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学解唐韩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学解唐韩愈》PPT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进 学 解,唐 韩 愈,进学解作家简介,(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自称郡望为昌黎(今属河北),故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愈自幼勤勉好学,沉潜诗书。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官,因上疏请求减免灾民赋税,贬阳山令。唐宪宗元和年间,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迁刑部侍郎(刑部副长官)。不久即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朝,历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习惯上称呼京师所在地行政长官为京兆尹)等,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卒谥“文”,故后世称韩文公。,进学解作家简介,在思想上,韩愈推崇儒学,排斥佛老;在文学上,他崇尚秦汉散文,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并因此倡导
2、了有革新意义的古文运动,强调文学要为儒学道统服务,要求言之有物,辞必己出。韩愈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尤以文章著称,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内容殷实,气势壮盛,辞锋峻利,语言练达。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对唐及后世散文创作有巨大、深远的影响。有昌黎先生集。,郡 望,“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并以此而别于其他的同姓族人。到了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作废。但“郡望”作为专指某些地域某一名门望族的习惯用语,却保留下来。,刺 史,秦代设置官,监督各郡。刺,检举不法;史,皇帝
3、所使。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分全国为十三州,设置刺史,官阶低于郡守,灵帝时改为州牧,位于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隋代以后,刺史为一州的行政长官,后来,刺史成为太守的别称。宋代设置知州,用朝臣充任,虽有刺史一官,单属虚衔,并不赴任。明清两代,刺史废除。,国子监,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国子监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名著红楼梦一书中,金
4、陵十二钗之一李纨的父亲就曾经是国子监祭酒。“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进学解背景简介,本文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文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学习、捍卫儒道以及从事文章写作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进学解词句解释,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
5、晶 六艺:儒学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学说。晷:日影,比喻时光:如余晷,还有一种意思就是古代用来观测日影以及定时刻的仪器.,进学解词句解释,坠绪:前人留下的事业,这里指儒家的道统。韩愈原道认为,儒家之道从尧舜传到孔子、孟轲,以后就失传了,而他以继承这个传统自居。佶屈聱牙:诘屈聱牙,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畅;聱牙:读起来拗口、别扭。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进学解内容述评,文章分三段。第一段是国子先生勉励生徒的话。大意谓方今圣主贤臣,励精图治,注意选拔和造就人才。故诸生只须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便不愁不被录用,无须担忧用人部门的不明不公。“业”指学业,读书、作文都属
6、于“业”。“行”指为人行事,所谓“立言”即发表重要见解也属于“行”。关于“业”和“行”的教诲都不是泛泛之语,而确是韩愈所执著的立身处世之大端。,进学解内容述评,第二段是生徒对上述教诲提出质问。大意谓先生的“业”、“行”均很有成就,却遭际坎坷,则业精行成又有何用呢?先说先生为学非常勤勉,六经诸子无不熟读精研,叙事之文必记其要略,论说之文必究其深义,夜以继日,孜孜不倦;次说先生批判佛、老,力挽狂澜,大有功于儒道;再说先生博取先秦西汉诸家文字之长,写作古文已得心应手;最后说先生敢作敢为,通晓治道,为人处事,可谓有成。这四个方面,一、三相当于“业”,二、四相当于“行”。,这里生徒所说实际上是韩愈的自我
7、评价,进学解内容述评,以学而言,他曾说自己“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凡自唐虞以来,编简所存奇辞奥旨,靡不通达”(上兵部李侍郎书),并能穷究奥妙,达于出神入化之境。以文而言,他以“文书自传道,不仗史笔垂”(寄崔二十六立之)自许,欲以古文明道,传世不朽。以捍卫儒道而言,他说道统久已不传,即使荀子、扬雄也还有小疵,隐然以上继孟子、振兴儒学自期(见原道等文)。以为人行事而言,他自称“矫矫亢亢,恶圆喜方,羞为奸欺,不忍害伤”(送穷文),即坚持原则,正直不苟;又颇自负其政治才干,青年时便说己潜究天下形势得失,欲进之于君相(见答崔立之书)。这些评价,虽有的受到后人讥评,如有人批评他儒道不纯,但大体说来,
8、他在这几方面确实都相当有成绩。,进学解内容述评,第三段是先生回答生徒的话。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次说孟轲、荀况乃圣人之徒,尚且不遇于世;则自己被投闲置散,也没有什么可抱怨。最后说若还不知止足,不自量力,岂不等于是要求宰相以小材充大用吗?这里说自己“学虽勤而不繇其统”云云,显然不是韩愈的由衷之言,实际上是反语泄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是说自己动辄遭受诽谤,而同时却名声益彰。这就更有讽刺意味了。,进学解内容述评,这里所谓“名”,主要是指写作和传授“古文”的名声。答刘正夫书也说:“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韩愈就
9、是因“奋不顾流俗”,作师说,教后学,而遭受谤言,不得不匆匆忙忙离开长安的。至于说孟、荀不遇云云,看来是归之于运命,借以自慰;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于古往今来此种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慨。他看到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生活中,总是“贤者少,不肖者多”,而贤者总是坎坷不遇,甚至无以自存,不贤者却“比肩青紫”,“志满气得”。他愤慨地问:“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均见与崔群书)这正是封建时代比较正直的知识分子常有的感慨。可贵的是韩愈并未因此而同流合污。他说:“小人君子,其心不同。唯乖于时,乃与天通。”(送穷文)决心坚持操守,宁可穷于当时,也要追求“百世不磨”的声名。,进学解内容述评,李白: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
10、其名。鲍照: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吾辈姑且直,进学解艺术赏析,一、进学解表现了封建时代正直而有才华、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具有典型意义。二、进学解以问答形式抒发不遇之感。第二段先大段铺写先生之能,浩瀚奔放;再以寥寥数语写其不遇之状,语气强烈。其间自然形成大幅度的转折,而全段总的气势是酣畅淋漓的。第三段则平和谦退,似乎火气消尽;而细味之下,又感到有辛酸、无奈、愤懑、嘲讽种种情绪包孕其中,其文气与第二段形成对比。又如通篇使人悲慨,使人深思,但有的地方又似有谐趣。如先生谆谆教诲,态度庄重,而生徒却以嬉笑对之;先生为说服生徒,不得不痛自贬抑,甚至自称盗窃陈编。这些地方见出先生实
11、处于被动,而具有滑稽意味。,进学解艺术赏析,三、全文结构虽简单,但其内在的气势、意趣却多变化,耐咀嚼。它之所以使人感到新鲜,又与其语言的形象、新颖有关。如以“口不绝吟”、“手不停披”状先生之勤学,以“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形容其碌碌无为,以“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写选拔培育人才等等,不但化抽象为具体,而且其形象都自出机杼。至于“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等词语,既富于独创性,又贴切凝练,今天都已成为常用成语。又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将丰富的人生体验提炼为短句,发人深思,有如格言。在一篇不长的文章中,此类具有独创性的语句却如此之多,实在使人不能不惊叹作者在文学语言方面的创造能力。,进学解艺术赏析,四、本文文体系沿袭扬雄解嘲,采押韵的赋体,又大量使用整齐排比的句式,读来声韵铿锵,琅琅上口,也增加了其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