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哑铃型肿瘤手术策略.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3318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椎哑铃型肿瘤手术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胸椎哑铃型肿瘤手术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胸椎哑铃型肿瘤手术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胸椎哑铃型肿瘤手术策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胸椎哑铃型肿瘤手术策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胸椎哑铃型肿瘤手术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椎哑铃型肿瘤手术策略.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胸椎哑铃型肿瘤手术策略,女,28岁第一次椎旁入路,术后复发第二次后正中入路,术后复发,第三次经腹行左腹部肿瘤切除,复发,神经纤维瘤,第四次?T11-12椎管内外肿瘤,胸椎哑铃型肿瘤,肿瘤经椎间孔在椎管内外生长,内外形状似哑铃而得名影像学(MRI)的形状特殊可原发于椎管内,也可原发于纵隔,dumbbell,少见,仅占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10%解剖结构特殊复杂 手术切除困难、风险大一个切口、I期切除困难,胸椎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不同手术入路I期切除,病例资料,本组共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2-55岁(31岁)病程1-8个月(2.6个月)肿瘤位于左胸12例,右胸腔8例 T2-6:8例,T7-1

2、2:12例椎管内部分15例硬膜内,5例硬膜外,临床表现,局部疼痛:8例脊髓受压:11例胸腔脏器受压:1例括约肌功能障碍:3例无症状:4例,往往无特异性,术前MRI确诊,结 果,术后病理:神经鞘瘤14例、神经纤维瘤5例 神经母细胞瘤 1例16例有症状者明显缓解并发症:1例术后脑脊液漏入胸腔 2月后治愈12例获得随访8m-3y(18.5m),1例术后6月复发,椎体侵犯再次手术,病理提示恶变,讨 论,90%的哑铃型肿瘤是良性的,其中神经鞘瘤最多见 椎管内硬膜外的哑铃型肿瘤与纵隔神经源性哑铃型肿瘤在影像学上较难区分髓外硬膜下的哑铃型肿瘤与纵隔肿瘤较好鉴别 MRI有利于手术设计,选择合理入路,影像学诊断

3、,手术入路,脊腹联合入路脊胸联合入路脊柱后正中入路后正中联合胸腔镜,Case 1,F,28 ys,第三次术后复发,第四次手术,脊腹联合手术肿瘤切除,自体髂骨前路单钉棒系统重建,术后病理示低度恶性变,F,61ys,胸背部疼痛进行性加重半年余,Case 2,椎管内瘤灶切除,脊+胸联合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管外瘤灶切除,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病理提示神经纤维瘤,脊柱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Case 3,后正中入路肋横突切除,手术顺序,先俯卧位摘除椎管内肿瘤若胸腔内肿瘤较小,肋横突切除尝试摘除再侧卧位摘除椎管外胸腔内肿瘤,重建,椎体刮除超过1/3需植骨重建后路前路胸壁缺损,Case 4,F,35 ys,T

4、2椎管内、外肿瘤,胸椎后路+胸腔镜手术,并发症,脊髓损伤失血脑脊液漏,Case 5,M,44y,T5平面肿瘤,脊+胸联合I期手术,胸椎后路椎管内瘤灶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经胸腔椎管外瘤灶摘除术,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置管引流,2月后,胸椎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手术的一个并发症是脑脊液漏(本组1例)考虑可能系椎管与胸腔相通或肋间神经切断后未结扎好,呼吸时脑脊液吸入胸腔,类似单向活瓣的原理,术中严密缝合硬膜确切处理近侧断端将椎间孔通胸腔的通道予以肌肉块填塞细丝线十字交叉缝合以止血及防止脑脊液外漏出现后需胸腔闭式引流,关于胸腔镜,优点是创伤小,容易到达开胸所不易到达的部位,进一步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5、但胸腔镜操作时若术中出血,止血极困难,往往需要开胸手术,否则术后容易形成血气胸 需严格掌握指征,结论,联合切口I期切除预防并发症,脊髓型颈椎病二次后路手术治疗,何大为长海医院骨科,临床资料,2000-2005,1431例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其中106例做了二次后路手术占7.4%,临床表现,前路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又出现症状前路手术后症状部分缓解前路手术后症状部分缓解后又加重前路手术后症状不缓解,治疗,后路全椎板切除部分病例后路固定,结果,99/106例症状都有不同程度改善2/106例术后瘫痪,1/2例死亡5/106例短时间症状加重,经及时处理好转,讨论,适应症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减压范围固定与否并

6、发症,适应症,补救措施原有颈椎管狭窄后方存在压迫前路减压范围外仍有压迫临近节段退变,补救措施(病例1),补救措施(病例1),补救措施(病例1),补救措施(病例2),补救措施(病例2),椎管狭窄(病例3),椎管狭窄(病例3),临近节段退变(病例4),前路减压后仍有症状(病例5),前路减压后仍有症状(病例5),前路减压后仍有症状(病例5),手术时机,前路术后3-6个月休息、制动、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停止或加重,手术方式,前路减压,椎体次全切为主间隙减压为辅后路二次手术采用全椎板切除,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间隙减压(病例6),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范围,足够颈3-6小关节内缘,减压范围不够(病例7),固定,存在不稳侧块或椎弓根螺钉作用:稳定、生理弧度,后路减压固定(病例8),后路减压固定(病例8),后路减压固定(病例8),后路减压固定(病例9),并发症,瘫痪死亡症状加重畸形感染,结论,首选前路手术,但近10%二次后路二次后路手术,补救前路的不足后路可全椎板切除,不易产生畸形,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