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64461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广东省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年广东省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年广东省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年广东省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年广东省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广东省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广东省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9年广东省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1、多元的发展机会和自由的成长空间,是时代给予每个追梦人的馈赠;每个追梦人在前进道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在推动时代的进步。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 而也B. 但却C. 如果就D. 只有才E. 只要我们迈出的步伐足够坚实。前进的意志足够。奋斗路上的困难终将被克服,前行路上的沟壑终将被跨越。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B.A.强硬奋勇C.坚定D.坚硬3、近年来,各地纷纷大刀阔斧地开展,向不担当不作为亮剑。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 整理B. 整治C. 修理D. 梳理4、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科学规划,才能最

2、终实现目标:任何希望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循序渐进一蹴而就B.寻根究底一鼓作气C.蔚然成风一劳永逸D.未雨绸缪一马当先5、持续深入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打牢了坚实基础,有力推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引才聚才用才育才B.聚才用才育才引才C.用才育才引才聚才D.育才引才聚才用才6、回顾40年,改革开放旗帜之所以始终高高飘扬,关键得益于基层求新求变的强大意愿以及敢闯敢试的探索精神。改革再扬帆,也必须尊重基层干部群众在改革进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A. 实践是改革开放最关键的一环B.

3、基层的探索精神完全决定了改革的效果C. 改革必须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D. 改革开放促使基层创新求变7、尽管从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农村的“消亡二做好“三农”工作,建设好农村、发展好农业,使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依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A. 我国目前仍处于农业社会B. “三农”工作的重要性C. 农业农村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消亡”1) .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待提升8、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到基层扶贫,是真扶贫、扶真贫的体现。但若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不仅会加重扶贫干部的经济负担,还会在一

4、定程度上让贫困群众产生依赖心理。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A. 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具有一定的副作用B. 应该大力提倡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支持贫困户C. 当前存在大量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的情况D. 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是不得已而为之的9、完善村民自治,应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培育打造服务性、公益性、互动性农村社会组织,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挥新乡贤作用。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A. 完善村民自治需要大量引进志愿者B. 完善村民自治需要让乡贤发挥主要作用C. 完善村民自治需要把所有资源下放到基层D. 完善村民自治需要发展农村社会组织10、推动媒体融合

5、发展,事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媒体时代,媒体不仅是信息的提供者和传播者,而且在国家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媒体融合不仅仅是一个传播命题,还是一个治理命题。这段文字的主旨是:A.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促进媒体融合B. 媒体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信息传播C. 媒体融合发展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D. 媒体在国家治理中应承担主要责任第二部分数量关系Ih471013()A.15B.16C.17D.1812、591733()A.35B.45C.65D.8513、51545135()A.185B.225C.355D.405A. 4B. 5C. 6D. 716、乡镇干部小李今天有3项不同的工作

6、要完成,则他今天完成工作的顺序有()种。A. 3B. 4C. 5D. 617、某机构计划在一块边长为18米的正方形空地开展活动,需要在空地四边每隔2米插上一面彩旗,若该空地的四个角都需要插上彩旗,那么一共需要O面彩旗。A. 32B. 36C. 44D.4818、在一次知识竞赛中,甲、乙两单位平均分为85分,甲单位得分比乙单位高10分,则乙单位得分为()分。A. 88B. 85C. 80D. 7519、某文印室有30袋A4纸20袋B3纸,由于工作需要,该文印室每天都会用掉6袋A4纸和2袋B3纸,则3天后文印室的B3纸比A4纸多()袋。A. 1B. 2C. 3D. 420、某单位男女干部人数相等,

7、男干部中60%有基层工作经历,女干部中50%有基层工作经历,则在该单位全体干部中,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占()oA. 55%B. 60%C. 65%D. 70%21、某商场为了提高销量,以七五折销售某款笔记本电脑,打折后售价为3600元,则该笔记本原价为每台()元。A. 4200B. 4500C. 4800D. 510022、某办公室有大、中、小三种型号的文件袋共200个,已知大号文件袋数量是中号文件袋的2倍,小号文件袋的数量为50个,那么大号文件袋有()个。A. 50B. 60C. 80D.10023、甲乙两人绕着周长为600米的环形跑道跑步,他们从相同的起点同时同向起跑。已知甲的速度为每秒4米,

8、乙的速度为每秒3米,则当甲第一次回到起点时,乙距离起点还有()米。A. 100B. 150C. 200D. 25024、小王家距离单位1.2公里,每天步行上班。速度为每分钟100米,则他上班需要花()分钟。A. 12B. 15C. 18D. 2025、甲施工队每天能完成某项工程的,乙施工队施工效率是甲施工队的两倍。则甲、乙两队共同施工()天就能完成该工程。A.B. 3C. 4D. 5参考答案1. A解析第一步,分析语境。由“;”可知,文段前后两层内容构成并列关系。前文提到“多元的发展机会和自由的成长空间,是时代给予每个追梦人的馈赠”,说明时代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后文提到“每个追梦人在前进道路上迈

9、出的每一步”“都在推动时代的进步”,文段要表达的意思是每个人也在推动时代的进步,“时代”和“人”二者之间相互推动和促进。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而”和“也”均可表示并列关系,符合文意。B项“但”和“却”均表示转折关系;C项“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D项“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关系。三者均无法与前文构成并列关系,且C项“如果就”和D项只有才”均与“都在”搭配不当,由此排除B项、C项和D项。因此,选择A选项。2. C解析第一步,分析语境。该空所填词语搭配“意志”。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强硬”指强有力的;倔强的;不作任何让步的。一般搭配“态度”“手段”等,与“意志”搭配不当。B项“奋勇”指奋发而努力鼓

10、起勇气,一般与“人”搭配,与“意志”搭配不当,排除B项。C项“坚定”指意志坚强,不动摇,常与“意志”搭配,符合文意。D项“坚硬”指很硬,如“坚硬的山石”,与“意志”搭配不当,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3. B解析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向不担当不作为亮剑”可知,各地在对这种行为进行整顿、治理。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整理”指整顿使有条理,有秩序,收拾;C项“修理”指对于损坏了的不整洁的物体和事物进行修复和理顺;D项“梳理”指梳爬整理,用梳子整理(须,发等)。三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C项和D项。B项“整治”指整顿、治理,符合语境。因此,选择B选项。4. A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应体现

11、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我们要如何去做,才能实现目标,且该做法要和“科学规划”构成并列关系。A项“循序渐进”指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进步,可以与“科学规划”构成并列关系,体现出先进行科学规划,再按照规划逐步进行,符合语境。B项“寻根究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C项“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D项“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三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和D项。答案锁定A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二空。“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语境想传递的正是任何希望一下子就成功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且“一蹴而就”刚好可以和第一空的“循序渐进”形成照应关系,符

12、合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5. D第一步,分析语境。文段意思是持续深入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一系列关于“人才”的举措打牢了坚实基础。原文需要对选项中四个词进行先后顺序的排序。第二步,辨析选项。“育才”指培育人才。“引才”指引进人才。“聚才”指汇聚人才。“用才”指使用人才。按照事理逻辑,只有先培养人才,才会有“人才”出现,才能够引进人才。只有把人才引进的足够多,才有汇聚人才,最后才能合理地使用人才。因此,选择D选项。6. C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B项和D项均对应文段首句“改革开放旗帜之所以始终高高飘扬,关键得益于基层求新求变的强大意愿以及敢闯敢试

13、的探索精神:A项“实践”无中生有,排除A项。B项“完全决定了”表述过于绝对,且“改革的效果”文中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B项。D项属于因果倒置,应该是“基层求新求变”促进了“改革开放”,排除D项。C项对应全文“关键得益于基层求新求变的强大意愿以及敢闯敢试的探索精神”“改革再扬帆,也必须尊重基层干部群众在改革进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强调基层干部群众的重要性,理解准确。因此,选择C选项。7. B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引出话题,用“但”指出“这并不意味着农业农村的消亡接着提出了文段重点,即“做好三农工作,建设好农村、发展好农业依然是重要内容第二步,辨析选项。文段主旨同义替换对应B项。因此,

14、选择B选项。8. A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说到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到基层扶贫,是真扶贫、扶真贫的一种体现。紧接着话题转折,提出扶贫干部经济能力有限,“自掏腰包”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让贫困群众产生依赖心理。最后一句通过反面论证指出“自掏腰包”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文段为“分一总”结构,最后一句提出观点。第二步,辨析选项。文段主旨同义替换对应A项。因此,选择A9. C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完善村民自治,应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地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接着通过“培育打造”“开展”“发挥”具体说明了“资源下放”的做法。文段重在强调完善村民自治,应将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

15、。第二步,辨析选项。文段重点内容同义替换对应C项。因此,选择C选项。10. A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观点一一媒体融合发展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推进作用,然后具体阐述媒体对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因此”总结第二句,媒体融合不仅是传播命题也是治理命题。文段结构为“总一分”,文段主旨句为首句。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A选项。11.B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数列,属于基础数列中的等差数列。第二步,原数列依次为4,7,10,13,(),是一个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那么()为13+3=16。因此,选择B选项。12. 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多级数列,做

16、差找规律。第二步,原数列共5项,优先考虑多级数列,相邻两项之间不存在倍数关系,优先做差找规律,相邻两项做差,差数列为:4,8,16,差数列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那么差数列的下一项为16X2=32,则()为33+32=65。因此,选择C选项。13. D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数列,属于基础数列中的等比数列。第二步,原数列依次为5,15,45,135,(),是一个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那么()为135X3=405。因此,选择D选项。14. A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数列,属于基础数列中的等比数列。第二步,原数列依次为64,32,16,8,(),是一个公比为的等比数列,那么()为8=4。因此,选择

17、A选项。16. D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基础排列组合问题。第二步,3项工作有=6(种)完成顺序。因此,选择D选项。17. B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植树问题。第二步,由于间隔2米是边长18的约数,可以直接视为在整个正方形四边进行环形植树,根据环形植树的公式,插旗面数二总长间隔长=18X42=36(面)。因此,选择B选项。18. 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平均数问题。第二步,根据“甲、乙平均分为85分”,可得总分为85X2=170(分)。设乙得分为X,那么甲得分为x+10,由题意有x+x+10=170,解得x=80。因此,选择C选项。19. B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第二步,3天

18、后,A4纸剩余的袋数为306X3=12(袋);B3纸剩余的袋数为20-2X3=14(袋),则B3纸剩余的袋数比A4纸多14-12=2(袋)。因此,选择B选项。20. A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第二步,男女干部人数相等,即各占50%。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人数占比为50%X60%+50%X50%=55%。因此,选择A选项。21. 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基础公式类。第二步,七五折即价格为原价的0.75,打七五折后价格为3600元,则原价为36000.75=4800(元)。因此,选择C选项。22. D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中号文件袋有X个,

19、那么大号文件袋有2x个,根据大、中、小型号文件袋共200个,可列方程50+x+2x=200,解得X=50,即中号文件袋有50个,那么大号文件袋有100个。因此,选择D选项。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第二步,甲第一次回到起点的时候所用的时间为6004=150(秒),此时乙跑了1503=450(米)。距起点还有600-450=150(米因此,选择B选项。24. A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础行程类。第二步,小王上班的路程为1.2千米,即1200米,速度为100米/分钟,则需要花1200100=12(分钟)。因此,选择A选项。25. B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效率类。第二步,赋值甲队的效率是1,则工程的总量是9,乙队的效率为2。两队一起合作完成需要9(1+2)=3(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