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专项—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656648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专项—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专项—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专项—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专项—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专项—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专项—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专项—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详细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专项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详细解析)第三单元专项训练一一按课文内容填空班级:姓名: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每逢重阳节,独自出门在外的人最容易想起王维的诗句:(2)“元日”是指农历的,从元日的“,J我联想到了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热闹景象。(3)清明时节到了,外面阴雨连绵,我想起了杜牧的诗句(4) ,遍插茱萸少一人。(5),春风送暖入屠苏。(6) ,牧童遥指杏花村。2 .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填空。1 .清明时节,晓晓的爸爸带她回乡祭祖,坐在大巴车上,望着窗外绵绵的细雨和匆匆赶路的行人,晓晓不禁想起诗人杜牧所写的2 .一年伊始,万象更新。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把去年的

2、旧春联换成了新春联,真可谓是“,J(填诗句)3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先是在上记录事情,后来又把文字写在上,再后来在上写字。两汉时代,人们用来造纸。东汉时代,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来造纸。(填序号)竹片和木片麻帛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龟电甲、兽骨、青铜器4 .古代文人学士书房中都备有笔墨纸砚,这四件物品被称为“。他们还都很喜欢,这四件事也因此被称为“雅人四好二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每逢佳节。”诗句中的“佳节”指的是传统节日,它在每年农历,诗中写到的习俗有,“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少一人”是指少了O我还知道、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2.爷爷是老中医,他会“中医四诊”一一“,也有“雅人四好”一一

3、“:有一天,爷爷用“文房四宝”画下了花中四君子”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元日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元日”指O这首诗中描写的春节风俗有、2 .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重阳节有、的习俗,表达了诗人之情。3 .纸的发明一文按照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表达了作者之情。4 .“文房四宝”是指、墨、砚,“雅人四好”指、棋、书、O5 .课文回顾吧。(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医四诊”指的是、闻、切;“雅人四好”指的是、棋、画;“文房四宝”指的是笔、纸、O提到画,本单元学习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幅画是。(2) “千门万户瞳瞳日,J诗歌描写了传统节日节欢乐祥和、万象

4、更新的景象;“,路上行人欲断魂J这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节,表现了这一天行路人悲伤、惆怅的心境;我独自一人在外地很多年,每到过年时我就会引用王维的诗“,”来表达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6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1)文房四宝:O(2)雅人四好:o(3)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千门万户瞳瞳日,”写出了节的情景,“,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了节的情景;“,遍插茱萸少一人”写出了节的情景。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文房四宝指的是:、O(2)赵州桥有一一年的历史了,是我国宝贵的(3)”,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诗句出自朝诗人的。句中的“佳节”指的是我国的传统节

5、日O在这个节日里有等习俗。8 .积累填空。1 .王叔叔在外地过年,听着鞭炮声,喝着屠苏酒,不禁吟诵起两句诗:“,J他又想起在老家的哥哥一家,便用微信给哥哥发了两句诗:,。想着清明节会回老家给父母扫墓,王叔叔叹了一口气,古诗有云:“,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何能让人不惆怅伤感啊!2 .本单元中,我们了解了由隋朝石匠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它是我国宝贵的遗产;欣赏了北宋画家画的读着这些课文,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3 .“雅人四好”指中医四诊”指o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元日“这是一首写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换新桃符,充分表现

6、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Q(2)纸的发明这篇课文写出了,表明了,表达了作者对(3)这座桥不但,而且o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有的刻着两条,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_o所有的龙,真像活了一样。10 .根据本单元课文内容填空。(I)人们常在团圆佳节里思念亲人和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2)元日一诗写的是过()的情形,其中写热热闹闹过节场面的诗句是:,O(3)清明时节经常下雨,人们会随口吟诵()代大诗人()的清明一诗:,O(4)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印刷术、指南针。(5)是隋朝保存下来的一座名桥,距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6

7、)我国古代有个著名画家叫张择端,他是()人。11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赵州桥不但,而且。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是我国。我还知道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等。(2)读王安石元日中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我就会想起过年时的情景。清明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两句诗写出了路上行人悼念逝去的亲人,伤心欲绝的样子。远在异乡的王维,重阳节时思念亲人,不禁吟诵:”,J(3)纸的发明一课按照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表达了作者之情。1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路上行人欲断魂。(2)纸的发明一课按照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表达了作者之情。(3)赵州桥一课从、两个方面来介绍赵州桥,赞扬了O(4)文房四宝指的是、墨、

8、砚;雅人四好指的是、棋、画。参考答案: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正月初一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遥知兄弟登高处爆竹声中一岁除借问酒家何处有【详解】本题考查了古诗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古诗重要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答案。(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J这两句诗是每逢重阳节,独自出门在外的人最容易想起的诗句,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 “千门万

9、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J诗句里“元日”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由此可想到了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热闹景象。诗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J这是到了清明时节时,阴雨连绵,会让人想起的诗句。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J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J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是

1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J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1 .根据题干“清明时节”“绵绵的细雨”“匆匆赶路的行人”以及“诗人杜牧”可以推测出是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清明

11、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2 .根据题干“春节到了”“去年的旧春联换成了新春联”以及“填诗句”的要求可以推测出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3 .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等是古代用来供书写的材料。但是甲骨不易获得,且甲骨和竹简都比较笨重,不易携带;绢帛虽然轻便

12、,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不能普遍应用于书写。到了汉代,由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材料的改进一一纸被发明出来。西汉时期,出现植物纤维纸,但由于技术上的限制,纸张质地粗糙,不适宜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而到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技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作为原料,制作成纸。这些纸的质地轻薄、细腻,更适合使用毛笔书写文字。人们将经过蔡伦改进的纸称作“蔡侯纸”。公元105年,汉和帝下令把改进的造纸技术推向全国。4 .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

13、绘画色彩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又称“雅人四好”。3. 独在异乡为异客倍思亲重阳节九月初九登高王维清明节中秋节望闻问切琴棋书画笔墨纸砚梅兰竹菊【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1 .本句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

14、,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茱萸节、登高节、菊花节等,这一天有一家人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节日习俗;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

15、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23B);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等。2 .中医四诊是指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又称“雅人四好琴棋书画这四项技艺掌握得如何,在古代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才华的标准。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花中四君子,即中国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

16、竹、菊。4. 王安石农历正月初一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登高插茱萸对亲人的思念时间对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的赞美笔纸琴画【详解】L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古诗理解。元日作者是宋代王安石。全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Q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2 .本题考查古诗识记

17、理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通过“登高”和“插茱萸”可以判断出重阳节的习俗。而“少一人”,则是指思念自己的兄弟。3 .本题考查课文梳理、课文内容理解。纸的发明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闻名的伟大贡献之一。文章围绕“造纸术的

18、发明,是中国对世界闻名的伟大贡献之一”这句话展开叙述,层层深入地记述了人们不断改进记录文字的材料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古人聪明才智的赞美之情。4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雅人四好”是指琴棋书画,本指弹琴、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5. 望问琴书墨砚清明上河图总把新桃换旧符春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Q【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填空。(I)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雅人四好:琴、棋、书、画。也叫“文人四友琴是古琴,棋专指围棋,书

19、指书法,画是说国画,是古时候风雅人士修养身心的艺术爱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现在泛指:毛笔、黑墨、宣纸、砚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作者是滕明道。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它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2)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这首诗描写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江南清明

20、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这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清明节,表现了这一天行路人悲伤、惆怅的心境。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Q”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J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6. 笔墨纸砚琴棋书画总把新桃换旧符春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遥知兄弟登高处重阳【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诗歌、传统节日的识记能力。(1)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2)雅人四好

21、:也叫文人四友,指的是琴棋书画。琴是古琴;棋,专指围棋;书指书法;画是说国画。(3)“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原文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原文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清明春雨中的所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写出了每到重阳佳节诗人倍加思念远方亲

22、人的情景。据此整理作答。7. 笔墨纸砚1400历史遗迹独在异乡为异客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登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背诵默写。(I)本题中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的诸葛笔、安徽徽州的李廷圭墨、安徽徽州的澄心堂纸以及安徽徽州的婺源龙尾砚。(2)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本题中赵州桥有1400年的历史了,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迹。(3)本题考查的诗歌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内容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3、。佳节:美好的节日。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佳节”指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李春赵州桥历史文化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琴棋书画望闻问切【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积累填空。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J出自唐

24、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的汶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作“大石桥赵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

25、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还有一座小商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Q3“雅人四好”指的是琴棋书画,其中琴

26、代表古琴,棋代表围棋,书代表书法,画代表国画。中医四诊是指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9. 古代迎接新年喝屠苏酒贴春联纸的发明过程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历史文化的敬仰坚固美观精美的图案相互缠绕的龙双龙戏珠似乎都在游动【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1)本题出自宋代王安石元日,全诗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2)本题出自课文

27、纸的发明,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3)本题出自课文赵州桥,原句是: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10.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造纸术火药赵州桥北宋【详解】本题考查按照课文内容填空。(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J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文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

28、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原,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2)元日宋代王安石描写春节的一首诗,原文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J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原文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

29、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4)四大发明的说法,源自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一一西汉初年;指南针一一战国时期;活字印刷术一一北宋;火药一一唐代。(5)从课文赵州桥的原文“河北省赵县的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也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J可知赵州桥是隋朝保存下来的一座名桥,距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Q(6)张择端,活跃于北宋晚期。主要作品有清明上河图。11. 坚固美观智慧和才干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长城故宫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唐杜牧清明时节

30、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间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默写与积累。(1)出自课文赵州桥,原文为: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广济桥、洛阳桥、卢沟桥、安济桥、赵州桥、北京故宫、兵马俑、长城等。(2)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

31、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后两句描写了过年时贴春联的场景。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原诗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J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此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清明时节,春雨纷纷,突出春雨朦胧的意境;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更能感到心境凄迷纷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原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J意思是一个人独自漂泊在他乡作异客,每逢节日加倍思

32、念远方的亲人。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3)纸的发明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本文按时间顺序主要讲了纸的发展历程,揭开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12. 清明时节雨纷纷时间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坚固美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笔纸琴书【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默写,以及作家作品的理解,需要熟练地掌握古诗词的默写,以及平时对课外知识的拓展。(1)此诗选自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

33、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根据阅读课文纸的发明主要内容是讲述造纸术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本文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是按时间顺序主要讲了纸的发展历程,揭开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从文中能感受到作者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与才干的赞美。(3)根据阅读课文赵州桥首先描述了赵州桥的桥长和构造,表现赵州桥的雄伟;再写赵州桥的坚固,介绍赵州桥独特设计,表现赵州桥的实用性;接着写赵州桥的美观,介绍赵州桥上雕刻的图案;最后总结全文,写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结晶。(4)根据平时的日常积累可知,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雅人四好指的是:弹琴、弈棋、书法、绘画,亦简称琴棋书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