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4章局域网技术.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58795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4章局域网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教学课件】第4章局域网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教学课件】第4章局域网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教学课件】第4章局域网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教学课件】第4章局域网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第4章局域网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4章局域网技术.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4章 局域网技术,本章在讨论共享介质局域网、交换局域网、高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虚拟局域网的基础上,对局域网的各种组网方法进行系统介绍。,4.1 局域网概述4.2 局域网体系结构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4.4 局域网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4.5 高速局域网技术4.6 交换局域网技术4.7 无线局域网技术4.8 虚拟局域网技术,2,4.1 局域网概述,1.局域网的产生和发展,仅提供通信功能。按OSI模型的协议层角度看,它仅包含 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将较小地理区域内的各种数据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的通信网络。具有3个基

2、本属性:,网路连接的是广义上的数据通信设备,即工作站、服务器、大、中、小型计算机、终端设备及各种外围设备;,传输距离有限,从一个办公室、一幢大楼,到几公里的地理 范围,网络覆盖范围小。,3,1.局域网的产生和发展,4.1 局域网概述,20世纪80年代,局域网发展的十年;20世纪90年代,局域网技术变革的十年。,1972年,Bell公司提出了两种环形局域网技术;,1973年,Bob Metcalfe和DavidBoggs发明了以太网;由Xerox公司首先实现与应用,传输速度仅2.94Mbit/s;,1980年,DEC公司、Intel公司、Xerox公司共同制定10Mbit/s 以太网标准,即Et

3、hernet1.0;,1981年,IEEE成立局域网标准化工作委员会;,1985年,提出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标准和令牌环网标准;,1995年,通过100Base-T快速以太网标准;,交换局域网、ATM、千兆以太网相继出现。,4,2.局域网的通信机制,4.1 局域网概述,共享介质局域网:(Shared LAN)Ethernet、Token Bus、Token Ring和FDDI,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Fast Ethernet、Fast Token Ring和FDDI。,交换局域网:(Switdhed LAN)Switdhed Ethernet 和 ATM LANFDDI,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虚拟局

4、域网(VLAN)。,5,3.局域网的特性,4.1 局域网概述,涉及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3项技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输信息的形式、通信速率和效率、信道容量以及网络所支持的应用服务类型。,局域网主要特性,6,4.1 局域网概述,匹配电阻,(b)环形网,集线器,(a)星形网,(c)总线网,(d)树形网,T形头,拓扑结构:总线型、环型与星型,7,4.1 局域网概述,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总线型Ethernet在物理上是星形的,但逻辑上属总线型;IBM令牌环在物理上为星形结构,但逻辑上属环形;普通共享方式的局域网在逻辑上中不存在星形拓扑;交换局域网中才有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统一的星形

5、拓扑构型。,共享介质方式中最常用的方法为: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令牌环(Token Ring)和令牌总线(Token Bus)。,在共享介质方式中,必须解决多个节点利用公共传输介质 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即谁发送数据、发送时有无冲突、出现冲突怎么办的问题;,介质访问控制方法:(Medium Access Control,MAC),8,4.局域网的特点,4.1 局域网概述,为一个单位所拥有;所有站共享较高的总带宽;较低的时延和较低的误码率;各站为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能进行广播;,能方便地共享外设主机软件数据库;便于系统扩展;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响应速度快;各设

6、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9,4.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1.局域网参考模型,3层;对应OSI的最低两层;LLC子层完成与介质无关的链路 层功能,MAC子层完成与依赖于介质的介质访问控制功能。,10,4.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2.IEEE802 局域网标准,IEEE 802 各分委会结构关系与局域网标准,11,2.IEEE802 局域网标准,IEEE 802.1 局域网概述、体系结构、网络管理与互联,IEEE 802.1A:概述和系统结构;,IEEE 802.1B:网络管理与网络互联;,IEEE 802.1D:生成树(Spanning Tree)标准;,IEEE 802.1G:扩展的生成树标准

7、;,IEEE 802.1P:服务质量、优先级排队标准;,IEEE 802.1Q:虚拟网标准。,IEEE 802.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定义LLC向高层提供的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与协议。,包含IEEE 802.1aIEEE 802.2h;,又称 ISO 802-2和ANSI Std 802.2。,4.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12,2.IEEE802 局域网标准,IEEE 802.3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规范,包含MAC子层和物理层两部分,但CSMA/CD是其核心协议;,体系结构为四部分:MAC服务规范;MAC协议、与媒体 无关的物理规范和与媒体有关的物理规范;,又称 ISO/IE

8、C 8802-3和ANSI Std 802.3;,IEEE 802.3:物理层定义了 4 种介质(10Base-5、10Base-2、10Base-F和10Base-T)的10Mbit/s 以太网规范;,IEEE 802.3u:100Mbit/s快速以太网标准,已并入802.3中;,IEEE 802.3z:光纤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3ab:5类非屏蔽双绞线介质千兆以太网标准;,主要系列标准:,IEEE 802.3ae:万兆以太网标准。,4.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13,2.IEEE802 局域网标准,IEEE 802.4 令牌总线(Token Passing Bus)定义令牌总

9、线介质访问控制标准和物理层规范。,五部分:MAC服务规范;MAC协议、物理层服务规范、物理层实体规范、媒体规范;,又称 ISO/IEC 8802-4和ANSI Std 802.4。,IEEE 802.5 令环牌(Token Ring)定义令环牌介质访问控制标准和物理层规范。,五部分:MAC服务规范;MAC协议、物理层实体规范、站 连接规范;,Token Ring协议是IEEE 802.5的核心,故简称令牌环标准;,基于令牌环网络规范,FDDI的MAC子层也采用IEEE 802.5 协议,但部分细节略有区别。,4.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14,2.IEEE802 局域网标准,IEEE 802.6

10、城域网介质访问和物理规范 定义城域网的分布式队列总线(DQDB)介质访问控制标准和物理层规范。,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标准和物理层规范,IEEE 802.11a:频段5GHz、速率54Mbit/s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系列标准:,IEEE 802.11b:2.4GHz、11Mbit/s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g:2.4GHz、54Mbit/s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2 100VG-AnyLAN快速局域网介质访问方法 和物理层规范,定义100VG-AnyLAN的按需优先(Demand Priority)介质 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规范。,4.2

11、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15,2.IEEE802 局域网标准,其他,IEEE 802.7:宽带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与建议实施;,IEEE 802.8:光纤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FDDI;,IEEE 802.9:综合声音/数据服务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 802.10:安全与加密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 802.14:交互式电视网(Cable Modem);,IEEE 802.15: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的MAC子层和 物理层规范FDDI;,IEEE 802.16:宽带无线局域网标准规范;,IEEE 802.17:弹性分组环(RPR)标准。,4.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16,4.3

12、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以太网CSMA/CD与IEEE 802.3,传统局域网采用了共享介质的工作方式;,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基带总线型局域网 以太网;,普遍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主要有三种: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CSMA/CD)、令牌总线方法(Token Bus)、令牌环方法(Token Ring)。,以太网的核心技术: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 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方法;,解决多节点如何争用和由谁使用一个广播型的共享传输通道。,1

13、7,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以太网CSMA/CD与IEEE 802.3,冲突现象:总线上的出现混合信息(即冲突、也称碰撞)的现象。由于总线共享,节点信息若随机发送,冲突现象是不可避免的。,18,ALOHA网的信息 发送完全独立,无论 信道是否被占用,发 送端发完一信包后,等待接收端发回确认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不到确认就重发。,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以太网CSMA/CD与IEEE 802.3,CSMA/CD的由来:纯ALOHA方式,CSMA/CD最早起源于美国的ALOHA网;,接收端根据信包地址及校验判断是否应该接收以及信包是否正确,检测无误后则发确认信息,如果有错则

14、不接收。,19,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的由来:载波监听多点访问CSMA技术,工作原理:发送前监听。每个站点在发送数据之前要监听 信道上是否有数据在传送。若有,则此站不能发送,需等待 一段时间后重试。,监听策略:1)非坚持CSMA:一旦监听到信道忙,就不再监听;延迟 一个随机时间后再次监听。2)坚持CSMA:监听到信道忙时,仍继续监听直至信道空闲。,1-坚持CSMA 一听到信道空闲就立即发送数据;p-坚持CSMA 听到信道空闲时,以概率p发送数据(以概率1-p延迟一段时间后再发送)。,CSMA技术不能解决发送中出现的冲突现象。,1.以太网CSMA/CD与IEEE 802.

15、3,20,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发送过程 两个组成部分:载波监听总线、总线冲突检验,载波监听总线:要发送信息的各节点在发送信息前监听总线,即检测总线是否空闲;已启动发送的节点,边发送边监听;,若总线空闲,即没有检测到总线上有信息在传输,则本节点 启动发送;,若总线忙,即总线上有信息在传输,则本节点不可启动发送,需等待总线空闲时才能再启动发送;,某节点一旦启动发送,还要继续对总线监听一段时间(2 t),即边发送边监听,以判断总线上是否存在冲突;,信号最大延迟时间,1.以太网CSMA/CD与IEEE 802.3,21,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发送过程

16、两个组成部分:载波监听总线、总线冲突检验,总线冲突检验:启动发送的节点监听总线,通过比较总线上的信息与本节点发送信息是否一致来判断有无冲突,并作不同处理;,若总线上信息与本节点发送信息一致,表明该节点此次抢占 总线成功,继续发送信息至结束;,若总线上信息与本节点发送信息不一致,则表明有冲突,此 抢占未成功,要停止发送;,本节点发送一串短的阻塞信号,加强冲突,然后停发;等待 一个随机周期(按一定算法计算)后再尝试发送;,1.以太网CSMA/CD与IEEE 802.3,22,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发送过程 两个组成部分:载波监听总线、总线冲突检验,阻塞信号:由检测到冲突的节

17、点发出,通知其他节点避免卷入冲突;是一种有效方法;,退避处理:检测到冲突的节点在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再重传的处理方法,以减少再次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将计算随机时间的方法称之为退避算法。,1.以太网CSMA/CD与IEEE 802.3,23,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发送过程,发送流程:,发送流程概括:先听后发 边听边发 冲突停止 随机延迟后重发,1.以太网CSMA/CD与IEEE 802.3,24,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发送过程,注意:,尽管采用载波侦听比随机发送减少了冲突,但完全避免冲突 是不可能的。下面情况仍然可能会产生冲突:1)两个节点同时侦听总线时

18、,当听到总线空闲时,它们可能 同时发送信息,此时会产生冲突;2)当一个节点侦听总线空闲时,由于总线较长,信息传送 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另一节点正在发送信息。,1.以太网CSMA/CD与IEEE 802.3,25,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接收过程 网上每个节点均在监听总线,如有信息传输则接收信息,得到MAC帧;,分析和判断帧中的接收地址,如接收地址为本地地址,则 复制接收该帧;否则,简单丢弃该帧;,对于具有组地址或广播地址的数据帧,同时可被多个节点 复制和接收。,CSMA/CD特点:,各节点平等竞争传输介质,实现算法简单;网络维护方便、节点删减容易;负载较少时可“立即”获得

19、访问权,效率较高;,无法满足优先权需求;负载重时易冲突,传输效率及有效带宽大为降低,因不确定等待时间和延迟会产生严重问题。,1.以太网CSMA/CD与IEEE 802.3,26,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IEEE 802.3 体系结构与功能实现,1.以太网CSMA/CD与IEEE 802.3,27,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Token Ring与IEEE 802.5,Token Ring 令牌环控制技术始于1969年Bell研究室的Newhall环网,以IBM的Token Ring最有影响,并成为IEEE 802.5标准的模板。,令牌(Token):特殊帧(3B),用于控制网络

20、站点的发送权;只有抓住令牌的站点才能发送数据;只有一张,一次仅一个站点发送,属无争用型控制方法;沿物理环单向逐站循环传送;令牌中有一位标志令牌的“忙/闲”。,拓扑结构:点到点链路连接,构成闭合环;,传输媒体:双绞线、光纤;最多节点数250;曼彻斯特编码;,28,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Token Ring与IEEE 802.5,Token Ring,节点与干线的连接:,29,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Token Ring与IEEE 802.5,节点A先需等空闲令牌的到来;,Token Ring工作原理(以节点A发送、节点C接收数据帧为例),获得空闲令牌后,将标志位由“闲”

21、变为“忙”,并加挂数据;,节点A传送数据,节点B、C、D、E依次接收数据帧;,节点C在正确接收数据帧后,在数据帧中标志出帧已被正确 接收和复制;,节点A重新接收到自己发出、且被C节点正确接收的数据帧 时,回收已发送的数据帧,将“忙”令牌改为空闲令牌,再将 空闲令牌传至它的下一节点(B节点)。,Token Ring特点:,延迟确定、适于重负载环境、支持优先级;但环维护复杂。,30,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Token Ring与IEEE 802.5,Token Ring的操作,仅有令牌的节点可发送帧,而无令牌的节点只能等待;,拿到令牌的节点将令牌转变成访问控制头,后面加挂上自己 的数据

22、进行发送;,数据帧通过任何一个节点(除源节点外)时,该节点都要把 帧的目的地址和本站地址进行比对:1)如果地址相符,则将帧拷贝到接收缓冲器,供高层软件 处理,同时修改帧中标志位,再回送帧至环中;2)如果地址不符,则直接回送帧至环中。,数据循环一周后由发送站回收。即发送的帧在环上循环一周 后再回到发送站时,发送站将该帧从环上移去,同时回送一 个空令牌到环上,使其余的站点能获得发送帧的许可权。,31,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Token Ring与IEEE 802.5,Token Ring的操作示例,32,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3.Token Bus与IEEE 802.4,To

23、ken Bus 综合CSMA/CD和Token Ring两种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优点而形成,并成为IEEE 802.4标准。,网络拓扑结构:物理上是总线网,逻辑上是令牌网;,Token Bus 特点:,传输机制:以太网和令牌环的结合,即 物理传输采用广播方式;介质访问控制采用令牌方式。,33,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3.Token Bus与IEEE 802.4,Token Bus工作原理,在总线拓扑中利用令牌 控制节点访问公共传输 介质,属确定型介质访 问控制方法;,令牌为特殊的MAC控制帧,任意节点只有取得令牌后才能 使用共享总线发送数据;,将数据发送权按类似物理环路顺序形成闭合环路,

24、而数据包 的传送仍在两节点间进行,环路中令牌的传送按虚线逻辑环 路传送;,34,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3.Token Bus与IEEE 802.4,Token Bus工作原理,注意:,令牌传递规定由高地址 向低地址,最后由最低 地址向最高地址依次循 环传递,从而在一个物 理总线上形成一个逻辑 环;,环中令牌传递顺序与结点在总线上的物理位置无关。,35,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4.CSMA/CD与TokenRing、Token Bus比较,从网络拓扑角度看,CSMA/CD 与 Token Bus 针对总线型 拓扑的,而 Token Ring 是针对环型拓扑的;,从介质访问控制方

25、法角度看,CSMA/CD属于随机争用型,而Token Bus、Token Ring属确定型;,与确定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比较,CSMA/CD的主要特点:1)算法简单,易于实现;,2)适用于对数据传输实时性要求不严格的应用环境(因随机竞争,用户访问总线的时间不确定);,3)一般用于通信负荷较轻的应用环境(在网络通信负荷较低时表现出较好的吞吐率与延迟特性,但网络通信负荷增大时,冲突增多,网络吞吐率下降、传输延迟增加)。,36,4.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4.CSMA/CD与TokenRing、Token Bus比较,与随机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比较,Token Bus、Token Ring 的主要特

26、点:1)适用于对数据传输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如生产过程控制领域(因节点两次获得令牌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是确定的);,2)适用于通信负荷较重的应用环境(在网络通信负荷较重时表现出很好的吞吐率与较低的传输延迟);,3)需要复杂的环维护功能,实现较困难。,37,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1.局域网的基本组成,38,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1.局域网的基本组成,网络服务器 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和共享资源;局域网的核心(共享硬件和软件资源)。,主要功能:,通信功能。管理服务器和工作站之间通信的能力;,提供、管理、分配、协调访问各类软硬件资源;,提供文件管理功能(文件和目录

27、存取与保护等);,提供各类Internet信息服务(文件打印/传输、电子邮件等);,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电子图书馆、视频点播等);,提供网络管理功能(网络运行监控、计费等)。,配置:高速、大容量、高性能接口、多线程/进程/用户。,39,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1.局域网的基本组成,网络工作站 在网络环境中工作、能访问网络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系统;客户机(Client),前端窗口。,配置:网络接口卡、自带操作系统、必要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客户端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等)。,如校园网的Ruijie Supplicant,40,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2.局域网的传输设备,网络接

28、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Adapter,NIA)实现计算机与传输介之间的物理连接,必不可少;通常插在主板的扩展槽内 或 集成在主板上。,主要功能:,提供与传输介质相适应的介质连接装置;(如RJ-45、细缆BNC、粗缆AUI/DIX、光纤),数据的并/串(发)、串/并(收)转换;,数据缓存,协调计算机与网络介质传输速率的差异;,提供物理地址,即MAC地址;,数据的封装与解封;,编码与译码;,链路管理,实现MAC协议。,属数据链路层设备,41,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2.局域网的传输设备,网络接口卡(N

29、IC/NIA),基本结构:,主机接口控制电路;(接口控制与数据交换),数据缓冲区;,编码译码器(MCC);,数据链路控制器;(MAC子层功能),内部收发器,网卡与传输介质的接口;(接地隔离、电平转换、收发功能、碰撞信号检测),23信号指示灯,BOOTROM插槽,用于无盘站启动(如远程启动)。,介质连接装置,42,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2.局域网的传输设备,网络接口卡(NIC/NIA),网卡分类:,按网络协议;(以太网卡、快速以太网卡、千兆以太网卡、FDDI网卡、ATM网卡),按网卡支持的计算机种类(标准以太网卡、PCMCIA卡);,按网卡支持的传输介质;(双绞线网卡;粗缆网卡;细

30、缆网卡;光纤网卡),按网卡支持传输速率;(10Mbps网卡、100Mbps网卡、10/100Mbps网卡、1000Mbps),按网卡支持的总线。(16位的ISA总线卡、32位的PCI总线卡、EISA总线卡、PCMCIA卡),43,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2.局域网的传输设备,网络接口卡(NIC/NIA),网卡使用:,网卡地址:物理地址,即MAC地址,固化于网卡硬件中;(可通过运行指令获取),参数配置(跳线设置、软件设置、PnP)中断请求号 IQR(一般为3);I/O基地址 I/OBase(一般为300H);存储器基地址 Memory Base(一般为C000H);全双工/半双工;传

31、输速率(仅10/100 Mbps双速卡可选)。,44,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2.局域网的传输设备,网络接口卡(NIC/NIA),网卡性能影响因素:,网卡驱动程序;网卡线速度;CPU占用率;高可靠性;网卡的管理;易于安装和测试;,提高网卡性:,并行处理:收/发和数据处理同步;全双工:需集线器/交换机支持;突发传输方式:每次传送更多帧;智能网卡:网卡承担更多传输任务;提高与主机的传输速度:采样DMA传送方式;采用PCI总线。,45,4.5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2.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中继器(Repeater)工作在物理层,完成物理线路的连接,对衰减的信号进行放大,保持与原数据相

32、同,从而延长网络传输距离。,连接两个同类型的局域网或延伸一个局域网,但不能形成 回路;,两端口或多端口;端口两侧连接介质可相同,也可不同;,本质上是扩大局域网的物理范围,非严格意义的网络互联。,以太网规定只允许出现最多5个网段,其中只有3个网段可 挂接计算机终端;由MAC协议的定时特性决定(如粗缆最 长2.5km);,46,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2.局域网的传输设备,集线器(Hub)多口中继器(Multiport Repeater),工作在物理层;在网段间拷贝比特流;接收源端口信号后经整形放大广播到其他端口。,以太网的中心连接设备,它是对共享介质总线型局域网结构 的一种改进,在M

33、AC层仍然采用CSMA/CD技术;,普通集线器提供两类端口:节点RJ-45端口;粗缆 AUI端口、细缆BNC端口或光纤连接等向上端口;,可认为它是将总线折叠到 铁盒子中的集中连接设备;,可改变网络物理拓扑形式:总线连接星形连接,端口数多为8,12,16,24;所有端口共享一定带宽;,47,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2.局域网的传输设备,集线器(Hub),按传输速率:10Mbps、100Mbps、10/100Mbps自适应;,按能否堆叠:普通集线器、可堆叠式集线器;,按是否支持网管功能:哑集线器(Damp Hub)(被动Passive 或 主动Active)、带网管功能的智能集线器(I

34、ntelligent Hub)。,分类:,对信号整形放大,对信号不作处理,48,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2.局域网的传输设备,独立式(Stand alone):固定端口配置,扩充时用级联的方法;,堆叠式(Stackable):固定配置,堆叠方法扩充;堆叠连接的 HUB在逻辑上相当于一台单独的HUB,可统一管理,也共享同一带宽;,模块化(Module):机箱式,由一台带有底板、电源的机箱 和若干块多端口的接口卡(线卡)组成。可灵活按需配置(如插入交换卡、路由卡、加密卡等)。,典型产品:,集线器(Hub),49,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2.局域网的传输设备,网络示例:,以1

35、台服务器,3台PC机为例:一台Hub 4块UTP接口的网卡 4台PC机 8个RJ-45接头(水晶头)若干米UTP双绞线,集线器(Hub),50,4.5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2.局域网的传输设备,网桥(Bright)一个网段与另一个网段之间建立连接的桥梁,属数据链路层设备。网桥端口读取每一个数据帧,根据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决定是否转发到另外一个网段,这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了网络的有效带宽。,51,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2.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交换机(Switch)交换式集线器,或多端口高速网桥(二层交换机);工作于数据链路层;提供桥接功能及增加现存网络带宽。,共享信道LA

36、N的缺点:多个站点同时发送会造成冲突;网络中站点越多,冲突现象越严重;每个站点的平均拥有带宽为W/n;,交换机的提出:,解决的方法:网段分割(微网段化)减少每个网段中站点的数量;网段分割后网络总体带宽增加;,52,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2.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交换机(Switch),网络分割示例,交换机只能分隔冲突域,但不能分隔广播域,53,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2.局域网的传输设备,工作原理:,构造:端口-地址表、端口缓冲器、交换矩阵 学习源地址(构造端口-地址表);过滤本网段帧(隔离冲突域);转发异网段帧(交换);广播未知帧(寻找目的站点);,特点:,交换技术避免

37、了传统广播技术所带来的数据冲突,可以大大 的提高网络的通信能力。,同一时刻只能有二个端口发、接送数据,其他端口需等待;,端口之间相互独立,均共享同一带宽,不受其他端口影响;,交换机(Switch),54,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2.局域网的传输设备,分类:,存储转发式交换机;,按OSI层次: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按数据包交换方式:直通交换、存储转发;,链路层类同网桥,网络层含路由器功能,主流类型:,先确认收到帧、处理过滤坏帧,确认正确后才将数据发往 目的地址,可适应不同速率端口和碰撞、误码率高的环境。,交换机(Switch),55,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3.传统以

38、太网组网方法,IEEE 802.3 物理层规范,IEEE 802.3 标准的几种介质规范:,100Base-T 双绞线100Base-F MMF/SMF1000BaseX 屏蔽短双绞线/MMF/SMF1000BaseT 双绞线,56,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10Base-5(最早的Ethernet标准),3.传统以太网组网方法,粗同轴电缆,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收发器:发送/接收,冲突检测,电气隔离AUI:连接件单元接口;AUI电缆 50m总线型拓扑用于网络骨干连接,57,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10Base-2(1985年公布,“廉价网”),3.传统以太网组网方法,

39、细同轴电缆,可靠性稍差 BNC T型接头连接 总线型拓扑用于办公室LAN,58,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10Base-T(1990年公布),3.传统以太网组网方法,双绞线介质(UTP)以Hub(集线器)为中心节点。Hub多端口转发器。拓扑结构为星形,逻辑上仍然是总线型。转发器/中继器的作用:将信号放大并整形后再转发,消除信号传输的失真和衰减。转发器/中继器/Hub物理层设备(工作在物理层)。用于小型LAN。,59,4.4 局域网的传输设备与组网技术,10Base-F(已被100Base-FX等取代),3.传统以太网组网方法,使用光纤进行长距离连接,例如建筑物间连接;星形拓扑结构;最

40、常见的布线标准:10BaseFL-异步点到点链路,链路最长2 km。,使用75电缆连接,拓扑结构为树形;用于宽带LAN。,10Broad36,60,4.5 高速局域网技术,1.高速局域网的由来,传统局域网的弊端,采用“介质共享”技术,节点数增加,各节点的平均带宽减小,无法满足图形处理、实时视频技术等要求;,存在网络规模与网络效率、服务质量的矛盾。,解决方案,提供Ethernet数据传输速率,由10Mbps到100Mbps、乃至 1Gbps(续用CSMA/CD,但编码改为4B/5B);,将大型局域网分割成用多个网桥或路由器互联的子网;(减少子网内节点数而改善网络性能),节流,开源,将“共享介质方

41、式”改为“交换方式”,促成“交换局域网”技术 的发展,即在多个端口间建立多个并发连接。,创新,61,4.5 高速局域网技术,2.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IEEE 802委员会委托3COM公司、Bay Networks公司为首的 集团和以HP公司、AT&T公司为主的联盟负责开发;,前者沿用传统的CSMA/CD技术,创导了100Base-T规范,形成 IEEE 802.3u 标准规范,即100Base-T;,后者则采用需求优先级轮询(Demand Priority Polling)的 媒体访问方法,即IEEE 802.12标准规范,100VG-AnyLAN 高速局域网。,概述:,

42、62,4.5 高速局域网技术,2.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100Base-T的物理层标准,注:100Base-TX 两对双绞线,1对发送数据,1对接收数据;100Base-FX 主要用于高速主干网。,63,4.5 高速局域网技术,2.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100Base-T采取的技术措施,减小传输距离;,增加节点问的连接线 由1对3类UTP增加为4对3类UTP并联 使用,每对线速度仅为33Mbps(100Base-T4标准);或 用2对5类UTP(100Base-TX标准);或 采用多模光纤作传输媒体(100Base-FX标准)。,采用4B/5B编码 技术

43、。,64,4.5 高速局域网技术,2.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100Base-T示例,网卡(外置或内置收发器)、收发器(外置)与收发器电缆 集线器(双绞线 或 光纤接口)双绞线及光缆,65,4.5 高速局域网技术,2.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100Base-T特点,能够很好保护用户原有的投资;100Base-T采用与10Base-T相同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且两者均可采用共享式或交换式连接方式。,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具有很强的适应性;100 Base-T网卡能自动识别网络设备的传输速率,并与之相适应。,能支持多种传输介质;能支持三种PHY标准,即100 Ba

44、se-T4、100 Base-TX和Base-FX。,66,4.5 高速局域网技术,3.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GE),概述:,GE是对10Mbps和100Mbps IEEE 802.3以太网成功的扩展;它和传统以太网使用相同的IEEE 802.3 CSMA/CD协议、相同的帧格式和相同的帧大小(64字节-1518字节)。与现有以太网完全兼容,仅仅是速度快,它的传输速率 达到1Gbps。支持全双工操作;将成为主干网和桌面系统的主流技术。,GE信号系统的基础是光纤信道。有关光纤技术的标准由ANSI制定(ANSIX3.230-1994);千兆以太网使用光纤信道标准中的FC0层

45、(物理链路)和 FC1层(8B/10B编码方案的编码和解码操作);千兆以太网系统采用8B/10B编码方案,并以1.25G波特的 速率在信道上发送信号,以达到1Gbps的传输速率。,67,4.5 高速局域网技术,3.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GE),短波长激光光纤介质系统标准 1000Base-SX、长波长激光光纤介质系统标准1000Base-LX、短铜线介质系统标准 1000Base-CX;长铜线介质系统标准 1000Base-T。,GE物理层标准(4种),IEEE 802.3ab,68,4.5 高速局域网技术,3.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GE),IE

46、EE 802.3z标准,IEEE 802.3z 标准在LLC子层使用IEEE 802.2标准,在MAC 子层使用CSMA/CD方法,仅在物理层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并定义了新的物理层标准 1000Base-T。,1000Base-T标准定义了千兆介质专用接口,它将MAC子层与 物理层分隔开来,即物理层在实现1000Mbps速率时所使用的 传输介质与信号编码方式的变化不会影响MAC子层。,IEEE 802.3ab标准,使用4对5类无屏蔽双绞线(UTP)时,能在100米的距离的 信道上支持1Gbps传输速率,网络直径可达200米。此标准 将使千兆以太网应用于桌面系统成为现实。,69,4.5 高速局域

47、网技术,3.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GE),GE示例,70,4.5 高速局域网技术,4.万兆以太网(10GE),2002年6月发布万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3ae;,继续使用IEEE 802.3 协议、相同的帧格式和相同的帧大小;,仅支持全双工操作;,仅使用光纤介质(850nm/1310nm MMF和1310nm/1550nm SMF);,无需使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D;,用于局域网,也用于城域网和广域网。,71,4.5 高速局域网技术,5.其他种类高速局域网,VG 语音级(Voice Grade);Any 多种传输介质;支持IEEE802.

48、3 和 IEEE 802.5的数据帧;,100VG-AnyLAN(IEEE 802.12标准),无碰撞局域网,在MAC子层使用需求优先级协议(Demand Priority),定义语音、活动图像优先级最高;,在竞争中失败。1)HP专利技术,未得到主要集线器和网卡厂商支持;2)非Ethernet,且与Ethernet不兼容;3)要求使用4对芯线,有的安装现场仅有2对芯线;4)不支持全双工方式等。,72,4.5 高速局域网技术,5.其他种类高速局域网,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ANSI 的X3T9.5委员会制定的网络标准;用作高速主干网

49、;,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73,4.5 高速局域网技术,5.其他种类高速局域网,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特点:,使用基于IEEE 802.5的令牌环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使用IEEE 802.2协议,与符合IEEE 802标准的局域网兼容;,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连网的节点数小于或等于1000;网络覆盖的最大距离为200km;,可以使用双环结构,提高容错能力;具有动态分配带宽能力,能支持同步和异步数据传输;,改进:FDDI-已投入使用,既传输普通数据,又能处理 ISDN通信或PCM声音数据。,可以使用多模或单模光纤。,74,4.6 交换局域网技术,1.概述,使用网络交换

50、机的原因:,传统局域网(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和令牌环网)属 共享介质网络,即共享带宽的局域网;共享介质网络中站点数的增加将导致LAN的性能降低,相当 于多个子信道分享通信线路;,以网络交换机为主干的LAN,拓扑仍为星形结构(总线/HUB LAN_SWITCH),解决措施:网络分段(减少站点数),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 带宽问题,且网络管理十分复杂,成本提高;,交换式局域网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共享式局域网的结构,解决了带宽瓶颈问题。,75,4.6 交换局域网技术,1.概述,将共享介质方法改为交换方式,即局域网交换机可以在多个端口 之间建立多方并发连接;实现 数据并发传输。,创新思路:,总带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