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训诂简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3571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7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训诂简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一章:训诂简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一章:训诂简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一章:训诂简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一章:训诂简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训诂简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训诂简论.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训 诂 学,讲授人:张建会,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学第二节 训诂学的功用第三节 训诂学的学科地位,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学,一、训诂,1、“训,说教也。从言,川声。”说文解字2、“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引申之,凡顺皆曰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3、“训之为言顺也,顺其意义而道。”尔雅义疏,“训”,1、“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说文解字2、“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3、“诂之为言故也,故之为言古也。”尔雅义疏,“诂”,1、从语源角度“训”与“顺”同义。从字形分析可以看出,声符都是“川”,川有“通顺”义。“训”的义符是“言”,意义与语言有关,本义应是语

2、言的顺通。2、释名:“川,穿也,穿地而流也。”3、“诂”源于“古”。“古”的字形是“十”和“口”会意而成,即古代。义符是“言”。本义应是古代的语言。,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盖时有古今,犹地有东西有南北,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地远则有翻译,时远则有训诂。有翻译则能使别国如乡邻,有训诂则能使古今如旦暮,所谓通之也。训诂之功大矣哉!(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一,“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关雎,“训”、“诂”二字都是指语言解释,意义相近,经常连用,两字的次序早期不固定。后来次序趋于稳定,逐渐凝固成一个双音词,指的是解释语言的工作

3、以及解释古书语言形成的训诂资料。后来又成为学科名称。,通释语义、解读经书,训诂工作,注释工作,考证工作,纂辑工作,注释材料,考证材料:,训诂专书:,二、训诂学,训诂学:是以前代训诂资料和前人训诂的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传统小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训诂之学发端于尔雅,旁通于方言,六经奥义,五方殊语,既略备于此矣。”王引之经籍纂诂序,训诂学与文字学的关系:,形声字的形符表示字义类属,在表达词义当面,虽然不够具体清晰,但它标示词义类属,划定词义的范围。,页,额、题:额头,顶、颠:头顶,颜:脸,顺:低头顺从,顽:浑头浑脑,顿:磕头,烦:热头痛,颂:容貌,“右文说”,训诂学与音韵

4、学的关系:,训诂是解释古代典籍中的语言的语言的内容是意义,语言的形式是声音。词义的引申,词语的派生文字的通用,都是依托声音而不是依托字形的。所以需要通过语音联系来解释同源分化字,探求假借字的本字。,音声求义、“右音说”、音近义通,说,shu,shu,yu,用话来表达意思,解释说明等等,同“悦”开心、喜悦。表达一种心情,用话劝说别人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汉字是音义形的结合体,三者不可分割。所以在实践研究中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离开了哪一个都无法开展研究。从汉代到清代文字、音韵和训诂都是小学的内容,直到国学大师章太炎改称小学为语言文字学,并确定了其中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这三个门类。这样,中国古

5、代的训诂学都是为读经服务的,所以一直处于经学附庸的地位,清代以后训诂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二节:训诂的功用,1、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离不开训诂学,2、研究古代语言的特点,字词关系,行文习惯以及古注条例、方法、术语,使之古为今用离不开训诂学。,训诂学与语文教学,训诂学与文献阅读,训诂学与文献整理,训诂学与辞书编纂,训诂学的功用,(一)贯通古今词义,一、训诂学与语文教学,“去”:1、“去,人相违也”说文解字去部2、“去,离也”广韵御韵3、“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诗经魏风硕鼠4、“孟子去齐”孟子公孙丑下,“去古未远”、“去留自便”、“扬长而去”、“拂袖而去”、“去世”,1、“往者不可谏,来者

6、犹可追”(论语微子)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1、“救,止也。”说文解字,“救”,救人使人活下来救火把火扑灭,2、“濯以救人,何患之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3、“季世旅于泰山。子谓冉有:女弗能救与?”论语八佾,1、亡命之徒 说文:“亡,逃也。”2、尾大不掉 说文:“掉,摇也。”3、瞻前顾后 说文:“顾,还视也。”4、短兵相接 说文:“兵,械也。”5、运斤成风 说文:“斤,斫木斧。”,(二)辨识异体字,异体字:是只有写法不同、音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字。,“咳”与“孩”:古代是异体字,今不是

7、异体字。,1、“咳,小儿笑也。从口,亥声。孩,古文咳从子。”说文解字口部,1、“和德气于未生之前,正表仪于咳笑之后”王符潜夫论德化2、“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史记扁鹊仓公里列传3、“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老子,咳-小儿笑-婴儿或儿童孩 咳的本义消失,“罪”和“辠”,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都把“辠”归为“罪”的异体字收录,其实他们原来并不是异体字,1、“罪,捕鱼竹网”说文解字2、“岂不怀归,畏此罪罟”诗经小雅(此处用的是本义,罪与罟是同义词)3、“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网加,不能引决自裁”报任安书(本义,罪与网是同义词罪至就是网加的意思。),辠,犯法也。从辛,从自。秦以辠似皇字

8、,改为罪。说文解字,古字与今简化字产生了错位,形成了一种新的异体字:,1、厂,本读hn,义为山崖。说文解字厂部:“山石之厓岩,人可居。象形。”段玉裁注:“厓,山边也。岩者,厓也。人可居者,谓其下可居也。屋其上则谓之广。”广,2、广,本读yn,义为建在山崖上的房屋。说文解字广部:“因厂为屋读若俨然之俨。”段玉裁注:“厂着,山石之厓岩,因之为屋,是曰广。”廣,3、适,本读ku,义为迅疾。说文解字:“适,疾也。读与括同。”適,1、节:说文:“竹约也。”本义为竹节。引申义:节日、节气、季节、节拍、节奏、关节、环节、章 节、礼节、节制、气节、节操2、道:说文:“所行道也。”本义为道路。引申义:途径、方法

9、、技艺、方向、道理、学说、思想体系3、关:说文:“以木横持门户也。”本义关门。引申义:关闭、关卡、关口、关押、关联、关系、关涉、关心,(三)理解多义词,同源词指的是音近义通的一组词,是由一个词引申发展而形成的。1、连、链 都有“连接”意义。2、拦、栏 都有“拦挡”意义。3、长、肠 都有“长”义。4、延、沿、演、衍、赝 都有“延伸”意义。5、刚、钢、杠、扛、抗、强、浆、酱 都有“强硬”意义。6、扩、括、阔、郭、廓、裹、椁 都有“外、大”意义。7、扁、秕、瘪、憋、鳖 都有“扁”义。,(四)理解同源词,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2、“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礼记祭义 颁白;斑白皤白

10、 说文解字白部:“皤,老人白也。”斑白义为花白,古代称为“二毛”。“释颁白为斑白,不确。本字本义应该是皤白”王宁,(五)辨识通假字,二、训诂学与文献阅读,以今律古:“再,一举而二也。”“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考求辞例:“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两个句子是对称的,“为山”是动宾结构,可知“平地”也是动宾结构。有的书上把“平地”解释为在平地上堆山,不够准确。,(一)理解词义,诗经终风:“终风且暴。”毛传释“终风”为终日风,韩诗释“终风”为西风。王引之经义述闻:“终犹既也。”王引之考求诗经词例,发现“终”常常与“且”前

11、后呼应,把这一句解释为“既风且暴”,文通句顺。,1、古书注释往往异说歧出,具备训诂学知识,可以辨析正误,择善而从。“采采卷耳。”诗经周南卷耳“采采”毛亨、孔颖达、朱熹释为采摘义,动词;戴震、马瑞辰释为鲜明茂盛义,形容词。考察诗经共出现9次。参考其他篇目中这个词语的用法,可以确定应该是形容词。训诂学常用的方法“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王引之经传释词序),(二)辨析正误,2、古书解释有时不够准确,考察旧注前说,辨析比较,也是训诂学常用的方法。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其中关于“加”字,有“超过”、“增加”等解释。说文:“加,语相增加也。”说文:“诬,加也。”杜预春秋经传

12、集解:“祝词不敢以小为大,以恶为美。”根据说文释义和杜预的注释,“加”的意义应该是言语不真实,说谎夸大。,文献整理工作,涉及校勘、标点、注释、翻译。古书没有标点,而给古书加标点,标点和断句要是错了,不仅没有读懂,谈不上注释和翻译了。因此古人特别重视句读。“授之书而习其句读”(韩愈师说),三、训诂学与文献整理,1、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2、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操乃得渡,现代辞书直接从古代训诂取材。现代汉语词典:“攸:所。”尔雅:“攸,所也。”玉篇:“攸,所也。”现代辞书的释义仍需进一步完善。瓦解:古代制瓦,先做成圆筒,再分解成四片。现代汉语词典比如崩溃或分裂、是对方的

13、力量崩溃。,四、训诂学与辞书编纂,第三节 训诂学的学科地位,训诂学与汉语词汇学、汉语语义学是相邻学科。文献学、校勘学、语源学、词典学是从训诂学中分化出来的。训诂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任务是解读古代文献,继承、发扬、传播古代优秀传统文化。,1.阅读古代训诂材料熟悉古书旧注,平时多读、多积累。例如诗经的毛传郑笺,孔颖达五经正义,朱熹四书集注,李善文选注,史记三家注,王念孙读书杂志等。2.掌握训诂学的科学原理重视训诂学理论学习,读懂教材,结合教材的例证材料理解训诂学理论。运用训诂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系统的训诂方法,训诂学的学习方法,本课程选用教材:孙永选 阚景忠 主编新编训诂学纲要齐鲁书社洪诚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周大璞训诂学要略湖北人民出版社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刘又辛、李茂康训诂学新论巴蜀书社王宁训诂学原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王宁训诂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黎千驹训诂方法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章作业,名词解释:1.训诂 2.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