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主任防火防爆》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34447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8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主任防火防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水主任防火防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水主任防火防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水主任防火防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水主任防火防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主任防火防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主任防火防爆》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防 火 防 爆安全技术基础知识第一章,一、燃烧及其发生的条件和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 1、燃烧的特征(1)燃烧是发光放热的激烈的氧化反应。(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形成高温烟气,高温烟气扩散是火灾蔓延的主要原因。(3)反应消耗氧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窒息 中毒是火灾致死的主要原因。,2、燃烧的发生条件 燃烧三要素同时具备、有足够数量、并彼此相互作用。燃烧的三要素是指可燃物、氧化剂、点火源。可燃物是火灾的危险源。根据物质燃烧的情况分为可燃物、难燃物、不燃物。,可燃物:能被点燃且点燃后移去火种能继续维持燃烧,纸,火柴燃烧产生的热量传给纸的一角,纸被加热达到着火温度(130)而点燃。,纸燃烧产生的热量又把周

2、边未着火的纸加热到着火温度,使之被点燃。纸不断地燃烧。,氧化剂(助燃物):帮助可燃物燃烧自然状态下空气中含氧21,含氧21,蜡烛正常燃烧,含氧下降,火焰变小,含氧继续下降,火焰变得更小,含氧下降到16,火焰熄灭,随含氧下降火势变弱,当含氧下降到10以下大多数可燃物都无法燃烧。反之火势变大,在纯氧中鉄也能燃烧。,可燃物、氧化剂是燃烧的物质条件。点火源是燃烧的能量条件,使氧化反应启动并持续进行。点火源的本质是热量,明火是常見的点火源,但点火源不仅仅是明火。凡是可以把可燃物加热达到着火温度,引燃可燃物的能量条件都可以成为点火源。,生石灰遇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量 这是化学能转换为热能轴瓦没油润滑干

3、磨而发热 这是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电线过载、短路引起火灾 这是电能转换为热能焊渣飞溅落在易燃物上引起火灾 这是焊渣本身具有热能从能量的角度点火源分为热火源、电火源、机械火源、化学火源。,2、燃烧的发生条件:燃烧三要素同时具备、有足够数量、并相互作用。即: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时燃烧才能也必定会发生(1)燃烧三要素同时具备;(2)燃烧三要素都有足够数量;(3)燃烧三要素彼此相互作用。,3、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 防火原理:防止形成燃烧的条件 灭火原理:消除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 防火灭火途径:使燃烧三要素(1)不同时具备(2)没有足够数量(3)不能相互作用 4、燃烧的历程,液体,固体,气 体,二、燃烧的类型与

4、相应的火灾危险性指标 1、点燃(强制着火)与燃点 2、自燃(自发着火、包括受热自燃与自热自燃)与自燃点 3、闪燃与闪点,点燃 外部的火种强行把可燃物加热达到着火温度,使可燃物被点燃。,点燃,燃点:强行着火的最低温度,受热自燃,炉 子,吸收热量,蓄热,升温,达到着火温度,自发着火,自热自燃,自身产生,外部供给,散热 不良,不断 蓄热,不断 升温,油,+,氧,热,受热自燃,自热自燃,充分散热,避免自燃,布,油布,自燃,自燃点:自发着火的最低温度,蒸 气,多,少,温 度,高,低,12,乙醇温度在闪点12以下,乙醇温度在闪点12以上,一闪而灭的瞬间燃烧,闪点,乙醇,乙醇蒸气,乙醇的,乙醇的,闪燃,不着

5、火(因蒸气数量不足),乙醇温度在,连续燃烧 至乙醇烧完,闪燃,直 接 相关,闪燃是可燃液体特有的燃烧理象可升华的可燃固体也会闪燃,乙醇温度在闪点12以下,乙醇温度在闪点12以上,乙醇温度在闪点12时,温度低,乙醇蒸气数量少,没有足够的可燃物故不着火。,随温度升高,乙醇蒸气数量增多,达到足以发生燃烧的数量,蒸气被点燃。但因刚达到闪点,蒸气总量较少,燃烧产生的热量较少,传给乙醇的热量也较少,吸热少,挥发也少,没有足够蒸气补充,火一闪而灭。,温度继续升高,蒸气数量更多,燃烧产生的热量更多,传给乙醇的热量也更多,吸热更多挥发也更多,源源不断有足够蒸气补充,火持续燃烧。,乙醇,乙醇蒸气,热 量,4、三种

6、燃烧类型及相应火灾危险性指标的消防意义 三种燃烧类型反映了可燃物三种不同的着火方式。强制点燃,自发着火,可燃液体因其蒸汽被引燃而着火。可燃物的燃点、自燃点、闪点越低表示其越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越要加强管理。能自热自燃的火灾危险性最大。闪点是火灾危险性分类指标:闪点28是甲类火灾危险性,28闪点60是乙类,闪点60是丙类。,三、爆炸现象及分类 爆炸是物质在瞬间大量释放能量并转化为机械功,按释放的能量可分为:1、核爆炸 2、物理爆炸。主要有受压容器爆炸和水蒸汽爆炸。3、化学爆炸主要有分解爆炸和可燃气体、粉尘爆炸。,四、化学爆炸(一)分解爆炸 是化学性质极不稳定的化合物在外部条件(如撞击、摩擦、

7、受热)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和气体而引起的爆炸。,(二)可燃气体、可燃粉尘爆炸 可燃气体、可燃粉尘爆炸现象 当空气中:乙炔浓度在1.582时 氢浓度在476时 汽油浓度在1.17时 棉尘浓度等于大于100 g/时遇上火源会爆炸,(二)可燃气体、可燃粉尘爆炸 1、爆炸发生的条件(1)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均匀混合并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这浓度范围叫爆炸浓度极限)形成了爆炸性混合物。(2)爆炸性混合物与有足够点火能量的点火源作用。2、预防措施(1)防止泄漏,加强通风,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物;(2)严格控制各种点火源,使其与爆炸性混合物隔离。,3、可燃气体、粉尘爆炸

8、的本质、爆炸与燃烧的差别(1)本质:反应速度极快,瞬间完成的燃烧氧化反应。(2)差别:燃烧的速度不同 当先混后烧时,速度极快瞬间燃尽,发生爆炸。当边混边烧时,速度较慢,平稳燃烧。,4、爆炸浓度极限及应用乙炔 1.582 氢 476 汽油 1.17 棉尘 100 g/,爆炸浓度极限,爆炸浓度极限:可燃物与空气混合后遇点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爆炸下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低于这浓度时不能爆炸。爆炸上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高于这浓度时不能爆炸。,氢,爆炸浓度极限 下限 上限476,76,4,下限以下,上限以上,能爆炸,不爆炸可燃物不足,不爆炸氧化剂不足,可燃物氧化剂都有足够数量,爆炸浓

9、度极限应用:(1)衡量可燃气体的爆炸危险性大小。下限越小,范围越宽越危险。(2)衡量可燃性混合物是否具有爆炸性。可燃气体的浓度不在爆炸极限内则不具爆炸性。可燃粉尘的爆炸上限很大(一般在26kg/m3),一般不易出现,故当粉尘浓度达到爆炸下限则具有爆炸性。,五、物理爆炸(一)受压容器爆炸发生条件:容器内部 的压力超过容器的耐压强度。1、在正常的工作压力下,耐压强度不足。2、耐压强度达到要求,工作压力异常升高。(二)防止受压容器物理爆炸的基本措施(三)水蒸汽爆炸及预防措施,1、燃烧的特征:大量放热的氧化反应并产生大量高温、有毒烟气。2、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化剂、点火源。3、燃烧发生条件:燃烧三要

10、素同时具备有足够数量并相互作用。4、防火原理、灭火原理。5、三种燃烧类型(着火形式)点燃,自燃,闪燃。6、三个火灾指标:燃点,自燃点,闪点。7、可燃气体、粉尘爆炸发生条件和爆炸浓度极限,及预防措施。8、受压容器爆炸和水蒸汽爆炸发生条件及预防措施。,(一)管理措施1、执行消防法规、标准,贯彻预防为主、防消 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2、实行防火责任制,落实各级防火责任人和消防 安全管理人。3、健全和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 规程。4、进行全员的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5、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确保通道 出口通畅和消防设施完好有效。6、制定并落实灭火和疏散预案,组织消防演练。,防火措施和

11、灭火方法(企业消防工作基本内容),(二)技术措施 1、防止火灾发生(依据防火原理)(1)消除燃烧的物质条件(控制可燃物、助燃物)(2)消除燃烧的能量条件(控制点火源)2、防止火灾扩大、减少火灾损失(1)建筑防火设计(2)设置安全装置(3)配备消防设施 3、灭火(依据灭火原理)与疏散的措施(1)隔离(2)窒息(3)冷却(4)化学抑制,防火措施和灭火方法(企业消防工作基本内容),六、防火防爆的主要技术措施 1、控制可燃物和氧化剂,消除燃烧爆炸 的物质条件(1)材料替代(2)控制用量(3)隔离储存(4)设备密闭(5)厂房通风(6)监测报警(7)控制工艺(8)惰性保护 2、控制点火源,消除燃烧的能量条

12、件(1)消除火源(2)火源替代(3)隔离火源(4)防止传热,七、防止火灾爆炸事故扩大减少损失的主要技术措施 1、建筑防火设计(1)火灾危险性分类(2)厂址选择(3)总平面布置(4)建筑物防火结构及构造 2、设置安全装置(1)阻火装置(2)泄压装置 3、配备消防设施(1)消防给水(2)灭火器(3)其他消防设施,八、灭火的基本方法 1、隔离 中断可燃物供给、分隔燃烧 三要素。2、窒息 阻止氧化剂补充,降低空气 含氧量。3、冷却 吸收燃烧生成热,降低着火 物温度到燃点以下。4、化学抑制 灭火剂参与燃烧的氧化反 应而抑制反应进行使反应终止。灭火的基本技术措施有。A隔离 B窒息 C冷却 D化学抑制,九、

13、常用灭火剂的灭火作用和适用范围及禁用范围 1、火灾分类 A类 固体火灾 B类 液体火灾 C类 气体火灾 D类 金属火灾 E类 带电火灾,2、常用灭火剂的灭火作用和适用范围及禁用范围(1)水,起冷却作用。可用于A类火灾。遇水发生反应自燃或生成可燃气体的物质、油类的火灾和带电火灾不能用。成堆的可燃粉尘着火不能用直流水扑救(可引起粉尘爆炸)。(2)泡沫灭火剂,起隔离作用。可用于A类和油类火灾。水溶性可燃液体有消泡作用,不能用普通泡沫,应用抗溶泡沫。带电火灾不能用,遇水发生反应的物质不能用。,(3)干粉灭火剂,起化学抑制作用。BC干粉(碳酸氢钠)可用于B、C、E类火灾 ABC干粉(磷酸铵盐)可用于A、

14、B、C、E类火灾 干粉可用于50KV以下带电火灾 BC干粉有消泡作用不与普通泡沫灭火剂共用 BC干粉与ABC干粉是不相容灭火剂不能共用 BC干粉与泡沫、BC干粉与ABC干粉不共用 故不能配置在同一场所。,(4)二氧化碳灭火剂,起窒息作用。可用于B类、C类及600V以下带电火灾。也适用于文物、档案、精密仪器等不能被污损的A类火灾。煤炭着火不能用(会生成一氧化碳)。上列灭火剂都不能用于金属火灾。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对于能自供氧的可燃物(如火药)火灾无效。水、泡沫、干粉都会残留造成污损。使用灭火器时,人应在上风方向(顺风喷)。,3、灭火器的选用A类火灾:水型、ABC干粉、泡沫B类火灾:泡沫(油类可用

15、,但水溶性可燃液体应用抗溶泡沫不能用普通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B类火灾的水型C类火灾:干粉、二氧化碳E类火灾:干粉、二氧化碳D类火灾:金属专用灭火剂或干泥砂掩盖,根据火灾类别按下表选用适当的灭火器,十、初期火灾的扑救 1、火灾初起阶段燃烧限于局部,火势发展较慢,着火面积不大,是扑救的最好时机。2、火灾报警,包括向消防部门报警和起火单位内发出火灾警报。3、组织扑救、疏散人员。扑救时应坚持救人第一,先控制、后扑灭。限制空气流通以阻止对流传热及毒烟扩散和新鲜空气补充、切断可燃物供应、先控制火势、然后再扑灭。,十一、防火检查1、防火责任人的落实,消防制度和防火操作规程的建立及健全。2、建筑物防火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生产过程防火设施的完好状况及防火操作规程的遵守情况。4、消防设施的配备及完好状况。5、灭火和疏散预案的制定、器材的配备及组织消防演练。6、消防教育的开展及效果。,下课,放学!路上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