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中国古代的经济.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44599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讲中国古代的经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一讲中国古代的经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一讲中国古代的经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一讲中国古代的经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一讲中国古代的经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讲中国古代的经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讲中国古代的经济.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中国古代的商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中国古代的农业政策,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热点联系三农问题农村问题主要是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问题农民问题主要是减负、增收和素质问题,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进行税费改革,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农业起源的三个中心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东亚起源中心主要就是中国。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器锄耕,铁犁牛耕,集体协作(千耦其耘),以家庭为单位(自耕农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生产规模以家庭

2、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汉景帝:“农业是天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雍正皇帝认为城里多一工作之人,农村就少一耕作之人,就会对国家造成危害。,上述材料体现了古代的什么思想主张?,农本思想,古代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决定性的生产部门,(一)农业的起源,采集经济,种植经济,狩猎,饲养,多个重心,周边扩展,多元交汇的特征,黄河流域粟麦为主长江流域水稻为主,(一)农业的起源,区域性特征,(一)农业的起源,中国原始农业的主要特征农业文化的

3、特点:具有多元交汇和区域性的特征 生产工具的特征:以石器为主,主要有石斧、石铲、耒耜耕作技术的特点:刀耕火种作物、家畜的特点:五谷、六畜农业结构的特点:以农业为主,农、牧、采、猎相结合,(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及农业技术的演进),1、耕作工具与方法西周以前:耕作工具以耒、耜为主;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逐步成为主要农具;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汉代:犁壁的使用、播种工具耧车,牛耕技术广泛运用 唐代传统步犁基本定型;中国犁耕成熟的标志,(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及农业技术的演进),2、灌溉工具三国时期马钧发明 的人力提水工具翻车唐朝时期发明一种水力提水工具筒车,翻车操作图,

4、筒车,(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水利建设成就(1)、内地主要农业区上古传说:大禹治水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时期:漕渠、白渠(2)治理黄河(3)边疆及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坎儿井,形成:,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较少的贸易交流;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规模小,简单的性别分工,难以扩大再生产。,见资料P62,春秋战国时期,原因:,时间:,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地位:,(四)关于小农经济的认识,形成:,特点:,见资料P62,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推动精耕细作发展;封建

5、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和近代中国落后原因之一。,原因:,时间:,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地位:,(四)关于小农经济的认识,形成:,特点:,见资料P62,春秋战国时期,影响:,原因:,时间:,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地位:,(四)关于小农经济的认识,4.弱点:,见资料P62,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自然因素:地理、气候条件;人为因素:工具、技术;水利建设;土地制度、赋役制度;社会政局;政府政策;劳动者素质,规律:农业发展一靠科技二靠政策,活学活用,1.史书记载

6、:“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体现了家庭式经济的什么特点()A.落后性 B.脆弱性 C.封闭性 D.分散性,C,C,3.促进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牛耕的使用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C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D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A,4.关于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发展 B以种植为主,家畜养殖为辅C具有保守性、封闭性、落后性 D精耕细作模式日益完善,A,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7、这里反映的经济模式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汉纺车图C封建小农经济 D远古游牧经济,C,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公田制(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1)特点: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公田制(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1)特点:2)性质:3)确立:商周4)瓦解:春秋思考: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有哪些?,

8、土地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瓦解的原因,A、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B、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商鞅变法从根本上废除了井田制)C、战争频繁:劳动力不断减少,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公田制(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1)特点:2)性质:土地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3)确立:商周4)瓦解:春秋5)井田制的正式废除:战国时期,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公田制(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3、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1)确立:战国2)形式:国有和

9、私有(国王私有、地主私有、自耕农私有)思考:地主私有土地的来源?赏赐、公田转化为私田、土地买卖(土地兼并),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的主要途径 土地兼并,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自由买卖影响: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阶级矛盾激化,从而引发农民起义政府对策:均田、限田,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二)、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从人身依附关系强烈到租佃关系普遍化),1、田庄经营(田庄制):东汉 特点:自给自足、宗法色彩、有私人武装、强烈的 依附关系 2、租佃经营(租佃制):(1)发展历程:战国产生;汉代普遍;宋代以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普及全国

10、,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二)、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从人身依附关系强烈到租佃关系普遍化),1、田庄经营(田庄制):东汉 特点:自给自足、宗法色彩、有私人武装、强烈的依附关系 2、租佃经营(租佃制):(1)发展历程:(2)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民更加自由,还出现了更加自由的雇佣劳动关系,这都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二)、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从人身依附关系强烈到租佃关系普遍化),1、田庄经营(田庄制):东汉 特点:自给自足、宗法色彩、有私人武装、强烈的依附关系 2、租佃经营(租佃制):(1)发展历程:(2)作用:(3)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明清以前:明清

11、以来:,有强烈的依附关系,表现为农民义务繁多,依附关系减弱,思考: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土地经营方式吗?,活学活用,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C,在我国封建社会,处于支配地位的土地制度是A、土地国有制B、地主土地所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D、井田制,B,从宋代开始,租佃经营已经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其主要原因是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方式 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彻底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B,三、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四大经济区域反映了全国经济

12、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二)、人口问题,1、我国古代人口流向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迁移如:东汉以后的五胡内迁;元朝少数民族南下北方人南迁内地人向边疆迁移华人外流外族内流,如:东晋末年起,北方人南迁,如:秦朝50万人到越族,如:郑和下西洋后大量华人去南洋,如:唐朝时期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到我国一些地区居住,元朝时期形成回族,2、古代中原人口迁移的三次高潮,两晋之际的第一次高潮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唐朝中期的第二次高潮安史之乱的破坏两宋之际的第三次高潮靖康之乱的影响,2、古代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3、我国古代中原人口南迁的原因,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

13、落后和中原地区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导致大量北人南迁统治阶级处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移统治阶级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迫使人口迁移,4、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意义,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发南洋,对世界文明做出贡献人口分布逐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古今人口迁移原因的区别,1、古代:躲避战乱或自然灾害,人们自发地迁到相对稳定的地方。2、今天: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政府为了经济建设目的而有组织地引导人口流动。(2)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剩余

14、增加,国家放松进城的限制。(3)农村人口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满足致富的愿望,自发地移向城市。(4)科技人员和大学生进城读书就业等等(5)人口迁移的方向:农村城市;内地沿海,热点探究:当前农民工流动的成因、特点和利弊,1、成因: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农村劳动艰辛,文化落后城市的吸引农村体制改革的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2、特点,热点探究:当前农民工流动的成因、特点和利弊,1、成因:2、特点:流动据经济走向:主要是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区流向发达区;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流动不稳定;文化素质偏低。,热点探究:当前农民工流动的成因、特点和利弊,1、成因:

15、2、特点:3、利: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促进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发展和繁荣起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民工的收入和文化技术水平,对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热点探究:当前农民工流动的成因、特点和利弊,1、成因:2、特点:3、利:4、弊:城镇民工的违法犯罪率上升;违反计划生育城市人口激增,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增加城市就业压力,损害环境等。,民工盲目无序流动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中原人口南迁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江南,(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

16、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六朝时期):南方初步发展(奠定基础)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开始南移)两宋时期:江南正式成为古代经济重心(完全南移),【综合探究】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的历史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活学活用,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是()山东地区 山西地区 江南地区 龙门碣石地区A BC D,A,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岁或稔,则数郡忘饥”B、“扬一益二”C

17、、“苏湖熟,天下足”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C,四、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一)、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辉煌成就,1、冶铜技术,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就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繁荣(代表作: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四、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一)、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辉煌成就,1、冶铜技术,2、冶铁技术,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比欧洲晚,但冶铁技术却很快超过欧洲而长期处于领先的地位.,春秋:冶炼生铁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四、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一)、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辉煌成就,1、冶铜技术,2、冶铁技术,3、炼钢技术,春秋时期开始生产出硬度较强的钢,4、冶金燃料的演变 P16,木炭春秋,煤汉代,焦炭南宋,四、中国

18、古代的手工业,(一)、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辉煌成就,1、冶铜技术,2、冶铁技术,3、炼钢技术,春秋时期开始生产出硬度较强的钢,4、冶金燃料的演变,5、享誉世界的丝织业,1、【上古】,2、【西周】,4、【唐代】,3、【汉代】,5、【宋元】,6、【明清】,开始养蚕缫丝(嫘祖),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出现缂丝P16,棉纺织业发展:黄道婆推广、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使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鼎盛时期:丝织中心苏州、杭州,5、享誉世界的丝织业,发展过程我国纺织原料经历过程:麻丝棉6、享誉世界的制瓷业陶器:新石器时代出现,6、享誉世界的制瓷业陶器:新石器时代出现瓷器:

19、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东汉:技术成熟,多为青瓷南北朝:烧制出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地方瓷窑元朝: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期明朝:五彩瓷清朝:粉彩、珐琅彩,五尖瓣白瓷盘,元朝的彩瓷,明代五彩瓷器,镂空云凤纹瓶,五彩云鹤纹罐,清代珐琅彩瓷器,白地人物瓶,紫地折枝莲纹瓶,米色地花卉碗,(二)、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和特点,1、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经营方式 P19,官府统一管理匠户集中生产 官家专用 皇家私用 不在市场流通,民间自主经营从帮工到雇工 民间消费在市场流通,农户的副业 自己消费 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官营手工业,管理方式,流通方式

20、,产品用途,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形态方面,西周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明中叶萎缩。,春秋战国兴起;唐宋后显著发展,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明代中叶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活学活用,在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兴起最早的是A制瓷业 B丝织业 C冶铁业 D造纸业,B,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展示出一件古代瓷器(如下图),请推断此瓷器最早可能产生于什么时期东青地五彩瓷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C,新疆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

21、,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等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等图案的瓷器,说明了A、适应了对外贸易的需要 B、适应了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求C、反映了汉唐时期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唐明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A,明代中后期,“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种现象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商业有了很大发展,D,(五)、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1、古代商业的发展,以物易物,出现原始商业。,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官商。,出现私商并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

22、成为货币;形成著名都会。,(五)、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1、古代商业的发展,商业贸易蓬勃发展,出现长安、洛阳等大都市,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出现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出现许多新特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新特点,商业市镇出现;农产品(包括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广泛使用白银,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2、城市的繁荣,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繁荣与否代表了商业发展的水平。,城镇发展分两个阶段:,(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特点:,县治以上设交易场所市坊分开县城以下禁止设市严格的时间限制,商业发展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商业发

23、展易受到空间的严格控制,城镇发展分两个阶段:,(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宋朝城市特点:,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加强,明清城市特点:,经济功能为主的小商业市镇和港口城市兴起兴起。,阅读上述材料,归纳其体现了什么思想?,3、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概念和目的:,概念: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它开始于战国时的商鞅变法,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明清两代统治者仍顽固延续。,根本目的:,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

24、然经济,“重农抑商”政策积极作用:,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明清“重农抑商”政策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违背了历史潮流,“海禁”与“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政策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限制对外贸易、交往的政策。明清实行的“海禁”政策是其突出表现。,民间贸易,明朝的对外贸易,官方贸易,海禁,思考:明清统治者为什么要对民间贸易实行海禁?,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对付沿海抗清斗争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直接原因。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根本原因。西方殖民者的骚扰是客观原因。

25、,“海禁”与“闭关锁国”,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结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资本主义萌芽,特征:出现的时间:前提:状况:缓慢发展,在局部地区的个别生产部门稀疏出现,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自由雇佣劳动,明朝中叶以后,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足够的资金);有大量可雇用的自由劳动力,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民贫穷,购买力低下;腐朽的封建制度政策因素: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的阻碍;观念因素:传统的观念和习俗,活学活用,明清时期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包括 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重农抑商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外商企业的压榨A、B、C、D、,C,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玉米等作物传入我国 B、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09广东)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C,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战国时期 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C整个封建统社会都严格推行 D从长远来说对农业发展不利,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