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投跳技术原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5002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跑投跳技术原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跑投跳技术原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跑投跳技术原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跑投跳技术原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跑投跳技术原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跑投跳技术原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跑投跳技术原理》PPT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跑、投、跳技术原理,第一节、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在田径运动实践中,由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在技术的细节上可能存在着差异或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但是,从整体上看,任何人的技术都必须符合运动生物力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等学科的有关要求。在田径运动技术中,这种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要求并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和科学道理,就是田径运动技术原理。,在实践中,人们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是实效性和经济性。实效性是指在完成动作时,能充分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从而产生最大的作用并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经济性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合理地运用体力,在获得最佳运动效果的前提下,能最经济地利用人体的能量,避免人体能

2、量不必要的浪费。在评定田径运动技术时,应把两者密切结合起来。完善的技术通常表现为:消除了多余和紧张动作,在预备动作和次要动作阶段尽量节省力量,在技术的主要阶段能增大用力程度,充分发挥身体素质的作用,从而表现出更高的运动成绩。,在田径运动中,影响人体和器械运动的力包括内力与外力两种。内力:指人体运动器官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力。在人体运动时,起主要作用的是肌肉的收缩力,通过肌肉收缩骨杠杆作用产生关节运动,使人体与外界或身体其他部位发生变化。外力:指人体或器械与外界物体相互作用时,外界对人体或器械作用的力。,第二节 跑步的技术原理,人体在跑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在单位时间内运用技术动作影

3、响身体各部位,使身体各环节移动速度产生变化,从而使人体产生向前的位移。其主要表现为水平速度的变化。速度对跑步技术动作有着共同的要求,要想跑得快或者跑得时间长,就必须使跑的技术合理,符合跑的技术力学原理。,一、跑的周期划分,跑步是周期性运动。为了清楚地分析跑步技术动作让人们了解跑步技术动作机制,通常把一个跑步周期单独抽出,作为一个完整而连续的动作单元来分析。一个跑步周期是由一个复步组成,它包括人的左右腿各支撑一次地面,身体出现两次腾空,以此划分跑的技术为支撑阶段和腾空阶段。(图1),从一条腿的动作分析,可以分为连续不断、互相衔接的四个技术阶段:下落着地、支撑缓冲、蹬伸离地、折叠前摆。当一条腿做这

4、四个阶段技术动作时,另一条腿同样做着这四个阶段技术动作,只是两条腿完成的技术阶段先后不同。两条腿不停地连续完成一个又一个技术阶段的动作,从而构成了跑步的周期性运动形式。,二、跑步的动力学,跑步是多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人体和支撑体(地面)相互作用情况下,以及人体内部各运动环节相互作用下,产生了人体的位移。通常用生物力学系统作为分析跑步技术的理论依据。,(一)决定跑步的力 跑步时人体受到外界物体施于人体的一种力,称之为外力。同时又受到人体内各部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力,称之为内力。外力决定人体重心产生位移的速度和移动的轨迹内力只引起身体某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的位置改变。(图2),图2:跑步受力图

5、,内 力:主要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拉力,它是人体运动的源泉。内力可以控制跑步技术动作的完成,保待跑步的身体姿势,改变身体与支撑物的相互关系。同时,人体内的能量物质可以利用其生物化学能转化为肌肉收缩弹性形变的势能,产生肌肉张力而做功,外 力:与跑步关系密切的外力有以下几种,重力、支撑反作用力、介质阻力、摩擦力、向心力等。,重力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地球引力作用,身体也同样受重力作用,它以身体各部位的平行重力的合力作用于身体总重心上。跑步时肌肉收缩用力,用脚蹬离地面使身体腾空是克服重力的结果,此时重力起着阻力作用。腾空后身体重心沿抛物线下落,也是重力作用。这时的重力作用使脚落地后出现

6、缓冲,支撑腿的肌肉做退让性工作,为蹬伸阶段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支撑反作用力是跑步加速时必需的外力。支撑反作用力与蹬地时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支撑反作用力本身不是跑步的动力,不能引起加速运动。但是,它是人体跑步时的支撑物,没有它,跑的动作不能实现。,介质阻力在跑步中指空气阻力。顶风跑时阻力大,顺风跑时阻力变成助力。因此,田径规则规定风速超过每秒两米时,不承认所创造的纪录。,向心力指在弯道跑步时,身体向转动中心倾斜以获得一定的向心力。它保证产生足够的向心加速度以克服离心现象。,(二)支撑腿的动力学机制,支撑缓冲:当折叠前摆的大腿摆至最高点后,开始了下落着地的动作阶段。在着地瞬

7、间,身体重心投影点落在着地点的后面,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方向向后,产生制动,使水平速度受到损失。随着身体重心的前移,支撑腿完成屈膝缓冲肌肉被动拉长的退让性工作。虽然制动现象降低了跑速,但是着地的制动引起的缓冲动作使腿部肌肉被动拉长,这是跑步技术动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运动生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肌肉在预先拉长后再收缩时会出现更大的肌肉爆发力。缓冲动作是为下一步肌肉爆发用力创造必要的条件。没有良好的缓冲技术,就不可能完成有效的蹬伸。在制动瞬间水平分力对人体重心产生向前翻转力矩,形成人体围绕支点的向前转动井带动躯干向前平稳移动。,合理的着地支撑缓冲技术动作应该保证下落的小腿能够从上向后下方用回摆用

8、力方式着地,着地点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同时,着地脚做出相对身体重心的负加速运动,积极完成下落扒地的技术动作。膝关节缓冲程度的变化大概在100左右,不能太大,以利于保持水平速度.减少重心上下起伏。,蹬伸阶段: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以后,蹬地的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使人体沿水平方向加速运动,垂直分力使人体沿竖直方向加速运动,从而使人体既有必要的腾空高度,又有水平速度的增加。缓冲阶段水平速度下降,蹬伸阶段水平速度增加。如果把全身的质量都集中于人体重心这一质点上,这个质点的加速运动可以理解为蹬地动作的结果。,这时,加速力大约等于支撑反作用力,运动的方向和支撑反作用力一致。但是,事实上支撑反作用力不可能准

9、确地通过人体重心,只能在跑步技术动作中强调必须使身体总重心和身体各个部分环节重心的加速方向尽可能接近一致,以集中用力跑成直线,使支撑反作用力尽量用于推进人体向前加速运动。这时,快速蹬伸、充分迅速伸展下肢髋、膝、踝三个关节,完成缓冲阶段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短跑理论曾经认为,蹬伸阶段后蹬必须充分伸直下肢三个关节以保证获得最大的支撑反作用力。而目前的研究表明,高水平的短跑运动员在后蹬阶段结束瞬间并不完全充分伸直膝关节。过分伸直三个关节会延缓支撑时间,增大腿部后群肌肉拉伤的几率,也不利于步频的提高。,总之,蹬伸阶段要求下肢末端用力效果好,踝关节和脚的支撑能力强,跑得有弹性,这是判断蹬伸阶段技术

10、动作好坏的重要标志。,(三)腿的摆动与蹬地的配合,当一条腿蹬地时,另一条腿正处于摆动阶段。腿的前摆动作在于加强蹬地腿的力量,加快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摆动腿在支撑点后面向前摆动时,可以增加对支撑腿的压力,拉长支撑腿部肌肉的长度,使其做退让性工作。摆动腿移过支撑点后,加速向前上方摆动,加速方向背离地面,则惯性力方向指向地面,增加了蹬地力量。,当摆动腿加速摆动时,占身体六分之一重量的摆动腿的摆动,可以使整个身体重心发生位移,从而对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产生影响。因此,摆动腿的转动惯量、摆腿的方向、加速前摆和制动动作的控制等技术因素对跑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由于现代化的田径场部是塑胶跑道,弹性较大。蹬伸动作

11、借助跑道的弹性,完成动作较快。如果没有快速摆动动作的配合,将直接影响速度的发挥。因此,目前提出“重视摆动”、“快速摆动”、“以摆动带动蹬”的技术要求。,(四)头、上肢、躯干姿势在跑步中的作用,头的姿势在跑步中可以直接影响跑的技术。仰头使颈部紧张,上体后仰,容易形成蹬地角度大,向上跳着跑。过分低头使躯干前倾角加大,限制了抬腿的高度和幅度。,摆臂的作用在于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下肢蹬摆的速度和幅度,同时协调地配合全身各部位完成跑步动作。,躯干和骨盆在跑步过程中围绕身体的纵轴、横轴、矢状轴运动。摆动腿带动同侧髋向前转动,有助于增大步长。在髋部往复转动时,躯干尽量保持正直或微前倾,以稳定四肢作积极的蹬摆

12、配合动作。躯干过分晃动和扭转,会影响身体重心轨迹的直线性,影响跑速。,三、跑步的运动学特征,一切物质都存在于时间、空间之中。跑步周期的各动作阶段表现着时间、空间的特征。时空变化引起跑速的变化,使跑步表现出不同的动作节奏同时反映出身体姿势上的变化。,在跑步的一个周期中,前一阶段的动作质量会直接影响下一阶段动作的效果。如着地后缓冲动作若不合理,就会影响蹬伸动作的效果。通过对跑步技术动作的解析,可以取得每个动作的时间、空间和力量的参数,定量分析跑的技术。例如,摆动腿或者摆动臂质点的速度参数可以反映出摆动技术的好坏,摆动幅度的参数可以反映动作幅度的大小等。如果身体各个部分质点的速度增加,一定会使身体总

13、重心位移的线速度增加。身体左右侧肢体用力均匀平衡,各环节重心的加速与身体总重心的加速方向接近一致(用力集中),则有利于发挥跑速,同时也符合跑步的直线性原则。,在跑步过程中,因各阶段人体受力的作用不同,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存在着微细的变化。身体重心上下起伏过大,移动的轨迹摆幅大都会降低水平速度,消耗较多的能量。,通常把跑步技术中动作相互关系的时间量度和跑步中时间与空间的变化称为跑的节奏。常用某一段距离与总距离时间参数的比较,腾空与支撑时间的比较,缓冲与蹬伸时间的比较,加速与制动时间的比较等来研究跑步的节奏。,四、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在跑步的过程中,速度的增减主要表现在步长和步频的变化上。因此,步长和

14、步频成为决定跑速的两个主要因素。步长和步频的乘积等于跑的速度。,(一)影响步长的因素,步长的大小受身体形态、下肢运动的幅度、跑步动作的协调性、关节的灵活性、蹬地力量的大小和方向、蹬伸动作的质量以及跑道的弹性、风力的方向等因素的影响。步长在跑步过程中受步频的改变、跑的距离及不同速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通过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步长。,(二)影响步频的因素,步频受人体神经过程灵活性、下肢运动环节比例、髋部和腿部肌肉力量以及高度的协调性等因素影响。以上因素部与先天的遗传有关,特别是神经灵活性和下肢比例,后天难以改变。因此,提高步频的难度较大。后天的训练只是在提高肌肉力量和提高协调性方面挖掘最大的潜力。,(

15、三)步长和步频是两项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如果同时提高步长和步频,速度必然提高。但是,在实践中,二者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步频太快会减少腾空时间,必然影响步长。步长太大,腾空时间长,又必然影响步频。因此,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二者合理的匹配是保证获得速度的关键。最高的速度是由最适宜的步长和步频的协调配合而产生。此外,由于人体生理待点,神经疲劳的影响,最高步频的持续时间不可能很长。,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 跑的技术原理 跳跃的技术原理 投掷的技术原理,跳跃的技术原理,跳跃的概念和阶段划分 决定跳跃成绩的因素 跳跃各阶段的技术要求,跳跃的概念和

16、阶段划分,田径运动中的跳跃,是人体运用自身的能力或借助一定的器材,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的高度或远度的运动。,田径运动的跳跃项目是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相结合的混合性质的运动。各跳跃项目虽然运动形式和要求不同,但它们都是从人体的水平位移转变为抛射运动,都可以划分为以下4个紧密相连的技术阶段:,助跑阶段:人体水平位移阶段 起跳阶段:人体由水平位移向抛射运动 的转变阶段 腾空阶段:人体的抛射运动阶段 落地阶段:人体抛射后的下落着地阶段,决定跳跃成绩的因素,跳 高,跳高是田径运动中的一个跳跃项目。跳高的基本任务是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动作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高的横杆。跳

17、高的技术特征是:由跑转变为跳;由支撑转变为腾空;由水平位移转变为抛射运动。由于跳高运动是由平动和转动两种运动形式完成的一项复杂的空间运动,并具有周期性运动和非周期性运动的双重特征,所以说跳高技术是田径运动技术中最困难的技术之一。,跳高时,人体的跳跃高度是由三个垂直距离的总合所决定的,这就是跳高理论中的重要公式:(见图1)H=H1+H2H3H能够跳过的横杆高度 H1 起跳时人体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 H2 通过跳跃使人体重心升高的高度 H3 人体重心腾起的最高点至横杆之间的距离,从公式中可以看出与跳高成绩直接相关的三个条件。H1,即起跳瞬间人体重心高度,它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其一是运动员的身体形

18、态。身材高,特别是下肢修长的人,重心也高,这是极为有利的条件;其二是运动员起跳时的身体姿势。因为身体姿势的改变会直接影响身体重心的变化,如在起跳时两臂和摆动腿充分向上高摆、提肩、拔腰,整个身体充分向上伸展,起跳腿的膝踝关节充分蹬直,这会显著提高身体重心的位置。,一般来说,跳高时人体重心腾起的最高点是在杆上,因此,这就要求H3值越小越好。当然,过杆时身体重心抛物线的最高点处在横杆之下是最理想的,而且从理论上讲也是成立的,但在运动实践中尚未有先例,那么实现H3的理想条件是什么呢?这主要取决于过杆动作和身体处于杆上的姿势。跳高技术的发展,过杆动作演化的趋向,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已获得的腾空高度越过更高

19、的横杆。从跨越式到俯卧式和背越式,过杆时身体重心与横杆距离大大减小,所以说H3是衡量过杆动作优劣的主要标准。,从上可以看出,在决定跳高成绩的三个条件中,H1和H3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及采用姿势、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有关,是提高跳高成绩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决定跳高成绩的主要条件却是H2跳跃使身体腾空的最大距离。这是跳高技术中的关键。,跳高是属于垂直跳跃项目,尽管腾起后受水平速度的影响,但重心轨迹仍按抛物线运动,从垂直上抛运动公式:H=V02sin2a/2g 可以看出,决定重心腾起高度的唯一因素是起跳瞬间的垂直速度。,从力学原理我们知道,跳高腾起的高度既依赖于自然弹跳力,又更多地取决于助跑速度在起

20、跳阶段换成腾起初速度的效果。助跑速度越快,转换得越好,获得的腾起高度越大。速度的转换是在运动员起跳技术稳定的条件下,而且在一定的生理学范围内,加快助跑速度,促进水平冲击负荷增大。起跳腿伸肌群肌肉拉长的速度加快,这使伸肌群受到刺激强度与冲动频率相应地增高,从而有利于速度的转换,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跳 远,跳远的成绩(L)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腾空前身体重心投影点距离起跳板前沿的水平距离(L1)。它取决于踏跳的正确性、身高、腿长以及腾空前的身体姿势。二是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飞行的水平距离(L2)。它取决于身体重心腾起的初速度、腾起角度、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和空气作用力等,这一阶段距离还可以分解为S1

21、和S2两个部分。三是着地时身体重心投影点与着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L3)。它取决于下落时身体姿势和着地动作与时机。因此,跳远的成绩可以用L=L1+L2+L3公式来表示。,从L1来看,身高、腿长不能改变,但提高踏跳的准确性和在保证合理腾起角度前提下取得一个尽量向前的身体姿势,就能使L1的值有所增加。,L2的值是在起跳离地时就决定了的。根据抛射物体远度公式:S=V0sin2a/g得知,人体重心腾越的远度主要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腾起初速度是由起跳离地瞬间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决定的。由于跳远要获得最大的水平距离,因此,助跑的速度在提高L2的值方面就尤为重要。跳远应以理想的最大的速度助跑,并在起跳阶

22、段取得适宜的垂直速度前提下,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以获得更大的腾起水平分速度,从而提高L2的值。,2,虽然从抛射物体远度公式中得知在抛射角45度时射程最远,但在跳远起跳时,由于通过助跑已获得的水平速度不能损失太多,垂直速度的提高又受到人体机能的限制,再加离地时的身体重心和着地时的身体重心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因此跳远适宜的腾起角不可能是45度,通常在1824度之间。,L3的值是由着地时的身体姿势和着地动作决定,但着地时的身体姿势与空中姿势和动作有密切关系。在起跳时,由于起跳脚踏跳着地阻产生的上体向前加速度,造成腾空后身体向前旋转。这就需要做一定的姿势和动作来抑制前旋的转动惯量。空中姿势和动作不仅

23、起维持所以平衡、延缓着地时间的作用,而且能为下落着地的姿势和动作创造有利条件。因此,为了增大L3的值,必须首先做好跳远的空中姿势和动作。另外,为了加大L3的值,在不造成着地后身体后倒的情况下,着地前两腿要做尽量上举和前伸动作。,三 级 跳 远,跳 跃 各 阶 段 的 技 术 要 求,助 跑,田径跳跃项目助跑的任务是取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和为起跳产生必要的垂直速度创造条件。不同的跳跃项目助跑虽有差异,但助跑技术的共同要求是:全部动作轻松、自然,身体重心移动平稳,便于在短时间内发挥到能顺利完成起跳动作的最大速度;步长和节奏稳定,便于助跑结束时能准确踏上起跳点或起跳板;助跑的最后几步加速节奏明显,适当降

24、低身体重心,为起跳改变人体运动方向创造良好的条件。,起 跳,起跳是正确运用助跑取得的水平速度,通过起跳动作,使人体向预定方向腾起的过程。起跳的任务是取得必要或更大的垂直速度,已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起跳包括放脚、缓冲和蹬伸三个动作过程。不同的跳跃项目采用不同的起跳方式,但共同的要求是:放脚着地动作要积极、快速,应以脚跟接触地面后迅速滚动到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时膝关节弯曲要适度,身体重心要快速前移,以减小制动作用并获得蹬伸动作前的合理身体姿势;蹬伸动作要快速、有力、充分,要使蹬伸动作的反作用力尽可能地通过身体重心;摆动腿和两臂的摆动要积极、迅速、有力,并与蹬伸动作密切配合,形成整个

25、身体在离地前的伸展。,腾 空,当人体离地腾空后,没有外力的作用,身体重心运动的轨迹是不会改变的。因此,腾空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起跳时决定的身体重心运动轨迹,根据不同项目的需要,做一定的姿势和动作,以使整个身体顺利越过横竿或维持好身体平衡为下落着地动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对腾空的共同要求是:各种空中姿势和动作要做得适时,取得实效;要利用和控制好起跳产生的身体旋转,跳高项目则主要是抑制身体的前旋。另外,在远度项目中,还要使腾空阶段的姿势和动作为下落着地或下一次起跳创造良好的条件。,下落着地,在田径跳跃高度项目中,下落着地动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屈膝、屈肘、团身、倒体等动作来做好缓冲,以防止外伤和减少体力的

26、消耗。远度项目的下落着地动作对运动成绩仍起作用。因此,在人体即将着地前,两腿要上举和前伸,两臂后摆,上体向前屈。着地时,要迅速屈膝、团身、两臂前摆,使身体重心尽快通过着地点,也可采用侧倒或向前滑倒在落地点前面的动作,避免身体后倒或坐入沙坑而影响成绩。,投掷的技术原理,一、投掷的概念和阶段划分 田径运动中的投掷是人体运用自身的能力,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将手持的规定器械进行抛射并尽可能获得远度的运动项目。,田径运动各投掷项目,虽然器械、场地、运动形式不同,但他们都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紧密相连的技术阶段,即:准备阶段:包括握持器械和预备姿势;预加速阶段:由于器械、场地等条件不同,预加速阶段有助跑、滑步、

27、旋转等三种形式;最后用力阶段:由人体携持器械运动向器械抛射运动的转变阶段;结束阶段:器械出手后的身体平衡阶段。以上四个阶段,除链球外,对成绩影响最大的是最后用力阶段,预加速阶段次之。,二、决定投掷远度的因素,投掷项目属于物体斜抛运动。根据力学原理,公式表示如下:S V02sin2a/g s一器械飞行距离 v。一器械出手的速度 a一器械出乎角度 g一重力加速度,由于重力加速度(g)是一个常数,器械飞行的距离(s)主要取决于器械出手时的初速度(v0)和出手角度(a)。但是,上述公式仅是物理学在真空中实验得出的。其实验时物体的发射点和落地点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而田径运动的投掷项目是在空气中进行的,器

28、械出手点和落地点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因此,投掷的距离除取决于器械出乎的初速度和出手角度之外,还要受到气流和出手点高度的影响。,决定投掷项目成绩远度的因素有:器械出手的初速度 器械出手的角度 器械在空气中飞行时受气流的影响 器械出手点的高度,投掷项目中的铅球和链球,由于它们的重量较大,体积较小,且成球形,空气对其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可以不考虑气流对它们的影响作用。但是标枪和铁饼由于其形状和重量的原因,受空气气流影响较大,故常作为重点项日分析。,(一)器械出手速度,器械出手速度是诸因素中对远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从物体斜抛运动的公式可以得知:如果角度不变初速度v0越大,远度s就越远。而且远度的增加是

29、随着初速度平方值的增加而增加的。那么,投掷项目与之基本致。出手角度在一定的情况下是会受到限制的,而初速度的增加则是没有限制的,可以通过训练尽可能地提高。因此,运动实践中,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如何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器械出手初速度。事实上,投掷器械时,人体肌肉用力必须作用于器械上,并使作用力的方向合理,同时,使力作用于器械上的距离长,作用的时间短,才能提高器械出手的初速度。,(二)器械出手角度 根据远度公式,如果V0不变,K不变,物体运行的轨迹是正弦曲线。(图8),这说明远度的增加是随着正弦函数值的增加而增加的,到45度时达到最大限度。因此,物理实验时斜抛运动是450时为最远。(图

30、9(1)、(2),田径运动投掷项目器械出手时出手点高,落地点低,出手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连线和地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通常称之为地斜角。由于有地斜角的影响,投掷项目的出手角度并不是45度,而是小于45度。目前的研究和分析认为,投掷项目的出手角度大概在3040度左右。,(三)器械受空气气流的影响 标枪和铁饼在空中要受到气流的影响。顺风或逆风都会影响器械的飞行距离。在器械出手的刹那间,由于器械的形状和用力方向的作用,形成投掷角度。一股可以形成3个角度。(图10),图10:器械出手角度示意图,出手角:指器械重心移动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器械姿态角:指器械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冲击角:指器械平面与器械重心移动轨迹

31、之间的 夹角。,空气对器械方面产生阻力另一方面也产生一定的升力(图11)。阻力和升力的大小与器械出手角、姿态角、冲击角以及出手速度、器械的自转速度有关。同时,受器械俯角、仰角、速度、风向、风速、器械本身的结构、材质等的影响。因此,实践中,根据上述因素有效地控制好器械的投掷角度,合地地利用升力,减少阻力,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情况下,风速不大时,顺风投掷,应适当增大投掷角,逆风时应适当减小投掷角。,(四)器械出手高度,器械的出于高度与人体的身高、臂长和最后用力动作的质量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出手点越高,投掷距离越远。因人体条件的限定,出乎高度对器械飞行的距离产生的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只能是在一

32、定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出于高度。,二、投掷技术共同的特点,投掷项目的完整技术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由握持器械、准备助跑、助跑、最后用力和器械出手后的维持身体平衡等几个不可分割的技术阶段组成。虽然,各项目的各个技术阶段动作形式多有不同,但是,总的要求是一样的。现以右手投掷为例,进行共同持点的分析。,(一)握持器械 不论哪种器械,投掷握持时部应该做到:1.持器械稳定,在整个投掷过程中,始终控制好器械的位置、方向和角度。2.持器械要便于助跑和最后用力,特别是有利于出手时能够把力量集中作用于器械上。3.握持器械的手臂要适当放松,有利于最后用力 4.握持器械时,要尽量利用于臂的长度和力量。,(二)助跑 助跑

33、分为准备助跑(也称预备姿势)和助跑两个阶段。准备助跑要求重心平稳,注意力集中,动作放松,有利于进入助跑。助跑由于投掷项目的不同,形式有所不同。推铅球为滑步或旋转,掷铁饼和掷链球为旋转,掷标枪为直线持枪跑和投掷步。无论何种形式助跑,都应该做到:,1.助跑的节奏要合理。人体带动器械要逐渐加速,由慢到快,使器械获得预先的速度。助跑的速度因人而异,应适合于个人技术特点。2.助跑尽量使作用力始终作用于器械上,并使器械加速距离长,有利于提高出手初速度。,3.助跑时身体重心的移动要体现重心低、重心平稳、速度快。有利于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尽快地进入支撑用力阶段。4.助跑最后阶段进入投掷器械的最后用力之前,要做

34、出正确的超越器械的技术动作,形成下肢在前,上体和器械在后的身体倾斜及扭转姿势,为加大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最后用力的合理用力顺序及发挥全身的最大力量做好准备。,5.为了最后用力技术的合理,助跑结束时,两脚落地的位置和方向要正确,以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腿部和躯干的力量。6.在助跑中,头和非投掷臂的姿态和动作,直接影响肌肉的拉紧和放松,以及与身体重心的变化和身体的平衡、动作的方向、用力的路线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注意它们在助跑阶段的正确动作。,(三)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决定投掷远度的主要技术阶段,它对各投掷顶目有着共同的要求。1.右腿在最后一步落地和左脚的积极快速落地前的一刹那间

35、,迅速进入最后用力。并且左脚在右腿及时工作的情况下,积极快落尽快形成双腿支撑条件下的最后用力,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全身力量,获得理想的投掷效果。2.最后用力的顺序要遵循从下到上,从腿到髋、腰、胸,最后到臂、手的协调用力。并注意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全身的力量作用于器械上,体现出爆发性用力。,3.最后用力要体现出最大的工作距离和最快的出手速度,才能把器械投掷得更远,达到最佳的用力效果。4.最后用力阶段器械出手时,投掷臂和手要做出快速鞭打甩动或拨动的用力技术动作,给器械最后的再加速,以提高器械的出手初速度。同时、对标枪和铁饼还可以起到使其产生顺时针自转运动,有助于提高器械在空中飞行的稳定性。,(四)器械出手后的身体平衡 投掷项目在最后用力结束器械出手以后,必须按规则要求维持一定的身体平衡,避免身体失去平衡冲出投掷圈或起掷弧而造成犯规。,1.器械出手后,立即交换两腿,降低身 体重心。2.迅速改变身体重心运动的方向。3.及时做出协调控制身体四肢和躯干的补偿动作,维持身体的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