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文宋词首》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2412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语文宋词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语文宋词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语文宋词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语文宋词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语文宋词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语文宋词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语文宋词首》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雨 霖 铃,柳 永,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是唐代教坊大曲,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时,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以寄托哀思。可想这一词调悲怆低下、凄楚欲绝的情味。,雨霖铃的由来,鹤冲天 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奉旨填词柳三变坎坷人生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倾 听 朗 读,雨霖铃,离别后:,杨柳、晓风、残

2、月,表现手法:,苏 东 坡(10361101),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眉州眉山人。文学家,书画家,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开北宋豪放词风。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散文:“唐宋八大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歌:开创豪放词风 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家、画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词牌和写作背景,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苏轼“乌台诗案

3、”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的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这首词大约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当时他以47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思考:诗人描绘了怎样的赤壁景观,又发出了怎样的怀古情思?,观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思人:(遥想),1)被捕入狱,谪居黄州的打击是巨大的。遭人陷害,怀才不遇使他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2)长江依旧,英

4、雄已逝;幼时壮志犹在,而今“早生华发”,就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暂与万事皆休的悲凉。“人生如梦”两句正表现了诗人这种深沉的人生悲痛。3)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不能不激起诗人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未酬的深沉苦闷。“人生如梦”两句正是一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周瑜:年龄:34生活:美女相伴外表:英俊儒雅职位:东吴都督际遇:功成名就,苏轼:年龄:47婚姻:屡遭不幸外表: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功业未就,对比性阅读,大江、乱石、惊涛、千堆浪花,寒蝉、烟波、暮蔼、楚天、晓风、残月,指挥若定,谈笑却敌,执手相看,无语凝噎,壮志难酬,清秋别离之苦,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

5、,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6、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声声慢,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济南市)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幼受文学艺术熏陶。十八岁适金石家赵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家庭生活平静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流落异地,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悠闲生活,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情调感伤,风格顿变。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语言清丽,形成辛弃疾所

7、称道的“易安体”。,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反问句式,意味绵长,感慨深沉,一唱三叹,发人共鸣。突出“愁”之深之重。,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几杯淡酒 晚来急风旧时北雁满地黄花枯坐寒窗梧桐细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既细致地刻画出女词人丧夫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又高度地概括了她深深的悲哀和晚年的凄凉。仅此三句,便为全词定下了凄惨悲凉的感情基调。,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

8、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写作背景,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之后再次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

9、下的。,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居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留下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四十三年了,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噪,社鼓喧闹!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词中用典,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表达对英雄建功立业的仰慕之情。,表达自

10、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谏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着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

11、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下片小结:,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用典赏析:,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正如词综所说,“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表现手法:,运用典故,对比,全词总结:,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

12、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名句赏析,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这首词中有一句“千古俊句”,你认为是哪句?为什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酒”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成消忧解愁的最好办法,“酒醒”即“愁醒”,曾经被麻醉的“愁”一经复苏,更是无以排解。,2、关于“杨柳”:古典诗词中“杨柳”是有特定的内涵的,”柳”“留”,杨柳和离别是联系在一起的。“杨柳岸一词”在词中,则浸透着一种伤离别的凄清冷落之情。,3、关于风: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4、关于月:“月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这一“残”字,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酒、杨柳、晓风、残月,这四件最能触动离愁的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一种已愁苦不堪,更何况是四种,真可谓是愁上加愁。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