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的文学批评》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42159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庄的文学批评》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老庄的文学批评》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老庄的文学批评》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老庄的文学批评》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老庄的文学批评》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庄的文学批评》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庄的文学批评》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老子的文学批评,孔子:礼乐、道德。老子:“反者道之动”。老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史记 老子列传:西周的职官,掌管文献典籍。哲学家和史家的前辈。孔子向老子请教:什么是礼。,周晚期的腐败荒淫甚于商代。险恶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养成的韬光养晦、退隐自保的人生哲学。“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局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司马迁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从形而上之道出发提出“大音希声”的审美意境“有无相生”,一 礼乐文明的反思,周代文明的弊端的了解。礼乐文明:典章制度、审美风尚。重天道 轻礼乐。从天道自然的观念出发对中华民族自身所创造的文明的反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大道

2、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老子儒家所谓的文明象征,其实是纯朴民风衰败的结果。真正的美和善是天道。恢复远古时代的美好风尚,杜绝贪欲,废弃儒家的礼义。,“绝圣弃智,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所有的政教法令只会刺激人们的贪欲。人性的素朴无为。,王弼:“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观其所由,寻其所归,言不远宗,事不失主。”老子指略人类社会的异化现象,贪欲和礼乐的结合。“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春秋战国来

3、,物质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审美和文艺离开了健康的轨道。,文艺与身心将康,质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文艺应以人生为目的文艺不是为了简单的刺激,而是为了健康的人生。“大音希声”,有无相生与文艺批评,老子:天地生生不息。自然之道的法则。人应效法自然。,老子的道比儒家的道范围更广(自然界、社会生活,人类世界)老子的道比儒家的道层次更深。“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不仅是现象更是一种本体,强调道的抽象性。,“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

4、!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日逝,逝曰远,远日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老子想象的理念的美。,“(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渊明传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社会风尚:重有轻无。感官美。道德经:“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

5、,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美和丑,难和易都是相对的。表面的美未必就是美。美世俗矫揉造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老子,“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表面的有深层意义上的无鼓励人们超越世俗,追逐大音,大象。,陶渊明最高的审美典范。“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苏东坡逸品。当时的时

6、代是一个躁动和喧嚣的时代,引起人们心态的浮躁,“静胜燥,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成长与成熟东方文化以柔克刚。明代 李贽“童心说”。,美言不信的批评方法,“反者道之动”逆向思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文心雕龙 情采文学的悖论作品文本与作者内心的不同,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文人的心口不一。“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儒家强调“诗言志”。道家的批判,如潘岳。,庄子与文学批评,更具有文艺特征的批评形式。形象性。忧患意识和激愤。宗白华:中国艺术精神既得

7、利于屈原的文学精神,又得利于庄子的文艺精神。,庄子,名周,生卒年不详,战国时代宋蒙人。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文后学和学生所作。,一 以自然天真为美,有泛神论的倾向。认为“道”在万物中。道的世俗人情化。,“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庄子 刻意,美的圈套世俗的美大自然的美,童真的美。“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

8、,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 秋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 骈拇,反对儒家的礼乐,违背人类的天性。给人类的心灵套上礼义的枷锁。艺术上的求真。,二 逍遥游与人格境界,“无待”绝对的自由。鲲鹏:大鸟斥鹌:小鸟,小虫,人,灵龟,大树。大小的不同,眼界的不同。,“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 逍遥游赋予逍遥游的人格精神以美的形象。所谓逍遥是一种超越。,“游乎四海,胜物而不伤,物物而不物于物。”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庄子 养生主“精鹜八极,心游万仞。”陆机文赋,三 虚静、物化的审美境界,虚

9、静:无欲。庄子 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舔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画者矣。”,虚静:去智庄子 达生梓庆削木为锯,锯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锯,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锯,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 疑神者,其是与!”,物化境界庄子 齐物论庄周梦蝶。消除

10、自我与对象的差别。一种人生境界,审美境界。虚静是物化的前提,物化境界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叔本华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欲望的苦痛与解脱。,审美活动的自由。儒家的规范与思无邪。,四 言意之辨与文艺关系,人的存在与人类思维的关系问题。人的思维的表现能否表现人的存在?“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故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周易 系辞,庄子系辞上“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致者,不期精粗焉。”,庄子 外物篇“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11、”重视经典与语言,实际却是一种障碍。,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庄子轮扁与齐桓公的对话。“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在审美的过程中,文本只是一种工具。陶渊明饮酒“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王弼:“得意忘言”。艺术意境论。,一切艺术的境界。可以说不外是写实、传神、造境,从自然的抚摸,生命的表达,到意境的创作。宗白华,以孔子和庄子为例,儒道两家相同之处有三:二家都以人为本,以人和人的价值为中心议题,高扬个体人格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两家都主张爱人,富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意识。两家都重美,以美为各自的人格追求和审美崇尚。,其差异性也是多方面的,如:儒家是史官文化,起源于齐鲁文化;道家是巫官文化的嫡裔,起源于荆楚文化。儒家学说以政治伦理哲学为基础,表现出伦理化倾向;道家思想以生命哲学为基础表现出自然化倾向。儒家主善,重美善统一;道家主真,重美与真的统一。儒家重功利,道家超功利。儒家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奋斗目标;道家以清静无为为人生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