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理科复习》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56187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1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理科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理科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理科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理科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理科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理科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理科复习》PPT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二理科复习,试题集锦,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忠恕之道)B、“礼”(“克己复礼”,正名)C、“为政以德”(不是“仁政”)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有教无类”(G 最主要)“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

2、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政治学说:“无为而治”3、历史地位: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的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他被称为“亚圣”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 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兼爱 非攻 尚贤、尚同 尚力、节用、节俭 地位 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

4、道家 庄子的思想:“齐物论”“逍遥观”天与人“不相胜”(就是人要顺应自然)(五)法家 韩非的思想: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 的理论基础。(六)兵家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汉代思想的大一统(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

5、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1,大一统,2,天人感应,君权神授;3三纲五常;(哪个最主要,取决于题目)4、新儒学的影响: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

6、击地方割据势力。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3、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二)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1)内容:“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说的)(2)历史地位:宋朝被斥为“伪学”。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1)内容:陆九渊:“心即理也”通过“发明

7、本心”以求理 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3、宋明理学的评价(很多,以书为准)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根因)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孔子绝对权威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没有李贽)1、代表人物:顾

8、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字要会写)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思想上:经世致用经济上:工商皆本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一)天文学 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 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元:郭守敬:简仪早300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二)数学: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500年 东汉:九

9、章算术 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早1000年(三)四大农书:南北朝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元: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吸收了西方的思想)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四)医学: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五)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雕版印刷: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活字印刷:北宋毕昇 13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 3、火药: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

10、末用于军事。五代、宋:广泛应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指南针:战国:司南 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13世纪: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逐渐瓦解。,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四大发明的传播及意义,即时训练,1德庆孔庙是广东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德庆孔庙,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 A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道德经,

11、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 A孔子是“至圣先师”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 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 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C,D,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4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圣人”,是因为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盛极一时 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C其思想经过发扬改造,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D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C

12、,a,5山东某地有一楹联“仲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该联褒扬的是: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 司马迁,6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b,a,即时训练,1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A礼貌 B 礼器 C 法律 D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2.孔子“正名”主张的主要内容是A.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B.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求得人民的拥护,使其统治名正言顺C.要求东周统治者承认强大的诸侯国的霸主地位,使它们号令诸侯名正言顺D.给世间万物确定稳定的

13、名号,d,a,即时训练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b,b,4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主张强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以德治民 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B.C.D.,3孔子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为此要求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C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D性相近也,c,c,5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

14、“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6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D 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a,a,即时训练,1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2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仁者爱人”“无为而冶”“为政以德”“克己复礼”A B C D,a,b,即时训练,1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

15、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2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实质是A通过教育途径,选拔治国的贤良人才;B建立贵族垄断文化的机制;C应重视官员的文化素质;D应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d,a,3下列对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正确的是A没有必要尊敬老师 B 对老师不要客气C 要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D 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必谦让于老师,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独立思考 D学思结合,c,d,5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说明孔子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6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C.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 D.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d,b,7孔子的学生冉求胆小怕事,遇事退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而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之后再去做。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学理念?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择优而教,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