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神经组织》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4243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神经组织》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肌神经组织》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肌神经组织》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肌神经组织》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肌神经组织》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神经组织》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神经组织》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章 肌组织(muscle tissue),骨骼肌心肌平滑肌,肌纤维、肌膜、肌浆、肌浆网,骨骼肌(skeletal muscle),肌外膜、肌束膜、肌内膜,(一)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骨骼肌(skeletal muscle),明带(I带),暗带(A带),Z线,肌节,(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1.肌原纤维(myofibril),肌节sarcomere(1/2I+A+1/2I),A band:H band,M line I band:Z line,粗肌丝(thick myofilament),肌球蛋白,细肌丝(thin myofilament),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2.横小管(tr

2、ansverse tubule):位于明带和暗 带交接处 3.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纵小管,4.线粒体、糖原、脂滴、肌红蛋白等。,三联体,终池,二、心肌(cardiac muscle)(一)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一)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闰盘(intercalated disk),闰盘(intercalated disk),(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横小管位于Z线处;,肌质网稀疏;,横小管与一侧终池形成二联体。,肌原纤维大小不等,并被不完全分割;,三、平滑肌(smooth muscle)(一)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二)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密体、密斑、中间丝;

3、粗、细肌丝;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糖原、脂滴等。,神经组织(一)(Nervous tissue),第8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解剖系组胚室 王小丽,树突 结构:胞体、突起 轴突 神经末梢 神经元 功能:感受刺激,传递冲动,整合信息 突触:通过神经递质使神经元 相互连接 结构:多突起 神经胶质细胞 功能:支持、营养、绝缘 和防御等作用,神经组织,(neuron),(neuroglia),(一)神经元的形态,一、神 经 元(neuron),一、神 经 元(neuron),(一)神经元的形态,1.细胞体: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1)细胞膜:能产生和传到神经冲动。,(二)神经元的结构

4、,一、神 经 元,离子通道(电位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神经递质的受体、糖蛋白、糖脂等。,(2)细胞核,核大、圆、色浅核仁明显.,1.细胞体,1)尼氏体(Nissls body)LM:斑块状或细颗粒状,(3)细胞质:核周质(perikaryon),1.细胞体,1)尼氏体(Nissls body)EM:RER、游离核糖体,(3)细胞质,2)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细胞骨架(微管/微丝,神经丝),参与胞质物 质运输。,(3)细胞质,2树突(dendrite):树突棘、棘器,(二)神经元的结构,Dendritic spine:平行排列的滑面内质网,主要功能: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入胞体

5、。,3轴突(axon):轴丘(axon hillock)、侧支、轴突终末,(二)神经元的结构,轴膜(axolemma)轴质(axoplasm),3轴突(axon),(二)神经元的结构,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在轴膜上进行。,轴突运输(轴突内的物质转运):慢速顺向轴突输(细胞骨架的更新):天快速双向轴突运输(小泡、线粒体、摄取的细胞外物质):100-400 mm/天,3轴 突,(三)神经元的分类,假单极神经元(pseudounipolar neuron),1按突起数目分类:,多极神经元(multipolar neuron),双极神经元(bipolar neuron),一、神

6、 经 元,周围突(peripheral process),中枢突(central process),2按功能分类:感觉神经元(传入)运动神经元(传出)联络神经元(中间),4按轴突长短分类:Golgi I型神经元(大胞体、长轴突)、Golgi II型神经元(小胞体、短轴突)。,3按递质分类:胆碱能神经元 胺能神经元 肽能神经元 氨基酸能神经元,(三)神经元的分类,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效应细胞)之间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二、突 触(synapse),轴-体突触(axosomatic synapse)轴-树突触(axodendritic synapse)轴-棘突触(axospinal

7、 synapse)等,兴奋性突触(excitatory synapse)抑制性突触(inhibitory synapse),(二)分类:化学性突触(神经递质)电突触(电流),二、突 触(synapse),化学性突触(chemical synapse),二、突 触(synapse),化学性突触的结构,1)突触前成分(presynaptic element):突触扣结(synaptic bouton)突触前膜(presynaptic membrane)2)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3)突触后成分(postsynaptic element):突触后膜(postsynaptic memb

8、rane),二、突 触(synapse),(1)突触前成分(presynaptic element):,突触前膜(presynaptic membrane),电位门控钙通道,致密突起,突触小泡(synaptic vesicle),含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或神经调质突触素I(synapsin I)微管和微丝线粒体,化学性突触的结构:,二、突 触(synapse),二、突 触(synapse),含乙酰胆碱,含儿茶酚胺,含氨基丁酸,神经递质:肽类、非肽类,(2)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1530 nm 细丝 糖蛋白,(3)突触后成分(postsynaptic e

9、lement):突触后膜(postsynaptic membrane),化学门控通道,神经递质受体,致密物质,化学性突触的结构:,二、突 触(synapse),I型突触:不对称突触(兴奋性突触)II型突触:对称突触(抑制性突触),二、突 触(synapse),突触的传递机制,电流沿轴膜传向轴突终末(突触前成分)电位门控Ca2+通道开放 突触素 I 磷酸化 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 递质释放 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 化学门控通道开放 突触后膜电位改变。,二、突 触(synapse),1、被酶破坏,如乙酰 胆碱(Ach)2、被重吸收回突触前 成分,如去甲肾上腺素(NE)3、被胶质细胞摄取,如 谷氨酸(Gl

10、u),神经递质的去向:,二、突 触(synapse),突触数目及其可塑性 一个神经元上突触的数目少则几个,多则达十万个以上。用脑越多,突触数目就越多,用脑少,突触数目就减少。脑的信息储存单位可达1017个,而一位著名科学家也只用到这个数字的20%。,二、突 触(synapse),三、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4、室管膜细胞(ependymal cell),3、小胶质细胞(microglia),2、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1、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一)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1、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11、protoplasmic astrocyte)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fibrous astrocyte),胶质丝(glial filament):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一)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突起末端形成脚板(end feet):附在毛细血管壁上、脑和脊髓表面(胶质界膜)。,(一)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毛细血管,胶质界膜,少突胶质细胞,有髓神经纤维,内皮,神经元,有髓神经纤维,室管膜细胞,1、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神经胶质膜,1、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作用:(1)支持和隔离作用;(2)

12、调节神经元的代谢 和离子环境;(3)具有神经递质受体;(4)合成和分泌各种生长 因子及细胞外基质;(5)抗原呈递作用;(6)修复作用;(7)引导神经元的迁移。,(一)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1、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2、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一)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2、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一)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功能:形成髓鞘;抑制再生神经元的突起生长。,3、小胶质细胞(microglia),(一)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功能:吞噬;抗原呈递;免疫效应。,三、神经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4、室管膜细胞(ependymal cell)室管膜伸长细胞,(一)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二)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1 Schwann细胞(Schwann cell):神经膜细胞(neurilemmal cell),三、神经胶质细胞,1 Schwann cell,(二)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形成髓鞘、神经膜;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参与神经纤维的再生。,2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被囊细胞,(二)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