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腧学总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4149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腧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经腧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经腧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经腧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经腧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腧学总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腧学总论》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络腧穴学,经络腧穴教研室,经络腧穴学是针灸专业的基础课。经络腧穴学主要研究经络与腧穴的概念和发展史;经络的循行分布、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病候、生理功能、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腧穴的分类、定位、主治、刺灸法等。,上篇 经络腧穴总论 第一章 经络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内容和分布概况。掌握经络的基本作用。2.熟悉经络与阴阳、五行、脏腑的关系。熟悉经络学对临床的指导意义。3.了解其由来、理论形成和发展概况。,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沟通表里,运行气血的通路。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络:有网络之意

2、,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二、经络概念的形成:,气血脉经络气血化生于水谷精微,行于脉道,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古人称之为生命的特征。脉本意指血管。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将“脉”按大小、深浅不同而区分,是对“脉”的进一步分析。,三、经络理论系统的形成,经络理论系统的形成与阴阳五行、经络的分布、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经络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由此确定了经络的名称。,四、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及其外围所连系的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一)十二经脉,1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亦称十二正经。2.作用

3、: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濡养全身。,3特点(分布与相互关系):(1)外行部分(“外络于肢节”)阳明经在前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少阳经在中 头面躯干 太阳经在后 太阴经在前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厥阴经在中 躯干少阴经在后,(1)外行部分 手三阴胸头部、躯干 足三阴胸腹 手三阳头 阳明行身前 足三阳 少阳行身侧 太阳行身后,(2)内行部分(“内属于脏腑”)内属一定的脏腑:手太阴肺 手三阴 手厥阴心包 阴经属脏 手少阴心 足太阴脾 足三阴 足厥阴肝 足少阴肾,内行部分 手阳明大肠 手三阳 手少阳三焦 阳经属腑 手太阳小肠 足阳明胃 足三阳 足少阳胆 足太阳膀胱并有属脏者络于腑,属腑者络于脏的“属络”

4、关系,(3)流注关系流注方向(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经脉间流注关系十二经逐经相接,形成一个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传注系统(见书表)交接部位:阴经与阳经(相表里经)在四肢部交接 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4)表里关系:经脉间有脏腑属络关系 经脉一阴一阳的互相衔接 表里关系 经别与络脉的沟通,(二)奇经八脉,1含义:“奇”有“奇特”“奇异”之意,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的、“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2作用:对其它经

5、络起统率、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3特点:(与十二经脉比较)有具体的循行路线:行于十二经脉之间,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但无规律。(详见书表)不直属脏腑无表里关系无逐经相接的关系 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三)十二经别,1含义:是十二经脉离合出入的别行部分。分布于胸腹内及头部。2作用:加强表里经脉、经脉与脏腑的联系。扩大了十二经脉的循行范围,沟通内外。扩大了阴经及其腧穴的主治范围。,3特点:十二经别有具体的循行路线,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从四肢部肘膝以上正经别出离入于胸腹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浅出于体表上行出于头颈部出在头颈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合 阴经经别合于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

6、因阴阳表里的相“合”,形成了“六合”:足太阳、足少阴一合足少阳、足厥阴二合足阳明、足太阴三合手太阳、手少阴四合 十二经别手少阳、手厥阴五合 特点手阳明、手太阴六合,十二经别 特点,与脏腑有直接联系无流注规律无专穴,无病侯主治。,(四)十五络脉,1 含义:十五络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别出一络及脾之大络的总称。分别以其发出处的腧穴命名。,十五络脉,2.作用:十二经络脉沟通了表里经,加强了表里经之间的联系。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从而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组织。,十五络脉,3分布特点:十二经络脉均从本经肘膝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任脉的络脉从鸠尾穴分出后

7、散布于腹部。督脉的络脉从长强穴分出后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五)十二经筋,1含义:是十二经脉之气渗灌、濡养、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2作用:联络筋骨,屈伸关节,维持人体的正常运动。,十二经筋,3特点:有具体的循行路线,多按十二经脉循行分布,以十二经脉名称命名。如手太阴经筋。均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络部,走向头面躯干。,十二经筋,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頄(面部)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部)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膈),十二经筋,与脏腑无联系筋有大小、刚柔:阳经经筋多大

8、而刚,阴经经筋多小而柔。,(六)十二皮部,1含义:十二经脉循行的体表区域,亦是十二经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2作用: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疾病传变层次 皮-络-经-腑-脏 疾病反应于皮部,十二皮部,3分布:素问皮部论“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十二皮部在诊断、治疗时手足相通“上下同法”。故十二皮部合为六经皮部,并各有专名(见P13表1-11),十二皮部,关、阖、枢的本义是指 门户上的一些实物。喻六经皮部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作用;病邪出入的门户;诊断和接受治疗的门户。,五、经络的作用及 临床运用,(一)经络的作用,1 联系内外,网络全身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内溉脏腑,外濡腠理,营养全身,保持人体的相对平衡。3 抗御外邪,反映病候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泻其有余,补其不足,平复阴阳。,(二)经络的临床运用,1 经络诊法(诊断)2 分经辨证(辨证)3 循经治疗(针灸治疗)4.药物归经(药物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