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年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XX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政府投资搞基建、群众筹资建庭院、平台公司引产业、社会各方助发展”思路,统筹城乡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和优质产业导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探索出了沿黄乡村振兴XX模式。目前,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省、市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一、基本情况XX区乡村振兴主要围绕沿黄的XX村、X村、X村等3个规划保留村开展工作。该区域位于XX区东北部,面积15平方公里,坐拥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在建郊野公园,S312和北四环贯通东西,区位交通条件便捷、生态资源优越、黄河文化厚重。二、采取的措施(一)坚持高位推进,狠抓乡村振兴落实落
2、细。深入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成立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每周现场调研推进、每月联席例会等制度,出台乡村振兴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全力协同推进。(二)坚持党建引领,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贯彻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创建“五星”支部引领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出台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九项措施,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对沿黄3个村新任“两委”干部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战斗堡垒作用。(三)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组
3、建工作专班,成立临时党支部,实行县处级分包、科级干部负责、专班成员和党员干部包村到户责任制,干部带头干、党员示范干,群众主动干,共排查清理“六乱”问题12万余处,清理垃圾、杂物约5.33万立方米,村庄面貌明显改善。(四)坚持城乡融合,狠抓基础设施和公配建设。完成乡村道路通车12公里,新建提标3座污水处理站、4座公厕、5处生态停车场,完成片区水、电、气主管道铺设;建成投用党群服务中心、村民办事大厅等便民设施,基本形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推出“自住+商业+民宿等12种户型,引导群众自主选择,提高群众建设自家庭院的积极性,现已完成庭院改造263户。(五)坚持目标导向,狠抓产业导入和人才建设。拟定X
4、X区沿黄区域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帮扶办法,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统筹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完成高质企业引进56家。积极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举办大学生乡村振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乡村振兴校外实训基地等活动,打造“政、校、企”联合发展的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六)坚持共同富裕,狠抓精神文明和乡村治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作用,引导基层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持续提振精神风貌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三零”村和“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实现社会和谐安定、群众安居乐业。(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狠抓投入保障建设。持续加大财政“三农
5、”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和地方债券用于乡村振兴建设,开发“美丽乡村贷”无抵押低息贷款产品,解决群众筹资建房后顾之忧。三、取得的主要成效(一)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Q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昔日环境脏乱差村变成村貌整洁、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XX村高标准完成村庄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改造提升;X、X村实施村庄绿化美化等工程,美丽庭院、精品庭院改造达到90%以上,黄河沿岸美丽乡村建设已显雏形、前景喜人。(二)乡村产业发展取得喜人进步。XX村以国家级创业小镇为目标,发展“总部经济X村积极建设“非遗文化特色小镇”,与文化部合作建设XX区鸟虫篆古文字艺术馆和河南鸟虫篆文化研究院QX村积极筹划建设“
6、休闲康养小镇”,与多个中医药研究院、康养机构洽谈合作,打造集中医文化、药膳、太极养生等为主的休闲康养基地。(三)农民群众生活条件显著增强。XX村新增农家乐、民宿等40余家,农民劳动力就业率从不足50%增至现在的80%,群众收入从年人均不足8000元,提升至现在的1.5万元。X、X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民庭院建设美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提高。选优配强了农村党组织书记,建强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党员干部带富致富能力有效增强,群众真实看到了党委政府、村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党组织的感召力、号召力空前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农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更加规范有序。四、下步打算XX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围绕“五大振兴”目标,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谋新篇、创新绩。一是充分整合人才、产业、政策优势,打造产业高地、人才高地、数字高地和生态高地,全力发展乡村产业。二是持续推进农村户厕、垃圾、环卫设施管护,探索长效管护机制。三是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民自治能力,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