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六章政府与分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六章政府与分配.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六章 政府与分配,本章主要讨论:政府用哪些方式进行收入再分配 不同的方式会对收入份配以及资源配置产生怎样的影响,2,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干预的形式:,本章从这三个方面对收入再配的形式进行讨论,公共提供公共生产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分配要解决的是社会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 的归属和份额的问题,3,第一节 政府收入再分配方式的选择,一、通过公共提供进行的收入再分配公共提供是指政府通过税收筹集资金,并免费或部分免费地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公共提供的收入再分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1、税收政策(收入)主要考察税收收入主要是从哪里来的,哪些人负担的多,哪些人负担的少,是否通过税收课征而使得贫富差距有所缩
2、小。2、公共支出项目(支出)主要考察政府花了多少钱,受益人是谁,支出项目所产生的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布的。,4,二、通过公共生产进行的收入再分配公共生产是以政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进行的生产。主要有两种形式:1、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2、市场化的公共生产目的: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化、创造的利润归全民所有,解决贫富不均问题。,5,三、通过社会保障进行的收入再分配政府通过某种方式将社会的一部分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再按一定的标准和规定将它转移给社会的某些成员。这种方式对收入份配的影响是直接的,其影响如何取决于政府如何制定社会保障体系的收入和支出政策。主要内容:,社会救济 强迫储蓄 社会保险,目的:通过强制性
3、和自愿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收入进行再分配,保障社会每一位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6,目标与选择,选择:,目标:,1、缩小贫富差距2、效率损失最小,7,第二节 公共提供与收入再分配,一、税收方式:资金的取得 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调节收入份配,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税后的收入差距缩小。要实现这一目的,应使税收具有累进性。,例:收入甲 5000乙 1000,税(1)税(2)税(3)500 500 500 500 100 50,累退 比例 累进,8,要满足这一要求(累进性)必须选择适当的课税对象以及税率结构。一般来说课税对象可分为三类:(1)所得(2)商品(3)财产,9,1、所得税所得税直接以个人或企业的所得为计税
4、依据。所得税可以比较方便的实行累进税率,因此,可以比较有效地达到收入再分配的目标。对所得税采取累进税率,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例:收入甲 500乙 2000丙 5000,税额 25200(175)750元(625),税率500元以下 55002000元1020005000元15,10,2、商品税(流转税)流转税是以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例:收入 消费 储蓄 税率 税额 甲 5000 3000 2000 10%300 乙 1000 1000 0 10%100对商品税通常采取比例税率,但一般具有累退性。,税收/收入 6%10%,为了使商品税发挥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可行的办法是
5、采用差别税率加强收入再分配的力度,但会扭曲产品结构,造成较大的效率损失。,11,3、财产税财产税是以财产的价值或数量为课税对象的税收。向财产征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收入差距。(1)对财产持有的征收 房产税对房地产的价值或面积征税(2)对财产转移的征收 遗产税对个人一生累积的财富征税,12,注意:不同的税收方式在调节收入上的强度不同。所得税和财产税通常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较为直接,而且调节力度较大。课征对象的供给和需求弹性、市场结构等因素都会对税负的最终归宿产生影响。各种税收方式在调节收入分配时都会产生效率损失。不同的税收方式会对资源配置的不同方面造成扭曲。,13,二、公共产品的提供:资金的使用
6、政府将取得的收入免费或部分免费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问题1:谁享受公共产品?问题2:大家的受益是否一样?结论:公共提供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比较有限。,14,三、混合产品的公共提供:讨论具有外部效益的产品 具有外部效益的产品,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性质。它的一部分效益是内部化的,另一部分效益是外部化的。外部效益部分政府出钱 政府通过税收方式补偿 内部效益部分个人出钱 个人通过支付使用费方式补偿,15,若要实现收入再分配的目标:(1)收费标准应低于内部边际效益 政府出的部分大于外部边际效益,个人所出的部分小于内部边际效益。(2)该产品能为社会公平的享用 在这一产品的消费者中,低收入者所占的比例
7、高于这些人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只有政府出的钱大于外部边际效益,才能使低收入的人享受到政府提供这种产品或服务的利益,才能实现收入再分配的目的。,16,在提供混合产品时,一定要考虑这种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是谁。例:高等教育 人口 农村 城市 分布 70%30%若:接受高等教育 70%30%若:接受高等教育 低于70%高于30%若:接受高等教育 高于70%低于30%,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中性 累退 累进,17,四、私人产品的公共提供 私人产品的部分公共提供:价格补贴 这种方式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取决于政府补贴的是什么产品。如果补贴的是收入需求弹性大的产品,那么收入水平越高的人所得到
8、的好处占其收入的比例就越大,而低收入的人所得到的好处占其收入的比例就越小;补贴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小的情况则相反。问题:对奢侈品或旅游的补贴以及对生活必需品的补贴,哪种补贴能体现收入再分配的目的?考虑:1.接受补贴的私人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是谁?2.价格补贴是不是促进公平的最好手段?,18,第三节 公共生产与收入再分配,一、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 马克思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思想包括两个目的:提高效率(克服生产者的盲目性)促进公平(私有制是造成不公平的根源)在这种体制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只是体现为劳动能力的差别。在这种体制中,高积累被认为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国民收入给定的条件下
9、,积累越多消费就越少,其结果必然导致个人收入分配的平均化。,马克思的社会产品分配:1.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部分 2.用来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 3.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燃灾害的后备基金 4.和生产无关的一般管理费 5.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部分 6.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 7.个人消费,19,问题1:这样做能实现公平吗?问题2:代价是什么?,20,二、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 赋予公共企业自主权、让它们像私人企业一样自己来决定生产什么以及怎样生产,并且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状况分配企业的税后收入。从理想的角度来看,它兼有公共生产与私人生产的优点。利润动机会使企业尽力降低成本,生产市场所需要的产品
10、,从而实现效率;另方面,由于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利润可以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从而实现公平。,21,问题1:能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问题2:现实情况如何?问题3:如何看待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与 私人生产所造成的分配不公?,22,市场条件下公共生产的特点是决策权的分散化。各级掌握公共资产管理权的个人具有一般个人的共同特点。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他们通常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使自己享有较大的份额。收入分配不公的程度取决于政府对公共资产和公共收入分配的监管能力。政府监管能力有限的一个原因是信息不灵。公共生产管理体系中任何一个层次的监管者都不具有真正的资产所有者的身分,他们与被监督的对象一样可能发生
11、以权谋私的行为。,市场竞争条件下公共生产存在的问题:,23,结论:通过公共生产去实现公平分配,不是一种好办法。总结:关于公共生产,第五章从效率方面否定,本章从收入分配公平方面否定。,24,第四节 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一、社会保障与人际分配 运用税收转移支付的方式来达到收入再分配的目的能避免通过扩大公共提供和公共生产来达到这一目标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效率损失。1、收入差距的原因(1)各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不同 天然禀赋(2)个人偏好的不同 偏好(选择)(3)不可预见的因素 运气(每个人面临的不确定性),25,2、解决的办法(1)社会救济 政府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向高收入者征收社会保障费,高收
12、入者必须按政府的规定缴纳社会保障费,然后再将这一收入转移给低收入者。低收入者可以不付任何代价取得一笔收入。实质是让高收入的人去保障低收入的人的生活。A再分配强度 社会救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取决于征收的社会保障费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累进性以及对低收入者的保障水平。收费的累进性越强,保障水平越高,对缩小贫富差距的影响就越大。货币救济 B救济的形式 实物救济,26,货币(现金)救济与实物救济的比较,E,i2,i1,B,C,D,X产品,A,O,Y产品,F,E,i3,结论:在救济金额相同的情况下,货币救济比实物救济达到较高的效用水平。(i3i2)在到达相同的效用水平条件下,货币救济比实物救济花费的支出较
13、少。(AGAE),G,27,该结论的前提有二:(1)实物救济过量。若实物救济的量是必要的,则实物救济并不会比现金救济低效。(2)消费者的偏好合理。若被救济者不将救济金用于政府认为最该花的方面,那么这种效率损失就不存在。因为,效率是以合理的偏好来定义的。,28,(2)强迫储蓄 政府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强制地要求每一个人将其收入的一定比例储蓄起来,以便在他们丧失劳动能力时能够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实质是让每个人去保障自己的生活。强迫储蓄不具有收入再分配含义,但是却有助于实现公平。因为,相对于用救济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强迫储蓄可以避免让相同收入人群中的理智个人被迫救济那些作出不当选择的个人。从这一点
14、来看,它有助于实现公平。,29,(3)社会保险为了防止社会成员在现在与未来的安排上选择不当而造成的贫困现象,政府强制地要求社会成员将现在的一部分收入存入政府的社会保险帐户,并为之管理这笔资金以供未来使用。实质是让低风险的人去补贴高风险的人。,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有收入再分配的含义。,30,总结:社会保障体系通常是社会救济、强迫储蓄以及社会保险三种成分的某种混合。社会保障体系的再分配功能取决于各人的支付与其得益的背离程度。(1)社会救济:支付与得益是完全背离的;(2)强迫储蓄:各人的支付与得益是完全对等的;(3)社会保险:各人的支付与得益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不是完全对称的。,31,人际分配与制度设
15、计 统筹帐户与个人帐户的比例 社会救济 强迫储蓄 100%统筹帐户 100%个人帐户 对效率影响大 对效率影响小 政策空间:两极之间,点选择在哪里决定着再分配的强度。,32,二、社会保障与代际分配 社会保障有两种分配制度:现收现付制与完全基金制 1、现收现付制(1)制度特征 下一代人承担了本代人的养老金。(2)代际影响 谁是受益者?养老保险初创时期已退休或接近于退休的 人是受益者。谁是受损者?取决于这个过程是否中断:不中断,就没有什么损失。中断,已经退休或者接近于退休的人会受到损失。,33,2、完全基金制(1)制度特征用本代人自己的养老缴款来支付他们自己退休后的养老金。(2)代际影响养老基金初
16、创时的退休者是收入再分配的受益者,在实现完全基金制之前的各代人因承担了前代人的养老金而付出了代价。,34,(1)变卖公有资产来补充基金。(2)每代人的缴款大于其本身的福利,每代人有一点盈余,直至平衡。,3.、从现收现付制到完全基金制,35,现金补贴与价格补贴的针对性比较:现金补贴只给目标群体,价格补贴人人享受。结论:在被补贴者的偏好合理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针对穷人直接进行现金补贴。,36,关于财政支出理论的总结:,对每一个支出项目都可以问三个问题:1、政府是否应该出钱购买?考虑它是不是公共产品?是否具有显著的外部效益?2、政府是否要充当生产者?考虑由谁生产更有效率。3、如果政府介入,谁得到了
17、好处?考虑谁是最大受益者。END,37,思考:1、政府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影响收入分配?2、为什么在税收是累进的情况下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仍然可能是中性的,或者是有利于高收入阶层的?3、社会救济、强迫储蓄和社会保险分别针对的是哪些市场缺陷?这三种方式在政策有什么特点?4、现收现付制与完全基金制有什么区别?从现收现付制向完全基金制的过渡对收入分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38,混合产品的性质 混合产品: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性质的产品。1具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内非竞争性的产品 这类产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排斥性 如:桥梁、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等,2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不完全的产品 这类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是不完全的 如:教育、科技、卫生等 这类产品既有内部效益又存在较大的外部效益 内部效益:竞争性、排斥性 外部效益:非竞争性、非排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