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脊柱炎》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50733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退行性脊柱炎》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退行性脊柱炎》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退行性脊柱炎》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退行性脊柱炎》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退行性脊柱炎》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退行性脊柱炎》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退行性脊柱炎》PPT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退行性脊柱炎p164,一、基本概念,退行性脊柱炎是指椎间盘退变狭窄,椎体边缘唇样增生及小关节肥大性改变而形成的骨关节病变。又称增生性脊柱炎、肥大性脊柱炎、脊柱骨关节炎、老年性脊柱炎等,是中年以后发生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本病好发于中年以后,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常以负重和活动范围较大的腰椎发病率较高,颈椎次之。,椎体边缘唇样变指的是由于长期的劳损导致椎体边缘软骨骨质反应性增生,从X光片上看就像人的嘴唇一样凸出,故称唇样变,而增生后椎体就会比别的椎体看上去变大,所以叫肥大退行性改变。,二、解剖与生理,脊柱由24块分离椎骨(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紧

2、密连结而成脊柱4个生理弯曲。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尾椎后凸,椎骨,椎骨由椎体、椎弓、椎弓伸出的7个突起构成。椎体由骨松质组成,椎弓由一对椎弓根、一对椎弓板、一对横突、1个棘突和4个关节突构成。,椎间盘,椎间盘连接上下两个椎体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纤维环为呈环形排列的纤维软骨,前宽后窄,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纤维环坚韧而有弹性。髓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体,位于椎间盘的中部稍偏后方,有缓和冲击的作用。它被限制在纤维环之内,施加压力则有向外膨出的趋势。,成人的椎间盘除第1、2颈椎缺如外,共有23块,最上一个在第2、3颈椎体之间,最末一个在第5腰椎体与骶骨底之间。,腰椎,

3、共5个,特点:椎体肥厚,上下面平坦(因承受体重压力较大);棘突直伸向后方,棘突空隙较大,临床上常在此作腰椎穿刺。在第2腰椎棘突下可取“命门穴”,第4腰椎棘突下为“腰阳关穴”。,三、病因病机,原发性增生性脊柱炎主要是老年人的生理退变,机体各组织细胞所含的水分和体液物质减少,而含钙的物质增加,全身各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也随之而衰退,腰椎椎体边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椎间盘发生变性,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缩小,使腰骶部脊椎两侧神经根受到激压,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继发性增生性脊柱炎,是继发于各种损伤和劳损,慢性炎症等。因为这些疾病使软骨板的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软骨的炎性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的骨质增生

4、、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骨质增生,骨质增生:人体随年龄的增长,一般到35岁以后椎体间的椎间盘就退化变薄,椎体周围原有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生理平衡遭到破坏。机体为了适应这些变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就在椎体的边缘生长出了新的骨骼以增加骨关节的稳定性。它可以增加骨关节的接触面积,减少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从某种意义来讲骨质增生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是人体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属正常的生理退变现象。故一般只在初发时有疼痛和不适,发展到成熟时,症状往往减轻或消失。,骨质增生如何治疗?,医生的任务是治疗因骨质增生引起的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炎症和粘连以及因此而压迫神经和血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目前所有的治

5、疗措施如内服、外敷、理疗、膏药等方法,只能改善症状,消除疼痛、麻木和酸困不适。那种试图把增生的骨质消除掉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切实际的。,增生的骨质如何引起临床症状,当发生骨质增生时,虽增加了骨的负重能力和稳定性,但影响了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性,导致了关节不平滑和摩擦力加大。当关节活动过度或不协调时,关节内滑膜极易受到自体损伤引起滑膜炎,韧带和关节囊被拉伤,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增生的骨质位置较特殊和较大时。如膝关节骨质增生可使滑膜受损,周围关节边缘骨质增生较大时,可阻碍肌腱的滑动或压迫邻近神经;颈椎钩椎关节增生过大时,可压迫椎动脉;脊椎骨质增生时,可致脊椎管腔狭窄而引起症状。,中医认识,属中医学的“

6、骨痹”、“骨萎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因人过中年而肝肾亏虚,复感风寒外邪,邪气留滞经络或因施力劳作,伤及气血,气血瘀阻,经脉凝滞不通则痛所致。,四、诊断,1、症状(1)发病缓慢,45岁以后逐渐出现腰疼,缠绵持续,60岁以后腰疼反而逐渐减轻。(2)患者多为腰背酸痛不适,僵硬板滞,不耐久坐、久站,晨起后症状较重,活动后减轻,但过度活动或劳累后症状反而加重。(3)有时可牵掣到臀部及下肢外侧。,四、诊断,2、体征:(1)腰椎生理弧度减少或消失,甚至出现反弓。(2)两侧腰肌紧张,局部性压痛。臀上皮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区按之酸痛。(3)直腿抬高试验、下肢后伸试验可呈阳性。(4)X线检查:可见椎体边缘或小

7、关节有不同程度增生,或有椎间隙变窄,生理弧度改变。,臀上皮神经是由腰1、2、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所发出的一组皮肤分支,分布于臀上外侧以至股骨大转子区皮肤,司该区的皮肤感觉功能。股外侧皮神经为感觉神经,来自第二、三腰神经前支后股,在腰大肌外斜向外下方,经髂肌前面在髂前上棘内侧穿过腹股沟韧带下方至股部,经缝匠肌前后面或穿过该肌肉上部,分成前后二支,从阔深筋膜深面穿出至浅筋膜。前支负责髌膝及大腿前方的皮肤感觉,在髂前上棘下侧约10cm处穿出阔筋膜。后支负责大腿外侧皮肤的感觉。,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 方法:做直腿抬高动作。阳性:60以下,出现疼痛。意义:神经根受压。足背屈试验(加强试验):对腰椎间盘纤维

8、环破裂症的诊断更有意义。,五、治疗,(一)原则 舒筋活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二)手法 滚法、按法、揉法、点法、弹拔法、扳法、擦法等。(三)取穴及部位 命门、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关元俞、夹脊、委中、承山、患部等。,(四)操作:,1、先用滚法和掌根按揉法在腰部病变部、腰椎两侧膀胱经和腰骶部反复施术5到8分钟。2、再结合局部用双拇指按揉夹脊穴、肾俞、命门、大肠俞、腰阳关等穴,每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度。如臀部及下肢酸胀麻者,加按揉、拿捏下肢,按揉、点压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等穴。,(四)操作:,3、腰部边继续施滚法,并配合腰部后伸被动运动。4、患者改为侧卧位,做腰部斜扳法,左右各一次。5、俯卧位

9、,掌擦膀胱经和督脉,横擦腰骶部。6、最后用虚掌有节律地拍打腰背及下肢而结束治疗。,腰椎斜扳法:,患者侧卧,患侧下肢在上,屈膝屈髋,健侧下肢在下,自然垂直,全身放松。医者与患者面对而立(即腹式扳腰),一手扶按上方肩部,另一手推按髂部,两手轻用力作相反方向摇摆,使腰脊腰略牵拉,关节放松,然后两手用推扳至极限,再施一快速灵巧的板动,常可闻见“喀嗒”声响,响后病人自感舒服痛少,即表示手法成功。,屈膝屈髋抖腰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将患者双下肢的踝部交叉后屈膝屈髋,一手扶抱双膝,另一手扶抱足踝部,然后作顺、逆针摇转腰骶部。再向腹部推压810次,最后分别牵抖双下肢。,六、注意事项,(一)避风寒,注意休息,适当进行腰部功能锻炼。(二)劳动时腰部宜用腰围固定,以保护腰椎的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