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1].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669114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字经》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字经》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字经》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字经》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字经》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教案[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字经教案介绍三字经教学目标:沟通三字经的背诵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背三字经。教学过程:一、引入二、介绍三字经首先老师向大家简洁介绍三字经(老师读,学生听):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行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喜闻乐见。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化、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与一些民间传闻,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化丛书。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解并描述的是教化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化与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

2、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敬重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洁明白;三字经内容的排列依次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化思想。作者认为教化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学问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人之初不知义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

3、、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主动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学问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4、能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这14句三字经。教学打算:小黑板、挂图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二、新授感悟三、扩展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二、新授感悟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不知义”14句。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解决不相识的字词,并将这1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4、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4、老师讲解说明这14句三字经的含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K启示n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化,和善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K启示n百年大计,教化为本。教化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需时刻留意对孩子的教化,专心一样,时时不能放松。【译文】假如从小不好好教化,和善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

5、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样地去教化孩子。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K启示U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出名的高校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化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K启示U仅仅教化,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谐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化方法分不开的。【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化儿子很有方法,他教化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养不教,父

6、之过。教不严,师之惰。K启示X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化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定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当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译文】仅仅是供应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化,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化,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散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K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挚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译文】小孩子不愿好好学习,是很不应当的。一个人倘如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学问,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7、K启示U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分,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致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5、让学生自己边学边讲。6、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沟通:(1)你认为那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7、请学生思索问题: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学问?(说明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是儿童,早上八九点中的太阳,现在起先用功是确定来得与的。要相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学问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三

8、、扩展活动: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宠爱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香九龄一一千而万授课目标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当怎么做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重点)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教学目的:4、能流畅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5、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相互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宠爱诵读三字经吗?为什么宠爱?不宠爱又因为什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好吗?(老师依据学生的发言确定学生主动的学习看法,引导不宠爱学习的学生了解三字经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师简介三字经,板书:言简意赅,内容丰富

9、。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语句举例验证。)二、复习已学语句1、2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6个字),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3、游戏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对游戏中误读的状况发觉、研讨、订正、强化。4、总结:读书似乎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似乎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三、揭示揭题:今日,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挚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知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学文释义1、讲解:(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敬重兄长的道理

10、,是每个人从小就应当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学问。)然后提问:(出示图片)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孔融最先拿梨,原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白什么?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便利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

11、人的赞扬,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始终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挚友学习的好榜样。3、那么,我们应当向孔融学习什么呢?四、学文晓理:(一)、自读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五、新授1、出示新授语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2、学生试读,老师引导学生正音3、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4、老师说明语译部分。5、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6、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七、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2)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宠爱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

12、师。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三才者一一应乎中教学目标1 .娴熟诵读三字经原文2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3 .了解一些古代星象学问,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与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教学内容1 .三字经的新句子:“三才者”至“应乎中”2 .结合句子,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概念,阐释“天人合一”3.介绍我国古代“四象二十八星宿”的学问,介绍和星宿有关的诗文,如“南箕北斗”、“牛郎织女”、西游记里的“昴日星君,古诗“迢迢牵牛星”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知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起先学,从孝顺父母

13、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学问。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第一个数字讲”“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二、诵读新句子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日春夏日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日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1.读2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2.讲解句子三才者天地人:“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一句意思是: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

14、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确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三才”这个概念,来自于周易的说卦。易经里讲,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注:易是什么呢?古时候圣人在创制易的时候,就是要用它来说明自然界最基本的的变更规律是什么。古人确定天的道理是阴和阳,地的道理是刚和柔,人的道理是仁和义,这个就叫三才。)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天,地,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板书“天人合一”),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慢慢丢失对自然的

15、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处,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对应着“三才”,我国古代还有“三大”(板书:“三大”)一说,请大家猜猜是什么?(答案:天大,地大,人大);探讨:人真的能有天地那么大吗?雨果的一句诗:“世界上最宽敞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敞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敞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灵可以比天地更广袤,人的志向也可以比天地更远大。那么,你的远大志向是什么呢?三、总结:“天人合一”另一重含义是告知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的力气,我们要努力探究自然,相识自然,以自然为师,在自己的内心建设一个和天地一样广袤丰富的世界三光者日月星: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

16、,月亮和星星。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么作用?)人会“发光”吗?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状况。具体到人类社会,有没有可以用三打头来讲特殊重要的内容呢?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什么叫纲?纲事实上最早的意思是渔网上面那根最粗的绳子。打鱼的网撒下去,有一根最粗的绳子,下面串着一根根网眼线。拎着这根绳子一撒,网就撒出去了,一收就能把网给收回来了。这个是纲。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敬重和谐相处。日春夏日秋冬此四时运不穷: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更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

17、关系。日春夏日秋冬此四时运不穷: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更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提问:四个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你最宠爱哪个季节?为什么?总结:四季变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对于自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之心(与上节课的“感恩”主题相呼应)日南北日西东此四方应乎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心为准相互对应。假如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变更。四、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齐诵古诗“迢迢牵牛星”五、复习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全部句子六、总结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三这个数字具有特殊的含义。

18、从天地自然到社会家庭,在三字经中,一个三字,就像一根丝线,串起了许多学问和思想的珍宝,而这样一根传统文化的项链,至今闪耀着才智的光线。从“三”起先,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中“三才”“三大”的重要概念,了解到“天人合一”的思想,还从“三光”学习了一点古代天文学学问,知道咱们的祖先以星官的方式相识星星,并通过二十八星宿来记录日月,行星的运动变更。日水火一一人所饲教学目标1.娴熟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乃九族,人之伦”2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3 .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气教学内容诵读三字经里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此

19、六畜,人所饲”教学过程1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对上次课内容的驾驭状况。2 .导入:三字经讲完“三”和“四”,自然要接着讲“五”和“六”3 .诵读新句子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诞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说明字义,此课生字比较多,要多读几遍,便于记忆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其次遍集体诵读;假如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变换方式多读两遍4 .说明概念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起源于特殊朴实的对日常生活的视察,古人用来五行的观念来说明改变无穷的一切事物,对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影响特殊大,现在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如福娃的设计就包含五行的元素);五常:为人处世方面五种最重

20、要的东西:仁指仁爱,义指得体,礼指合乎规范,智指明辨是非,信指专一守信。智和信要以仁、义、礼为前提,才可以成为优秀的品质,所以说“不容紊”。这五种品质现在照旧重要吗?(可以请孩子们联系实际生活讲一讲)六谷:人们种植的几种粮食作物:稻:即大米;梁:高粱,小米(粟);菽:大豆;黍:黄米(粘的);稷:黄米(不粘的);麦:大麦,小麦;人们常说的“五谷”是更早的提法,没有包括稻,因为很古的时候北方没有稻子。现在,除了黄米,其他几种作物仍是我们不行缺少的粮食。六畜: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依据自身生活的须要和对动物世界的相识程度,先后把马、牛、羊、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慢慢成为家畜。【探

21、讨】六畜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现在,马的作用已经减弱,其他几样还是很重要哦。再次集体诵读一遍(可选)内容小结: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和为人处世的五种重要的东西,以与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六种重要主食和家畜。5 .讲“情同朱张”的故事(板书:情同朱张,东汉,南阳,朱晖,张堪)故事梗概:东汉人朱晖很讲信义,挚友张堪生前曾嘱托他照看张的妻儿,张堪死后,朱晖就恪守承诺,年复一年地资助张堪的妻儿,并把太守嘉奖给他儿子当官的机会给了更具才能的张堪的儿子。6 .总结集体诵读一遍新授的句子。三字经阶段诵读竞赛师:下面我们通过闯关的形式来展示我们的所学。我们分为四个组,接受记分制,看我们那一个组的同学表现主动,能为自己

22、的组争光。1、第一关:生活常识我知道下面我们来闯第一关,规则:一组选出一名学生选一题目,然后从二组中指一名学生回答,依次类推。说出下面几项分别指的是什么: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常、五行、六畜、六谷、七情、八音、九族、十义。2、其次关:猜一猜规则:依据意思说出相应的三字经中的句子。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假如从小不好好教化,和善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样地去教化孩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化儿子很有方法,他教化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致的器物;人若是不

23、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仅仅是供应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化,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化,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散了。小孩子不愿好好学习,是很不应当的。一个人倘如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学问,能有什么用呢?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学问。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与相识文字,阅读文学。三、第三关:我会讲故事规则:抽签确定每组所讲的故事,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孟母三迁、孟母断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四、第四关:比一比,看谁反映快三字经接龙规则:1、由一生提问另一生接答。2、老师出题学生接答。O子不学,断机杼。养不教,父之过。O,性乃迁。,贵以专。为人子,。亲师友,OO性相近,习相远。窦燕山,有义方。一O五、欣赏三字经儿歌师:同学们今日表现不错,老师嘉奖你们一首儿歌,要好好听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