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二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66337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69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二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选修二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选修二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选修二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选修二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二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二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选修二 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专题五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考核要求】(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康有为“托古改制”;梁启超兴民权和“新民说”;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五权分立比较三人思想。(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预备立宪;辛亥革命;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宋教仁斗争护国运动。(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和影响,1、了解19C后半叶“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出现的背景、含义及评价。,2、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3、掌握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等人的民主思想比较其观点的异同,提高比较、分析能力。,4、简述中

2、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5、梳理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新课标要求,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 专制的斗争,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选修二 考试说明5.重点,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变化;2.预备立宪;辛亥革命;3.清末中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及启示;4.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制的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回顾必修3: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地主阶级抵

3、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维新派 康梁维新派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与科学,-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 过程,(1)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主张:影响:(2)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工商科技”层次。代表:主张:“同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中,,一.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阔人们 眼界,引导 注意世界形势,迈出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洪仁玕写出了仿效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3)早期维新派-19世纪70

4、年代,学西方的科技,又学 政治、经济制度,A代表:B主张:C评价:(4)戊戌变法时期-19世纪90年代,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有了明显深化,a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b经济:与西方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为维新变法思想作 思想理论 准备。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A主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 的过程,(5)资产阶级革命派:(6)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向思想领域深入;,以孙中山为代表,提出了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最终推翻封建政权,建立了共和国,实施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法令,颁行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5、性质的宪法。,主张:,学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后期 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二.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一).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鸦战后,中国国门洞开,列强侵略不断加强,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也日益强劲,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他们要求改变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二)、康有为的民主思想,1.、背景:,二.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1)康有为出游香港,亲身体验资本主义文明的先进性。(2)热心研究西学,探索改造中国之道。(3)外国侵略和洋务运动使西方学说进一步在中国传播。(4)中

6、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二)、康有为的民主思想,2.主要内容-民主思想 核心是君主立宪。,D.他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古朴道理,来论证社会进行维新变革的必要。,A.“托古改制”的理论,论述了维新变革的必要性;代表作品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B.以“三世说”来说明中国由君主专制进入君主立宪的渐进性;C.通过将孔子尊为变法改制的祖师来证明维新改制的神圣性与合理性,3.康有为的变法实践:,4、康有为思想的特点:,1)公车上书后-多次上书或撰写奏章。编译 等书进呈光绪皇帝,陈述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进行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2)政治思想的变化:,把西方政治制度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7、在后来政治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实行君主立宪制:,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不再提及设议院、立宪法之事,而主张在宫中设立“制度局”以指导全国的变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成分。说明康有为思想的保守性,原因:中国传统思想深厚,影响深刻,如背离传统,必将一事无成。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保守性,还没有打出自己鲜明的旗帜。康有为对中国国情非常了解,为减少变革的阻力,这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在向西方寻求真理,进而构筑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必将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分析康有为提出“托古改制”理论的原因并进行评价,问题探究,评价:康有为的这种做法既反

8、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三)、梁启超的民主思想,(1)主要内容,(2)发展变化,维新变法失败后,一度更趋进步,认为应大力发扬自由民主,主张在中国接受并实施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学说。,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起来,揭露了君权神授的荒谬性和君权至尊的不合理性;把“伸民权”与“广民智”联系起来,认为要想“伸民权”必须先“广民智”。认为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政体。代表作新民说,思考: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思想共同点以及各自特色?如何评价?,共同点:都是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9、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特色:康有为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梁启超的思想更加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为突出评价;积极:都主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相 对于 封建军长专制,具一定民主性。局限:主张保留君主,是政治改良,与民主共和有明显区别。,四),谭嗣同思想:,1)最激进,带明显的民主革命色彩。2)代表作仁学,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的闪光点是他对封建专制和纲常名教的抨击。,资产阶级革命派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并以此为指导发起了辛亥革命运动。孙中山的民主思想问题探究讨

10、论: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民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如何保障这一权利?孙中山是怎样发展和改造西方的民主政治的?民族、民权、民生三者关系如何?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有何不同?,五)、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民权思想:核心是“三民主义”,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民权主义最能体现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内容,A形成完善从兴中会建立的创立“合众政府”,到同盟会 纲领中的“创立民国”,B主要内容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C主要目的建立政体;反对帝制;争取人权,(2)五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五)、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1、2.三民主义思想各内容之间的关系:,3、特点:,在孙中山看来,推翻清朝的民族革命与颠覆君主政体的政治革命,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并不是把它们分作两次去做;而政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社会革命,也要“毕其功于一役”。这三种“革命”,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反对专制,为人民争取权利。,完整的思想体系,三者紧密结合,不能截然分开,思想更民主,手段更革命;结合中国国情,参照西方政治不足,思想有创新。,4.评价:,五)、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具体表现为:从其最终的政治目标看,它能够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从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看,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带有较

12、大的局限性。他只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等。,5.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比较,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新”在反帝,新”在强调了普遍平等的民权;反帝反封封建相结合,“新”在扶助农工,6、新三民主义,进步意义:,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

13、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局限性:,康有为的思想源于英国权利法案,孙中山的思想源于美国1787年宪法。异:康有为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主张通过改良的办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代表,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1905年到1907年,资产阶级和革命派和保皇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阵地,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了一场论战。这场论战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同: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学习西方一政治制度,

14、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康有为 与孙中山的思想的异同,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思想主张、社会实践及其特点如下:主要主张 社会实践 特点 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技术 维新派-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领袖-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共同之处:挽救危亡。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如答

15、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可),反对西方民主政治,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视维新思潮如洪水猛兽,扼杀戊戌变法,积极宣传西方民主制度,力图实现君主立宪制,代表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为实现立宪政体,积极上书言事,催开百日维新之花。,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制,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他们建立团体,翻译书籍,创办报刊,宣传民主革命,最终建立了中华民国,一)、挽救专制统治的新政与“预备立宪”,“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是清王朝挽救统治的最后一搏。预备立宪是在哪些因素之下促成的?其目的和实质是什么?实际作用又是怎样背离主观目的的?,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1.“新政”A目的:B内容:,改革官制。裁撤闲散衙门,添设

16、新的机构,例如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改革兵制。编练新军-有利于近代军队的建设改革学制。废科举,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以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有利于民族资级 的发展,C评价:,对外取媚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根本目的是挽救清朝危局,继续维持其专制统治。,有进步意义,但未涉及政治制度,仍未能跳出“中体西用”的案臼,实行“新政”的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激化了阶级矛盾更促使人民不断起来反抗,革命运动日益高涨。这都进一步加速了清朝反动统治的瓦解。,一)、挽救专制统治的新政与“预备立宪”,立宪派形成 组成人员: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和一些地方乡绅。主张:反对革命,实行“

17、君主立宪”。活动:立宪派从清政府宣布立宪中看到他们走上政治舞台的希望,就以谘议局为阵地,积极开展立宪活动,组织国会请愿,要求尽早召开国会,稳定清朝统治以抵制革命。,2.“预备立宪”,(1 目的:(2)历程:,为遏制革命,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905年派五大臣考察“宪政”;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1907年设资政院、谘议局;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皇族内阁”出台(破产标志),(3)实质:(4)后果:,影响:,客观上具有进步性:清政府这些让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局限:本质的落后性,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和满汉地主之间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

18、立的境地,削弱 自己的统治,促进 革命形势的高涨。,借“立宪”之名继续加强封建专制集权,遏制并消灭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的实质所在。,立宪派分化,倾向革命;汉族官僚离心,清朝专制统治陷于空前孤立境地。,1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1908年),背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使清朝统治者感到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日俄战争中“立宪的”日本战胜了“专制的”俄国的刺激;改良派的广泛宣传、推动,实行民主宪政的呼声越来越高。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积极性:1、君权有了一定的限制,司法权与行政权相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更改法律。,2、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认可。相对于以前的

19、君主专制而言,是进步的。是清朝实质性宪政改革的开始,规定了清末宪政制度的基本框架,是一次制度的创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中国宪政运动的起点,是中国法制近代化过程的开端;局限性:三权统归于君主,国民的权利十分有限。议院、政府、法院只能协助。与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相去甚远,2 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皇族内阁”责任内阁总理大臣是庆亲王奕劻,13个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皇族内阁”-骗局暴露-立宪派分裂-增强革命力量-摧毁清统治,晚清政府有哪几次政策的调整或改革?,延伸探究,1905-1911年的预备立宪。,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190

20、1-1905年的清末新政。,(4)历史地位与作用:戊戌变法的仁张符合中国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清末新政出现在民主革命兴起之时,其客观积极作用无法抵消其对革命的反动性。,比较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延伸探究,(1)背景:都发生在重大的对外民族战争失败之后,民族危机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因而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都有挽救民族危机和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意图。但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戊戌变法以救亡图存为主流;清末新政以应付危机,适应列强需要为主要目的。,(2)领导者:表面上都是最高统治者主持和领一导的,但戊戌变法的实际领导者是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发动和领导的;而清末新政则是以慈禧太后为

21、首的清朝最高统治者主持和领导的。,(3)性质:虽都是自上而下的运动,但性质截然不同: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而清末新政实质是清朝统治者掀起的又一次自救与变革事件,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二).近代中国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辛亥革命,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大肆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同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政府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运动风起云涌。为挽救封建专制统治,清政府先后搞了“新政”和“预备立

22、宪”等活动,但都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目的,促使人民不断起义来反抗,革命运动日益高涨;还使部分立宪派倾向于革命,清朝专制统治陷于空前孤立境地。,二).近代中国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辛亥革命,2.历程:民主革命的思想传播,(章炳麟、陈天华、邹容 革命团体、政党涌现革命党人与保皇舆论的论战和反清起义武昌起义、清帝退位,颁布临时约法,、临时约法,A时代背景:,a、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法律基础)b、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政权基础)c、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具体情况),B理论来源:法国的启蒙思想;C现实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思考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这部宪法在什么背景下制定出来

23、的?它的制定有什么目的?,1.背景,2.目的:,限制袁世凯,保障民主共和制度,(3)主要内容:,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义务政治政体(责任内阁制)“本约法效力与宪法等”,“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 限制袁权力临时宪法,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3内容:,5 影响:,肯定了辛亥革命成果,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意义重大 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施政原则,成为否定封建专制的重要法律成果,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民心 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蓝本 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B局限性:人权缺乏确实的保障;参议员产生违背民主原则;责任内阁制的不完备;,A进步意义,,缺憾详细

24、列举了人民的民主权利,但又规定参议院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依法律限制之”。使民权易受专横议会的侵犯;规定参议院议员选派方法由地方自定,可民选产生,也可都督指定。后者与民主制度不合;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国家,为保持行政与立法机构的抗衡和合作,国会可以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也可以解散国会。临时约法未提及这两项权力;临规定总统对参议院的决议有否决权。但在责任内阁制国家几无行使的可能,因总统一切命令须经总理副署才能生效,而总理为国会多数党领袖,与国会态度一致,不会支持总统否决国会法案;在临时约法中没有对妇女的参政权做任何规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临时约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

25、进步意义,因为:“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皇帝“君权神授”;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与封建君主专制“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根本区别;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责任内阁制,参议院有弹幼总统的权力,与封建专制主义“万世一系”的世袭制、终身制有本质区别。,陈旭麓先生在论及辛亥革命建立的中华民国时有这样的结论:“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 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思考:临时约法从哪些方面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思想观念进行了彻底的否定?,1.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强调国民一律平等,3.用法律形式赋予国民广泛的民主权利,4.依据三权分立原则确立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强调

26、依法行政,,-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将国家视为个人私产、君国一体观念、封建专制制度的否定;,-对封建等级观念的否定;,-对传统臣民观念的否定;,-对封建专制制度及“人治”观念的否定。,思考:为什么一部专门用来限制袁世凯专权的临时约法却不能限制袁的专制乃至复辟?,民主环境很不完善民众的公民意识差。例如唐绍仪内阁辞职时,国内各方没有任何反对的表示各级地方机构中,政治权利基本控制在旧官僚、旧士绅手里列强干预,如日本迫使中国签署二十一条袁世凯拥兵自重,权欲熏心(例如暗杀宋教仁、公开复辟帝制),3、辛亥革命的失败:袁世凯夺取革命成果问题探究:列强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怎样?原因和方式,实质是什么?在列强“

27、严守中立”下,辛亥革命结果怎样?袁世凯为什么能夺取革命成果?,3、辛亥革命的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条件:帝国主义干涉革命,支持袁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退让袁世凯的实力与反革命的两面手法2.步骤:(1)“逼宫”(2)孙辞职(3)制造兵变(4)北京就任,反对敌视中国革命(态度),“严守中立”(策略),施加压力,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结果: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列强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列强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怎样?原因是什么?在列强“严守中立”下,辛亥革命结果怎样?,问题探究,1.态度:准备干涉,原因:西方列强并不真

28、心希望中国实行它们在本国倡导的民主,更令它们担心的倒是辛亥革命会威胁到自己在华的实际利益。,原因: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使列强认识到,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止革命的目的,实质:在“严守中立”的伪装下,积极扶植新的代理人,作为它们统治中国、保护白己在华利益的工具。,2.列强的“严守中立”,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非袁不可”,在军事上,英、美、德、日等国军舰驶入长江,炫耀武力;俄日两国屯兵我国东北,集结待命。在外交上,列强拒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而以让袁世凯出山统一南北作为承认中华民国的条件。在财政上,列强拒绝将海关税收等款项交给南京临时政府,致使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和军费开支极度困难。,辛亥革命是成功了

29、,还是失败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主共和任务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教训: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原因和教训,衡量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基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基本日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统治,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上共和国,而从辛亥革命的结果来看,这些基本目的都没有达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彻

30、底改变,因此说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最终失败了.,失败的主观原因是革命党人缺乏政治经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脱离人民群众。同盟会软弱无力。没有自己的武装。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强大(外国势力和立宪派、旧官僚对革命的破坏)。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段。,探究延伸,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政治纲领反帝反封不彻底;群众基础没有发动并依靠下层劳动人民;政党基础同盟会后期力量涣散;军事基础武装力量不强政权基础对外(列强)妥协;对内(立宪派、旧官僚)的妥协;,4.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步方面的意义,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国内政

31、权和政治体制的变化: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人民的观念的变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显示了精神:争取民主、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等;结局: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袁世凯专权(19121913),民主,“二次革命”(1913),洪宪帝制(19131916),张勋复辟(1917),段祺瑞专权(19171918),护国运动(1915 1916),讨逆运动(1917),护法运动(19171918),专制,三.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三.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一)、二次革命(1913)1、原因:袁世凯专权 对内:制造“宋教仁案”、镇压革命党人 对

32、外:进行“善后大借款”(目的)2、经过:3、结果:失败 败因:A、主观:革命党人力量焕散;未发动群众 B、客观:袁世凯力量强大。4、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二)、护国运动(19151916年)1、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如何复辟帝制的?强迫国会选其为“正式”大总统(1913)解散国民党和国会(1913)炮制中华民国约法总统选举法(1914)基本接受“二十一条”(1915)制造帝制舆论(1915)操纵国体投票,获“全票拥护”(1915)改元、登极(1916),2、经过: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1915)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蔡锷等人武力讨袁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33、(1916)3、结果:袁世凯取消帝制,在忧惧中死去,胜利理由:护国运动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恢复了“民国”的国号,基本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失败理由: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护国运动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捍卫共和制的任务没有完成:护国运动后又出现了张勋复辟和段祺瑞专权。,有人说,“护国运动胜利了”,也有人说,“护国运动失败了”,你认为呢?请说明你的理由。,三)、讨逆运动(1917)1、原因:张勋复辟帝制 张勋复辟帝制背景: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 府院之争(实质:美国与日本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2、经过:舆论: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武力:段琪

34、瑞组织“讨逆军”进京3、结果:复辟失败,段祺瑞重新执政。,发生原因: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够彻底;资产阶级共和制未能在中国真正执行;革命党人的软弱、涣散。迅速失败原因: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革命派坚决反对复辟,得到全国人民支持。认识: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复辟帝制违背民心,必然失败。,民国初年,两次复辟帝制活动发生与迅速失败的原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四)、护法运动(19171918)1、起因:段琪瑞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2、经过:成立军政府、举兵北伐3、结果:失败 原因:缺少群众基础 没有自己的武装 西南军阀的排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

35、原因,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具有很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担当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他们缺乏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的领导,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到另一派军阀,最后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另一方面,中国的反动势力强大,他们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自我测评:结合辛亥革命前后史实,说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1.孙中山在1906年说道:“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人的满洲政府。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来说是民族革命,从颠祖君

36、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孙中山()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盲目排满行为指明推翻清朝统治有双重意义运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A.B.C.D.,B,2.我们最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是辛亥革命的()A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 B.反帝爱国的政策 C实业救国的思想 D.基于革命的策略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们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A,A,A,阅读下列材料:王淑芬:(看李三辫子

37、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呢!老舍的茶馆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概述当时的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历史变化事件。(2)李三拒绝剪辫的原因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问题?,(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军阀割据混战。(2)原因:李三个人的思想守旧;辛亥革命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当时世道的混乱。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依然困难。(本题答案开放,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