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653252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民大会堂的宏伟壮美和建设速度。3、了解课文的叙述依次,着重理解第7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5、6自然段。5、相识祖国的建设成就,体会我国人民的宏大创建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详细词句,相识人民大会堂各部分的特点;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为重点。结合插图,启发想象,引导体会人民大会堂的宏伟壮美犯难占C教学思路:本课仍依据“三读一练”的程序教学。即初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细读课文,按自然段学习,然后划分结构段;精读课文,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并组织

2、学生谈学习收获;最终依据思索·练习的要求支配综合训练。由于第3至8自然段写的都是参观人民大会堂各个部分的状况,结构上有相像之处,便实行了精讲第3自然段、教给学习方法,其余各自然段仿照自学的教学方法。但因第7自然段是重点训练连句成段的凭借,故仍作详细指导。思维训练是提高理解实力的关键,所以特殊留意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在争论中加强引导。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宏大祖国的首都有很多宏伟的建筑,如古老的长城、故宫,现代漂亮的首都机场、亚运村等等,它们为古老的北京城增加了丰姿。今日,老师也要带同学们一起到北京城走一趟,参观一处宏伟壮美

3、的建筑人民大会堂。二、理解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2、你到过北京吗?见过人民大会堂吗?你见过的人民大会堂是什么样子?3、简介:人民大会堂是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跟人民代表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另外,中心领导还常常在这里会见外国贵宾。三、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留意把生字词读精确,同时思索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指名朗读课文。3、回答问题。(课文主要写了“我”随王叔叔参观人民大会堂的经过。)四、细读课文。1、学习第I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思索: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2)议:从“我兴奋极了“你想到了什么?(从“我兴奋极了”一句会使读者想到人民大会堂肯定特别美观、宏伟,很

4、值得参观。)2、学习第2自然段。(1)齐读课文。(2)议与导。这句话的意思是(抓住“真是”引导理解:的确是)跟上文联系,这一句说出了“我兴奋极了”的缘由;跟下文联系,下文详细讲人民大会堂如何宏伟壮美的。所以这一自然段是过渡段。3、学习第3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思索:这一自然段讲“我”参观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2)议与导。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国徽和12根大理石柱子的?国徽有什么特点?12根大理石柱子又有什么特点?(要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结合对有关词语的理解谈感受。)默读课文。思索:这一自然段的大意是什么?争论后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人民大会堂正门的国徽和柱子,总的特点是宏伟壮美。4、自学第4至6

5、自然段。(1)逐段自学课文。要求:依据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依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找出答案;同时登记不懂的问题。(自学提示:“我”参观的什么地方?“我”看到或听王叔叔说了什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各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检查指导。(3)检查自学状况。要求学生逐段回答问题,同时引导理解有关词语句子,并解答学生的疑难。学习第4自然段。水晶玻璃:水晶,是一种无色透亮的珍贵矿石。水晶玻璃指一种优质的玻璃,它的透亮光亮很像水晶。晶光闪烁:特别光亮的光线一闪一闪地很刺眼。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中心大厅的天花板和地面,特点是漂亮壮丽。学习5至6自然段。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留意引导学生结合插图

6、,结合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谈感受。第5自然段写大礼堂又高又大。第6自然段写大礼堂又高又美观以及它的用处。绚丽:光彩显明刺眼。概括:这两个自然段写了大礼堂的宏伟壮美。五、练习。1、有感情地朗读前6自然段课文。2、熟读并背诵第5至6自然段。3、指导写生字(前9个生字)。指导重点:耀、繁。其次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在学过的几个自然段中,课文从“我们”参观的哪几个地方写了人民大会堂的宏伟壮美?二、细读课文。1、第7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思索:这一自然段写参观哪里?(宴会厅。)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议与导。第1句写宴会厅的位置(或“我们”来到宴会厅);第2句写看到的金花彩画多而美;第

7、3句写看到的桌椅多;第4句写通过王叔叔的介绍进一步说明宴会厅宽敞。纷繁芜杂:眼睛看困难的色调而感到迷乱。“我”为什么会看得纷繁芜杂?(因为柱子上,天花板上金花彩画又多又美,所以使“我”纷繁芜杂。)这一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先讲参观的地点是宴会厅,再讲进去之后看到金花彩画的感觉,接着讲所看到的大圆桌和皮椅子,最终用王叔叔介绍的详细数字讲宴会厅之大。)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宴会厅的宽敞和壮美。2、第8自然段。(1)自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2)议与导。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应举例说明)。命名:赐予名称。贵宾:尊贵的客人。概括:这一自然段

8、写了会议厅多而宽敞、各有特点。3、默读第2至8自然段,再看看板书,想想课文从哪几个地方写了人民大会堂的宏伟壮美。4、第9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2)议与导。王叔叔的话是什么意思?(人民大会堂建筑时间短,速度快。说明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宏大力气。)“我”的话是什么意思?(对祖国建设成就发自内心的赞美。)不由自主: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三、精读课文。1、默读全文。思索: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篇课文写了参观人民大会堂的过程,介绍了人民大会堂的宏伟壮美。)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四、综合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完成思索·;练习第2题。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绽开争论。(每组中的前一个句子给人的相识比较模糊;后一个句子不但能给人详细、精确的相识,而且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思索:怎样才能把句子写详细?(首先要细致视察,其次是积累词语。)3、指导写字(后8个)。指导重点:敞、饰、具。4、完成思索·;练习第4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