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循环系统(血管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循环系统(血管生理).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血管生理 Physiology of Blood Vessel,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1弹性贮器血管2分配血管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 和微动脉)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5.交换血管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静脉)7容量血管8短路血管,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流阻力Q=(P1-P2)/R R=8L/r4血液粘滞度取决于:1红细胞比容 2血流的切率3血管口径 4温度,血压(blood pressure):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血压数值通常用千帕(kPa)来表示(1mmHg等于0.133kPa),血压形成的条件1、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
2、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来表示。2、心脏射血3、血流阻力,三、动脉血压1动脉血压的形成:足够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PR)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的最高值。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个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脉压(脉搏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搏出量 SVSP和DP均(SP升高)脉压。故
3、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心室的射血能力。PR PR 血压(DP)脉压。故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心率心率心舒期缩短舒张期流到外周的血量舒张压,收缩压故脉压。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 二者比例失调,BP。如果血量减少,而血管系统容量改变不大,或血量不变而血管系统容积增大,都可造成动脉血压下降。,在各种不同的生理情况下,上述各种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可同时发生改变。因此,在某种生理情况下动脉血压的变化,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一)静脉血压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
4、re)正常变动范围为0.4-1.2kPa(4-12cmH2O).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意义:,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2)心脏收缩力量(3)体位改变:体位性低血压,(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静脉泵”或“肌肉泵”(5)呼吸运动,五、微循环,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一)微循环的组成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通透性,(三)毛细血管的数量和交换面积总的有效交换面积将近1000m2。,(四)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微动脉的阻力对血流量的控制起主要作用。血管舒缩活动主要与局部组织的代谢有关交替开放血管舒缩活动
5、,六、组织液的生成,滤过和重吸收 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毛细血管外的移动称为滤过,而将液体向相反方向的移动称为重吸收。,(一)组织液的生成滤过的力: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重吸收力: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力-重吸收力=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动脉端:=30+15-25-10=10mmHg(1.3kPa)静脉端=12+15-25-10=-8mmHg(-1.07KPa),(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2、血浆胶体渗透压3、淋巴回流4、毛细血管通透性,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全身的淋巴液经淋巴管收集,最后由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导入静脉。(一
6、)淋巴液的生成(二)淋巴液的回流及影响淋巴液回流的因素,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神经支配(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起源:递质:支配:两侧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有所差别。受体:受体,作用及机制: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机制:(1)cAMP的浓度升高,使心肌膜上的钙通道激活。(2)使自律细胞4期If增加,自律性增加(正性变时效应)(3)慢反应细胞Ca2+内流增加动作电位上升速度和幅度增加传导速度加快(正性变传导效应),(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起源: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换元:递质:受体:M受体支配:,作用及机制: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机制:
7、心肌细胞:细胞内cAMP浓度降低,肌浆网释放Ca2+减少。窦房结细胞:IK-ACH 通道激活,最大复极电位更负,If,心率减慢。(3)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2血管的神经支配(1)缩血管神经纤维:递质:NA,受体及作用:、。作用:分布:紧张性活动:,(2)舒血管神经纤维;1)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3)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二)心血管中枢1延髓心血管中枢(1)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侧部C1区,交感缩血管紧张和心交感紧张都起源于此区神经元(2)舒血管区:延髓尾端腹外侧部A1区,兴奋时抑制C1区,引起血管舒张(3)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4)心抑制区: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
8、。,功能性中枢: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中枢具紧张性活动。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主要表现为整合功能。,(三)心血管反射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觉反射(1)动脉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2)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当窦内压在正常平均动脉压水平(大约13.3kPa)的范围内发生变动时,压力感受性反射最为敏感。(4)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使动脉血压不致发生过分的波动。,自学内容: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其它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脑缺血反应,二、体液调节,(一
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I不具有活性血管紧张素)可直接使全身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也可使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多。)刺激醛固酮释放)引起或增强渴觉。,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效应仅为血管紧张素的10%-20%,但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和释放醛固酮的作用较强。,(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受体:与受体的亲和力作用:,(三)血管升压素 合成、释放部位:刺激释放的因素:作用:,(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1血管内皮生成的舒血管物质2血管内皮生成的缩血管物质(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六)心钠素,第五节 器 官 循 环,(一)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心肌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冠脉血管容易在心肌收
10、缩进受到压迫。心肌的毛细血管网分布极为丰富,冠状动脉之间有侧支互相吻合。,(二)冠脉血流的特点左心室:舒张期供血。右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可供血。(三)冠脉血流量的调节1.心肌代谢水平对冠脉血流量的影响 2神经调节 在整体条件下,冠脉血流理主要是由心肌本身的代谢水平来调节的。,本章大纲,了解心肌的结构,心电图各波及意义,心力贮备,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动脉脉搏,局部血流调节,动脉血压的短期和长期调节,肺循环,脑循环。熟悉窦房结和普肯野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及其形成机制,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冠脉循环。,本章大纲,掌握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电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心脏泵血过程及功能评定
11、,心输出量及影响因素,动脉血压形成和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意义,组织液生成回流机制和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快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自律性、窦性心律、房 室延搁、心电图、心动周期、搏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血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动脉血压、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微循环、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压力感受器反射,二、问答题1.简述心室肌动作电位形成机制。2.以左心室为例,叙述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和舒张期的动态发展过程及机制。3.阐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4.简述影响静脉血液回心的因素。5.
12、叙述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6.叙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7.阐述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机制。8.叙述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9.简述心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和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及机制。10.机体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时,通过何种机制恢复正常?,1.当人体持久下蹲后突然站立时,常会感到头晕、眼花,但很快上述症状会消失,试述其机制。12.给 2Kg 家兔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0.3ml,阐述家兔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及机制。13.刺激家兔的减压神经(或牵拉家兔的颈总动脉或夹闭家兔的颈总动脉),阐述家兔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及机制。14.简答冠脉循环的血流和调节特点。15.心脏为什么能有节律地、有序地收缩与舒张?,16.病案:某患者 60 岁,男性,因左冠状动脉阻塞而引起心肌梗塞入院。入院体查:血压 105/80mmHg,心率 90 次/分,中心静脉压 4mmHg。第二天患者突然出现心室纤维颤动,导管检测发现血压迅速降至 8mmHg,中心静脉压迅速升至 8mmHg。经抢救复苏成功,并康复出院。问题:(1)为什么心室纤维颤动时动脉压下降,中心静脉压升高到相同数值?(2)为什么心室纤维颤动时动脉压下降幅度远大于中心静脉压上升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