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昧中的启蒙》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43859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昧中的启蒙》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蒙昧中的启蒙》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蒙昧中的启蒙》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蒙昧中的启蒙》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蒙昧中的启蒙》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蒙昧中的启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昧中的启蒙》PPT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斯芬克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谜底-“人”,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阅读专题导语,请思考:、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什么?3、西方人文精神是如何演进、变化的?,概念解释:,人文精神:,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核心内涵,人文主义:,实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生的价值。,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历程:,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 公元前5世纪(希腊),文艺复兴 公元1417世纪(西欧),启蒙运动 公元17、18世

2、纪(西欧),起源,复兴,成熟,(自我意识的觉醒),(人性的复苏),(理性的启蒙),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一、蒙昧中的觉醒,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学测要求】,一、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智者,最初是用来表示在一切知识、能力方面都很杰出的人。但这里所说的智者是指那些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思考:何为“智者”?,教授演讲与口才的老师,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时间:,一、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这一时期希腊人关注的对象与之前相比有何变化?,公元前8、9世纪的希腊神话时代,人们称宙斯是众神之王,人类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公

3、元前6世纪,“人是万物的尺度”公元前5世纪中叶,神,自然,人,人格化,神话形象的演变,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经济希腊工商业发展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黄金时代人文平民地位的提高,个人主义的成长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1、时间:,3、内容:,2、背景:,4、性质:,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一、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根本原因,5、代表:,7、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含义:,意义:,一、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普罗塔戈拉,6、代表思想:,含义: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1、人才是衡量事物的标

4、准。2、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最初表现。,单个人的个体感觉,针对“神”的世界观,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你同意这个评价吗?,同意:否定了“神是万物的尺度”的绝对权威,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不同意:过分强调了个人的感觉,否定了客观真理,唯心主义,积极性:,局限性:,对智者运动的评价:,人真的是万物的尺度吗?,5、代表:,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普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人是万物的尺度,含义:,意义:,积极: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本质,消极:

5、忽视人的道德,导致主观主义,一、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普罗塔戈拉,6、代表思想:,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准,强调人的价值,7、评价:,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主 张:,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哲学地位:,“哲学的创造者”和“智慧的化身”,时代背景:,影 响:,1、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2、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道德沦丧,城邦民主制度弊端暴露无遗,二、苏格拉底的智慧,“美德即知识”,涵义: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它揭示了

6、教育和道德的关系,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去挖掘、发展人的美德和善性。美德和善可通过教育、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而获得。,观点评析:,美德与 的关系,知识与 的关系,美德,教育,熊与隐士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德即知识”,有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要好的朋友。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下去熊品德好不好?为什么会做出“蠢事”?熊品德是好的,但由于无知,酿成了恶果,这说明知识的重要性。应该如何理解美德与知识的关系?知识是美德的基础,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要想获

7、得美德就需要相应的知识做基础,不知道道德的本性就不能做到道德(“无知即恶”)。知识的获得需要接受教育,“德行可教”。,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如果勇敢不是基于知识和智慧,“勇敢”到无法无天、无所畏惧,那就会变成“鲁莽”这种罪恶。,勇敢是不是美德?,认识:“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对道德问题的思考,体现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认识你自己”,所谓“认识你自己”就是把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人事和自己的心灵。人之为人,在于灵魂的求善,在于智慧和理性的高扬。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认为人人都应该承认自己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改善自己的灵魂。,苏格拉底,思考:普罗塔戈拉和苏

8、格拉底对“人”的认识有何不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普氏Vs苏氏,比较,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时期(民主政治成熟/工商业发展/文学繁荣),雅典民主政治后期(民主政治弊端突显,社会道德沦丧),注重人的感觉与欲望,追求功利。(人是个体的感性的人),注重人的灵魂与道德(人是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强调“知德合一”。,把人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人是万物的尺度”,“思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vs,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强调人要有美德,要教化人民。,仁和礼,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伦理道德,个人的发展、作用和价值个人伦理道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9、。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18世纪启蒙思想源头。,1、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认为没有人就没有万物 B强调了人的价值和重要作用C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D突出了人的尊严和地位,A,2、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美德就等同于知识 知识能充实和扩展美德 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所在A BCD,D,3、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D,4、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实行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或法治,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