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诊中本级》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2913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切诊中本级》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切诊中本级》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切诊中本级》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切诊中本级》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切诊中本级》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切诊中本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切诊中本级》PPT课件.ppt(1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切 诊,目的要求,1、掌握诊脉的部位和方法;2、掌握正常脉象、常见病脉的脉象与临床意义;3、熟悉脉诊的原理,脉象要素、脉象的生理变异;4、熟悉相兼脉真脏脉概念与主病规律;5、了解妇人脉和小儿脉;6、了解按诊的一般方法和内容;,切诊-医生用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获得病情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切诊又分为:脉诊 按诊 脉诊:观察脉搏的变化 按诊:对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第一节脉诊,概念: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脉搏,感知脉动应指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脉诊简史,1、扁鹊:已将脉诊用于临床实践。2、内经:“三部九候论”、“独取寸口”。3、张仲景:“平脉辨证。”4、王

2、叔和:著脉经,记载24种脉象。5、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记载27种脉象。6、周学霆:著三指禅,以缓脉为权衡标准。7、黄宫绣:著脉理求真。8、赵绍琴:著文魁脉学。,切 诊,脉象形成的原理,(心),心脏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脉管因之产生了收缩、舒张运动,脉象即心动应脉,脉动应指的形象。,1、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心主血,其充在脉”、“心藏 脉、脉舍神。”,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3、五脏协同是脉象正常的保证“脉以胃气为本。”,切 诊,气血的推动肺气敷布保证气血肝气的调节正常运动(常脉)脾气的统摄肾气的鼓动,脉诊的

3、部位,一、脉诊的部位、素问三部九候论:三部九候诊法,又称为遍诊法: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切 诊,2、人迎寸口诊法:灵枢终始 对人迎和寸口脉象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人迎(颈总动脉)主要反映体表情况。,颈总动脉,桡动脉,3、三部诊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人迎、寸口、趺阳或太溪。寸口脉候脏腑病变;人迎、趺阳脉候胃气;太溪脉候肾气。,胫后动脉跟支,足背动脉,桡动脉,颈总动脉,4、寸口诊法:寸口又称“气口”、“脉口”,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的搏动形象

4、,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切 诊,独取寸口原理,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难经一难:“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素问五脏别论:“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寸口脉的分部:寸、关、尺三部: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为关,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分候五脏六腑),左,心,肝(胆),肾小肠膀胱,(上以候上)(下以候下),上竞上,下竞下,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平息和体位 平息:“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

5、,呼吸 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息是要求医生在诊脉时保持呼吸调匀,清心宁神,以自己的呼吸来计算病人的脉率,切 诊,以医生一次正常呼吸为时间单位,来检测病人脉搏搏动的次数。(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618次,每分钟脉动7280次,一息四至,闰以太息五至。)诊脉时,医生应清心宁神,思想集中,精神专一。所谓“持脉有道,虚静为保。”东垣十书谓:“澄神静虑,调息凝心。”五十动 指诊脉时间不得少于脉搏跳动五十次,一般不得少于一分钟,以三分钟为宜。,体位:坐位、卧位与心脏等高。侧坐仰卧、臂平即可、直腕仰掌、气血调和腕垫脉枕、高度同心、医得宁神、平息辨认。,“诊法常以平旦”平旦:气由阴出阳(安静状态)

6、未劳作阴气未动,阳气未散 未进饮食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 血未乱,脉象反映原有阴阳盛衰气血通滞,故可诊有过之脉,诊脉时间:平旦为佳,安静。,临床意义:,1、平旦为诊病最佳时间 2、诊法常以平旦又不拘于平旦:,诊病必须在病人安静的状态下进行:,内环境外环境,指法,1、选指:左或右手(左手切病人右手、右手切病人左手),食中、中指及无名指三指平齐,手指略弓形,以指目诊脉。,2、布指:寸口诊法:寸关尺定位中指定关,食指候寸,无名指候尺,疏密适当。小儿可用一指定关法。,高骨定关,中指定关,食指诊寸部,无名指诊尺部,“一指定关法”,3、总按、单按,总按:三指同时用相同指力察两手寸口脉部体脉象的形态、脉位、

7、脉力等。单诊: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位、数、形、势等变化。,切 诊,27,总 按,切 诊,单 按,切 诊,错误的诊脉手法,切 诊,(1)举法:轻按,浮取。(2)按法:重按至筋骨,沉取、重取。(3)寻法:不轻不重,按至肌肉,中取;或调节指力,从轻到重,从重到轻,左右前后推寻,细察脉象。,4、举、按、寻,脉象要素(位、数、形、势),1、脉位:指脉动显现部位的浅深。,浮脉“如水漂木”,沉脉“如石投水”,2、脉次:指脉搏的频率。,迟脉慢,数脉快,3、脉形:脉动的宽度等形态,洪脉“状若洪水”,细脉“状若丝线”,4、脉势: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滑脉“如珠走盘”,涩脉“轻刀

8、刮竹”,脉象要素,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脉位:脉管的浅深至数:脉搏的频率脉长:脉动的范围长短脉力:脉搏的强弱脉宽:脉管的粗细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程度均匀度:脉动的节律,切 诊,正常脉象,正常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反映机体气血充盈,气机调畅,阴阳平衡,精神安和,为健康的征象。脉象特征:三部有脉,一息45至,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部沉取有力。脉象特点:有胃、有神、有根。,平脉的特征,1、胃:脉来从容、和缓、流利。2、神:柔和有力,节律整齐。3、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切 诊,常脉特征胃、神、根从不同侧面强调了正常脉象的所必备的条件,三者相互

9、补充而不能截然分开 临床意义: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标志之一。平脉反映机体气血充盈,脉腑功能健旺,阴阳平衡,精神安和的生理状态,是健康的象征。,常脉具有上述基本特点,又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范围,常随人的生理活动、气候季节等环境的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脉象的生理变异,1、与年龄、性别、体质有关: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瘦人脉浮,肥人脉沉。2、与精神情志有关:3、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春弦、夏洪、秋浮、冬沉。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切 诊,课堂小结:,1、部位:寸、关、尺2、指力:举、按、寻3、平脉:胃、神、根,切 诊,病脉:疾病反映于脉象

10、的变化,称为病脉。临床常见病脉28种,即浮、沉、迟、数、洪、细、微、散、虚、实、滑、涩、长、短、弦、芤、紧、缓,革、牢、弱、濡、伏、动、促、结、代、疾,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切 诊,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脉位:脉管的浅深浮脉、沉脉至数:脉搏的频率迟脉、数脉脉长:脉动的范围长短长脉、短脉脉力:脉搏的强弱虚脉、实脉脉宽:脉管的粗细洪脉、细脉、濡脉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滑脉、涩脉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程度弦脉、紧脉均匀度:脉动的节律结脉、代脉、促脉,脉位分类(一)浮脉,1、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崔氏脉诀:“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诊宗三昧:“

11、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切 诊,浮脉,沉脉,脉位分类浮脉,2、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脉理: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三秋得之应无恙,久病逢之确可惊”二者的区别:表证脉浮但有根;里虚脉浮而无根。,相类脉散脉,1、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至数不齐 2、临床意义: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濒湖脉学:“至数不齐,涣散不收。”诊宗三昧:“其脉散者死。”脉理:阴衰阳消,心气不能维系血液运行。,切 诊,相类脉芤脉,1、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2、临床意义:失血,伤阴。脉理:阴血不能维阳气

12、,阳气浮散。金匮要略:“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切 诊,相类脉革脉,1、脉象特征:中空外坚,如按鼓皮。医学实在易“革脉外强”徐春甫:“革为皮革,浮弦大虚,如按鼓皮,内虚外急。”特点:脉管表面绷急、力强,按之中间空虚。,切 诊,2、临床意义:主精血亏虚(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革为精气内虚,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所致。金匮要略“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伤寒论“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二)沉脉,1、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濒湖脉学“如石投水,必极其底。”脉诀汇辨“有深深下沉之势”脉诀刊误“轻手于皮肤之间不可得,徐

13、徐按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此沉脉也。”,切 诊,浮脉,沉脉,脉位分类沉脉,2、临床意义:主里证。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沉而有力里实:气血内困于里;多因水、寒、积滞所致(寒主收引,水性 沉潜,积滞则阳气伏郁)。沉而无力里虚:阳气虚不能升举。,相类脉伏脉,1、脉象特征:比沉脉更深,需重按着骨始 可得,甚至伏而不现。诊家正眼“推筋着骨,得始其形。”2、临床意义:主里证邪闭、厥证、痛极(伏而有力)多因邪气内伏,脉气不得宣通所致。如气闭、寒闭、热闭、火闭、痛极、霍乱 等可见。,切 诊,相类脉牢脉,1、脉象特征:实大弦长,沉取始得,坚着不移。李中梓:“牢有二义,坚牢固实之义

14、,又深居在内之义。”脉说:“沉而有力,劲而不移,实大弦长,牢之体也。”2、临床意义:阴寒内盛,疝气癥瘕。脉理: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故脉来沉而实大弦长。,切 诊,脉率分类(三)迟脉,1、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脉动34至,一分钟不满60次)。脉诀汇辨:“往来迟缓,三至一息。”诊家枢要:“迟,不及也,呼吸之间,脉仅三至。”,切 诊,迟脉,数脉,脉率分类迟脉,2、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热证。1)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实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虚寒:阳气虚弱失于温运。凡阳虚不足,命门火衰者,多见迟而无力之脉。症见畏寒泄泻,腹痛喜按口吐冷涎等。2)亦主热证邪热结聚,

15、经隧阻滞。多见于里热实证(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相类脉缓脉,1、脉象特征:一息四至(一分钟6070次),来去缓怠。有两种意义:1)脉管柔和,脉来和缓,有悠然之意。为有 神,有胃之平脉。2)脉管纵缓,脉来懈怠。脉经“去来亦迟,小快于迟。”主病:多由脾胃虚弱,或湿邪困阻。,切 诊,(四)数脉,1、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一分钟90120次),。濒湖脉学:“一息六至,脉流薄疾。”脉诀启悟:“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动脉之厥厥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切 诊,迟脉,数脉,脉率分类数脉,2、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里虚证(阳虚外浮)。1)主热证因热迫血妄行,故脉数。实热:凡外感发热、胃热、肠

16、热、肺痈、肠痈、疮疡、等均可见数脉。难经九难:“数则为热”脉药联珠:“凡数脉总由火毒”虚热:阴虚火旺,脉率分类数脉,2)主阳虚外浮:浮数无力精血耗损,元气亏虚,脉来虚数。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张景岳曰:“愈虚则脉愈数。”,相类脉疾脉,1、脉象特征:脉来疾急,一息七至以上(一分钟120次以上)。2、临床意义:阳极阴竭,元气欲脱(亡阴、亡阳)多见于阳亢无制,真阴垂绝之候。为虚弱,阳气将绝之征。,切 诊,脉宽度分类(五)洪脉,切 诊,1、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诊家正眼:“洪脉极大,状若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濒湖脉学:“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脉理求真:“洪脉既大且数”,洪

17、脉(附大脉),细脉,脉的宽度分类洪脉,2、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亦主邪盛正衰。里热内盛,气盛血涌故脉来洪。洪大有力,此为太过,多为里热炽盛,必伴见壮热,烦躁,口渴,吐血,疮疡及暑热汗出等。亦主虚证若浮取洪大无力,沉取无根,则不主气分热盛,乃阴精耗竭,孤阳欲外越之兆。,1、脉象特征: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2、临床意义:健康人 提示病情加重,相类脉大脉,(六)细脉(小脉),1、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 不绝。脉经:“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诊家正眼:“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若丝线,较显于微。”濒湖脉学:“小大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切 诊,洪脉(附大脉

18、),细脉,脉的宽度分类细脉,2、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病 1)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则脉来细而无力 凡久病气血亏耗,年迈体弱,失血,盗汗,自汗,阳虚畏寒,虚胀,泄泻等,可见到细脉 脉诀刊误:“主血少气衰”伤寒论:“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脉的宽度分类细脉,2)主湿病:脾虚湿盛或感受湿邪,湿邪阻碍脉道,故脉细而缓。凡湿邪伤人,或内困脾胃,或留滞经络,常可见到细脉。金匮要略:“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者,此名湿痹”诊宗三昧“湿痹脚软,自汗失精,皆有细脉”,结合舌象来判断细脉的主证,1,2,相类脉濡脉,1、脉象特征:浮而细软,如絮浮水,搏动力弱,不任重按,按之则无

19、脉经“极软而浮细。”特点:脉位浮、脉管细、脉力少、不甚 流利。2、临床意义:主诸虚,又主湿困。凡气虚,自汗,身倦乏力,短气等可见濡。,切 诊,相类脉弱脉,1、脉象特征:极软而沉细 脉经:“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脉理求真:“沉细软弱,举之如无,按之乃 得。”特点:脉体小、脉位沉、脉力少、脉管软。,脉力分类弱脉,主病:主阳气虚衰或气血俱虚 阳虚不能温运,鼓动无力。多见于元气虚耗,阳气衰微之人。症见面 白肢冷、气短少力、惊恐自汗、筋骨痿弱、遗精泄泻等。,相类脉微脉,1、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2、主病:气血大虚,阳气衰微。正气将绝,鼓动无力,故脉微欲绝。伤寒论:“少阴病,下

20、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通脉四逆汤主之。”,切 诊,脉力度分类(七)虚脉,1、脉象特征: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脉经:“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三指禅:“虚脉大而松,迟柔少力充。”,。,切 诊,虚脉,实脉,脉力度分类虚证,2、临床意义:主虚证(气血两虚,脏腑诸虚)。血虚不能充盈,气虚不敛而外张。可见于久病虚劳、伤暑气阴两伤等。诊家枢要:“虚,气血俱虚之诊也,为暑,为虚烦多汗,为恍惚多惊。”三指禅:“多因伤暑毒,亦或血虚空”,(八)实脉,1、脉象特征:三部脉举按皆有力(应指幅幅,举按皆然。)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濒湖脉学:“浮沉皆得大

21、而长,应指无虚幅幅强。”诊宗三昧:“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切 诊,脉力分类实脉,2、临床意义:主实证。邪盛正实,正邪相搏,气血涌盛脉道充满故实。凡邪气有余,阳热内郁所致高热谵语,腑实便坚,三焦火盛,食滞胁痛等,皆可见实脉。正常人:六阳脉,虚脉,实脉,脉长度分类(九)长脉,1、脉象特征:脉体较长,首尾端直,超过寸关尺本位。诊家正眼:“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濒湖脉学:“长脉不大不小,迢迢自若,如循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紧张,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切 诊,脉长度分类长脉,2、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多由邪气

22、盛实,正气不衰,邪正搏击所致。素问 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盈余。,(十)短脉,1、脉象特征:首尾俱短,不及三部,李中梓:“两头低而沉下,中间突而浮起。”濒湖脉学:“不及本位,应指而回,不能满部。”2、临床意义:主气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气郁不能展,气虚不能鼓动故脉短。,切 诊,短脉,长脉,脉流利度分类(十一)滑脉,1、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 圆滑。诊家正眼:“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脉经:“与数脉相似。”,切 诊,滑脉,涩脉,脉流利度分类滑脉,2、临床意义:主痰湿、食积、实热诸证1)主痰湿:痰饮为阴滑之物,痰湿聚于体内,使脉

23、内阴液增加,血流如粒而现滑象 素问 脉要精微论“滑为阴气有余也”2)主食滞:宿食化热,气实血涌 金匮要略“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3)主实热:正盛邪实,气血涌盛 伤寒论“伤寒脉滑而厥者,有里热,白虎汤主之”,脉流利度分类滑脉,主妇人的孕脉:气血充盛。景岳全书“妇女脉滑数而经断者,为有孕。”见于正常人:滑缓为平人之常,多见于青壮年,尤以女性明显。景岳全书“若平人脉滑而和缓,此自营卫充实 之佳兆。”,相类脉 动脉,1、脉象特征:脉动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见于关部。脉经:“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 如豆,厥厥动摇。”2、临床意义:多见于惊恐、疼痛。特点:滑、数、短。,切

24、 诊,(十二)涩脉,1、脉象特征:脉细而缓,往来艰涩,至数不齐,如轻刀刮竹。濒湖脉学“如雨沾砂,如病蚕食叶。”脉经“细而迟,往来艰,或一止复来。”特点:脉管细、流速慢、不流畅。,切 诊,滑脉,涩脉,脉流利度分类涩脉,2、临床意义:主精伤、血少、气滞血瘀、1)涩而无力精伤、血少 多见于亡血,失精,闭经,死胎,或精冷阳萎金匮要略“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诊家枢要“涩,为少血,为无汗,为血痹痛,为伤精”2)涩而有力实证(气滞血瘀)气、血阻碍脉道,脉行不畅,脉的紧张度分类(十三)弦脉,1、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脉经:“按之如弓弦状。”脉诀刊误:“状若筝弦,从中直过,挺 然于指下,曰弦

25、。”濒湖脉学:“如张弓弦,按之不移,绰 绰如按琴瑟弦。”特点:脉管细、脉力强、两端绷紧,触手点长。,切 诊,脉的紧张度分类弦脉,2、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等,亦主虚劳,胃气衰败。弦为肝脉,为气机不畅之象。凡肝气胁痛、腹痛、冷痹、疝瘕、疟疾等多见弦脉。内经:“阳弦头痛,阴弦腹痛。”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病乘脾 脉弦而细劲,如循刀刃:胃气全无,脉的紧张度分类弦脉,补充:临床上用“弦脉”来描述脉象的两种概念1、指标准的弦脉:如琴弦状,主气滞等。2、指脉管粗硬:多用于描述老年人的脉管硬化,高血压病时出现的一种现象。但这种弦象不能解释为气滞,它是因为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所致的肝阳上亢征

26、象。朱丹溪:“脉无水而不软也”。,相类脉紧脉,1、脉象特征:脉来紧张,如牵绳转索。脉经:“如切绳状。”诊家正眼:“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切 诊,脉的紧张度分类紧脉,2、临床意义:主实寒证、痛证、宿食。寒主收引,脉管内缩故紧。多见于寒邪内侵引起的伤寒,头痛咳嗽,心腹痛或胀满,呕吐泻利,阴疝痃癖等。脉诀刊误:“紧为寒为痛”。,(十四)结脉,1、脉象特征:缓而一止,止无定数。伤寒论“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2、临床意义: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主气血虚衰。阴寒凝滞,心阳被抑。多见于气结、血瘀、寒痰、饮食停滞、癥瘕积聚等。,切 诊,相类脉代脉,1、脉象特征:脉来一止,止有

27、定数,良久方来。脉经“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活人书“往来缓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也。”,切 诊,2、临床意义:主脏气衰微。1)脏气衰微,无力继续,故脉歇止难复。诊家正眼“代主脏衰,危恶之候”,“心疼夺食,脉三动一止,良久不能自还。”2)又主痛证、七情惊恐、跌仆损伤。“惊则气乱。”,切 诊,相类脉促脉,1、脉象特征:数而一止,止无定数。脉经:“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濒湖脉学“来去数,时一止复来,如蹶之趣,徐疾不常。”2、临床意义:实证: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邪热内盛,壅滞脉道,脉行不利。虚证:脏气衰败,阴血衰少,切 诊,促脉,结脉,代脉,三种脉均为节律异常

28、的脉象,但1、脉律:促脉和结脉是无规律的歇止;代脉是有规律的歇止。2、脉率:结脉和代脉是缓而有歇止;促脉是数而有歇止。,结代促脉的鉴别,脉象鉴别,一、比类法归类辨异二、对举法,相似脉鉴别与比较,一、相类脉比较 1、脉位类:浮浮、芤、虚、濡、洪;沉沉、伏、牢、弱。2、脉率类:迟迟、缓、涩、结;数数、洪、滑、促。,切 诊,脉象类比、相兼脉和真脏脉,3、脉宽类:大(粗)大、虚、洪、芤、实;小(细)细、弱、濡、弦。4、脉力类:虚虚、弱、濡、微;实实、弦、紧。,相兼脉,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单因素脉相兼出现,复合构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临床病脉通常相兼出现,只要不是性质相反的脉象均可相兼,其主病等于各单因

29、素脉象主病的综合原因:(1)正气有盛衰,邪气常兼夹;(2)脉的位、数、形、势、律。,切 诊,主病-各脉所主病之总和。浮数脉浮(表)数(热)表热证沉数里热;弦数肝郁化火;滑数痰热 细数=阴虚,真脏脉,真脏脉又称“败脉”、“绝脉”、“死脉”、“怪脉”,为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的象征,一般在疾病的危重期出现 特点 无胃、无神、无根。,切 诊,医学入门 死脉总诀明 李橚雀啄连来三五啄,屋漏半日一滴落。弹石硬来寻即散,搭指散乱真解索。鱼翔似有又似无,虾游静中跳一跃。更有釜沸涌如羹,旦占夕死不须药。,无胃、无神、无根,(1)无胃之脉:无冲和之意,弦硬不 柔,应指坚搏,如循刀刃。偃刀脉、弹石脉(2)无

30、根之脉:浮大无根,按之消失。釜沸脉、鱼翔脉、虾游脉(3)无神之脉:脉律无序,脉形散乱。雀啄脉、屋漏脉、解索脉,浑浑革至如泉涌,病进而色弊 脉来滚滚而急,如泉水之涌出-釜沸脉(浮数至急,至数不清,如釜中沸水,浮泛无根),主病势趋于严重,邪盛正伤,病情急剧发展,正气将败,气色也见败坏。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脉来绵绵无力,脉气若有若无,去则骤然歇绝,如弓弦之断绝-虾游脉(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跃然而去,须臾又来,伴急促躁动之象):主正气衰亡,心阳将绝为死侯,(六)诊妇人脉(七)诊小儿脉,脉诊的意义 通过诊脉,可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邪正的消长和判断预后,故概括为辨别病情,阐述病机,指导治疗,推断

31、预后。,脉 症 顺 逆 与 从 舍,脉症的顺逆:(1)脉症相符(2)脉症不符 脉症的从舍常用于寒热、虚实的真假。(1)症真脉假舍脉从症(2)症假脉真舍症从脉,切 诊,按诊的含义: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病人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病方法。,第二节、按诊,一、按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一)按诊的方法:触、摸、按、叩。触(皮肤)医生用手指或手掌轻轻接触病人局部皮肤,了解肌肤的凉热、润燥情况,以辨别是外感还是内伤,以及津液的盈亏摸(肌层)手指稍用力,来探察局部的感觉情况,有无疼痛,肿物的形态、大小、以辨别病位及虚实按(筋

32、骨或腹腔深部)重手按压或推寻局部,了解深部有无压痛或肿块,以辨别脏腑的虚实和邪气的痼结情况,叩叩击法。医生用手叩击病人身体某部,使之振动,产生叩击音、波动感或振动感,来确定病变性质和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 直接叩击法 间接叩击法,(二)注意事项 态度认真、举止大方,遵守医德;手法轻柔、熟练敏捷,避免刺激;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密切观察。,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俞穴,二、按诊的内容,1、按胸胁,(1)按虚里:虚里(心尖搏动处):左前胸第四、五肋间,乳头稍内侧,为心尖搏动处,诸脉之所宗。正常搏动范围直径约22.5cm,其动而不紧,缓而不怠,按之应手,节律清晰,是心气充盛,宗气积于胸中,平人无病的象征

33、。故按虚里可了解宗气的强弱,病性虚实,预后疾病。,异常虚里的几种表现和意义 不及:搏动微弱,反映宗气内虚。太过:搏动应衣,反映宗气外泄。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反映心气衰绝,属危候。孕妇胎前产后,虚里动高者为恶候;虚痨之人,虚里动高为病进。虚里搏动数急而时一止,为中气不守;搏动迟弱或久病动数,为心阳不足。,2、按腕腹,辨疼痛:拒按实;喜按虚;辨腹胀:叩之浊音-实证 叩之空声-实证 辨鼓胀:有波动感-水臌;无波动感-气臌。辨虫积:指下如蚯吲蠢动,3、按 肌 肤,辨寒热 肌肤热而喜冷阳证、热证;肌肤冷而喜温阴证、寒证。察润燥 肌肤湿润汗出或津液未伤;肌肤干燥无汗或津液已伤。按肿胀 按之凹陷,不能即起水肿 按之凹陷,举手即起气肿,按尺肤,“尺肤”: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的一段皮肤。尺肤缓(松弛)主热 尺肤急(绷急)主寒 尺肤热甚 主热病 尺肤凉 主阳虚 尺肤柔润温和 气血调和 尺肤干涩 津枯,气血虚,4、按 手 足,辨手足冷热 俱冷阳虚或阴盛;俱热阴虚或阳盛。辨手掌冷热 手足心热内伤发热;麻疹患儿,中指尖独冷发疹。,5、按 俞 穴,对病位判断具有一定意义。肺病:中府、肺俞、太渊;肝病:期门、肝俞、太冲;胃病:胃俞、足三里;肠痈:右下腹压痛,阑尾穴压痛。,切 诊,词解:水肿、气肿、按尺肤。如何鉴别水臌与气臌、水肿与气肿?,思考题,Element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