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组 综合性学习.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67902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组 综合性学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五组 综合性学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五组 综合性学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五组 综合性学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五组 综合性学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组 综合性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组 综合性学习.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猜对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古文。想要了解更多与汉字有关的东西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组 综合性学习吧!,第五组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的王国,制作人:童鹏,有趣的汉字,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通过其他活动,体会汉字的神奇、有趣。,汉 字 的 构 成 主 要 有 三 种 方 法:,象 形 法 这 是 形 成 汉 字 的 最 早 方 法,因 此 创 造 了 最 原 始 的 文 字,这 些 象 形 字 经 过 逐 渐的 演 变,到 后 来

2、都 改 变 了 原 字 的 形 体,变 成 了 后 来 方 正 的 字 体,有 的 笔 画 减 少 了,有 的 笔 画 增 添 了,由 不 规 则 变 成 了 有 规 则 的 字 体。会 意 法 象 形 字 比 较 容 易 看 出 造 字 的 道 理,但 它 们 不 能 表 达 抽 象 的 意 思。古 人 便 创 造 了 另 一 种 造 字 法 会 意 法。就 是 用 不 同 的 符 号 或 借 用“象 形 字”加 上 一 些 符 号 来 表 达 一 个 抽 象 的 意 思。例:“明”字 意 为“日”和“月”带 来 光 明。“旦”字 意 为太 阳 出 地 平 线 而 升 起。形 声 法 象 形

3、 字 和 会 意 字 都 能 从 字 形 上 看 出 字 的 意 义,但 却 不 能 读 出 声 音。因 此 又 创 造 了 形 声 法 来 造 字。把 表 示 声 音 的 声 旁 和 表 示 意 义 的 形 旁 搭 配 起 来,组 成 很 多 新 字。例:“爸”字 是 表 音 的“巴”字 和 表 形 的“父”字 的 结 合;“芭”字 是 由“巴”和“+”搭 配 而 成。这 样 文 字 越 造 越 多,据 统 计,形 声 字 占 汉 字 的 90 左 右。汉 字 的 形 成 和 发 展,成 为 人 们 交 流 思 想 的 重 要 工 具,适 应 了 人 类 社 会 生 活 的 需 要。,汉字的

4、变化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草书(商)(周)(秦)(汉)(魏晋)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甲骨文,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甲骨文

5、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故其文字带有坚硬

6、的笔法。这种如刀刻的笔法,亦有被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大篆、小篆,大篆 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而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隶书,从小篆向隶书演

7、变的第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 角变成有 角。一般人认为隶书是指有波磔的、一横一捺都拖着像刻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八分是在秦隶之后,渐生波磔。隶书发展到八分,已经是姿致成熟。隶书因其字较方正、厚实,故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虽为英文字母,但其有菱有角的字体,有隶书的味道。,楷书,“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

8、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与宋徽宗的瘦金体同样是以细线条勾勒出文字,但因转折处以圆滑的方式表现,呈现出与瘦金体截然不同的视觉感。,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草书,“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汉字的结构,上

9、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品字结构。,汉字对其他国家文字的影响,1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日本民族虽有着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创制则相当晚。长期以来,其人民是以汉字作为自己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载体,称汉字为“真名”。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较固定,其标志是万叶集的编定,故称“万叶假名”。是为纯粹日语标音文字的基础。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来完成的。他们俩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草体创造日文

10、“平假名”。尽管自十世纪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汉字的使用却并未因此而废止。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2汉字对朝鲜文字的影响 朝鲜文字称谚文。它的创制和应用是古代朝鲜文化的一项重要成就。实际上,中古时期的朝鲜亦如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汉字。新罗统一后稍有改观,时人薛聪曾创造“吏读”,即用汉字表示朝鲜语的助词和助动词,辅助阅读汉文书籍。终因言文各异,无法普及。李朝初期,世宗在宫中设谚文局,令郑麟趾、成三问等人制定谚文。他们依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11个母音字母和17个子音字母,并于公元1443年“训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鲜从此有了自己的文

11、字。3汉字对越南文字的影响 十世纪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国的郡县。秦、汉、隋、唐莫不在此设官统辖,故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较深。越南独立后,无论是上层人士的交往,还是学校教育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均以汉字为工具。直至十三世纪,越南才有本国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汉字为基础,用形声、假借、会意等方法创制的表达越南语音的新字。十五世纪时,字喃通行全国,完全取代了汉字。,大家肯定看到过谜语吧!那接下来就来猜猜有关汉字的谜语吧!,一头牛(猜一字)十个哥哥(猜一字)手无寸铁(猜一字)水上工程(猜一字)三口重叠,莫把品字猜(猜一字),答案是(生)答案是(克)答案是(控)答案是(汞)答案是(目),歇后语大家肯定都见过,那么今天

12、,大家就来认识认识有关谐音的歇后语吧。,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礼)。秀才的毛巾-包输(书)。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老九的兄弟-老实(十)。六月裏戴手套-保守(手)。,大家学了这么多知识,一定累了吧!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则小笑话吧!,彼此 周先生接过陈先生递过来的名片,看了一下说:“东先生,久仰,久 仰。”陈先生接过周先生的名片说:“你是吉先生?”周先生听了不高兴:“我姓周,怎么扒了我的皮,我哪里得罪你了。”陈先生说:“我姓陈,兴你割我耳朵,就不兴我扒你的皮?”,大家写错字是很普遍的事,那么,就让我们看一看爱写错的字吧。,冈(风)辛(幸)字(子)形(型),我们爱写错的字这么多,我们生活中的错字还有很多呢!如果你还想了解了解,那就看看这些街头错别字吧!,本次综合性学习学习完了,如果大家想要更多得了解汉字的话,就自己去翻阅有关的资料吧!,家庭作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家庭作业是:1、每人搜集各类字谜5条左右;2、谐音歇后语,每人6条,会背诵;3、小笑话2则,能讲述;4、了解2个汉字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