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一讲细胞概述、细胞壁、质膜、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60126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一讲细胞概述、细胞壁、质膜、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学课件】第一讲细胞概述、细胞壁、质膜、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学课件】第一讲细胞概述、细胞壁、质膜、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学课件】第一讲细胞概述、细胞壁、质膜、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学课件】第一讲细胞概述、细胞壁、质膜、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第一讲细胞概述、细胞壁、质膜、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一讲细胞概述、细胞壁、质膜、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讲细胞概述、细胞壁、质膜、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高倍镜的使用“四字诀”找、移、转、调,找: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调节至清晰。移:将观察点“移”到视野中央。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调节光圈或反光镜及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显微镜的使用,找,移,转,调,细胞的排列与放大倍数的关系分析(1)视野中细胞呈一行排布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举例:,(2)视野中细胞呈充满排布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举例:,【训练1】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是()。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C

2、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D,知识点一细胞概述1细胞学说(1)创立过程(连一连),(2)细胞学说的内容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 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 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 产生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已存在细胞,(3)细胞学说的意义,提示生物界的统一性,2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判断正误)(1)不同细胞大小差别很大,但所有细胞都必须使用显微镜才能看到()(2)生物体的长大,不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而是由于细胞数目的增多()(3)与蚂蚁相比,大象细胞的体积要大得多()(4)细胞体积越小,其表

3、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越小,越有利于细胞的物质交换、信息交流()(5)根据细胞结构中是否有DNA,可将细胞划分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1病毒、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细胞统一性的表现除表现在不同的细胞具有基本相似的结构外,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的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组成元素基本一致,化合物种类也非常相似(水、无机盐、氨基酸、核苷酸、碱基等)。(2)细胞的增殖方式相同细胞分裂。(3)遗传物质都是DNA,且遗传密码子通用。(4)都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5)细胞中的某些生命活动相似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等。,(原创题)由A型流感病毒中的H5N1

4、亚型引起的禽流感是一种高致病性禽类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B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C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就可以培养D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衍后代,B,成人身体约有1014个细胞。这些细胞大约有200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多种。但是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这说明()A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C200多种不同的类型就是200多种不同的组织D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草履虫相同,A,知识点二 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壁(1)植物和藻类的细胞壁

5、主要是由 组成的。(4)细胞壁的作用是 细胞和 植物体。,纤维素和果胶,保护,支撑,细胞膜,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特点),选择透性(功能特性),糖蛋白,蛋白质,(3)质膜及各组分的作用膜中各组分的作用质膜的主要功能:物质交换、细胞控制、等。,膜结构,控制,催化剂,标志物,细胞识别,免疫,细胞通讯,(2013天津卷1)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A.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C.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A,右图表示番茄随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从培养液中吸收Ca2和Si4的曲线。造成A、B两点与B、C两点吸收

6、量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离子浓度、载体数量B离子浓度、呼吸作用强度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载体数量、呼吸作用强度,D,细胞间的信息传导,细胞内/外受体,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产生相应的反应。细胞间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调节生命活动是必需的。如图是几种细胞通讯的实例。对细胞通讯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B图中突触在传递信号时,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和传导BC图中抗体从合成到分泌所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A图激素作用于肝细胞受体,促使肝细胞合成肝糖元D与细胞通讯有关,能识别信息的物质是位于细胞膜内侧的糖蛋白,D,下图表示物质通过

7、红细胞膜的示意图,其中黑点代表物质分子,圆圈代表载体,多角形表示能量,请回答:,(1)表示_方式,表示_方式,表示_方式。(2)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 _。(3)与方式相比,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上合成的。与相比,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4)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填序号),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2.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如图表示植物体内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A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转运B.物质B表示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且能循环利用C.该过程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

8、进出细胞的功能D.图示中ATP主要来自光合作用的光反应,D,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2009广东)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图)。请回答问题。,(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_,尿素含量_。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_的产物。(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_;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_作用,为细胞提供_。(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细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_

9、。(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_的特性。,选择透性,降低,增加,细胞代谢,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ATP,呼吸,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渗透系统的组成分析及应用,1对比分析,(2)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具有浓度差:,(3)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以碘和淀粉为例),碘液,淀粉溶液,具有半透膜:,如下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甲)所示,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乙),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h1、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液面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B的浓度一定大于C的浓度B图(乙)中B的浓度一定等于C的浓度C图(甲)中

10、A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D图(乙)中A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度,B,(2013江苏卷27)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S1溶液,S2溶液,h,S1S2,原生质层,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

11、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实验试剂:蒸馏水,0.3g/mL 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 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 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 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填代号)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 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4)上述

12、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X,标号,蒸馏水,质壁分离,KNO3溶液中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2013福建卷2)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3 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 NaCl 浓度为 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 10-3mgL-1;“-”表示无添加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C.NaCl 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D.茉莉酸对 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C,1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

13、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2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流程,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应用及方法,活细胞,案例导析,引起50%左右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我们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为了测定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的等渗浓度,有人把剪成小块的洋葱表皮细胞分别(等量)依次放入下面各组溶液中,并记录结果如下表:,(1)该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的等渗浓度为_。(2)如果再给你4组实验材料,请设计可以更精确地测定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的方法。_。,生物膜选择透性的分析,用完全相同的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在二者吸水速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72小时后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下表的变化

14、(表中数据为72小时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开始时的百分比)。分析下表得出的结论是(多选)(),A.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是不同的B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C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吸收量大,对Ca2吸收量小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呈正相关,ABC,1.如果将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分别置于“U”形管的左右两侧,中间用半透膜隔开(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通过半透膜,不允许蔗糖通过),使两者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开始和一段时间后液面情况是()左侧高于右侧右侧高于左侧左右两侧一样无法确定A B C D,A,2(2010浙江)为

15、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1)实验思路:_(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1)配制质量分数由低到高的NaCl溶液,分别等量加入各支试管中。向上述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兔红细胞稀释液,放置一定时间。取兔红细胞稀释液和上述试管中的红细胞稀释液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红细胞形态的变化。,(2)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兔红细胞形态的影响,3如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A曲线a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且能量充足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细胞大量排出K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吸收KD曲线bc、fg段的形成都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有限,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