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中缅边境与麦克马洪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669419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半岛——中缅边境与麦克马洪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南半岛——中缅边境与麦克马洪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南半岛——中缅边境与麦克马洪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南半岛——中缅边境与麦克马洪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南半岛——中缅边境与麦克马洪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南半岛——中缅边境与麦克马洪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半岛——中缅边境与麦克马洪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南半岛一一中缅边疆与麦克马洪线有一个误解,即认为麦克马洪线不过划定了中印之间关于藏南那一段的边疆(包含百度和维基上都是这样解说的)。实质上那不过麦线的一部分,麦克马洪当时还划定了中国和缅甸北部的那段。我们其实不该当为此而感觉奇异,因为缅甸当时是印度的一个省。所以麦线划定的意义在于为从地缘上与中国达成平衡,以保障印度本地与缅甸地域的交通线。在剖析藏南的时候,我们以前说到过,麦线在那一段基本是沿着喜马拉雅的山脊也就是“分水岭”而划定的。抛开政治要素,将边疆线划在高大山脉的分水岭上是最简单为双方所接受的。因为这样双方都能够达感觉到足够的安全。在古典期间的东方,限于国家意识的模糊以及技术条件的不足,

2、包含中国在内的很多东方国家并无明确的国境线。自然象日本这样的岛国倒是可会有比较清楚的国土范围。所以好多的边疆线都陪伴着西方列强分割世界的行动而出生的,当殖民权力退出以后,这些合理不合理的国境线也就基本被这些获取民族独立的国家所继承下来了。既然麦线的中印边疆是基本依照喜马拉雅山脉的分水岭而划定的,那么相同的原则也就合用于中缅边疆了。自然喜马拉雅山脉到中缅边疆时已基本走完,所以英国人需要在那些南北向的横断山脉中选择一条适合的山脉分水岭,来做为保持双方战略均衡的边疆线。当英国人沿着缅甸北部向东往中国境内瞭望时,第一映入他们眼帘的就是那条孕育了两条大江的山脉一一高黎贡山。这条均匀海拔超出4000米的高

3、大山脉是横断山脉最西侧的一条山脉。从山脊上的雪线大家也能够看出,它足以成为英国人眼中保护缅北地域的天然屏障。所以英国人希望将边疆定立在高黎贡山的分水岭上,更多的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我们在剖析中印边疆时以前说到,在中印边疆的西段,喜马拉雅山甚至喀喇昆仑山两个天然屏障基本都掌握在“印度”手中。而中段不丹和尼泊尔两个成立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附庸国足认为印度供给缓冲。所以英国人急迫的希望在印度东北部地域和缅甸地域,也将边疆线定格在高大山脉的分水岭上,这也就是为何麦线要这样划的技术背景。当喜马拉雅山南坡、高黎贡山的西坡都控制在英国人手中时,英国人能够认为他们已经为“印度”(英属印度,包括缅甸)划出了足够的

4、安全区。“麦克马洪线一一中缅段”之所以不为大家所熟知,最主假如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因为在中缅段我们在1960年的中缅边疆协议中事实上已经认可了,可是因为那时候已经确立经过否认麦线的合法性,已争取藏南主权的战术。所以在中缅的协议中专门重申了这段“中缅边疆”的划定,依照的是传统习惯线,而非麦克马洪线。为此北京方面与惯例作法相反,即不去全力证明中国在高黎贡山以西地域的历史存在,反而愿意认可高黎贡山自己确实为双方的传统习惯线。或许是1949年此后中国领导层都是打过仗的原由,在划定与他国的边疆问题上,更多的是参军事和政治的角度上来考虑的。当对于一块土地有军事、政治价值时,才会去找寻相应的历史、民族所以做为

5、旁证。反之则有可能会特地谈化这些要素,并影响舆论导向。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这些做法并无什么不当。只管这类做法好多时候会被认为忽视“民族感情”。鉴于这类求实的想法,将边疆线定在高大山脉的分水岭上的做法是能够被北京的政治家们所接受的。除非中国对分水岭另一侧的土地有其余重要的要素足以证明中国的主权,才会全力去争取(比方达旺地域)O可是很惋惜,因为中国历史上对于边沿地域,好多时候是采纳封立当地部族领袖的羁縻手段来控制的,很难确立明确的实质控制线。因为这些部族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常常会时叛时附,甚至同时接受两边的策封。所以只管我们能够在网上以某块地方以前接受过中央帝国的封立来申请主权,周边的国家也相同能

6、够找出近似的原由,缅北大多数地域就是属于这部状况。自然我们一般会忽视这些对中国不利的“凭证”我在这里说这些,可能会被一些朋友认为是没有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剖析问题,有卖国的嫌疑。但事实上这不过告诉大家,假如想经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边疆问题,证明这类历史上的羁縻控制其实不可以起到多大作用。可是这其实不阻碍当我们确立需要某一块战略要地时,抛出近似的原由来指引“民心”。可是对于缅北地域,出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国并无坚持找寻有关凭证来申请对于缅甸的主权。而是偏向于认同将边疆划在地缘均衡线一一高黎贡山上。自然出于政治的需要,这条线就不是“麦克马洪线,而是“传统习惯线”了。对于中缅边疆的划定,在网上有两种说法:

7、一种是缅甸因为中印战争所造成的压力,所以急于与中国签署协议(因为有说法是缅甸希望将国境线划延长至高黎贡山东侧的怒江流域);另一种是中国出于与缅甸成立战略联盟关系,而放弃了对大多数争议地域的主权诉求。前一种说法从逻辑上来讲有些问题,因为中缅是在1960年定的约。而中印战争迸发在两年后,因今后一种说法比较可信。可是为何做出“退步”的对象是缅甸,我们还需要详细剖析。我在剖析中印边疆时已经剖析过了,中国之所以打中印战争归根结底是为了“阿克赛钦”。自然因为历史的原由,印度在战争迸发前在西藏部分地域仍有部分驻军,特别是在那个伸入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亚东”地域,完全消除印度在西藏的权力也是原由之一。可是假如单

8、为了这个原由,经过政治手段是完整能够解决的。毕竟中印两国当时是刚则获得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的精神领袖,在对方境内驻军是会被视为帝国主义的行为。我方才说过,军事家们身世的新中国第一代政治家们在考虑一块土地的归属时,必定会优先考虑它的军事价值。从这一点考虑,藏南是一块“死地”。所以对“藏南”的主权诉求一开始就是为了最后同阿克赛钦进行互换。这一看法以前为好多民族主义者所不齿,可是“以东线换西线”确实不是此刻才定出来的方案。最最少从我当前所掌握的历史资料来看,中国要求对藏南地域的主权所出示凭证,远远低于中国在缅北地域政治存在的有关凭证(更低于中国与俄国之间的好多国土问题)。之所以抓住藏南问题不放,不

9、过将它定位为一个筹码罢了。自然“达旺”问题比较特别,是因为他的政治要素。你能够想象一下,当被前西藏政府丢掉的六世达L的出生地,被北京的汉人政府所取回后,政治影响终究对谁有益(现任达L已经认可了印度对这一地域的所有权)。既然中国已经决定和印度分裂,已获得拥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阿克赛钦”地域。那么在进行战争以前,一定做好足够的政治准备。鉴于印度与西方的渊源及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中国不得不考虑到正式分裂后将要面对的封闭。这个时候缅甸对于中国来说就至关重要了。假如中国经过否认麦线而与印度分裂,必然会让相同与中国有着麦线问题的缅甸完全倒向印度,那样中国在印度洋的东侧将失掉立足点。因其中国放弃对于缅北地域有

10、可能的主官僚求,以将中缅关系正常化就变得火烧眉毛了。不论是中印边疆仍是中缅边疆,有一个状况一定说明,那就是中国并无放弃已经控制的土地。而是有选择性的要求了所谓“被占土地”的主权。对于中缅边疆,大概也仍是选择了依照麦线,也就是高黎贡山“分水岭”为界。可是对位于山脉西麓的“片马”等几个地域,缅甸最后仍是将之交给了中国。这有点近似于中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那几个突出部。之所以中国坚持获得这几个位于分水岭以西的地域的主权,一方面是希望获取战略突出部;另一方面则是这几个地域的土著居民都以前激烈抗争过英国人的统治,这为中国的主权诉求供给了明确的凭证(大家能够查找“片马事件”的有关资料)。中方取回的“片马”等

11、被缅甸控制的地域因为太小,我并无在图上标出(包含片马、古浪、岗房、班洪、班老部落村寨,合计342平方公里)有兴趣的朋友能够自己去查找一下,大体地点就在中缅北部边疆上向西的突出部上,假如手边有中国地图能够看到“片马”的地点。自然由于中国其实不打算用武力解决中缅之间的边疆问题,所以在获得了缅甸实质据有的那几个高黎贡山西麓的地域后,北京方面也一定在其余方面做出退步。于是中国选择放弃了中缅甸边疆南端的“南坎”地域的主官僚求,这块地方在1897年被英国人以“永租”的名义获得。详细状况我会在剖析南段的边疆时解读。仅从地缘的角度看,在高黎贡山的西侧获取战略突出部的意义要高过控制南坎地域。后者的面积略少于前者

12、,约为250平方公里此刻我们一定要解说一下对于缅北地区的边疆线为何会有几种划法了。第一我要解说究竟哪时是“江心坡”对于“江心坡”这个名字想必各位都不陌生,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清楚他的详细范围的。仅从名字上看,他应当是“一块划至江中心的山坡地带”,只管我的这一解说并无有关的资料供给旁证,可是在研究当地的地缘构造后,这类解说最最少是切合中国人以地缘特色命名的习惯的。我们知道每一座高峰,它的分水岭双侧都会有河流,做为海拔超出四千米的高黎贡山来说也不例外。它的西侧是恩梅开江,东侧则是怒江。以江河山川做为分界限是比较常用的划界方法,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这二江一山都有可能做为国境线。自然依惯例,划在山上的分界限

13、位于分水岭上,江河中的分界限而为主航道,一般也就是所谓“江心”。在英国提出与清政府正式划定中缅北部边疆时,清政府已经对高黎贡山西坡的一些地址增强了直接控制。假如有足够的时间,其实不清除中国在将横断山脉的部族改土归流后,持续对缅北地域持续浸透,并最后归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收辖(缅甸对于这一地区的控制到现在仍旧是最弱的,当前为克钦独立军全面控制)。我以前说过,一个国家的土地扩充一定要有足够的动因。或是因为人口的压力需要新的耕地;或是因为经济的利益;或是因为战略的需要。对于缅北地域,中国倒是有足够的动机。一方面是中国通往印度的南方通道是此后地区经过(中缅边疆争议图上有标);另上方面跟着明清经济的发展,中

14、国的上层社会对于硬木及翡翠的需求愈来愈大,而这一地区正是这两样豪侈品的主产地。这些资源也正是当前据有这一地域的克钦族能够长久与缅甸本部抗衡的基础。可是西方殖民者的到来,使得中国已经没有时间进一步浸透及消化缅北地域了。更加现实的想法是将边疆线定在恩梅开江上,以保有已经浸透进去的高黎贡山西侧地域。清政府为此在恩梅开江与高黎贡山分水岭之间依实质控制区,划出过四条分界限。可是英国人的刻板是出了名的,既然认定了分水岭才是最正确的战略均衡线,就不会放弃他们的要求。自然这全部都是要以实力为后援的,不然把当时英中的实力倒过来,诺开山脉也是一条不错的中印分界限(英属印度)。因为清代政府其实不肯意放弃已经在山脉西

15、侧获取的突出部,所以最后双方并未对此段边疆达成最后的协议。不过划定了尖高峰以南的边疆。可是在清政府垮台后仅一年,即1912年,英国就实质占据了这一地域。因为随后的民国政府也未与英国对尖高峰以北的边疆线达成正式协议,所以从高黎贡山分水岭向西向来支恩梅开江的这块地域,就被称之为“江心坡”地域而成为争议地区。需要说明的是麦克马洪线的正式提法是在1914年,不过在此以前英国早已确立了将边疆线划在喜马拉山脉和高黎贡山的方案。这所以延至1914年提出来,不过是需要取得详细的丈量数据罢了。再贴下中缅北部边疆争议表示图。大家注意察看中印通道与争议区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在随后的国统期间,中国并不是没有时机重修对于

16、缅北地域的控制,特别是在中国派驻远征军进入缅甸以后。只管第一次远征因为英国人的溃退,而使得十万远征军将士不得不穿过野人山退入印度。但客观上也让中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们对这一通道的战略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以后于1944年开通的中印公路也正是沿着这一路线行进的。自然这也其实不是什么新的路线,千百年来已经有了无数的马帮穿行此处。因为中国在二战此后的军力达到了顶峰,并且因为在缅甸的战斗最后获得了成功。英国人不得不考虑中国有可能对于缅甸地域的威协了。事实上英国人的这类担忧从远征军入缅那一天起就有,所以在赶走了日自己以后,英国人急于让中国军队撤出这一地域。英国人的担忧其实也不无道理,南京政府也确实意识到了这一

17、地域的战略重要性。因为只管中印边疆存在着漫长的边疆线,但西藏与印度的边疆线只有有限的几个口岸而已。并且那些口岸最多只好让印度扩大对西藏的影响力,其实不可以让中国的中心区与印度成立直接的通道。所以只管迫于美英的压力,中国军队不得不退回高黎贡山以东。但这其实不阻碍南京方面保存对这一地域的盼望。正如我前方所说,假如战略上确立了对一个地区的需求,剩下的搜寻有关历史凭证,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南京政府最迟在1947年将江心坡地域,以及以西直到野人山胡康河谷的地域所有划入中国地图。以致于此后的北京政府一开始也是依照这一地图而初步认定中缅边疆的。对于国军的这类“地图开疆”的做法,好多人不屑,认为是一种信口雌黄

18、的做法。从战略的角度,这类做法并无什么不当,假如需要对某一地域申请主权,最最少我们先要圈定一个范围吧。我其实不认为南京政府当时将国境线划到实际控制区之外是在YY(包含其余地域),假如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稳固政权,我亦相信他们会对这些战略要地据理力求,甚至为之流血。可是历史并无把这个时机给他们,所以这一任务就交给此刻的北京政府了。在图上划定界限远比在现实中间要轻松的多。所以这类国军划图,共军做事的现象注定会惹起争议。一边认为国军这是纸上开疆,成心为共军留难题;另一边感觉是共军没有保住处谓“神圣国土”于我看来,双方面都没有大错。国军画出现有的中华民国地图基本是在他们还掌握大陆政权的时候,所以他们其实不

19、会预示这些国土主张将由共军来实现。更多的是在为未来有实力的时候留下时机。而共军之所以未能所有达成这些“复土”工作,更多的是因为现实的原由。我们自然能够假定假如国军未退守台湾,能否是有可能“回收”更多的土地。但这其实不该当作为为双方贴上黑白标签的原由。附上中印缅三方争议区的详尽地形图,请注意上边中印中缅公路的走向。再上张&比中华民国>地图,注意看对于中缅边疆的划法。我其实不意去议论这其中的合理性,只好说国军已经记分意识到了这条中印通道的战略意义了。作者:ferrengm*果断不一样意!放弃国土诉求,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没有合理性,看看俄罗斯、日本、印度,在争议地域哪个松口了?就算不打仗,

20、也绝不松口,还要隔段时间制造点小摩擦显示主权。为何恰恰只有中国的执政党卖土地或许放弃争议地域,就有地缘、实力、环境之类的借口呢?呵呵!俄国人在获得土地的时候确实有点夹到碗里就是菜,可是这类做法最后仍是不得不将他在东欧和中亚吃进去的边沿地域(也就是那些加盟共和国)吐了出来,并且还附带了一点本来属于俄罗人的土地(比方哈萨克的欧洲部分)。你能够想象一下,近似独立事情发生在中国,所谓“卖国”的声音会不会比此刻小。即便认为这类政治上的分裂有其“合理性”,俄国不得不将已经完整消化的“黑瞎子岛”的一半交给中国,从俄国人的角度来看,也能够被定义成为不择不扣的“卖国”行为。事实受骗时做出这项决定后,远东地域确实

21、进行了一些抗议活动。印度此刻不过名义上仍是要求克什米尔和阿克赛钦的主权。我特别必定有一天中印和中巴会基本依照现有的实质控制线划界。所以当印度出于地缘和政治要素做出这项决定时,印度国内的“爱国青年”们必定会给政府扣上一顶“卖国”的帽子的。事实上在“民主”的印度,正是因为没有一届政府敢于面对这一政治风险,所以才到现在死咬住不放。可是鉴于现实,用不了多久,必定会出现一个拥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政治家来肩负这一“卖国”的恶名的。日本假如不考虑地缘和政治要素的话,他能够持续向北要求主权。因为1905年因日俄战争以后,沙俄经过朴茨茅斯合约向日本转让了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的控制权,在此以后直到1945年

22、日本战败,并无有关的法律文件对这一国境线做出正式改正。假如日本有充分的原由认为俄国在二战此后对“北方四岛”(南库页群岛)的占据是非法的话,那么他应当能够以相同的原由持续要求北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的主权。但很惋惜,这些“日本国土”被日本政府“卖了”,最后的诉求不过限制于对日本近海防守有侧重要价值的北方四岛上了。依你所列出的国家举例,并不是为了证明中国政府当时的选择是最正确的。而是为了告诉大家,每一个政治家在考虑主权诉求时,都一定考虑地缘及政治要素。这其实不会以他的肤色及意识形态而发生变化。每一个宗教都有“洗脑”的作用,从实质上来说差别不大。与伊斯兰教对比基督教的控制能力也不弱。之所以伊斯兰教当前会显得比较极端,是因为在与基督教的千抗衡中已经全面落败了。穆斯林世界最后的帝国一一奥斯曼土耳其,已经完整倒向基督徒了。假如不是为了保持民族的独立,和笼络同为穆斯林的“突厥”兄弟的需要,我甚至思疑土耳其人能否仍会固守在穆斯林世界里。因为穆斯林们已经看不到成功的时机了,所以无望的宗教狂热分子才会在这类没有胜算的非对称的抗衡中,采纳这种顶端的恐惧手段。自然这和天启宗教自己的扩充性有关。假如基督徒们落败了,也会采纳相同的手段。对于这对同门师兄弟来说,并无实质上的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