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与脂代谢》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4281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脂与脂代谢》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脂与脂代谢》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脂与脂代谢》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脂与脂代谢》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脂与脂代谢》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脂与脂代谢》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脂与脂代谢》PPT课件.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脂与脂代谢,脂类概述,脂类的基本概念不溶于水而能被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抽提出的化合物,统称脂类。包括油脂(甘油三脂)和类脂(磷脂、蜡、萜类、甾类)脂的分类:单纯脂质:脂肪酸与醇类形成的酯甘油三酯: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蜡:长链脂肪酸与长链醇或固醇复合脂质:除脂肪酸和醇,含其他非脂质成分磷脂:含磷酸和含氮碱(胆碱、乙醇胺),按醇的不同可分为甘油磷脂、鞘氨醇磷脂糖脂:含糖成分的脂质,衍生脂类:上述脂类的衍生产物,保留了脂类的一般性质取代烃:脂肪酸及其碱性盐、高级醇,脂肪醛,脂肪胺和烃固醇(甾类):固醇、胆酸、固醇类激素萜:天然色素,橡胶,香精油其他:维生素A、D、E、K;脂酰COA;类

2、二十烷(前列腺素、凝血噁烷、白三烯);脂多糖;脂蛋白等等其他分类方法:可皂化脂和不可皂化脂极性脂和非极性脂脂肪酸由长链烃和一个末端羧酸基构成常见种类: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偶数碳脂肪酸和奇数碳脂肪酸命名与书写:通俗名、系统名与简写符号简写符号的书写规则先写出碳原子数目和双键数目,用冒号隔开用右上标数字表示双键位置,并在数字后面用“c”表示顺式或用“t”表示反式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多数为偶数碳脂肪酸,常见的含1224个碳,低于14碳的脂肪酸在乳脂中。奇数碳主要见于海洋生物细菌脂肪酸多数是饱和的,少数含单烯键动物脂肪酸一般碳骨架线状,双键1-4,少数6,植物含丰富

3、不饱和脂肪酸,可含炔基、羟基、酮基、环氧基或环戊烯基等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常见于C9-C10之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第一个常位于C9-C10双键安排多数为“非共轭系统”。1,4-戊二烯结构脂肪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易溶于水(10碳以下例外)熔点与烃链长度和不饱和程度有关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氧化与过氧化成盐与乳化作用必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和亚油酸,类二十碳烷前列腺素凝血噁烷白三烯三酰甘油三酰甘油类型简单甘油三酯混合甘油三酯烷醚酰基甘油物理化学性质无色、无味、无嗅的粘稠液体或蜡状固体密度和溶解度: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易熔于乙醚等非极性溶剂,熔点:没有固定值,与脂肪酸的组成有关一般化学性质水解与

4、皂化氢化与卤化乙酰化酸败与自动氧化磷脂概述重要的两亲物质,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由非极性的烃链尾部和极性的磷酸酯头部构成一般可分为甘油磷脂和鞘脂两类,甘油磷脂的结构甘油骨架脂酰基:在C1,C2上取代磷酸基:3位,以上三部分构成最简单的磷脂酸进一步与极性醇酯化,X-OH常见甘油磷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甘油(PG)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鞘磷脂鞘氨醇:60余种,最常见的是18碳不饱和的4-烯鞘氨醇鞘氨醇合成神经酰胺:脂肪酸连接于氨基形成鞘磷脂萜与类固醇萜类异戊二烯单位单萜、双萜、多萜常见萜类分子视黄醛、叶绿醇、鲨烯、

5、-胡罗卜素,类固醇环戊烷多氢菲固醇:胆固醇(二氢胆固醇、7脱氢胆酸、胆固醇酯)、植物固醇、酵母固醇 固醇衍生物胆汁酸,牛磺酸维生素D激素:性激素,孕酮,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脂蛋白是由疏水脂类为核心、围绕着极性脂类及载脂蛋白组成的复合体,是脂类物质的转运形式载脂蛋白:可使疏水脂类增溶,并且具有信号识别、调控及转移功能,能将脂类运至特定的靶细胞中已发现18种,主要的7种在肝脏及小肠中合成,分泌至胞外,脂蛋白分类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乳糜颗粒(CM)脂类的主要生物学功能贮存脂质能量贮存形式,高效的储存能量备用脂肪组织有保温,防

6、机械压力等保护功能,植物的蜡质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抗病虫害的功能结构脂质构成细胞及细胞器膜等生物膜,活性脂质激素、维生素A、D、E、K等和前列腺素的前体参与信号识别和免疫(糖脂)构成色素分子、电子载体等第二信使的前体,脂类的分解代谢,脂类的消化与吸收食物中的脂类甘油三酯:80-90%;磷脂:6-10%;胆固醇:2-3%消化与吸收消化过程在小肠进行胆汁的作用胰脂肪酶的作用:水解三酰甘油的C1、C3酯键,生成2-单酰甘油和两个游离的脂肪酸甘油单酯可被甘油单酯脂肪酶水解,得到甘油和脂肪酸辅脂酶(Colipase),和胆汁共同激活胰脏分泌的脂肪酶原,脂肪酸的氧化概述:Franz 和Knoop在1904

7、年提出脂肪酸的氧化是从羧基端-碳原子开始,每次分解出一个二碳片断。称为-氧化发生在肝及其它细胞的线粒体内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进入细胞后,首先在线粒体外或胞浆中被活化,形成脂酰CoA,然后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由两种酶催化:内质网脂酰CoA合成酶,活化12C以上的长链脂肪酸;线粒体脂酰CoA合成酶,活化410C的中、短链脂肪酸活化的过程脂肪酸与ATP反应生成脂酰-AMP硫解生成脂酰CoA,转运进入线粒体催化脂酰CoA分解的酶在线粒体基质中,所以它必须进入基质中才能进行氧化分解。中、短链脂肪酸(4-10C)可直接进入线粒体,并在线粒体内活化生成脂酰CoA长链脂肪酸先在胞质中生成脂酰CoA,经肉碱转运至线

8、粒体内。转运过程:线粒体内膜外侧(胞质侧):肉碱脂酰转移酶催化,脂酰CoA将脂酰基转移给肉碱的羟基,生成脂酰肉碱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内膜的移位酶将脂酰肉碱移入线粒体内,并将肉碱移出线粒体线粒体内膜内侧:肉碱转移酶催化,使脂酰肉碱的脂酰基又转移给CoA,生成脂酰CoA和游离的肉碱,-氧化脱氢:脂酰CoA在脂酰CoA脱氢酶的作用下在-和-碳原子上各脱去一个氢原子,生成反式,-烯脂酰CoA,即2 反式烯脂酰CoA。氢受体是FAD已发现三种脂酰CoA脱氢酶,均以FAD为辅基,分别催化链长为C4-C6,C6-C14,C6-C18的脂酰CoA脱氢水化:2反式烯脂酰CoA在烯脂酰CoA水化酶催化下在双键上加一

9、分子水生成L(+)-羟脂酰CoA烯脂酰CoA水化酶专一性强,仅能使2不饱和脂酰CoA水化再脱氢:L(+)-羟脂酰CoA在L(+)-羟脂酰CoA脱氢酶催化下,位C的羟基脱氢氧化成-酮脂酰CoA。反应的氢受体为NAD+此脱氢酶对碳链长短无专一性,但具有立体专一性,只催化L-羟脂酰CoA的脱氢,硫解:-酮脂酰CoA在-酮脂酰CoA硫解酶催化下,与CoA作用,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1分子比原脂肪酸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生成的脂酰CoA,重复上述过程,至成为乙酰CoA-氧化四步都可逆,但酮脂酰CoA硫解酶催化的硫解作用高度放能,吉布斯自由能为-28.03千焦耳/摩尔,整个反应偏向分裂,所以使脂肪酸氧化

10、得以进行-氧化的产能计算特殊脂肪酸的-氧化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3顺2反烯脂酰CoA异构酶(改变双键位置和顺反构型)多不饱和脂酸的氧化:-羟脂酰CoA差向酶(改变-羟基构型:DL型)奇数碳脂肪酸经反复的氧化,最后可得到丙酰CoA,丙酰CoA有两条代谢途径:,转化成琥珀酰CoA,进入TCA:动物体内存在这条途径丙酰CoA转化成乙酰CoA,进入TCA:植物、微生物中较普遍-氧化的调节脂酰基进入线粒体的速度是限速步骤,长链脂酸生物合成的第一个前体丙二酸单酰CoA的浓度增加,可抑制肉碱脂酰转移酶,限制脂肪氧化NADH/NAD+比率高时,-羟脂酰CoA脱氢酶便受抑制乙酰CoA浓度高

11、时;可抑制硫解酶,抑制氧化其他氧化形式-氧化:不需活化,直接氧化游离脂酸,每次氧化从脂酸羧基端失去一个C原子-氧化:端的甲基羟基化氧化成醛氧化成酸,少数的12C以下的脂酸可通过氧化途径,产生二羧酸,酮体的代谢酮体:脂肪酸-氧化产生的乙酰CoA,在肝、肾脏细胞中可以生成乙酰乙酸、D-羟丁酸、丙酮,这三种物质统称酮体酮体的生成:两分子乙酰CoA经硫解酶的催化,生成乙酰乙酰CoA,脂肪酸-氧化 的最后一轮也可产生乙酰CoA与乙酰乙酰CoA反应形成-羟基-甲基戊二酸酰辅酶A羟基-甲基戊二酰CoA裂解酶催化下,裂解成乙酰乙酸和乙酰COA一部分乙酰乙酸在D-羟丁基脱氢酶催化下加氢形成D-羟丁酸丙酮可由乙酰

12、乙酸缓慢脱去CO2而形成,也可由乙酰乙酸脱羧酶催化脱羧而成乙酰乙酸占30%,羟丁酸70%,少量丙酮,酮体生成的调节:主要取决于草酰乙酸的可利用性饥饿状态下,肝脏线粒体草酰乙酸离开TCA,用于糖异生,使草酰乙酸浓度下降。草酰乙酸浓度很低时,只有少量乙酰CoA进入TCA,大多数乙酰CoA用于合成酮体肝脏合成酮体送至肝外组织利用,肝脏仍可继续氧化脂肪酸酮体的利用乙酰乙酸在肌肉线粒体中经-酮脂酰COA转移酶催化,被琥珀酰CoA活化成乙酰乙酰CoA,然后,乙酰乙酰CoA被氧化酶系中的硫解酶硫解,生成2分子乙酰CoA,进入TCA心、肾、脑、骨骼肌等的线粒体中有较高的酶活性-羟基丁酸由-羟基丁酸脱氢酶催化,

13、生成乙酰乙酸,然后进入上述途径丙酮可在一系列酶作用下转变成丙酮酸或乳酸,进入TCA或异生成糖,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是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肝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酮体溶于水,分子小,能通过血脑屏障及肌肉毛细管壁,是心、脑组织的重要能源正常情况下,血中酮体0.030.5 mmol/2。在饥饿、高脂低糖膳食时,酮体的生成增加,当酮体生成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时,引起血中酮体升高,导致酮症酸(乙酰乙酸、羟丁酸中毒),引起酮尿,其他脂质的分解代谢甘油的分解甘油三酯分解产生甘油甘油的分解代谢在ATP存在下,由甘油激酶催化,转变成-磷酸甘油-磷酸甘油在脱氢酶(含辅酶NAD+)作用下,脱氢形成磷酸二羟丙酮

14、异构化为3磷酸甘油醛,再沿着糖异生途径合成葡萄糖及糖原;或沿着糖酵解正常途径形成丙酮酸,再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完全氧化胆固醇的代谢在肝内转化成胆汁酸胆汁酸可被细菌转化为粪固醇,经肠道排出胆固醇在肝外组织的转化肾上腺皮质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腺合成性激素,脂肪酸的合成概述:所有的生物都可用糖合成脂肪酸两种合成方式:从头合成:以乙酰CoA为原料在胞质中合成 16碳以下脂肪酸延长途径:在线粒体或微粒体中,对脂肪酸延长高等动物的脂类合成在肝脏、脂肪细胞、乳腺中占优势合成部位:细胞质中合成的原料:乙酰CoA(糖酵解),NADPH(磷酸戊糖途径);ATP;HCO3,脂肪的合成代谢,脂肪酸合成的过程乙酰CoA的转

15、运:乙酰CoA几乎全部在线粒体中产生,合成脂肪酸的酶系在胞质中,乙酰CoA必须转运出来柠檬酸-丙酮酸循环丙二酸单酰CoA的生成:脂肪合成时,乙酰CoA是脂肪酸的起始物质,只有一个乙酰CoA参与,其余的都以丙二酸单酰CoA的形式参与合成乙酰CoA羧化酶催化,限速步骤,辅酶是生物素柠檬酸可激活此酶,脂肪酸可抑制此酶所用的碳来自HCO3,形成的羧基是丙二酸单酰CoA的远端羧基脂肪酸合酶脂肪酸合酶系有7种蛋白质,有6种是酶,1种是脂酰基载体蛋白(ACP),它们组成脂肪酸合酶复合体,脂酰基载体蛋白(ACP)相对分子量很低的蛋白质(Mr=10 000)ACP的丝氨酸与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的磷酸基团相连,4

16、-磷酸泛酰巯基乙胺是ACP和CoA的共同活性基团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以共价键与ACP辅基上的-SH基相连,ACP辅基就象一个摇臂,携带脂肪酸合成的中间物由一个酶转到另一个酶的活性位置上6种酶分别是:乙酰CoA:ACP酰基转移酶丙二酸单酰CoA:ACP酰基转移酶-酮脂酰ACP合酶-酮脂酰-ACP还原酶羟脂酰-ACP脱水酶烯脂酰-ACP还原酶动物体内脂肪酸合酶同时有软脂酰-ACP硫解酶,脂肪酸合酶在不同生物有不同的形式细菌、植物:多酶复合体,6种酶+ACP 分别在不同多肽链酵母:()6:-酮脂酰合成酶、-酮脂酰还原酶;:脂酰转移酶、丙二酸单酰转移酶、-羟脂酰脱水酶、-烯脂酰还原酶。电镜下直

17、径为25nm哺乳动物:2,多酶融合体,所有酶活性在一个肽链上()。分成:缩合、还原、释放等3个结构域脂肪酸合成的一般过程启动:乙酰基连到-酮脂酰ACP合酶(合酶-SH)上,分两步进行:乙酰CoA+ACP-SH 乙酰-S-ACP+CoA-SH,乙酰CoA:ACP酰基转移酶催化乙酰-S-ACP+合成酶-SH ACP-SH+乙酰-S-合酶,装载:丙二酸单酰CoA+ACP-SH 丙二酸单酰-S-ACP+CoA-SH,丙二酸单酰CoA:ACP酰基转移酶催化缩合:乙酰-S-合酶+丙二酸单酰-S-ACP 乙酰乙酰-S-ACP+CO2+合酶-SH释放的CO2来自形成丙二酸单酰CoA时所羧化的HCO3,羧化上的

18、C原子并未掺入脂肪酸,HCO3 在脂肪酸合成中只起催化作用还原:乙酰乙酰-S-ACP由NADPH+H+还原,形成D型-羟丁酰-S-ACP+NADP+,催化该反应的酶为-酮脂酰-ACP还原酶注意:形成的是D型羟丁酰-S-ACP,而脂肪分解氧化时形成的是L型脱水:D-羟丁酰-S-ACP脱水,形成相应的,或2 反式丁烯酰-S-ACP,即巴豆酰-S-ACP,起催化作用的是羟脂酰-ACP脱水酶再还原:反式丁烯酰-S-ACP被还原为丁酰-S-ACP,起催化作用的酶为烯脂酰-ACP还原酶,电子供体是NADPH+H+,循环:丁酰-S-ACP的丁酰基由ACP转移至-酮脂酰-ACP合酶上,再接受第二个丙二酸单酰基

19、,进行第二次缩合。多数生物的脂肪酸合成步骤仅限于形成软脂酸(16C)。经过7次循环后,合成的软脂酰-S-ACP经硫脂酶催化生成游离的软脂酸,或由ACP转到CoA上生成软脂酰CoA,或直接形成磷脂酸,对链长有专一性的酶是-酮脂酰ACP合成酶,它不能接受16C酰基总反应:8乙酰CoA+14NADPH+14H+7ATP+H2O 软脂酸+8CoASH+14NADP+7ADP+7Pi 脂肪酸合成的调节调控酶乙酰Co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系苹果酸酶酶浓度调节饥饿时,这几种酶浓度降低3-5倍,进食后,酶浓度升高喂食高糖低脂膳食,这几种酶浓度升高,脂肪合成加快,酶活性的调节乙酰CoA羧化酶是限速酶别构调节:柠檬

20、酸激活、软脂酰CoA抑制共价调节:磷酸化会失活、脱磷酸化会复活胰高血糖素可使此酶磷酸化失活,胰岛素可使此酶脱磷酸化而恢复活性软脂酸分解与合成代谢的区别场所催化酶系前体H供体/受体能量变化-羟丁酰基的构型,线粒体和内质网中脂肪酸碳链的延长线粒体脂肪酸延长酶系能够延长中、短链(4-16C)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延长过程是-氧化过程的逆转,乙酰CoA作为二碳片段的供体,NADPH作为氢供体内质网脂肪酸延长酶系哺乳动物细胞的内质网膜能延长饱和或不饱和长链脂肪酸(16C及以上),延长过程与从头合成相似以CoA代替ACP作为脂酰基载体,丙二酸单酰CoA作为C2供体,NADPH作为氢供体,从羧基端延长不饱和脂肪

21、酸的合成去饱和途径脂酰CoA去饱和酶,催化软脂酰CoA及硬脂酰CoA分别在C9-C10脱氢,生成棕榈油酸(9 16:1)和油酸(9 18:1)许多细菌则通过一个中等长度的-羟脂酰-ACP的脱水作用,而不是羟脂酰CoA的氧化去饱和,人和哺乳动物不能合成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十八碳三烯酸(亚麻酸)。只能合成一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9)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可以合成(12)二烯酸、三烯酸,甚至四烯酸三脂酰甘油的合成动物肝脏、脂肪组织及小肠粘膜细胞中合成大量的三脂酰甘油,植物也能大量合成三脂酰甘油,微生物合成较少合成原料脂酰COAL-磷酸甘油(3-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糖酵解中醛缩酶作用的产物)还原生成

22、L-磷酸甘油,甘油-3-磷酸脱氢酶催化,NADH供氢在甘油激酶催化下,甘油与ATP作用生成L-磷酸甘油(只有肝中才有甘油激酶),合成步骤磷脂酸的生成:L-磷酸甘油+脂酰CoA生成单脂酰甘油磷酸(溶血磷脂酸),随后再与另一分子脂酰CoA结合形成磷脂酸磷酸二羟丙酮+脂酰CoA生成脂酰磷酸二羟丙酮,还原产物(加氢),即可得溶血磷脂酸,如上即可生成磷脂酸磷脂酸被磷脂酸磷酸酶水解形成甘油二酯,产物在甘油二酯转酰基酶催化下与第三个脂酰CoA分子作用生成甘油三酯甘油磷脂的生物合成磷脂酰乙醇胺的合成乙醇胺磷酸化磷酸乙醇胺生成胞嘧啶核苷二磷酸(CDP)-乙醇胺CDP-乙醇胺与甘油二脂形成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酯酰胆碱的合成从头合成:由磷脂酰乙醇胺直接甲基化。甲基供体为S-腺苷甲硫氨酸(动物细胞)节约利用:与形成磷脂酰乙醇胺的途径相同。由胆碱开始,胆碱来源于食物或磷酯酰胆碱的降解(主要是细菌)胆固醇的合成概述肝脏是主要合成场所,占合成总量的70%80%胆固醇合成酶系存在于胞液及光面内质网膜上合成步骤二羟甲戊酸的合成异戊烯醇焦磷酸脂的形成,鲨烯的合成羊毛脂固醇的形成胆固醇的形成,18:39c,11t,13t,十八碳9,11,13-三烯酸(顺,反,反)(-桐油酸),-氧化 RCH2COOHRCOOH+CO2-氧化:CH3-(CH2)n-C-O-O-C-(CH2)n-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