变形和安全问题。在建筑艺术方面要考虑高大体型在城市和群体中的形象和全方位造 型效果。,结构方面 主要有:考虑高层建筑遇到巨大风力和地震力时所产生的水平侧 向力。严格控制高层建筑体型的高宽比例,以保证其稳定性。使建筑平面、体型、立面的质量和刚度尽量保持对称和 匀称,使整体结构不出现薄弱环节。妥善处理因风力、地震、温度变化和基础沉降带来的变 形节点构造。考虑在重量大、基础深的地

9、质条件下如何保证安全可靠 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条件问题。,设备和电气方面主要有:设计供暖和给水排水系统时,必须考虑因建筑高度增大的压力,保证管道、炉片具有耐压能力。特殊处理消防和排烟问题。在供暖、通风中考虑因高处风力增大而增加的空气渗透和中合面以上、以下的热压变化对于散热量计算的重要影响。考虑由于增加了电梯、水箱供水和消防动力用电,对电气设计的区域配电和干线、支线布置提出的要求。,高层建筑-综合问题,主要有:关于城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问题,应遵照城市规划部门指定的地段和控制高度建造,而不能完全根据建筑本身的需要。高层建筑由于应力增加,设备和装修水平必须提高,施工难度增大,因而造价必然大大高于多层建

10、筑。因此,需要各专业设计人员密切合作使平面布局合理,提高使用系数,做到构造简洁,自重轻,便于安装,综合降低造价。高层建筑最突出的是防火安全设计,各专业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守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高层建筑-展望规划,高层建筑能够节约城市土地,缩短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的开发周期,从而减少市政投资,加快城市建设,这些优点已经逐渐得到公认。各国的大城市建设部门,都在不断地对已经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全面研究,采取改进措施。这些措施是:提前在城市发展规划中预作统筹安排,协调单个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群布点同周围环境、已有建筑、名胜古迹、城市风貌、市政公用设施等之间的矛盾。克服高层建筑使大量人口远离绿化地带、生

11、活环境不如低层和多层建筑等缺点,设法增加每层绿化阳台、敞开式的公共休息层、屋顶花园等。大力开发高层建筑结构、构造、防火安全、竖向交通所必需的高级材料、设备和设计施工技术等基本条件,严格控制质量,力争降低工程造价和管理费用。在建筑设计方面,对高层建筑带来的日照阴影和电磁波干扰的影响,对体量高大突出的建筑造型风貌和城市空间天际线的艺术效果,以及高层建筑群大量集中的人口对城市供应和交通的影响等多种问题,采取新的科学分析和研究步骤,以求得最佳设计方案。,高层建筑-基础施工监测,1 从基坑开挖至基坑回填完成期间软土地区尚应延长个月应对影 响区范围内的邻近建筑物和管线垂直与水平变形进行监测。2 实施降水和

12、回灌方案时应进行降水观测井和回灌观测井的水位 测试以及邻近建筑物管线的沉陷与水平位移观测 3 采用护坡桩系统时,、应对挡土桩的变形桩的内力变化进行监测。4 当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时,应监测墙体位移、平面变 形、结构整体稳定、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土体位移和地下水 位等项目。5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对水平支撑系统和锚杆的工作状态进行检 查和监测。6 施工中应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工作。测温点的布置应便于 绘制温度变化梯度图,可布置在基础平面的对称轴和对角线上。测温点应设在混凝土结构厚度的1/2、1/4和表面处,离钢筋的 距离应大于320MM.。2,按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级建筑的耐久年限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建筑物的质量标准而定。级别一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100二一般性建筑50-100三次要建筑25-50四临时建筑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