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第四讲张爱玲研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3001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性文学第四讲张爱玲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女性文学第四讲张爱玲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女性文学第四讲张爱玲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女性文学第四讲张爱玲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女性文学第四讲张爱玲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女性文学第四讲张爱玲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性文学第四讲张爱玲研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女性文学研究第四讲(2)张爱玲研究(1),主讲: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刘文菊,张爱玲,http:/,“张爱玲热”,第一次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1995年张爱玲的去世更推动了热潮的高涨。2007年李安导演色戒 再掀热浪2009年小团圆面世的热潮预热:2010英语自传小说易经堕塔出版,如何“看张”,通过5个不同文本立体“看张”:1.天才梦2.对照记3.小团圆4.红楼梦魇5.海上花,如何“看张”,1.天才梦-自传体散文1939.9上海西风征文,天才梦(我的天才梦)获名誉奖第三名,刊登在1940年8月第48期。是张爱玲自己承认的“处女作”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

2、,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splendour”(光彩)、“melancholy”(忧郁),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陈理慧“蚤子之患”与避世之谜:张爱玲的晚年生活,作家杂志2008.3)反映出性格、气质、个性、品味、爱好、梦想、缺陷,如何“看张”,2.

3、对照记-图文对照式自传张爱玲式的“拼图游戏”,展示生命的痕迹生前最后一部著作对照记看老照相簿于1994.6由台湾皇冠出版社初版。展示了54张照片,都是与张爱玲关系密切的亲友和她自己的,配合照片的介绍性文字,或简或繁,极富表现力,可看作张爱玲简单而证据确凿的自传。卷首语:三搬当一烧,我搬家的次数太多,平时也就“丢三落四”的,一累了精神涣散,越是怕丢的东西越是要丢。幸存的老照片就都收入全集内,藉此保存。末尾:以上的照片收集在这里惟一的取舍标准怕不怕丢失,当然杂乱无章。附记也零乱散漫,但是也许在乱纹中可以依稀看得出一个自画像来。然后时间加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繁弦急管转入急管哀弦,急景凋年倒已经遥

4、遥在望。一连串的蒙太奇,下接淡出。此书大有深意,照片的排列顺序也是很讲究的。大致用意有三:对自己家世的追溯;对亲友之爱的怀念;对无可挽留的美丽人生的尽力挽留,留下入世的印迹。,如何“看张”,3.小团圆-自传体小说?1976年完成,曾授意销毁。2009年“被出版”。“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主要人物:蕊秋、二叔、楚娣、云志、翠华;比比;绍之雍、燕山、汝狄;汤孤鹜、文姬、荀华;荒木、向璟、虞克潜;绯雯、瑶凤、秀男、小康、辛巧玉开头与结尾惊人一致: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

5、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盛九莉:“她是最不多愁善感的人,抵抗力很强。事实是只有她母亲与之雍给她受过罪。”她从来不想要孩子,也许一部分原因也是觉得她如果有小孩,一定会对她坏,替她母亲报仇。,如何“看张”,夜晚她(盛九莉)在浴室灯下看见马桶里的男胎,在她惊恐的眼睛里足有十吋长,毕直的欹立在白磁壁与水中,肌肉上扶上一层淡淡的血水,为新刨的木头的淡橙色。凹处凝聚的鲜血勾划出它的轮廓来,线条分明,一双环眼大得不合比例,双睛突出,抿着翅膀,是从前站在门头上的木雕的鸟。青山上红棕色的小木屋,映着碧蓝的天,阳光下满地树影摇晃著,有好几个小孩在松林中出没,都是她的。之雍出现了,

6、微笑着把她往木屋里拉。非常可笑,她忽然羞涩起来,两人的手臂拉成一条直线,就在这时候醒了。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这样的梦只做过一次,考试的梦倒是常做,总是噩梦。才子佳人说部中的男主角都中了状元,然后三妻四妾个个美貌和顺,心甘情愿同他一起生活,所以是“大团圆”。现在这部小说里的男主角是一个汉奸,最后躲了起来,个个同他好的女人都或被休,或困于情势,或揭穿了他的为人,都同他分了手,结果只有一阵风光,连“小团圆”都说不上。(宋淇信,1976年4月28日。),如何“看张”,1968年之后的爱玲,开始用另一种形式与滚滚红尘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进入“禅定”的生存状态,直到1995年辞

7、世,26年的时间里她都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也将琐碎的世事弃置不顾。当喧嚣归于安寂,繁华落入尘埃,在这个不被外人打扰的净土,她一边安静地等待着生命玫瑰的凋谢,一边按照她的方式和节奏完成着人生最后阶段未尽的梦想:一是醉心研究红楼梦;二是翻译海上花列传。精神资源,文学滋养,如何“看张”,4.红楼梦魇红楼梦魇 自序我觉得这题目非常好(红楼梦魇),而且也确是这情形一种疯狂。1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1从改写的过程上可以看出他的成长,有时候我觉得是天才的横剖面。2红楼梦未完还不要紧,坏在狗尾续貂成了附骨之疽 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是红楼梦(另

8、指金瓶梅)。4我不过是用最基本的逻辑,但是一层套一层,有时候也会把人绕糊涂了。我自己是头昏为度,可以一搁一两年之久。像迷宫,像拼图游戏,又像推理侦探小说。早本各各不同的结局又有“罗生门”的情趣。偶遇拂逆,事无大小,只要“详”一会红楼梦就好了。4在已经“去日苦多”的时候,十年的工夫就这样掼了下去,不能不说是豪举。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5张爱玲典藏全集(10):1-5,如何“看张”,红楼梦未完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红楼梦插曲之一 高鹗、袭人与畹君初详红楼梦论全抄本二详红楼梦甲戌本与庚辰本的年份三详红楼梦是创作不是自传四详红楼梦改写与遗稿五详红楼梦旧时真本要

9、给它应得的国际地位,只能把它当做一件残缺的艺术品,去掉后四十回,可能加上原著结局的考证。张爱玲忆胡适之 张爱玲典藏全集(6):57红学大师周汝昌称“只有张爱玲,才堪称雪芹知己”。她是“红学史”上一大怪杰,常流难以企及。张爱玲之奇才,心极细而记极强,万难企及。,如何“看张”,5.海上花清末韩邦庆小说海上花列传主要内容是写清末上海十里洋场中的妓院生活,涉及当时的官场、商界及与之相链接的社会层面。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方言小说。作者自谓小说的结构是从儒林外史蜕化而来,并使用了“穿插”、“藏闪”等技巧。胡适大力推崇该小说:给中国文学开了一个新局面了。海上花的胜利不单是作者私人的胜利,乃是吴

10、语文学的运动的胜利。张爱玲将吴语对白悉数转换成地道晚清官话,为作品中的晚清服饰、欢场行规、上海的风土人情做了准确详尽的注解,命名为海上花。,如何“看张”,张爱玲忆胡适之醒世姻缘和海上花一个写得浓,一个写得淡,但是同样是最好的写实的作品。我常常替它们不平,总觉得它们应当是世界名著。张爱玲忆胡适之 张爱玲典藏全集(6):50 海上花其实是旧小说发展到极端,最典型的一部。作者最自负的结构,倒是与西方小说共同的。特点是极度经济,读着像剧本,只有对白与少量动作。暗写、白描,又都轻描淡写不落痕迹,织成一般人的生活的质地,粗疏、灰扑扑的,许多事“当时浑不觉”。所以题材虽然是八十年前的上海妓家,并无艳异之感,

11、在我所有看过的书里最有日常生活的况味。张爱玲忆胡适之 张爱玲典藏全集(6):57,张爱玲典藏全集(14册)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年,2003-01-01,张爱玲全集(10)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张爱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一、国内研究1.20世纪40年代 发生期迅雨(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万象1944年5谭正璧论苏青与张爱玲风雨谈1944年112.80年代初、中期 探索期最早论及张爱玲的是张葆莘张爱玲传奇(文化月刊1981年11期)首次发表张爱玲小说的是收获1985.3倾城之恋。柯灵遥寄张爱玲读书19843.80年代后期-90年代 全面展开期将张爱玲首次写进大陆文学史的是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198

12、7黄修己1984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从知识传播的角度,较客观地介绍了金锁记孟悦 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1989有专章论述,二、海外研究1.第一阶段(1957-1984)夏志清、唐文标等人的介绍与评述。2.第二阶段(1985-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英文版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是第一位完整评论张爱玲的研究者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李欧梵苍凉与世故:张爱玲的启示牛津大学出版社2006;睇色,戒文学电影历史,牛津大学出版社2008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王德威落地的麦子不死:张爱玲与“张派”传人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台湾唐文标张爱玲资料

13、大全集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4;张爱玲研究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台湾水晶蝉夜访张爱玲1973;张爱玲的小说艺术M.台北:大地出版社1976;替张爱玲补妆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张痴”台湾高全之张爱玲学:批评、考证、钩沉,台湾一方出版公司初版2003.3)香港浸会大学林幸谦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1)(2)哈佛大学司马新张爱玲在美国婚姻与晚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夏志清成为是为张爱玲作传最好四部作品之一(余三为张子静我的姊姊张爱玲(学林出版社1997)、胡兰成今生今世,民国女子、林式同有缘得识张爱玲)旅日学者邵迎建: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张爱玲的文学,三联书店,1998刘维

14、荣.海外张爱玲研究综述,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2000.1台湾作家施淑青:我以为中国作家有三个人可以得诺贝尔文学奖,沈从文、张爱玲、老舍李昂,我们三个姐妹与张爱玲,张爱玲评说六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242,阅读张爱玲书系:主编陈子善 罗岗 山东书画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1、刘绍铭、许子东香港岭南大学等再读张爱玲2、水晶替张爱玲补妆3、王德威落地的麦子不死4、陈子善 张爱玲的风气 5、陈子善 记忆张爱玲,迅雨(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1、分析张爱玲奇迹发生的原因“这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评价张创作的得失()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

15、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指出金锁记的三个特色:心理分析的精妙;省略法的运用;风格特点:新旧文字的糅合,新旧意境的交错()认为倾城之恋华彩胜过骨干;几乎占到二分之一篇幅的调情,尽是些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者的精神游戏;(4)连环套的主要弊病是内容的贫乏,逃不过刚下地就夭折的命运。“奇迹在中国不算稀奇,可是都没有好收场。”张爱玲的回应:自己的文章“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自己的文章我以为文学理论是出在文学作品之后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恐怕还是如此理论并非高高坐在上面,手执鞭子的御者。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又如,他们

16、多是注重人生的斗争,而忽略和谐的一面。其实,人是为了要求和谐的一面才斗争的。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恣的。因为我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所以我的作品有时候主题欠分明。但我以为,文学的主题论或者是可以改进一下。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比拟定了主题去编故事要好些。,自己的文章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乏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17、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所以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人们只是感觉日常的一切都有点不对,不对到恐怖的程度。人是生活于一个时代里的,可是这时代却在影子似地沉没下去,人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为要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不求助于古老的记忆,人类在一切时代之中生活过的记忆,这比瞭望将来要更明晰、亲切。我喜欢素朴,可是我只能从描写现代人的机智与装饰中去衬出人生的素朴的底子。因此我的文章容易被人看作过于华靡。,(连环套)欠注意到主题是真,但我希望这故事本身有人喜欢

18、。我的本意很简单:既然有这样的事情,我就来描写它这种姘居生活中国比外国更多,但还没有人认真拿它写过,鸳鸯蝴蝶派文人看看他们不够才子佳人的多情,新式文人又嫌他们既不像爱,又不像嫖,不够健康,又不够病态,缺乏主题的明朗性。连环套里有许多地方袭用旧小说的词句 有时候未免做作,所以有些过分了。我想将来是可以改掉一点的。张看 自序“三十年不见,尽管自以为坏,也没想到这样恶劣,通篇胡扯,不禁骇笑。”,柯灵:遥寄张爱玲,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沦陷,才给了她机会。张爱玲的文学生涯,辉煌鼎盛的时期只有两年(一九四三年-九四五年)是命中注定,千载一时,“过了这村,没有那

19、店。”张爱玲不见于目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毫不足怪,国内卓有成就的作家,文学史家视而不见的,比比皆是。张爱玲在文学上的功过得失,是客观存在;认识不认识,承认不承认,是时间问题。对她的秧歌和赤地之恋,我坦率地认为是坏作品,秧歌和赤地之恋的致命伤在于虚假,描写的人、事、情、境,全都似是而非,文字也失去作者原有的光彩。海外有些评论家把秧歌和赤地之恋赞得一朵如花,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为小说暴露了“铁幕”后面的黑暗,如获至宝。但这种暴露也是肤浅而歪曲的,在大陆读者看来,只觉得好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张爱玲隔岸观火,并不了解她的攻击对象,而又要加以攻击,怎么能打中要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国内文艺界正在

20、抛弃“为政治服务”的口号,而从来笔端不沾政治的张爱玲,反而作茧自缚。,夏志清与“张学”,一、1961年中国现代小说史 把张爱玲称为20世纪“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与鲁迅、沈从文相提并论。二、1957年发表在台湾文学杂志上的张爱玲的短篇小说有两方面左右着“张学”的发展:第一是对张爱玲的评鉴定位;第二是分析方法。三、认为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四、运用英美新批评方法苦读细品:1、指出张对文字色彩的敏感,文字具有丰富的感性,“雅俗兼赏”;2、张小说意象非常丰富,甚至是“华丽”;3、张小说力求表现的是“苍凉”;“人生一切饥渴和挫折中所内藏的苍凉的意味”4、心理描写细腻,观察态度老练

21、客观;5、张是彻底的悲观主义者。是一种“大悲”,“一种非个人的深刻悲哀”;6、最早肯定张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受西洋小说的影响。“可是给她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旧小说”。,现代文学三十年(吴福辉)p514“通俗与先锋”1、熔古典小说、现代小说于一炉,古今杂错、华洋杂错的新小说文体,透出雅俗共存的文学气味。2、用华美绚丽的文辞来表现沪港两地男女间千疮百孔的经历,是她最主要的文学切入点。她所提供的,正是处于现代环境下依然顽固存留的中国式封建心灵的文化错位,故事确是世俗男女婚恋的离与合,一支笔却伸入人性的深处,挑开那层核壳,露出人的脆弱黯淡。,3、作为一个女作家,张真正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处境。金锁

22、记展示了中国妇女破碎人格中最为惨烈的图景。这类缓慢毁灭的过程,画下了现代女性痛苦挣扎的轨迹,取材范围虽嫌狭小,心理开掘却达到一定的深度。4、张小说的女性解剖和都市发现,都相当的具有现代性。5、她的小说雅俗共赏。既是通俗的又是先锋的,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与博士生李楠“挖出”郁金香,浮出历史地表张爱玲:苍凉的莞尔一笑,1、展示了一个正在逝去的国度,一个注定死灭的“种族”。是一首凄寂的挽歌,一抹死亡前的微笑。2、她的本文序列是中国画的飘逸、简约与西洋画的丰满、细腻及色彩铺陈的缝合;是红楼梦的话语与英国贵族文化的缝合;是古中国贵族世系的墓志铭与现代文明必毁的女祭司预言的缝合。,3、小说“种族”里的

23、两种人:女人-绣在屏风上的鸟:美丽脆弱苍白绝望男人-酒缸里泡着的孩尸:颓废王国里物质性的存在4、揭示了女性受虐狂的诞生,是父权社会隐秘而持久的虐待与压抑的产物,是对父权社会的报复行为。5、倾城之恋是唯一逃遁成功的故事,是张最优美、最精巧的一部小说,是一次没有爱情的爱情传奇,一次成功的出售。,白流苏的再度挣扎只是出自一个残酷的现实:求得经济上的安全。她的身体是男权社会认可的可以流通的女人的惟一资本。“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通的妇女职业,为谋生而结婚的女人全可以归在这一项下。”(谈女人),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p276丁帆1、张的女性写作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2

24、、从小说的语言及人物形象来看,相对于新文学的启蒙话语与启蒙话语,张是私人性的话语,也就是现代都市女性的话语,她的创作表现了现代都市市民尤其是女性人生的一隅,对于女性琐细的日常生活的发现与肯定。3、金锁记可称为“女性情欲的研究”,4、她的小说真实表现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生的风貌。5、她的小说既有传统小说叙事套路的痕迹,又带有“现代派”味道。6、她的小说具有雅俗融合的特征,“新旧文学界的糅合,新旧意境的交错”(谭正璧当代女作家小说选 叙言7、小说具有繁复、丰富的意象,具有鲜明的都市特征,带来了张小说独特的风貌。,陈平原的张爱玲观:1、“沦陷”、“大上海”、“战争”是背景。上海打了个盹造就了她的成名,

25、所有的才华集中在传奇、流言。2、只是“名家”不是“大家”,在文学史上难与鲁迅并论。3、“都市人生、男女之情、金钱的魅力”这三元素构成她的小说。4、倾城之恋/金锁记/封锁是必读三篇,让人感觉精彩的不是主题,也不是女性视角,可能是另外一个元素感觉/语言。精彩的感觉用微妙的语言和神奇的比喻表现出来。,陈思和中国现当代名篇15讲 都市里的民间世界:倾城之恋1、张的都市意味并不强烈,凸显民间记忆2、流行文化以及市民文化精神妨碍了张的发展,张对文学的贡献相当有限的。萧红用生命血肉写下文字,张用白流苏式的小智慧来写作。3、张古怪的比喻里隐藏着一种洞察世态人情的冷酷,反而没有什么趣味。4、倾城之恋是一个市民社

26、会的通俗爱情故事,“骨灰级”张迷: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导被戏称为“张爱玲未亡人”(指的是“文脉不是血脉”)在张爱玲上花的功夫,已经有了“黑社会”的作风,到处侦探和张有关的线索。发掘、整理和研究张爱玲,有发现的愉悦、说不尽的张爱玲、私语张爱玲、作别张爱玲、流言图典本、“阅读张爱玲”等十种。沉香汇集散佚作品。对少作与散佚作品被发表,张爱玲曾经说:有好事之徒未经我的同意,把这个东西(小艾)找出来发表了。“如果说20世纪中国文学史最伟大的作家只有一个的话,那当然是鲁迅,但若要选出第二位,我认为是张爱玲。”陈子善:我的张爱玲之旅,骨灰级“张迷”:止庵北京大学口腔学院医生,弃医从文 张爱玲全集主编“

27、晚期张爱玲的成就绝对不在她的早期之下。”推张爱玲为“中国最黑暗的作家”,小团圆是张爱玲的“巅峰之作”、“集大成之作”,金宏达:骨灰级研究者原中国华侨出版社社长、北京图书馆副馆长平视张爱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7张爱玲研究三派:仰视派、俯视派和平视派。平视派以金宏达为代表;仰视派典型代表就是“张迷”;俯视派是心理上的排斥和态度上的轻视。平视应从三个层次来把握:首先,是她的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艺术价值高于思想价值。其次,精品、次品、废品共存。精品有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等。次品有连环套、创世纪、秧歌、小团圆。最后,作品的前期和后期。前期在1943年到1944年

28、,其后期在美国时,创作力明显衰退,前后期的作品差别很大。,骨灰级“张迷”:淳子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文艺编辑,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主持人。1993年开始阅读和研究张爱玲。百家讲坛主讲“花忆前身张爱玲的恋父情结”张爱玲城市地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1-28 张爱玲的作品几乎都是就地取材,借着事实结构成文学的,她生活的具体场景和其作品的关系,犹如胎盘和婴儿。张爱玲前20年的经历,涵盖了她全部的经验,她整个的写作生涯,就是努力运用她所在的房子和街道里面发生过的事情,来解说她的私人世界。,王安忆与张爱玲:海派传人?张派传人?王安忆被王德威称为“张爱玲后又一人”王安忆:我不像张爱玲我不认为张爱玲

29、是这个阶段最杰出的作家,把我和她往一起比,可能因为我们都是写上海生活的。我和她有许多不一样,事实上我和她世界观不一样,张爱玲是非常虚无的人,我不一样,我还是往前走,我与她的经历、感受没有共通之处。世俗的张爱玲 香港“张爱玲与现代中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王安忆读书笔记新星出版社,2007.1在散文里,她显得清晰和直接一些,小说则要隐晦与曲折一些。我在其中看见的,是一个世俗的张爱玲。张爱玲小说里的人,真是很俗气的,傅雷曾批评其“恶俗”,并不言过。张爱玲的虚无与务实,互为关照,契合,援手,造就了她的最好的小说。倾城之恋也是她最好的小说之一。这是张爱玲故事里,少有的圆满结局。张爱玲的世俗气是在那

30、虚无的照耀之下,变得艺术了。张爱玲的人生观是走在了两个极端之上,一头是现时现刻中的具体可感,另一头则是人生奈何的虚无。,张爱玲之于我书城2010.2王安忆改编金锁记(话剧)上演之前与岭南大学的演讲(虽然我很想撇清和她的关系,但其实是撇不清的。我想,我得了很多她的好处。如果没有张爱玲,我和我的长恨歌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说头。)我和张爱玲似乎有一种潜藏的缘分。看流言;写长恨歌;改编金锁记断然否定的三个理由:1.第一个理由是我和她的世界观不一样,张爱玲是冷眼看世界,我是热眼看世界。2.其次,我也不认为时代可以让人做最坏的事情,是时代总是能看出很多毛病来。3.再有一点区别就是,我和张爱玲毕竟在不同的背景下生活。与张爱玲联系在一起的三个原因:1.我们都是写上海。2.都是写实主义。3.都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一我觉得她的产量少了点。张爱玲有些东西比较平淡,比如色戒。金锁记是最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