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用残损的手掌》优秀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用残损的手掌优秀教学设计课前片言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在感情的哀怨与欢快上完备统一,抒情风格变化多姿。诗歌语言口语化,押韵敏捷错综,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教读本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音乐美。课文在想象中绽开诗的内容,其思想感情的表达,主要通过形象的构成来实现。要引领学生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情感的改变。教读中,宜采纳联想想象
2、观赏法,引领学生把握意象的含义和全诗的感情线索,培育学生解读诗歌的实力。学问目标: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3、感情背诵本诗。实力目标:1、品尝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化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3、培育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实力。德育目标: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改变。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2.联想想象观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
3、象蕴含的情感。3、研讨点拨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教具打算:多媒体CAl课件、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过程: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尝诗歌涪言,领悟其艺术魅力。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阔的土地”。放声歌颂“永恒的中国”。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
4、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入上海高校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扬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高校肄业。一年后到巴黎高校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据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5、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酷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剧烈感情。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1、学生默读全诗。驾驭下列字词。投影:锦烽(zhàng)苻藻(xìngzo)蓬蒿(Pénghdo)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蜷蚁(lóUyT):“蜷姑和蚂蚁,用
6、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方力气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2、老师感情诵读,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敏捷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准确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留意体会停顿和重音。我/用残损的手掌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摸索/这广阔的土地:无形的手掌/拂过无限的江山,这一角/已变成灰烬,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阴暗,那一角/只是血和泥;只有那辽无、远的一角/依旧完整,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暖和,明朗,坚实/而蓬勃生春。(春天,堤上/繁花如锦悻,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芳香)像/恋人的某发,婴孩子手中乳,我触到/苻藻和水的微凉
7、;我把全部的力气/运在于手掌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生的禾草将/驱除阴暗,带来苏生,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岭南的荔枝花/孤独地憔悴,蜷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思索:(1)诗歌从内容上町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改变起伏。学生诵读体会后回答,老师适时点拨:(1)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
8、经“残损”,却仍旧要摸索祖国“广阔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覆盖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其次部分写诗人的手最终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旧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蹒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赘美。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主动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显明。4、学生集体朗读,整体领悟诗意。四、精彩赏析,理解艺术形象1、学生配乐诵读全诗.合作研讨: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剧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
9、许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3)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四人学习小组研讨、沟通,老师明确:主动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暖和、光明、坚实、蓬勃、永恒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骨、孤独、憔悴、阴暗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全诗在想象中绽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阔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始终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
10、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读起来不觉芜杂。另外,敏捷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样的节奏。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摩挛,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方,凸现和煦明媚的色调。2、学生熟读背诵全诗,深层领悟诗中艺术形象的内涵。3、拓展延长。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详细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哀痛”“欢欣”等)。先在小组内沟通、修改,然后请学生有感情诵读自己所写的美丽语句,老师点评归纳
11、。五、课堂练习阅读闻一多的发觉,回答问题。发觉(闻一多)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注:罡(gang)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1、诗歌中的“发觉”有什么含义?诗人“发觉”了什么?2、诗人说:“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又说:“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据此说说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来了,
12、我喊一声,进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妙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志向中的祖国,因此“进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B.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呼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方返回祖国的急迫心情。C.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缘由的心情。D.“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酷爱祖国和把祖国建设得美妙的希望的赤胆忠心。4、这首诗在形式上有哪些特点?“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一句为何要加括号?参考答案:1、
13、揭示志向和现实的冲突、中国的黑暗。2、表达了诗人哀思欲绝的感情。3、B(“火”喻指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忱)4、每行11字,两句一韵,句式整齐匀整。这句话是“问”时表情动作,不加括号,简单被误认为是“问”的内容。六、课堂小结同学们,在抗日斗争中觉醒和激昂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阔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吟咏诗歌,我们在感念中生发的是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深情、一份责任。“祖国在我心中”,让我们在雄壮激扬的国歌声中唱响心曲。(音乐起)七、布置作业阅读闻一多的一句话,写一篇精彩的赏析文章。一句话(闻一多)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这话叫我今日怎么说?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不要颤抖、伸舌头、顿脚,爆一声:“咱们的中国!”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