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重点.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667520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重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5年度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要点常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2015年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位一体、综合发展”新部署,紧盯年度目标,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信息化建设也迈出了新步子,为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一、基本情况1、主要指标基本稳定。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545亿元,同比增长-0.8沆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655亿元,同比增长-0.3%;全市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3460.7亿元,同比增长5.8%;工业用电量136.8亿度,同比增长4.7

2、%。2、产业结构得到优化。2015年度,以着力打造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和纺织服装等三大“千亿级”产业为主线,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2015年,全市八大战略新兴产业完成产出1620.9亿元,同比增长L1%,占规上工业的44.3%,其中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电网物联网等产业增长势头良好,高端装备制造完成产值516.4亿元,成为加快产业转型的生力军。“三大千亿级”产业完成产值1762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产值400亿元,同比增长42吼3、投资创新稳妥推进。在产业投资方面,2015年全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84亿元,同比增幅为-17.5%,为年度目标的86.0

3、6%;技术改造204.5亿元,增幅为5.76%,其中技改投入占全部工业投入、设备投资占技改的比重,分别达到72%和77.8虬战略新兴产业完成投资超过17L4亿元;55只重点工业内资项目,48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有17只项目竣工投产),开工率为87.27%,今年完成投资37.23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的58.10%;在创业创新方面,全年2015年新办私营企业3906家,新批办个体工商户10496户,民营经济累计注册资本达到1243.58亿元,净增内资注册资本237.31亿元,超额完成年净增120亿元目标。4、两化融合取得突破。扎实推进“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全市信息化整体水平。到目前为止

4、,数据交换中心、五大数据库和智慧城市发展中心建设完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首发上线,市民卡发放超过110万张,一批重点信息化项目得到全面推进和实施。我市先后获得国家住建部和科技部智慧城市试点、省信息消费试验区命名,荣获中国智慧城市论坛授予的2010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贡献单位称号,“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创新奖”。全市企业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培育两化融合企业80多家,其中苏州市级以上示范试点企业20多家。波司登被工信部列为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5、绿色发展收到成效。在绿色低碳方面,继续实施百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节能技改和“能效之星”创建等重点行动,2015年完成节能技改项目84只,实现节能量

5、26.8万吨标煤,单位GDP下降率完成上级下达指标;在淘汰落后方面,推进关停不达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生态环境专项行动计划,全年共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不达标企业145家;在产业集群方面,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全市24个特色产业基地年产出超过17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45%以上。二、工作举措1、加强引导,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围绕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指标体系和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一是扶持主导产业。以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为契机,加快我市工业经济规划的编制工作。继续推进“三大产业”规划的实施,完善三个“千亿级”产业监测机制,定期组织专题分析会,做好“三大产业”发

6、展情况的季度报告。对全市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的配套需求情况开展调查,推进我市成套装备企业与零部件企业间的配套协作的建议方案的制定工作。二是引导转型发展。围绕我市经济迈上新台阶“410”工程重点目标任务,摸底调查全市“单打冠军”企业和产品情况,调研分析对小微企业融资情况,以及重点产业现状和到2017年的发展预期,提出培育优化的重点产业,初步拟定了智能制造400计划、机器换人三年行动计划等,为市领导决策提供支撑,促进我市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三是注重产业导向。以壮大新兴产业为首要任务,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全面梳理,经省四部门确定,有470家企业列入新兴产业库。按照国家产

7、业政策,做好行业调研,先后开展了铸造行业、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省消费品工业重点企业、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情况调研、军民融合企业等摸底调查,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铸造行业、铅蓄电池行业准入申报,以及禁化武履约等工作。2、加强监控,把控运行发展动态。2015年中,我们把加强经济运行动态的跟踪监控作为重要任务。一是强化动态分析。编制常熟市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加强了对全市各板块工业生产情况监控,了解、分析目标完成进度情况,及时获取各项经济数据,细化了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准确把握运行动态情况。二是强化预警监控。针对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形势,全年开展了二次工业企业“健康体检”,对5000多家企业进行

8、分析预测,对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供了有益参考;完善健全了省重点预警预测企业的监控,共有300多家企业列入省和苏州市经信预警监测系统;对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了省经信委组织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的前置年检工作,4家担保机构参加,其中经发担保、盛高担保、灵丰担保3家通过省年检。三是强化项目服务。把加快推进重点内资项目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密切关注项目建设动态和进展,积极为企业投资创业办实事、解难题,重点在产业导向、立项报批、融资信息,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全年为企业共办理技改项目备案40只。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市新增长点项目监控,全市共有106个项目列入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预计年新增产值150亿元

9、,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增幅3.3个百分占O八、O3、加强推动,提升企业创新实力。一是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以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着力点,2015年完成31家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的评价工作,龙腾特钢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获通过,)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已首批进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20个项目入选2015年江苏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新增2015年度江苏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1个,截止2015年底,我市共获得苏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产品(含新技术新产品)34只。二是推动企业信用建设。深入实施“万企贯标、百企示范”工程,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专题培训和业务辅导,确保45家申报企业顺利通过验收,贯标企业总数达

10、到320家,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度管理创新优秀企业;拟定了诚信建设示范行动计划,内容涵盖征信系统建设、重点领域诚信管理制度建设、诚信奖惩制度和诚信宣传教育实践等,加强诚信建设制度化建设。三是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百千万”工程,积极开展企业经管人才培训,全年参训总人数近2700人次,重点包括:举办全市规上企业经营者经管能力提升培训,对全市1147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企业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轮训;组织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目前我市共有57人获得高中级职业经理人资格;举办常熟市工业转型升级专题研修班、企业班组长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中小企业主管理研修班”等,为企业

11、打造人才高地提供了有益帮助。4、加强融合,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一是提升共融水平。推进基础数据库应用,发布了常熟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等一批规范和文件,已有73个单位对接数据并交互信息,汇集630类信息资源,数据总量1920万条,支撑委办局项目应用40个,完成主题数据产品15个;推进共享载体应用,完成了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之运行管理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建设,支撑了智慧城市的保障体系。二是推进平台建设。以“三大平台”建设为重点。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首发上线72项服务,年内可达到100项服务;政务服务平台年内可完成大厅管理及门户网站及部分审批系统上线;围绕建设“一网四库一平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诚信常熟网和公

12、共信用信息平台已上线;推进市民卡拓展工作,市民卡综合应用功能已从首发8项扩展到18项,正在加载10项,还研究形成了22项可拓展功能。三是强化统筹协调。出台了常熟市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细则,12345和城市管理整合平台、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民政综合信息平台、“阳光发改”和“阳光环保”、智慧商务平台等重点信息化项目有序推进;扎实推进省信息消费试验区和农村信息化应用推广工作,梅李镇被列为省示范基地;推进信息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固定宽带用户达到50万户;移动互联网继续稳步发展,手机上网户数超过155万户,无线4G网络实现了全市基本覆盖。四是培育融合示范。组织企业参加两化融合网上自评估活动,指导企业申报省

13、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中利腾晖和三爱富中昊获得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飞龙无纺等8家企业列入省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波司登和隆力奇分别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隆力奇等2家企业列入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并有16家企业列入苏州市两化融合重点培育企业。5、加强整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一是推进节能低碳。在强化节能目标考核,强化监督管理,形成倒逼机制;推进项目建设,突出重点攻关,全年有7家企业获得省级节能专项资金扶持;推广清洁生产、能源审计,构建能源管理体系,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全年利用废弃资源量达200万吨;开展“能效之星”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创建,新增三星级“能效之星”企业6

14、家。同时抓好节能产品应用推广工作。二是指导兼并重组。建立兼并重组重点项目库,经过板块首次上报和后续动态更新,目前入库项目28个,涉及建筑物面积46.1万平米,土地3.1万亩,职工2137人。结合标准件厂等企业重组搬迁工作,指导企业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股权改革、规范股权流转和探索剩余资产分配等方面探索新途径。三是加快淘汰落后。做好苏州市“三年行动计划”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不达标企业2015年目标任务方案的制定和分解下达工作,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常熟市阳澄湖保护区及上游控制区淘汰落后产能及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的编制工作;继续深化“六小一无”企业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有力策应了资源优化配置。四是抓好载体

15、建设。全市计划开工建设的工业载体项目共有58个,累计建筑面积162.02万平方米,已有47个开工建设,开工率81.03%,面积达到136.5万平方米,占总数84.25虬已完工及部分完工项目有37个,面积113.67万平方米,占累计建筑面积总数的70.16%o同时,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先后组织企业参与环球互贸平台定点企业甄选大会、香港创意营商日活动、中德奥项目投资推介、企业赴上海自贸区对接、为广大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搭建了重要的平台。6、加强扶持,努力完善服务保障。一是完善政策保障。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工业经济扶持政策,切实做好对上争取工作。同时,积极做好我市推动工业经济转型

16、升级若干政策的制订工作,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摸底,形成了以鼓励“机器换人”推进智能制造、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鼓励企业绿色发展为重点的政策体系,为推进产业转型提供了支撑。二是落实服务行动。注重市场开拓,先后组织了“江苏产品万里行(成都展、兰州展)”、“苏州名优新产品沈阳展”、“第十七届中国江苏国际服博会”、2015中国国际物流科技博览会”、“中国国际西部装备展”、2015中国(常熟)秋冬装流行趋势发布会”等9次活动;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银企融资对接会,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项目融资需求信息;组织扶持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节能宣传周、中小企业法律服务进园区等活动,全年服务中小微企业超过100O家。

17、三是强化自身建设。以增创服务品牌为导向,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加强依法行政和法治部门建设,不断提升机关服务工作能力和水平;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认真查找问题,落实整改,逐层落实党建任务,逐级传递党建责任,系统党建工作取得新成就;注重教育培训I,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以争创学习型机关为重要任务,选送100多人次参加各种类型培训班学习,围绕青年干部培养计划,组织开展“成长拜师会经信委机关青年与企业家面对面”等活动,适应了新形势需求,开创了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和服务保障工作的新局面。三、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沉重。工业主要指标提速不快、增长乏力,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

18、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脱幅;行业分化现象更加突出,冶金、化纤、造纸和纺织等行业长期低迷。二结构调整仍然滞后。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格局中,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优势尚未确立;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步子不快,面临严峻挑战。三是产业投资回稳乏力。全年完成工业投资总额,比上年下降17%,降幅在苏州4个单列市中居前列;重点项目进展不快,与当年计划投资有较大差距,有7只项目未开工,影响开工的因素主要包括前期报批时间冗长、前置审批内容繁复、投资欲望和市场前景不明朗等。四是制约瓶颈难以打破。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一线工人工资涨幅在10%20%,而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冶

19、金、纺织等传统制造业企业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入比往年有明显增加,导致在与其他地区企业价格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四、2016年工作要点201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为5%;净增内资注册资本120亿元;完成工业投资305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60%以上、设备投资占技改投资比重70%;深化“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一批政府信息化重点项目;完成上级下达的单位GDP能耗任务;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00家。工作要点是:1、进一步助推产业转型发展。以全面落实推进“410”工程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更好的服务、更实的创新,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

20、新业态发展。以政策规划为指导,引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是突出“十项重点:2016年,围绕“410”工程的推进,突出抓好“十项重点”的落实推进工作,即:深化推进“机器换人”行动计划;推进“专精特新”产品培育;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专项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提升“小巨人”企业;扎实推进兼并重组;加强节能技改;深化智慧常熟建设工作;深化诚信体系建设;提升经营管理者素质能力。要紧扣经济迈上新台阶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行动计划,完善推进举措,确保落实到位,为“十三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加强产业引导。制订“中国制造2025常熟行动方案”,对创新能力建设等六大指标体系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领

21、域等,进行科学预期、定位,确保规划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继续做好行业准入、规范工作,推进工信部开展的相关行业准入和规范工作;认真履行转型升级办公室职能。继续做好苏州市工业经济升级版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加强与牵头部门、苏州市转型升级办的有效对接,定期对目标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三是强化政策支撑。根据关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精神,对照关于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若干政策的实施细则,制订出台项目申报指南和具体要求,认真做好项目的疏理、审核,编印工业经济政策谦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政策解读,发挥政策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助力支撑作用。继续做好对上争取工作,努力确保有更多的项目进

22、入上级政策扶持的总盘子。2、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投资。一是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培育实体经济增长点。2016年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内资项目5000万元以上)共有73只项目(同比增加18只),计划总投资221.21亿元(同比增加29.42亿元),其中当年计划投资90.15亿元(同比增加21.52亿元)。切实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跟踪、协调、对接和各项服务工作,协调项目单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落实时间节点和工作责任,推进重大项目的有关政策措施,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健康有序推进。二是以推进机制为助动力。构建推进产业转型和项目投资建设的保障服务平台,建立健全预警预测机制,对重点骨干企业、重点投资项目进行检

23、查督促,对重点难点项目认真加以研究分析,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进一步落实重点项目重点跟踪服务,加强银企合作,定期向金融机构提案项目融资信息、推介重点项目,为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渠道;认真做好现行政策的落实兑现,并做好政策调研和对上争取项目的培育计划。三是以双创行动为着力点。继续做好民资发展的月度分析监测,结合各板块特色强化招商选资措施,努力实现民资发展的总量与质量齐头并进;做好企业技术中心的创建和规范化运作,提高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水平,新增一批省和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积极组织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和交流,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中心、技术服务平台;组织我市软件企业积极参加省软件企业

24、、软件产品评估,促进我市软件产业的发展。3、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工程。把推进智能制造作为加快产业转型的关键举措,部署的落实好行动方案。一是重点攻关。推进“机器换人”行动计划,支持现有工业企业在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装备智能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等方面,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自动化改造的项目,主要包括:部分环节机器换人项目;自动化生产线项目;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项目;机联网和厂联网项目;其他智能化改造项目。重点支持在本市同行业中具有示范引导作用的项目;各板块经济确定的重点“机器换人”项目;“专精特新”及“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实施的智能化改造项目。指为支撑和呼应“机器换人”项目实

25、施和智能化改造,企业在“专精特新”产品创新开发、两化融合推进和现场管理升级过程中的相关投资项目。二是培育龙头。实施“小巨人”和“专精特新”培育工程,加大对“小巨人”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制定常熟市“专精特新”产品认定实施细则,大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产品和全国同行业细分领域“单打冠军”产品。三是深化融合。实施两化深度融合行动,把信息化应用与智能制造紧密结合,制订“互联网+制造业”行动方案;围绕推进研发设计协同化、装备产品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采购营销网络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等重点领域,制定常熟市两化融合企业认定实施细则,做好两化融合企业认定工作,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4、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26、。一要推进节能降耗。严格实施项目能评制度,积极推进节能量交易,从源头把好能耗准入关;大力发展绿色低能耗低排放产业,促进互联网技术与节能产业的深度融合;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增加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加大节能技术改造,继续推进“百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和“能效之星”创建、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培育等工作,强化节能动员和节能产品应用推广,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二是推进产业转移。探索我市以产业转移促进转型升级的新思路,针对我市企业特色组织对口交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上级部门招商推介、产业合作等活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反映需求,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工

27、作和推介活动,为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进转型升级提供发展平台。同时引导兼并重组和产业转移,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做好重点兼并重组项目库的内容更新和信息共享,积极加强相关政策指导,及时获取兼并重组项目信息,定期跟踪进展情况,加强跟踪服务和指导,加大宣传相关促进兼并重组扶持政策,确保2016年至少实施6个标的额超2000万的兼并重组项目;全面实施“关停不达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生态环境”3年行动计划,确保全年关停100家;推进产业载体建设力度,对现有8个镇级工业集中区,我委要通过政策引导,合理规划布局,提升工业集中区的承载能力。5、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继续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宣传动员,加强规划引领

28、,加强政策扶持,搞好统筹协调,形成各重点工程整体建设驱动模式,拓展基础功能,完善配套领域,推进项目落地。一要深化重点项目的应用。以数据交换中心和五大数据库为支撑,重点做好信息资源的应用拓展。完成公共服务平台终验并到达首期160项以上服务的目标;完成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适应行政审批改革的需求;完成信用征信体系一期建设,发挥信用征信体系的作用;启动并实施智慧教育、智慧住建、智慧交通、科技创新服务等一批部门级重点项目。二要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云计算中心应用达到年度规划目标;深化运营管理中心应用,推进大数据一套图建设;规范和提升二载体管理,抓好队伍建设。三要推进智慧城市基础工作。继续推进“可视常

29、熟”、“无线常熟”、“三网融合”等工作;深化互联网+,进一步推进信息消费推广应用工作;推进信息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依托4大通信运营商的建设,扩大光纤宽带网络、无线4G网络覆盖面;抓好三网融合推进工作,确保双向数字电视、云媒体电视、IPTV、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等三网融合业务增长显著。6、进一步完善监控防范机制。一是强化预警预测。加强工业经济的监测分析,强化对各板块运行情况的监控,建立数据库;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的统计信息网络,提高每月经济分析的质量,拓展信息收集渠道,及时掌握和分析重点企业现状、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支持企业做强做优,认真做好“小巨人”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加强跟踪服务

30、。二是强化风险防控。继续做好企业“健康体检”工作,健全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突发性事件;加强对新增长点项目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跟踪服务,重点关注未投产新增长点项目的进展情况;牢牢抓住大企业,对列入省级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产出项目,要对照产出计划,积极组织检查督促。三是强化依法监管。以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业管理为重点,着力规范政策落实执行。对目前正常运作的融资担保机构,加强日常监督,重点规范其经营行为,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对不具备继续运作的担保机构,逐步清理淘汰,确保平稳退出市场;对暂保留的融资担保机构,抓好规范整顿,注重风险监控。同时严把本地融资担保市场准入关。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扎实开展企

31、业治乱减负、淘汰落后、节能和墙改、系统企业安全生产等专项执法行动。7、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一要塑造一个服务品牌。充分履行经信委的工作职责,结合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努力塑造经信工作服务品牌;持之以恒抓好学习型机关及党建工作,扎实抓好干部教育,推动学习型机关和党组织建设的规范化、长效化;配合青年干部培养计划,为机关青年干部学习、交流、成长搭建平台;围绕品牌塑造,努力在服务理念的更新、服务渠道的拓展、服务形式的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提升等有新举措、求新突破,树新形象。二要打造两大服务平台。完善社会信用保障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社会信用方面,加快四大信用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正式对外发布“诚信

32、常熟”网,完成与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实时对接,扩大“红黑榜”公示范围和数据来源,提高失信违法成本。在中小企业服务方面,依托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常熟窗口)为载体,培育一批星级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市场拓展、人才培养、技术支撑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三是实施一批服务行动。重点包括:人才培育服务,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育体系,集中精力组织好转型升级专题研修、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中高层管理人才素质提升等培训,全年培训超过2000人次;市场拓展服务,充分利用江苏产品万里行、江苏国际服装节、苏州名优新产品展、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类展销活动的机会,提高常熟品牌知名度;银企对接服务,定期向金融机构提供重点内资项目、新增长点项目的融资信息,组织企业参加银企合作交流;相关主题服务,制订年度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计划,精心部署和组织“智能制造交流沙龙”、“中小企业服务月”、“节能宣传周”、“政策巡回解读”和“中小企业法律服务进镇区”等专项服务活动,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优更好的服务保障。2016年1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