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八章各种园艺产品的贮藏.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6304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八章各种园艺产品的贮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教学课件】第八章各种园艺产品的贮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教学课件】第八章各种园艺产品的贮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教学课件】第八章各种园艺产品的贮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教学课件】第八章各种园艺产品的贮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第八章各种园艺产品的贮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八章各种园艺产品的贮藏.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各种园艺产品的贮藏,与采后有关的一些网站,UCDAVIS POSTHARVEST CENTER:Sydney postharvest laboratory:Postharvest Florida Citrus information guide:,第一节 蔬菜贮运保鲜技术,一、青菜二、大白菜三、番茄四、黄瓜五、芹菜六、马铃薯,(一)、保鲜特性(二)、采收与预处理(三)、贮运方法(四)、采后病害及其 防治,蔬菜概况,我国是蔬菜生产大国,2000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占世界蔬菜种植总面积的36.5%,其产量占世界蔬菜总产量的42%。,一、青菜,青菜(pak choy或pak choi)即不结球

2、白菜,简称白菜,又称小白菜、散叶白菜、普通白菜,北方叫油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科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以绿叶为产品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周期短,耐寒适应性广,产量高,并且产品鲜嫩,营养丰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一)、保鲜特性,青菜采后极易腐烂、外叶变黄和失水萎蔫。常温(25)开放情况下只有天货架期,其外叶就会变黄萎蔫;在采收、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的机械伤会大大加速了青菜的腐烂。青菜由于含水量高,叶片柔嫩,表面积大,贮藏中容易失水。因此青菜的贮运应该着重从黄化、腐烂、机械伤等几方面考虑。,1、贮运保鲜,采用低温2、高湿的方法。一方面,低温条件下,叶菜组织细胞内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各种基质的代谢

3、速度也大大降低,从而延长青菜的货架期;另一方面,贮藏环境中的高湿会大大抑制青菜叶片水分的蒸发,有利于组织水分的保持。但机械伤严重时不能高湿贮运,否则很容易引起腐烂。,注意事项:,在夏天高温时,采前遮荫有利于糖的积累和较高的CTK含量,有利保鲜;在秋冬季采前遮荫不利于糖的积累,会减少货架期。青菜对二氧化碳敏感,常温下,5%以上的二氧化碳会引起青菜中毒和伤害。,(二)、采收与预处理,1、采收:冬季的青菜生长40天时,在连续3个晴天后采收最好。近郊农民(距批发市场10公里内)应在下午45点钟采收。远郊农民(距批发市场25公里左右)应在上午89点钟采收。拔出菜,用剪刀切去老叶和根。注意不要使留下的外叶

4、叶柄基部切伤。而夏季的青菜在生长2040天时采收为好,近郊农民应在上午45点钟采收,或者在第一天下午采收,加冰保温到次日上市场。春秋可在下午45点采收。,2、田间堆放:夏天堆放时间不要超过30min。夏天可用井水冷却。3、装入筐子:筐子常用竹筐或塑料编织带筐,竹筐底部和四周应该垫蜡质纸板减少机械伤。注意:装筐时底部青菜压力不可大于1.3kg;青菜不可高于筐高,避免引起损伤;禁止先用绳子将青菜捆成捆后再装筐,因为这将使青菜叶片损伤和断裂。,4、运输到家或收购市场:运输时应尽量减少由于道路颠簸引起的青菜损伤。5、清洗:取出青菜,去黄叶和烂叶,用水冲洗根和叶上泥土,然后再装筐。6、等待:在家里或收购

5、市场等待时,青菜可在筐里,上盖一张薄膜。在气温高时,应取出摊在地上,第二日再装筐。,(三)、贮运技术,1、常温贮运:目前青菜一般装入竹筐或塑料编织带筐。近郊(20Km内)的菜农一般用脚踏三轮车运到批发市场或家里。远郊(20Km30Km)的农民,多用小卡车运输,菜表面用薄膜袋覆盖防止失水。而且一般将多种菜混装运输。运输时间为0.51hr。2、低温贮运:青菜在2贮运比较好,青菜从外叶到内叶,在2下的货架期从5天到40天。因此,可以根据低温运输期,在运输包装前,确定青菜保留哪些叶片。,(四)、采后病害及其防治,细菌性软腐病 病原有两种,都属于欧氏杆菌属(Erwinia aroideae)细菌。病菌主

6、要是从伤口侵入寄主,青菜在采收、搬运和贮藏中出现的机械伤、生理伤害、其它微生物侵染造成的伤害,以及冻害等均可以成为欧氏杆菌的侵染途径。该菌对干燥的环境条件抵抗力较差,但在02下也能活动为害。在温度和湿度较高时,发病更严重。,防治方法,主要是防止机械伤,采用通风措施使蔬菜表面干燥,低温贮运。,二、大白菜,大白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原产我国山东、河北一带,它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蔬菜之一。目前大白菜在我国西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各省均有较大的栽培面积。大白菜性喜冷凉湿润气候,其叶球也是在冷凉潮润的条件下发育形成的。因此大白菜一般在秋冬成熟。,(一)、保鲜特性,分类:按照叶球形状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抱

7、头型白菜,其叶球粗大,高度与直径大致相等,最多也不超过直径的两倍,株重较大,外叶大多斜向并平铺地面生长。其叶球坚实,顶部叶片包合紧密,耐贮藏。二是圆筒型白菜,其最大待点是叶球细长,高度大于直径的两倍以上,外叶多为直立状且浓绿色,心叶淡绿色,品质优良、耐贮藏。三是花心型白菜,其高度与直径比例介于前两种之间,株重较小,叶子虽能结球,但顶部不封顶,心叶外翻,外叶绿色、内叶鲜黄色,多早熟,不耐贮藏。,抱头型白菜,圆筒型白菜,花心型白菜,不同类型大白菜,一般来讲,在秋冬季中、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藏,青帮型品种比白帮型品种耐贮藏,青白帮型品种介于前两者之间。夏季大白菜一般直接进入流通领域,不进行贮藏。大

8、白菜采后经长途运输造成的机械伤和腐烂造成大量损失。在商业贮藏中的大白菜主要损耗是腐烂和失水。大白菜适合低温贮藏。大白菜贮于01温度、8590相对湿度。气调贮藏也较好,CO2为5,CO2为1条件下较好。,(二)、采收与预处理,1、采收:贮藏用的大白菜应选择抗寒性和耐藏性都较强的晚熟品种,并适时采收。收获过早,气温尚高,贮藏后容易腐烂。反之,采收过迟,在田间容易受冻,贮藏中也易发生败坏。适宜的采收期一般在气温降至3左右时进行。一般以八成成熟、包心不太坚实为好。贮藏大白菜采收应选择晴朗、田间干燥低温来临前进行。一般采用拨起植株,不砍根部。非贮藏大白菜一般先切根部,再修菜。,2、预处理:,预处理应有两

9、种方式,看当时气温,气温高,则应该进行晾晒处理,可减少贮藏中腐烂。气温低,可以直接埋藏。另外,晾晒处理还能明显减少贮藏中腐烂。晒2-4天后,使外部老叶对折不断即结束晾晒。在入贮前需要摘除部分烂叶、虫害叶、黄叶,但清理时不要过重,要尽量保留健康的外叶,以保护内部叶球。,(三)、贮藏运输,1、运输:大白菜是长途运输量最大的蔬菜之一。北方大白菜南运时,一般用大卡车运输,先修菜,高档的大白菜(圆筒型)常用纸单菜包,再用PE薄膜袋包装,其运输机械伤很少。长途运输要注意保温,常用棉被覆盖。夏天大白菜运输损失很大,主要是腐烂和机械伤。雨天有时腐烂达到40%以上。为减少腐烂,一般把大白菜边卖边摊在太阳下晒,其

10、腐烂明显减少,但失水增加很多。也有的把整车大白菜进冷库。夏天运输主要利用晚上低温。但车上大白菜通风有待提高。,2、贮藏,(1)常温贮藏:埋藏:我国山东一带贮藏大白菜的主要方法,一般在菜地挖沟,沟宽为11.3m,长度不限,深度为大白菜高度略深,越往北越深。主要是以防冻为考虑。窖藏:北方寒冷地区常采用地下式窖藏,中原地区多采用半地下式。大白菜采收后,放在垄台上晾晒12天,然后送到菜窖附近预贮。通风库贮藏:大宗商品菜贮藏的主要方法。将大白菜放在固定菜架上,上架的好处是便于通风和散热,同时也便于查看和倒菜。,(2)低温贮藏:,冷藏:我国南方地区暂时贮藏大白菜的主要方法。将大白菜装入条板箱或筐中,堆藏在

11、冷库内即可,垛间留一定的通风道,库内温度保持在01之间,空气相对湿度(RH)在8595之间为宜。冷库冷藏的大白菜外叶可少留,一般每棵菜有1、2片外叶即可。根要削平、宜短,结球要坚实,但不宜过分成熟。大白菜冷藏的最长贮藏期为45个月。,(四)、采后病害及其防治,大白菜在贮藏中的病害主要有细菌性软腐病和真菌性软腐病,前者是最主要的腐烂菌。后者在温度和湿度较高时,发病严重。但在接近0温度下贮藏,可显著阻止后者的扩展。,1、白菜细菌性软腐病,属欧氏杆菌属细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该病在田间和贮藏中都易发生。病菌主要是从伤口侵入寄主,大白菜在采收、搬

12、运和贮藏中出现的机械伤害、生理伤害、其它微生物侵染造成的伤害以及冻害等均可成为该菌的侵染途径。该病菌在低温下(25)也能生长,但该病菌对干燥的环境条件抵抗力较差。,发病的心球,初发病的植株,发病的植株,症状:大白菜在田间发病,多从包心期开始。起初植株外围叶片在烈日下表现萎垂,但早晚仍能恢复。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外叶不再恢复,露出叶球。发病严重的植株结球小,叶柄基部和根茎处心髓组织完全腐烂,充满灰黄色粘稠物,臭气四溢,易用脚踢落。采种株腐烂有从根髓或叶柄基部向上发展蔓延,引起全株腐烂的;也有从外叶边缘或心叶顶端开始向上发展,或从叶片虫伤处向四周蔓延,最后造成整个菜头腐烂的。,防治方法:,主要是采

13、用大白菜采收后适当晾晒、通风措施使菜体表面干燥,有较好的预防该病的作用。在采后24小时内进行急速预冷使菜体中心部温度下降到5以下,对防止该病的发生和蔓延有显著的效果。贮藏时做好防伤、防冻工作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在北方大白菜贮藏后期常还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pp)危害。,三、番茄,番茄又称西红柿,是茄科植物,其原产于南美秘鲁。主要分布在美国、前苏联、中国、意大利、土耳其、埃及和西班牙。我国引种栽培番茄仅有90-100年的历史,现在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蔬菜。华北各地以春夏季栽培为主,长江流域也以春夏季栽培为主,少量作秋季栽培。珠江流域一年四季均可栽种番茄,一般以秋冬

14、番茄为主。,(一)、保鲜特性,番茄可分为普通番茄、大叶番茄、直立番茄、梨形番茄和樱桃番茄五个种类。番茄按生长习性可划分为有限生长和无限生长两种类型。有限生长类型植株矮小,结果早而集中,多为早熟品种;无限生长类型植株高大,抗病性较强,结果期长,产量高,多为中晚熟品种。,一般认为,无限生长类型的品种较有限生长类型的品种耐贮性强,中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耐贮性强。皮厚、肉质致密、水分较少、干物质含量高、呼吸强度低、抗病性强的品种,其耐贮性较好。相反,果皮糙、易裂果的品种不耐贮藏,番茄红熟果实在02条件下贮藏期很短。而绿熟果实的物质积累已经完成,抗病性和耐贮性较强,可在贮藏中完成后熟,其品质接近植株上的自

15、然成熟果实。因此生产上主要是绿熟果实贮藏。番茄贮藏适温为813,相对湿度8085;低于8,番茄易受冷害。在上述适宜条件下贮藏,绿熟果实半个月内即可完成后熟,整个贮藏期也只有1个月左右,红熟果只可在02条件下贮藏12周。用气调法绿熟果可贮藏约2个月,顶红果可贮藏1.5个月。,(二)、采收与预处理,番茄采收的成熟度与耐藏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采收的果实过青,累积的营养物质不足,贮后品质不良。果实过熟,则很快变软,容易腐烂,不能久藏。,成熟过程分5个时期,绿熟期:其果实也称绿熟果。此时果实已经充分长大,内部果肉已经变黄,外部果皮泛白,果实坚硬。微熟期;其果实也称顶红果。此时特征是果实表面开始转色,顶

16、部微红。半熟期:其果实也称半红果。此时果实约有一半表面变为红色。坚熟期:即红熟的硬果,除果肩部还有残留的绿色外,其余已经变红,但仍保持一定的硬度。完熟期:也称软熟期,此时果实全部变红且变软。,用于长期贮藏或长距离运输的番茄应选择在绿熟期采收。短期贮藏或近距离运输可选用微熟期至半熟期的果实。立即上市出售的果实则以半熟期至坚熟期采收为好。而完熟期的果实含糖量较高,则适宜作加工原料。,(三)、贮藏方法,1、常温贮藏:主要有窖藏、通风库贮藏和温室堆藏等。番茄窖藏在秋季进行,窖的深度取决于当地不同深度土层的温度变化情况。贮藏前期应通风降温,后期当窖温下降到10左右时,开始用空气加热线加温,保持温度在11

17、13之间。窖内相对湿度可利用泼水、加生石灰或通风等措施控制在8590。贮藏期为3040天。番茄通风库贮藏和温室堆藏与其窖藏相似,主要控制好温度湿度。,2、低温贮藏:顶熟番茄贮藏温度为10.0,供出口的番茄一般在12下贮藏和运输是最好。完熟番茄贮藏温度为02。,(四)、采后病害及其防治,番茄在贮藏中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番茄果腐病、根霉腐烂病、绵腐病、绵疫病(Phytophthora melongenae)、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等。,1、番茄果腐病(Alternaria solani),也称番茄早疫病或轮纹病,该病由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真菌侵染引起。防治方法主要是避免任何形式的伤害

18、,特别是冷害。另外,采收后立即使番茄处于1821下完熟,可大大减少本病发生。,症状:受害部位呈圆形斑,变黑,一般不凹陷,病部坚实,其果肉变暗而干,病斑上生有灰色菌丝体,在高湿度下,有短绒毛状橄榄绿色至黑色孢子团。本病在番茄遭受冷害的情况下尤易发生。,2、灰霉病,番茄灰霉病的病原是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属于半知菌的一种真菌。,症状:茄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以侵害叶片和茎等部位。果实受害一般先从残留的花瓣、花托等处开始,出现湿润状,灰褐色不定形的病斑。一般幼果发病较多,但即将转熟的大果也可受害,且常见整穗果实都发病受害。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不定形

19、的湿润状、灰褐色病斑,可造成叶片湿腐凋萎。茎部染病发生长椭圆形或不定形的长条状、灰褐色病斑,潮湿时亦长出灰色霉层,严重的可引致病斑以上的茎、叶枯死。,防治方法,最主要的措施是极力搞好棚室内的通风、透光、降湿,但同时还要保持温度不要太低。其次要加强肥水管理,使植株长势壮旺,防止早衰及各种因素引起的伤口。发现病株、病果应及时清除销毁;收获后彻底清园,翻晒土壤,可减少病菌来源。田间初发现病株、病果应随即摘除外,还要选喷药剂防治。,3、番茄绵腐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又称番茄晚疫病,该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侵染引起。,症状:一般在果蒂处或其附近呈较大的水浸状斑或油脂状。

20、病部中心呈褐色,有时果皮破裂,表面产生较纤细而茂密的白霉,造成腐烂。该病主要从田间侵入。,防治方法,主要在田间防治。另外采后可贮于2l下47天,从而剔除病果。,四、黄瓜,黄瓜是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植物。原产于印度热带森林潮湿地区。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区域分布广泛,是一种主要蔬菜。中国、前苏联、日本、美国、土耳其、荷兰、埃及等国是世界黄瓜的主产国。,(一)、保鲜特性,黄瓜按果形分为四类:一是刺黄瓜类。该类黄瓜果形大,比较晚熟,果面具有稠密凸起的果瘤,果瘤上着生刺毛。果形指数在8以上。北方的黄瓜品种多属这一类型。二是鞭黄瓜类。该类黄瓜果形大,晚熟,果面表皮比较光滑,没有或仅有稀疏的果瘤和刺。果形指数在

21、8以上。北方栽培较多,南方多引种作秋黄瓜栽培。,三是短黄瓜类。该类黄瓜果形较小,早熟,果面没有果瘤或很稀少,但刺毛比较稠密。果形指数在48之间。抗寒性和抗湿性较强。在南方早春露地栽培多用此类的品种。四是小黄瓜类。该类黄瓜果形小,早熟,果形指数在4以下。主要用于酱腌。我国栽培较少。,刺黄瓜类,鞭黄瓜类,短黄瓜类,小黄瓜类,不同类型黄瓜,黄瓜对气体成份比较敏感。适宜的O2和CO2浓度均为25,控制5的O2或5的CO2可以延缓黄瓜的黄化,但CO2浓度高于10,会引起产品的气体伤害。黄瓜鲜嫩多汁,含水量高达95以上。外皮保水能力很差,极易失水萎蔫。要求贮藏环境中相对湿度保持在95左右或更高。当相对湿度

22、低于85时会出现失水萎蔫、变形、发糠等问题。因此黄瓜多采用塑料薄膜包装来防止失水。,黄瓜在贮藏期间所含叶绿素会逐渐分解,使瓜皮由绿色变为黄色。瓜皮表面具有的瘤刺极易碰伤,容易被病原菌侵染。黄瓜在贮藏中,由于种子发育,瓜条变形,瓜柄一端变糠,另一端膨大,出现“大肚”现象。因此,黄瓜是果菜类中很难贮藏的一种蔬菜。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一般可贮藏1015天。,(二)、采收与预处理,一般采收不老不嫩的中等成熟度瓜贮存,稍嫩于立即上市的瓜。植株中部的瓜,称为腰瓜,多数直条、壮实。一般嫩瓜贮藏效果最佳,越大越老的瓜易衰老变黄。切勿采靠近地面的瓜用于贮或者顶部结实的瓜用于贮藏,因为靠近地面的瓜身带有许多病菌,

23、易腐烂,顶部结实的瓜多是瓜秧衰老枯竭时结的后期瓜,形状大多不规则,且内含物质不足,贮存寿命较短。,黄瓜最好在晴天的早晨收获。采摘时要用剪刀将瓜柄剪下,保留12厘米长的瓜柄,注意不要碰伤瘤刺。去掉尖头瓜、大肚瓜、弯曲瓜、峰腰瓜以及过嫩、过老、病虫为害、机械损伤的瓜。挑选后的瓜条用软纸包好,整齐地排放在经消毒的浅条筐内,并留出约10厘米顶隙,以防挤压碰伤。黄瓜的表皮缺乏角质层,防止脱水,澳大利亚常用收缩膜单果包。,(三)、贮藏方法,1、常温贮藏:主要有水窖贮藏,通风窖贮藏以及埋藏,多是短期贮藏。水窖贮藏效果较好。水窖多为半地下式土窖,一般窖深约2m(含窖底水深约0.5m),窖底宽3m,长611m。

24、水窖内的相对湿度可一直保持在9196之间。这对极易失水的黄瓜的贮藏是极为有利的。适于黄瓜水窖贮藏的时期是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贮藏期限约为2025天。,通风窖贮藏:在秋冬季利用,控制温度在1213之间,在贮藏中保湿措施很重要,一般采用塑料薄膜包装。常加乙烯吸收剂和防腐剂克霉灵。乙烯吸收剂的使用量为0.31.5。克霉灵熏蒸的作用是防止腐烂,用药量均按每公斤黄瓜0.1ml药。砂埋贮藏:要先取细砂洗去泥土。用杀真菌药进行消毒、晒干,然后喷水湿润。可在窖底铺一层砂,上放一层黄瓜再一层砂,共铺放78层;在1113下贮存,可贮放20余天。,2、低温贮运:,黄瓜贮藏的最佳温度为12.212.8。短期贮藏1

25、2周,可采用10。相对湿度95可显著阻止黄瓜变软变皱。把黄瓜装入打孔的薄膜中可显著减少失水。美国推荐的黄瓜冷藏条件为:贮温1013,相对湿度为95,贮藏期1014天。,(四)、采后病害及其防治,黄瓜采后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灰霉病。另外有炭疽病、细菌性斑点病、黑班病、根霉软腐病等。,1、黄瓜枯萎病,黄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萎蔫病,属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特别是保护地黄瓜,由于连年连作,土壤中菌量逐年积累增多,发病日趋严重。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里、未腐熟的农家肥里或附着在种子或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传染源。,症状:,病苗,病株,病茎纵裂,根茎部维管束变褐,症状:,(1)发

26、病幼苗茎基部变为黄褐色,子叶萎蔫,后茎基部变褐而缢缩,可猝倒死亡。(2)幼苗发病,不能出土既烂,或出土后不久顶端呈现失水状,子叶萎蔫下垂。(3)多数病株从开花结瓜期开始呈现症状,植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逐渐向上发展,中午叶片萎蔫,夜间恢复。反复数日后全株萎蔫枯死。(4)有时一株在开始时只有少数枝蔓萎垂,后逐渐蔓延到全株,有时主蔓枯萎,而在茎基部节上可长出不定根,有时也表现半株受病,半株健全。(5)病株茎基部表皮多纵裂,节部和节间出现黄褐色条斑,常留出松香状胶质物。潮湿时,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霉层。茎基部和根部变黄褐色,腐烂。横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呈褐色。,防治方法,改良土壤:改变土壤pH呈中性或

27、微碱性,可抑制病菌发生。土壤消毒:高温闷棚。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40O倍液;或40%双效灵8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1000倍液;或农抗120的100倍液;或5%菌毒清400倍液灌根,每株0.25千克药液,10天一次,连灌23次。,2、黄瓜灰霉病,黄瓜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是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真菌感染引起。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中侵入。防治该病可用次氯酸钙0.010.02(药量按瓜重)或仲丁胺、克霉灵处理。另外,10下贮藏也可减轻本病发生。,黄瓜灰霉病病瓜,黄瓜灰霉病病叶,症状:黄瓜蒂部呈水渍状,软化,表面密生灰色霉,以后病瓜呈

28、黄褐色并萎缩。,五、芹菜,芹菜属于伞形花科的二年生蔬菜。其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瑞典、埃及等沼泽地区。我国栽培芹菜的历史悠久,现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广泛的栽培。,(一)、保鲜特性,芹菜分本芹和洋芹两种。我国栽培的多为本芹,本芹叶柄细长,洋芹叶柄宽厚。本芹又依叶柄的颜色分为白色种和青色种。白色种叶较细小,植株矮小;青色种叶片较大,叶柄粗,植株高大。,本芹 洋芹,从贮藏角度看,芹菜分为实心种和空心种两大类。实心色绿的芹菜品种耐寒力较强;也较耐挤压,经过贮藏后仍能较好地保持脆嫩品质,适于贮藏。空心类型品种贮藏后叶柄变糠,纤维增多,质地粗糙,不适宜贮藏。贮藏适温为-10,如果贮温超过1,则易引起腐烂,但低于-

29、3时,却会受冻,解冻后不能恢复新鲜状态。,芹菜贮藏中的主要问题是腐烂和萎蔫。因此最好将芹菜贮藏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中,一般贮温以0,相对湿度98100为好。芹菜贮藏中必须空气畅通,避免呼吸热积聚引起腐烂和褪绿等不良症状。芹菜要防止O2浓度低于1和防止CO2超过45。,(二)、采收与预处理,芹菜虽喜冷凉环境,但受冻害的芹菜不耐贮藏,遭霜后的芹菜叶子就会变黑。一般来说,供贮藏的芹菜都应晚播晚收,但必须赶在霜前收获。收获芹菜要连根铲下,除假植贮藏连根带土外,其他贮藏方法的芹菜带根宜短并清除泥土。摘除黄枯烂叶,打成小捆,置于阴凉处预贮散热。,(三)、贮藏运输,1、常温贮藏:芹菜常温贮藏主要是假植贮藏,另外

30、还有窖藏、埋藏等方法。假植芹菜捆成1.52kg松散的菜捆,在贮藏沟中,捆间留有空隙,以利于通风换气。坑深70cm左右,埂高30cm左右。假植后立即浇水,水量要充足,以后适当补水,并使沟内温度保持在0左右。,2、低温贮运:芹菜一般也是解决冷链中的贮运保鲜,很少用冷库进行长期贮藏。美国商业贮藏芹菜的条件为:温度0。相对湿度98100,贮藏期为23个月。另外,在0左右贮温下也可用打孔薄膜包装以减少萎蔫。,(四)、采后病害及其防治,芹菜贮藏病害主要有细菌性软腐病、芹菜斑枯病以及灰霉病。,是由欧氏杆菌(Erwinia carptovara)侵染引起。防治方法主要是贮前要用70100ppm漂白粉水冲洗,晾

31、干水分,并利用02低温贮藏来控制病害的发展。,1、细菌性软腐病,症状:开始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大斑点,颜色从绿色变成褐色。,2、芹菜斑枯病(Septoria apii),是由半知菌亚门壳针胞属小针壳胞病菌侵染引起。该病对我国北方冬贮芹菜危害较大。该病菌是在田间入侵,在贮藏期进一步蔓延危害。防治方法主要靠维持低温(0左右)贮藏。另外还需做好田间防病和贮藏前的选剔工作,采前可用65代森锌500倍液喷雾。,最初症状为叶片着生浅褐色水浸状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变褐并呈圆形,周边着生黑点,多呈褐色凹陷。,是由半知菌亚门葡萄胞属真菌侵染引起。贮藏1个月或更久的芹菜易造成损失。防治方法主要是迅速降低菜温并贮于

32、0左右的温度下。,3、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初期为水浸状黄褐色斑点,后萎缩,潮湿时长满灰白色霉层,严重时整株腐烂。,六、马铃薯,马铃薯又名土豆,属于茄科茄属植物。其原产于南美洲高山地区。马铃薯在世界上生产区域很广,欧美栽培最多。我国于1650年引入,现在我国东北、西北及西南高山区栽培最多。马铃薯在冷凉地区多行春种秋收一季作栽培,夏季炎热地区多行春秋二季作栽培。,(一)、保鲜特性,按薯块的皮色可分为白皮、红皮、黄皮和紫皮四种类型。白皮种薯块表皮呈淡黄色、芽眼鲜红色,肉为白色,含水量较多,适宜春季栽培,不耐贮藏。红皮种薯块为圆形,表皮呈红色,芽眼较深,肉淡黄白色,耐贮藏,春、

33、秋季均可栽培。黄皮种薯块为长块状扁圆形或圆筒形,表皮呈黄色或姜黄色,肉黄色或淡黄色,芽眼深浅不一,其抗病性较强,春秋季均可栽培。紫皮种薯块呈圆形,表皮为紫色,芽眼浅而少,肉为黄白色。,(二)、采收与预处理,马铃薯的生长与成熟无明显的界限,无法找出成熟指标。一般以植株的衰老来判定成熟,在茎叶转黄时采收。马铃薯愈伤处理能够显著地减少马铃薯在采收后贮藏中的损失。,(三)、贮藏方法,1、常温贮藏:主要有堆藏和架藏。(1)马铃薯堆藏是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入窖前应经过35小时的风凉散湿,以降低表皮水分。经过愈伤处理的马铃薯的适宜贮藏温度为12,贮量一般以占窖容量的70为宜,筐装堆垛与窖顶应有3367cm的距

34、离,以便于通风和检查。马铃薯入窖后,应隔10天后再盖,并留一个直径为23cm的通风口,待立冬后再全部盖严。,各大城市常用通风库堆藏马铃薯。先做好库房熏蒸消毒,再地面铺板条箱,中间留通风道,薯堆中放进若干竹制通气筒,以利于薯堆的通风散热。这种方法适用于短期贮藏和秋马铃薯的贮藏(气温较低)。入库一周内,每天用风机排换气23次,待块茎表皮干燥为止,以后逐渐减少通风,在适宜条件下,马铃薯可贮存6个月。,2、低温贮藏,先愈伤处理,然后贮藏于3.34.4温度和85相对湿度中,贮藏期可达34周。一般相隔1个月左右检查一次,剔出变质的薯块,防止互相传染而大量腐烂。堆桩时应留一定的通风道,防止库房中氧气不足而引

35、起马铃薯的黑病。加工用的马铃薯片和法国油煎马铃薯的原料,其贮藏温度为1012.8,相对湿度为90。这样才能防止出现糖积累而导致的褐变。,3、辐射保鲜:应用1020千拉德剂量r射线处理,能抑制马铃薯的发芽,辐射后马铃薯贮于026下。在温暖地区因贮温高会造成大量损耗,贮温最好限制在15以内,经辐射的块茎煮熟后往往变暗色。,(四)、采后病害及其防治,铃薯贮藏中的主要病害有晚疫病、环腐病,另外有细菌性软腐病(Erwinia caratovora)、漏腐病(Phthium sp)、干腐病(Fusarium spp.)等。其中细菌性软腐病对夏季贮藏的马铃薯造成很大的威胁,防止机械伤、愈伤处理、增加库房通风

36、防薯堆过分潮湿,可防止该病。,马铃薯环腐病(Clau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sepdonicum)是马铃菌贮藏中最主要的病害。该病是由棒状杆菌属细菌侵染所致。该病菌发育的适温为2023,绝大多数发病是由伤口侵入,不能从自然孔道侵染。防治方法主要是马铃薯在贮藏前要避免出现伤口,进行愈伤处理,并在贮藏中保持较低的温度。另外,选用无病的种薯,在田间清除患病植株。临近收获时减少浇水,防止积水以及收获后仔细剔除病薯都很重要。,1、马铃薯环腐病,症状:维管束变色,呈一环状腐烂,使皮层与髓部分离。本病由有病的种薯传染给植株,然后再传染给所生产的块茎,在贮藏期间发展蔓延。,是鞭毛菌亚门疫霉菌属真菌侵入引起。病薯在潮湿环境下,在芽眼或皮目处常长出白色菌丝。病斑处常有细菌及其它病菌再次侵染。该病孢子在干燥环境下或4.5以下温度时,不会发芽。,2、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症状:病部呈现不规则形、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夏季病薯常呈湿腐状态,病部能侵入肉内1.27cm深度以上。秋冬季病薯患处通常干燥坚硬,并呈革质。,防治方法,防治该病主要通过选用无病的种薯,低温贮藏。另外,在田间和采后可用敌菌灵等农药防治。从已发生本病的田间采收时,必须等地上部已受霜害,或用化学药剂杀害地上部或自然成熟后再行采收,采收后要注意剔除病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